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定業(yè)和不定業(y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被動的業(yè)?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21-07-24 作者:凈界法師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凈界法師:定業(yè)和不定業(y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被動的業(yè)?

定業(yè)和不定業(yè)是什么意思?

  定業(yè)就是說:這個業(yè)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緣就會主動跑出來,甚至于在今生就會現(xiàn)出來。

  就是它的出現(xiàn)不需要有其他的助緣來幫助,因為這個人在造業(yè)時,造得很徹底,深生好樂,數(shù)數(shù)現(xiàn)行,而且不知悔改,所以這個業(yè)的結構體已經(jīng)非常堅固,得果報時不需要有其他的因緣來激發(fā)它,一定會在今生或者來生表現(xiàn)出來,這叫定業(yè)。

  不定業(yè):就是在造業(yè)時,結構體不完整,可能過程當中有懺悔,或者是次數(shù)很少,心也羸弱,那么,這個業(yè)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結構的業(yè)力,就不能產(chǎn)生主動讓你得果報的力量。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因緣刺激到它,也可能得果報的,它屬于一種不定業(yè),屬于被動式的業(yè)。

什么是被動的業(yè)?

  我們來看看,什么是被動的業(yè)?有兩種:

  順后受業(yè)。就是說,今生造業(yè),第三生以后,可能第四生,可能第五生,也可能第六生,才招感異熟果的這種業(yè)力。它不是今生,也不是來生,在第三生以后,充滿著不確定,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更不確定,順不定受業(yè)。就是今生造業(yè),受報的時間完全不確定,不知到哪一生受報,但這個業(yè)你種進去了,只是它本身沒有主動出來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就是在中國佛教史很有名的悟達國師人面瘡的公案。這個公案你懂了,就知道什么叫作不定業(yè)。悟達國師就是慈悲三昧水懺的作者。慈悲三昧水懺怎么作的呢?有一段因緣。

  悟達國師年輕做沙彌時,他隔壁的寮房來了位行腳比丘。這行腳比丘全身長著膿瘡,比較臭穢,所以其他的人都不敢靠近他。

  悟達國師年輕時特別有慈悲心,經(jīng)常去照顧他,給他換洗衣服,給他送吃的,給他種種的關懷、照顧。后來這位行腳比丘的病就慢慢治好了。

  行腳比丘病治好后臨走之前,把悟達國師請到房間來。他說:“我叫迦諾迦。”后來證實他是一個得道的圣人,他事先知道悟達國師以后會有事情。他說:“你長大以后,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沒辦法解決,可以到四川九隴山,那個地方有兩棵松樹,你到那個地方找我,我可以幫你處理。”

  這件事情講完以后,悟達國師也沒放心上,因為他還小。傳記記載,悟達國師長大以后非常有智慧,善于說法,辯才無礙。當時唐朝的唐懿宗就拜他作國師。

  有一次悟達國師升座說法,講完經(jīng)時,國王率領文武百官向他禮拜,這時他起了高慢心。起了高慢心以后,突然他看到空中飛過一顆珠子,飛到他左邊的膝蓋,不久那里就長了人面瘡。

  這個瘡五官具足,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還要每天喂它吃東西。這件事讓悟達國師非常苦惱。他身為國師,得了這個果報,覺得非常羞愧。他想到了迦諾迦尊者臨走之前給他的暗示,就辭掉國師之位,帶了行李去拜訪迦諾迦尊者。

  到了九隴山,他找到了迦諾迦尊者。尊者說:“你是不是有事找我?”他說:“是,我的腳長了人面瘡,請您幫我解決。”迦諾迦尊者說:“沒問題,明天就幫你處理。”

  隔天早上,他帶著悟達國師,到山下一個有泉水的地方。他說:“你先坐著,我取一點水,加持一下,再幫你把人面瘡洗掉。”

  迦諾迦尊者加持完,要把這個水倒在人面瘡上面時,人面瘡講話了,他說:“慢!我有話說。今天尊者來做我們之間的調(diào)解人,我也同意,但是我要你一句道歉。”

  悟達國師說:“怎么回事?”人面瘡就說:“國師啊,你是通達經(jīng)論的,應該知道漢朝的歷史,就是袁盎殺晁錯這個公案,你還記得嗎?”

  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在漢景帝——文景之治時,漢景帝很想有所作為,但是他的福報不好,內(nèi)憂外患:內(nèi)有諸侯王的割據(jù),外有匈奴的侵略。

  匈奴經(jīng)常到邊境搶東西殺人,漢景帝覺得一個泱泱大國被匈奴欺負,非常屈辱。但是他也沒辦法,因為他的軍隊很少。漢朝到漢景帝的時候,大部分的軍隊都握在諸侯王手上。

  當時的國師是誰呢?就是晁錯。他非常有智慧,他說:“當今之計,攘外必先安內(nèi)。匈奴這件事情,我們不著急處理,先要處理諸侯的割據(jù),把諸侯的權力減少。”

  在歷史上說,到景帝時,諸侯王完全不理中央,他們都有自己的地方法律。晁錯提出削弱諸侯的政策是對的,但是操之過急,引起了諸侯的聯(lián)合叛亂——吳楚七國之亂。七個諸侯王聯(lián)盟起來向朝廷進軍。大軍壓境之際,漢景帝沒辦法了。

  當時有一個大臣叫袁盎,出來講話,說:“當今之計,只能把晁錯殺了,向諸侯王謝罪。”當時也不是袁盎一個人說這句話,大家都有這個意思。漢景帝沒辦法,就把晁錯問斬了。這兩個人就此結下了怨恨。

  我們回顧這個業(yè),其實袁盎造這個業(yè)應該是不重的。第一個,他不是為了個人。當時的情況,他也只有這樣做。壞就壞在他強出頭,他第一個出來講,就成了晁錯怨恨的對象。這個果報,你看,悟達國師從漢朝一直到唐朝,都沒有得果報。

  第一個,袁盎建議殺晁錯,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當時是不得已的;第二個,他就做這么一次。這個業(yè)并沒有讓悟達國師到三惡道去。

  但是,畢竟凡夫都有瞋恨心。晁錯死時很不甘心,他覺得,我做的是對的事情,為什么會被問斬?所以就把怨恨發(fā)泄在袁盎的身上。合理地推論,這個人面瘡應該等了悟達國師很久,都沒有機會,直到后來他起了高慢心才有機會。所以我們不能說他起高慢心而得人面瘡。

  起高慢心是不好,但是罪還不至于會得人面瘡。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他以前有這個業(yè),因為高慢心把它激發(fā)出來。比方說,有些人喜歡開快車,喜歡飆車,飆車時發(fā)生車禍,把腿撞斷了。

  不能說他因為開快車而把腿撞斷了,這只是激發(fā)。開快車固然不好,但是罪不至于撞斷腿。這怎么解釋呢?他過去生有殺生的業(yè)力,但這個業(yè)力目前還沒得果報,因為開車不小心,把它激發(fā)出來。這叫作順不定所受業(yè)。

  凈土宗這個激發(fā)的業(yè)很重要。我們臨命終時,一般人很難創(chuàng)造一個強大的念佛的力量,叫念佛三昧。我們一般都是夾雜妄想佛號,所以絕大部分的人臨終都要經(jīng)過開示,一定要有臨終的正念來激發(fā)我們往生的業(yè)力。

  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隨念往生的。就是說,我們曾經(jīng)念了佛號,但這個佛號還不足以形成一個強大的勢力來主導我們來生,如果你用臨終的正念來激發(fā)我們平常念佛的業(yè)力,它可以的,這就是凈土宗的隨念往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