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記載,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薄拘羅尊者,因為往昔持守不殺生戒,并且布施病比丘藥果的緣故,九十一劫于天上人間受?鞓,命不中夭,從不生病。最后一生,尊者...[閱讀全文]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在世時,一天有個叫道信的小沙彌,向他尋求得到解脫的方法。僧璨大師沒有告訴他如何解脫,只是問他:“誰綁了你呢?”道信小沙彌說:“沒有人綁我...[閱讀全文]
有人問:“我活的好像到了前進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說該怎樣調整心態(tài)?”我答:“這種情況,不論出現(xiàn)在事業(yè)中,還是學習上,既然還得硬著頭皮干,不妨專門找...[閱讀全文]
《法句經》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兩位出身高貴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經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則通過精進修道,證得了阿...[閱讀全文]
我們在選定法門并聽聞佛法后,一定要實際踐行佛的教,信解行證,次第深入,身體力行。佛在世時有位周利槃陀伽尊者,這位尊者剛出家時非常愚鈍,一首偈頌也背不下來...[閱讀全文]
根據古籍記載,“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冬季的開始,意味著萬物在經歷了春生、夏長、秋收之后,進入收斂養(yǎng)息的狀態(tài)。樹葉落了,樹枝輕松起來;屋外冷了,...[閱讀全文]
一位禪師見到一只蝎子掉到水里,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蝎子竟然蜇了禪師的手指。禪師無所畏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蝎子狠狠地蜇了一次。旁邊有一個人說道:“它老是...[閱讀全文]
《孝經》中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意是說,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奉事孝敬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報效國家,最終能通過提升道德完善人格,來報...[閱讀全文]
從前有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由于臨別前天色已晚,他的親戚便為他點了個燈籠,而后說道:“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聽了這話頓時火冒三丈,氣憤地說...[閱讀全文]
佛教講知恩、報恩,通俗說就是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進而把這份感恩之情化為幫助他人的動力,這樣就會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兩個要好的...[閱讀全文]
- [星云大師]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的解釋
- [星云大師]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慈莊法師]人有三事勝過諸天
- [慈莊法師]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給別人?回向的意義
- [慈莊法師]阿難問佛陀的四個問題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白云禪師]如何理解“與生死有關,與道相應”?
- [白云禪師]“法”是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白云禪師]“舍”的究竟意義是什么?
- [白云禪師]同體大悲之“同體”是否指去掉那個“我”?
- [白云禪師]什么是空空、有空?
- [白云禪師]什么是無余?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證嚴法師]什么最美?什么最樂?
- [證嚴法師]善是什么?
- [一誠法師]為什么嗔心“第一難治”,如何治嗔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