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齋戒,亦名八戒、八關齋、八種長養(yǎng)功德法等。名雖不同,內涵無異,無不是令受者收攝三業(yè),遠離緣非,從而達到身心清凈。八,所防之境,即殺、盜、淫、妄乃至非...[閱讀全文]
八關齋戒是佛為在家眾特別制立的“方便出家法”,目的是令在家者種出世因種,獲解脫功德。今天我們再對八戒的戒相略作解釋,以利于大家識相守持。第一,不殺生。這...[閱讀全文]
據說《楞嚴經》為古印度的國寶,印度國王嚴禁將其攜帶出境。隋朝的時候,天臺宗的智者大師根據《法華經》經義著述出天臺止觀。當時,有一位印度高僧對大師說,天臺...[閱讀全文]
《圓通章》出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明憨山大師云:“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閱讀全文]
話說呂洞賓有一天想要試試眾生的根機,看看是否堪以度化。他化作一個老翁來到人間,游化各方。走著走著遇到了一個書生,于是上前問道:“這位先生,你希望得到什么...[閱讀全文]
弘一大師的老友夏丏尊,有一天來拜訪大師?吹剿燥垥r,只有一道咸菜,夏丏尊不忍地問:“難道這咸菜不會太咸嗎?”弘一大師回答道:“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飯后...[閱讀全文]
《法句譬喻經》中記載:佛陀常常教導比丘應當精勤修行。有一比丘,心智昏鈍不明,不能體會佛陀的用心,每日飽食后即關起房門,放縱習性,恣意睡眠。佛陀觀察這位比...[閱讀全文]
三苦指苦苦、壞苦、行苦。世人有了生死之身已經夠苦,再加上眾苦逼迫,簡直就是苦上加苦,所以叫做苦苦;壞苦是說因樂境短暫、不能久住而產生的苦;行苦是因諸行無...[閱讀全文]
如何奉侍父母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孝”呢?《論語》里,子游請問:“什么是孝道?”孔子說:“如果把給父母吃飽當成孝,那和畜養(yǎng)犬馬又有什么兩樣呢?如果對父母沒有...[閱讀全文]
話說有個叫齊良的人,小時候家里很窮,可母親對他卻百般疼愛。然而,兒子長大了,卻對母親橫豎挑剔,嫌棄家窮母丑,甚至惡口打罵。一日,齊良聽說觀世音菩薩能百求...[閱讀全文]
- [星云大師]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的解釋
- [星云大師]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慈莊法師]人有三事勝過諸天
- [慈莊法師]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給別人?回向的意義
- [慈莊法師]阿難問佛陀的四個問題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白云禪師]如何理解“與生死有關,與道相應”?
- [白云禪師]“法”是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白云禪師]“舍”的究竟意義是什么?
- [白云禪師]同體大悲之“同體”是否指去掉那個“我”?
- [白云禪師]什么是空空、有空?
- [白云禪師]什么是無余?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證嚴法師]什么最美?什么最樂?
- [證嚴法師]善是什么?
- [一誠法師]為什么嗔心“第一難治”,如何治嗔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