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居士親近道場的六個原則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19-08-26 作者:智隨法師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智隨法師:居士親近道場的六個原則

  南無阿彌陀佛!

  最近寺院人比較多,出家眾和居士都有增加。我們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有些事情需要給大家說一說,最近會安排講一些與寺院管理、生活信仰、學修等有關的內(nèi)容。當然有些是針對寺院常住僧眾講,有些是針對大眾講。

  今天是針對大眾而講,尤其是對居士做一些說明。居士有臨時來的,也有長期住在這里的。不論到哪個道場,居士都要了解一些親近道場的基本常識。要知道在寺院里面應該注意一些什么事項,要跟寺院的生活規(guī)律相符合,不然到寺院來之后不知道怎么跟大眾相處,也不知道怎樣與佛門的要求相適應。

  我們這個道場平常人不多,管理上要求不是很嚴格,但人多了之后,也需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

  今天先講一講關于居士住寺院的一些基本常識。分為兩個方面來講:第一個講原則,第二個講一些細則。原則是通用的,在哪一個道場基本上都相通;細則是一些具體規(guī)定,也就是每一個道場制定的一些基本要求。

  先講一下關于原則方面的,從六個方面來說明。

  大家到寺院來,應該都是有信仰的。來到一個寺院,既有個人的需求,也有因緣的促成,能到某一個道場來都是有緣分的。

  我們到了寺院之后,就要懂得一些佛門規(guī)矩、佛門禮儀、佛門的一些生活方式。不然的話,會影響寺院的清凈。臨時住一天兩天倒無所謂,稍微住得久一點,可能我們的習性毛病就暴露出來了。因為人都有世俗的習性毛病,都有個人的愛好和一些我執(zhí)我見。那么到了道場之后,我們個人的行為就要有所收斂,要跟大眾相融。

  因為寺院是一個團體,是集體共住、學修的地方,跟家庭不一樣,跟社會也不一樣。家庭里面是個人為主,在家你是家長,你是主人,可以隨心所欲,看電視也好,讀書也好,誦經(jīng)也好,念佛也好,都隨個人安排。但是寺院就不一樣,寺院是大家表達信仰、共同居住的地方,每個人都要服從這個團隊的需要。不然的話,我們個人就會跟整個團隊不相融洽,自己別扭,也會影響他人,這樣你住在寺院可能就不太適合。既然有緣來到寺院,首先要學會收斂一下自我,然后跟大眾相處要比較融洽,跟佛法的基本要求要相吻合。

  下面從六個方面簡單說明一下。

適應寺院生活

  第一點,來到寺院后要適應寺院生活。不管是居士,還是僧眾的親朋好友、熟人,或者是一些社會關系人士來到寺院,首先就要適應寺院的生活——吃素、參加早晚功課,還有就是隨順大眾。寺院生活跟社會生活不一樣,跟家庭生活也不一樣。寺院生活是有規(guī)律的,起床、吃飯、干活、念佛、讀經(jīng)、聽法等,都有統(tǒng)一安排。這跟世間的學校或者是部隊有點相似。學校的學生都有統(tǒng)一的生活規(guī)律,大家該上課就上課,該休息都休息;部隊里邊,也有統(tǒng)一的要求。寺院也類似于世間這種團隊,生活也是有規(guī)律的,來到寺院,首先就要遵循這個規(guī)律。

  當然,寺院生活跟世間的團隊還有一點不同,寺院生活相對比較簡單、清凈。沒有那么復雜——沒有電視看,沒有新聞看,沒有吃喝玩樂,沒有世俗娛樂,除了念佛、誦經(jīng)、學習,就是做一點兒護法的事情,其它就沒了。

  有些人到寺院來,剛開始可能很喜歡,但是住上幾天之后,就會適應不了,覺得這個日子太清靜了。有很多人說出家人太苦了,好吃的沒有,好看的沒有,好穿的沒有,生活非常簡單。

  簡單其實是回歸人性的本來面貌,人本來就應該簡單一點。寺院要保持清凈,就必須簡單,簡單就顯得很清凈,如果很復雜那就很熱鬧、嘈雜。我們到大都市一看,都是鬧哄哄的,跟機器聲一樣,轟鳴不斷,從早到晚沒有停過。這種生活就很復雜,人都很忙碌。而來到寺院之后,人一下就安定下來了,因為這個環(huán)境相對來說比較清凈——外在環(huán)境的清凈就容易讓我們內(nèi)心清凈。

  為什么學佛的人都喜歡到清凈的道場?因為道場對人性是有幫助的。佛門比較注重一種簡單、自然、清凈的生活,這種生活適合修行。世間生活呢?那就適合滿足自己的欲望。

  佛門不是要滿足欲望,而是要與“道”相應,要給大眾提供一個修學的環(huán)境,所以就不能太復雜,不能太干擾大家的修行,這樣生活相對就很簡單,環(huán)境清凈,也能保持我們內(nèi)心的寧靜。那么我們來到寺院道場,首先就要適應這種空間,這就是寺院的生活。

  有很多人經(jīng)常問:“師父,你們廟里面看不看電視?怎么娛樂啊?日子怎么過?”很多人覺得寺院日子不好過,其實寺院的日子是最好過的。中國古代是農(nóng)業(yè)時代,現(xiàn)在是商業(yè)時代。農(nóng)業(yè)時代的人幾乎都過得很簡單,除了勞作,維持生活之外,就沒什么太多其他外部的信息干擾,如老子所講:“雞犬相臨,老死不相往來。”寺院生活大體還保留著農(nóng)業(yè)時代那樣的生活方式,所以到寺院之后,就要跟寺院這種生活相適應,過一種簡單、清凈、有規(guī)律的生活。

  這種生活跟世間生活完全不同。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居士,乃至社會人士,來到寺院,大家都要適應這種生活,這種生活對我們有幫助。就算是沒有信仰的人,來到寺院之后,至少可以安靜一下,過幾天清凈、自由的生活,讓內(nèi)心寧靜下來。

  佛門是讓人安靜的。我們每天在念《念佛人每日誦念思惟》,里面有幾句話,跟這個道理是相應的,“生活簡單樸素,語言誠懇和藹,威儀安詳穩(wěn)重”,這個其實就是佛門的生活方式。

  生活很簡單、很樸實,清心寡欲,吃點青菜蘿卜。剛來的人可能有些不習慣,慢慢住久了,就會覺得青菜蘿卜這些素食健康、自然,符合人的生理需求。

  語言也很簡單明了,誠懇和藹,不像世間的人,講的話十句有九句不敢相信,都會防范對方。在佛門,大家沒有心機,彼此沒有過多防范心理。到了世間,任何人都會用心機來遮掩自己,并防范別人。佛門中人呢,大家都是以道相交——直心是道場,大家都比較直來直去的,對錯都敢于面對、無忌諱,有錯都可以坦然、直接講。在世間你不敢講人家的過失,講了人家就會跟你吵起來了。

  在佛門,大家都是道友,道友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提攜,看到對方有什么問題也可以直接講,包括看到大眾、團體乃至寺院不如法的地方也可以提,只要不是散播是非。凡是正面的,從關心道場、關心他人的角度出發(fā),話講出來就有正面的效果,能被他人乃至大眾所接受。

  這就是佛門和世間不同之處,佛門的人心是直的,不拐彎抹角,不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總是在防范別人,那就活得很累。所以世間人和學佛的人,往往只能各走各的道,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來到佛門,是希望得到一些佛法的利益。很多人有疑問:“佛法到底有什么好處呢?”其實住在道場里面,慢慢地適應這種生活,就會得到佛法的利益,就會感受到佛門與世間的不同。佛門的生活方式更適合人性,對人性有利、有幫助。就算你在寺院待一天、兩天、幾天,都會得到相應的利益。

  這里只是簡單講一下原則,實際上寺院生活方面涉及很多,有過堂吃素、上殿念佛等很多具體事務的安排。來到寺院,相關的作息時間都要遵循。早晨五點多鐘,寺院就起床了,世間人還在做夢,佛門就已經(jīng)起床開始誦經(jīng)、開始一天的修為了。晚上九點左右,世間人還在忙于奔波、夜生活,佛門已經(jīng)開始止靜、睡覺、休息了。

  這是第一點原則說明。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