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祛除戾氣?
戾氣是一種極端的負面之氣,是一種煞氣。身上這種氣如果很重的話,不但性格自私狹隘,而且還會發(fā)展到殺人越貨的程度,所以戾氣是很可怕的。那怎樣才能消除這種災難之氣呢?只有好好做人,與世無爭,善待別人,寬厚為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戾氣越大,吸引的災難就會越多,而慈悲心越大,遭遇的好事也就越多,所謂“吸引力法則”完全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業(yè)果。
如何祛除戾氣?
為什么有的人念一輩子咒都沒什么感應,甚至連一個夢都沒有,一個好的夢、吉祥的夢都沒有?不是神圣力量不愿意來,而是祂無法到你的面前,無法到你的夢里來,因為你的周圍有一層戾氣。
你知道算命里有一種說法,說一個人戾氣很重。什么叫戾氣?也就是一個人,由于他的心地不正,所以他身邊有一層灰蒙蒙的能量圍著他,這灰蒙蒙的能量并不是有什么鬼怪給他的,而是他的這種灰色的心地、邪惡的心地自動吸引了這種戾氣籠罩著他。當一個人全身有戾氣籠罩的時候,神圣的感應進不來,祂連夢都進不來。
一個破戒的人、一個行為不正的人,或者一個內(nèi)心有疑慮的人,哪怕他天天在持咒,也注定不能獲得加持。因為正只能感應正,邪只能感應邪。你的心邪,你就是念咒語,念正的咒語,也無法感應到正的菩薩。你必須里面也是正的,你的心也必須是正的!當你念度母咒的時候,當你念六字大明咒的時候,你的心必須保持純正,否則,你無法感應到這么純正的一個度母來回應你。因為這是能量法則,純正只能感應另一個純正!
佛陀在涅槃的時候,告訴大家要“以戒為師”;虛云老和尚也講了同樣的話:我圓寂以后,你們只要“以戒為師”,就不會有任何問題!這句話聽上去好像非常宗教化,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這句話其實跟宗教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個戒,并不是宗教的戒律,這個戒是指一個人的正氣!并不是真的有某種宗教的戒律你需要去遵守它,而是指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你的生活態(tài)度是陽光、純正的嗎?還是猥瑣、陰暗的?并不是真的要你去皈依某個宗教,然后去受戒,不是的。就像那個念六字大明咒的老太太一樣,如果十年間她的心地不夠純正,她再念十年咒語,也不會有任何感應,那個豆子是不會跳的。
印度教有這么一句話:當你哭喪著臉走向神的時候,神也只能哭喪著臉迎接你;當你跳著舞走向神的時候,神也會跳著舞歡迎你。祂只能以你的樣子來迎接你。當你不那么正,你就無法感應到像度母、像觀音這樣的神圣力量。
有人問我,我念了這么多咒語,連一個夢都沒有,連一個相對好的夢都沒有。為什么?就是因為這個。如果你念了一個月的咒,用不著一個月,其實一個禮拜就夠了。大家回去可以嘗試一下,你如果念一個禮拜六字大明咒,你沒有夢,就只能證明一件事——你不夠純、不夠純正,你還有戾氣。
有人問:那怎么去除呢?非常簡單。你可以通過像以前八十年代練氣功一樣,用手抓一把往旁邊一甩,有用嗎?我告訴你,沒有任何用。你可以甩一百下、一千下,甩完,新的戾氣又來了,因為你是個磁場中心,你會吸引屬于你的那一份能量。每個人都是一個磁場中心,每個人都是等離子體,你注定會吸引跟你匹配的能量來到你身邊。所以心地不光明,你就是天天洗澡換衣服、天天甩,把戾氣往外甩,你也甩不掉,你會吸引更多的屬于你的那份灰色能量來到你身邊。這是能量法則,這是物理性的,你改變不了,你也無法扭轉(zhuǎn)它,它是一個物理效應。
那怎么辦?非常簡單,你只要在你的里面生出一點陽光來,你把你所有的那些負面的思想統(tǒng)統(tǒng)放下。你能活得陽光一點嗎?你能活得純正嗎?你能夠在面對像宣化上人這樣——有人在誘惑你的時候,你能不受她誘惑嗎?可以嗎?你都可以,你內(nèi)心的一份光明就出來了,這個是真正去除戾氣的方式,由內(nèi)而外地,這也是王鳳儀講了一輩子的事。
王鳳儀一輩子都在講,你要怎么做人。因為你做人的方式?jīng)Q定了你未來的命運。一輩子的命運。你嫌棄你的丈夫、嫌棄你的小孩、嫌棄你的公婆,等等。你無法做一個持家的主婦,你無法做一個承擔責任的丈夫,等等。你所有的行為,所有自內(nèi)而外的這些言行,都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你的能量。你的這些能量將會吸引相應的外在能量,也就是會吸引外在的人和事,而這些人和事將一步步地累積成你未來的命運。
所以佛陀才會講,你要以戒為師。因為也許你是一個不擅長冥想的人,它對你太技術(shù)化了;也許你無法主動提升意識層次,這對你顯得有點高深了。如果禪定、冥想這些東西對你太高深了,但你起碼可以從行為上做到。一旦你的行為做到了純正,你的心靈注定受到影響。而一個人如果只從里面開始做,他的外面倒不一定完全會受影響。一個人像阿難一樣,里面充滿了知識、充滿了學問,可他行為上卻做不到,因此行為上做到似乎更有強度、更有難度。這就是為什么佛陀一直講,你要先從行為上做到!
今天下午,我們的一個學員問我:除了堅持冥想以外,還要做什么,能對冥想有明顯的幫助?我給他的回答是,除了冥想以外,對修行、對冥想最最有幫助的是——你必須生活得足夠陽光健康,不要做猥瑣的事。這句話跟佛陀臨終講的“以戒為師”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任何一個人,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無論你是否在靈修,哪怕你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哪怕你不冥想,哪怕你什么也不干,我們講的最低限度,你什么也不干,你只是一個正常人,你要活得好,活得開心快樂,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件事是必須要達到的,必須要做到位的,這就是你的人格必須足夠的正直陽光。不做到這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你生活里面,各種各樣的事、蹊蹺的事、負面的事、莫名其妙的事特別多。那不是別的,那是你吸引來的,你心靈的負面、你的內(nèi)鬼吸引來了外鬼。所以“戒”這個字并不只是給一個信仰宗教的人,它實際上應該給每一個人,它實際上是一個基本生活的常識。
你足夠陽光嗎?你足夠健康嗎?你足夠直心嗎?一定要直心!它就是一個最最正常的生活的邏輯。你必須活得夠健康、夠陽光,很簡單,不要太自私,不要太陰暗。因為這對你好,這對你的未來好,這對你的命運好。命運不是注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任何一個圣者都是這樣講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里,是可以改變的一件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金剛經(jīng)入門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這四種法
- 如何讓身心安樂?眾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夠“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開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認可,還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較好?
- 念經(jīng)的時候,怎樣觀想把經(jīng)文印在心里?
- 如何應對、脫離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種水?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昏沉,該怎么辦?
- 如何把佛號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處?三皈依的八種利益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