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中“教外別傳”是什么意思?

[佛學(xué)常識] 發(fā)表時間:2021-05-14 作者:未知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guān)閉

禪宗中“教外別傳”是什么意思?

  釋迦牟尼佛入滅前的一次法會上,他的手中拈著一支花,面對三千弟子,長時間沉默不語,弟子們心中充滿疑惑。終于,大迦葉尊者面對佛祖,破顏微笑。

  釋迦牟尼馬上將手中的花遞給迦葉尊者,并向大眾開示道,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心印心,今咐囑摩訶迦葉”。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有曠大無上、微妙難傳的正法大法,不能用語言或文字描述、形容。也不是我平時在教團中為你們傳授示現(xiàn)過的道理和修行次第。

  “教外別傳”,佛陀是表達這個法,不能用身、口、意來教化,不能用宗教形式來傳授,而是以心印心(教外別傳的“教外”是指佛陀在教團中身、口、意的教化之外)。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靈山法會公案——釋迦拈花,迦葉微笑。

  至此,佛法的教授終于有了最后的結(jié)果,即通過小乘、大乘、密乘的次第修學(xué),這個“教外別傳”的法才是佛弟子最后要悟的真諦。佛陀滅度后,迦葉尊者將這個“以心印心”的法在印度一代一代傳下去,像接佛心燈似的,使它代代不滅。

  到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時,將這一心法傳入中國,從而在中國形成以“禪”命名的佛教宗派——禪宗。

  中國禪宗的高僧大德們將這個“教外別傳”的法發(fā)揚光大,分出五個門派,各出門徑,將此“心法”詮釋得淋漓盡致,揮灑得妙趣橫生,又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公案”。但也使大多數(shù)剛?cè)?a href="/remen/fome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門者陷入了“公案”的謎團中不能自拔,無法解脫

  這個“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法究竟是指什么呢?而且這個法不能用文字描述,不能用身、口、意表達,那這個法究竟要怎樣傳?我們又要怎樣學(xué)呢?佛說“以心印心”。

  而這個不能用身、口、意說明表達的“心”是個什么“心”?這即是兩千年來無數(shù)佛法修學(xué)者苦苦探索,想要明白的東西。懂了它,就得了佛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悟入佛的智慧;能應(yīng)用它,就證入了佛的智慧,也即徹悟了宇宙人生的實相,頓時從三界六道輪回中徹底解脫。

  但要想了悟這個“教外別傳”的心法,我們需要先了解佛教講了什么。“佛教”里的內(nèi)容即佛陀身、口、意的教化,即大、小、密三乘教學(xué)。

  如果我們把成佛比喻成生命從“有生死的此岸”到“解脫生死的彼岸”,那佛法就像一艘從此岸到彼岸的船或航海的燈塔。我們要駕著這艘船,在航燈的照耀下,越過心靈的情天欲海,破除在三界中的種種執(zhí)著、分別,而后登上成佛的彼岸。

  那時,此岸、彼岸,這艘船及燈塔對我們也如夢幻泡影,可以全部放下不需要了。此時,我們所領(lǐng)悟的即是“教外別傳”的這個“心”法。所以,佛陀所開示的教理,都是通向那個“教外”真理的途徑。他的所有弟子在領(lǐng)悟、證入“禪的心法”后,棄船登岸,走完了心靈的徹底回歸之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