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法會】什么是法會?佛教中的種種法會介紹

【法會】什么是法會?佛教中的種種法會介紹

法會佛教解釋)

  法會,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乃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之集會。即聚集凈食,莊嚴法物,供養(yǎng)諸佛菩薩,或設(shè)齋、施食、說法、贊嘆佛德。印度古來即盛行此類集會,其種類名目甚多。

佛教法會介紹

  在佛教中,法會是很多的,其中最盛大的是水陸法會,也稱為“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這是為了超度水、陸、空三界亡靈而舉辦的法會。因為在三界中,最痛苦的又是水、陸二界的眾生,所以就簡單地稱為水陸法會,或者叫水陸道場、水陸齋、水陸齋儀、悲濟會等。水陸法會一共要舉行七天七夜,包括結(jié)界灑凈、遣使發(fā)符、請上堂、供上堂、請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內(nèi)容。除了水陸法會,佛教還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法會:

  龍華會浴佛節(jié):

  在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彌勒佛生日的這一天,各個寺廟都要設(shè)齋,以五色香湯浴佛,以此作為紀念。

  放生會:

  也就是把那些被捕的魚、鳥等動物釋放出去,先在三寶座前說法,授三皈五戒,再把動物們放歸山野水池。

  盂蘭盆會:

  在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開壇拜佛,為父母懺罪,報父母之恩。

  獅子會:

  在每年的重陽節(jié),在開寶寺、仁王寺都有獅子會,所有的僧人坐在獅子座下,作法事講佛法。

  另外,禪宗每年的法會有祝圣會(慶圣壽萬歲);佛降誕會;成道會、涅槃會(紀念佛陀成道);國忌會(帝王忌日);祈禱會(祈雨祈晴);楞嚴會(祈安居如意);青苗會(祈莊稼生長);觀音菩薩圣誕會;達摩忌會;百丈忌會;開山歷代祖忌會等。

法會儀式

  法會之儀式每視其性質(zhì)而有不同,一般進行之方式乃以各種法物幢幡莊嚴佛殿,復(fù)于佛前獻上香華、燈燭、四果等,并行表白、愿文、諷誦經(jīng)贊等。

  又參列法會,從事贊唄誦經(jīng)等職者,稱為職眾。一般謂七僧系指導(dǎo)師(講師)、讀師(讀誦經(jīng)論者,與導(dǎo)師合稱講讀師)、咒愿師、三禮師、唄師、散華師與堂達(傳達愿文者)等。凡具此等七眾之法會,均稱為七僧法會。此外,導(dǎo)師、咒愿師、唄師、散華師、梵音師、錫杖師、引頭、堂達、衲眾等合稱九僧(大法會三九僧)。司掌法會一切行事之職者,稱作會行事,密教則稱壇行事。而梵唄、散華、梵音、錫杖等四者,合稱四個法要。[摩訶僧?o律卷三、卷二十七、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十四、卷三十三、卷四十、有部目得迦卷八、卷十、佛祖統(tǒng)紀卷三十三、東大寺要錄卷三至卷五]

中國法會

  后漢時即有皇帝行齋會之事。歷代三寶紀卷四載,光和三年(180),后漢靈帝于洛陽佛塔寺飯諸沙門,懸繒燒香,散花燃燈;蛟O(shè)會討論佛義、講經(jīng)等,以達祈福增慧之目的。齋請僧侶之法會稱為千僧會、萬僧會。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于同泰寺設(shè)救苦齋;中大通五年,又于同泰寺設(shè)無遮大會,帝親自講金字般若經(jīng)。此外,行于我國之法會尚有水陸會,即設(shè)齋食供養(yǎng)水陸有情之法會;梁武帝時,始行于金山寺。放生會,乃由他處買進受捕之魚鳥牲畜,于三寶前為其說法,授三皈五戒,再放之于山野沼澤、泉池河水,此即放生會。華嚴會,乃講贊華嚴經(jīng)之法會。盂蘭盆會,即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種物供養(yǎng)佛法僧三寶,以報父母長養(yǎng)慈愛之恩。獅子會,九月重陽,諸僧皆坐獅子座,作法事講說。此外,據(jù)荊楚歲時記龍華會條載,四月八日諸寺各設(shè)齋,以五香水浴佛,以為彌勒下生之征,稱為龍華會。

  歷年法會

  又依敕修百丈清規(guī)、幻住清規(guī)等所制,禪宗例年應(yīng)修之法會如下:慶祝圣壽萬歲之祝圣會,紀念佛陀誕生或成道等之佛降誕會、成道會、涅??會,帝王忌日所修之國忌會,祈求晴雨之祈禱會,祈安居如意之楞嚴會,祈禾苗生長之青苗會。其他尚有 觀音菩薩圣誕會、達摩忌會、百丈忌會、開山歷代祖忌會等。

  法會程序

  一般較常舉行之法會為光明燈會、報恩會、金剛禪坐會、婦女法座會、念佛會、消災(zāi)會、福壽會等。此類法會大多于農(nóng)歷初一、十五舉行;其進行程序,先由僧眾諷誦經(jīng)典,信徒隨眾禮拜,再由有德師僧開示佛法,其后并于寺院中用齋。又有傳授三壇大戒之法會,每年由各寺院輪流承辦。此法會之目的在使有志于深入經(jīng)藏,或從事弘法利生之佛子,經(jīng)三師七證為授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等三大戒,俾使成為正式之出家人。戒期由一個月至五十天。另有祈求國泰民安之仁王護國法會(由中國佛教會舉辦)、紀念先總統(tǒng) 蔣公逝世紀念法會。

  正式法會

  從農(nóng)歷元月至十二月,正式之佛教法會如下:元月一日彌勒佛圣誕法會、元月九日供佛齋天法會、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圣誕法會、四月八日佛陀圣誕法會、六月十九日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供僧會、七月二十九日地藏菩薩圣誕法會、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法會、九月二十九日藥師佛圣誕法會、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圣誕法會(舉辦彌陀佛七)、十二月八日佛陀成道紀念法會。

印度法會

  十誦律卷五載有紀念佛陀五歲時剪頂髻之般?^婆瑟會(梵pan~ca -va^rs!ikamaha )。玄應(yīng)音義卷十七譯之為般遮于瑟會、五年一大會,意即五年舉行一次之無遮大會。無遮,即不分圣賢、道俗、貴賤、上下,無遮平等行財法二施之法會。大唐西域記卷五羯若鞠?^國條即記載該國五年一度舉行無遮大會。娑婆瑟會(梵sad -va^rs!ikamaha ),則為紀念佛陀六歲時頂髻再立之集會,每六年一會,又稱六歲會。此外,尚有慶祝一般人民剪頂髻之二月會。

  摩訶僧?o律卷三十三則舉有佛陀誕生、成道、初轉(zhuǎn)法輪等法會。佛生日大會又稱灌佛會(一般稱浴佛節(jié),星馬一帶稱衛(wèi)塞節(jié)),為紀念佛陀誕生之集會。菩提大會,即成道會,乃慶贊佛陀于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就正等正覺之會。轉(zhuǎn)法輪大會,為紀念佛陀于鹿野苑對五比丘說法初轉(zhuǎn)法輪之會。另有供養(yǎng)佛陀弟子羅侯羅、阿難等之羅侯羅大會、阿難大會。據(jù)高僧法顯傳摩頭羅國條載,在印度,從羅侯羅、阿難、文殊、觀音,乃至經(jīng)、律、論三藏及般若波羅蜜等,均設(shè)有諸種供養(yǎng)法會。因布施乃祈福之要道,故帝王、富豪長者,每向廣大群眾行施舍大會。

日本法會

  宮中常修御齋會、仁王會、季御讀經(jīng)等。平安時代,有所謂南京三會(宮中御齋會、興福寺維摩會、藥師寺最勝會)與北京三會(法勝寺大乘會、圓宗寺法華會、圓宗寺最勝會);其他,諸大寺年中之行事,從正月之修正會、御齋會、比睿懺法、溫室、布薩,以至年終之佛名會,其間尚有各種法會。這些法會多為祈皇室及國家之安泰而修,采用說鎮(zhèn)護國家的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仁王般若經(jīng)等,前者于御齋會、最勝會;后者于仁王會上講說。并且,除了臨時、例時之仁王會外,亦有天皇在位中一度所修之一代一度仁王會(大仁王會)。

  修供養(yǎng)經(jīng)論之法會,有大般若會、華嚴會(知識供)、唯識會、俱舍會等。講說經(jīng)典之法會,稱為講;而后世廣指講說經(jīng)典以外之法會,例如舍利講,又稱舍利會,為供養(yǎng)佛遺骨之法會。遺跡講,為供養(yǎng)佛足石等,以示渴仰釋尊遺跡之講會等。講說法華經(jīng)之法會,一般有將八卷分八座而講之法華八講,或加開結(jié)二經(jīng)(無量義經(jīng)、觀普賢經(jīng))為十座之法華十講,以及講二十八品加上開結(jié)二經(jīng),而為三十座之法華三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