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阿毗曇心論 第三卷

阿毗曇心論 第三卷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遠于廬山譯

智品第六

智慧性能了明觀一切有

有無有涅槃是相今當說

謂智賢圣品已略說有無。有境界今當說

三智佛所說最上第一意

法智未知智及世俗等智

此三智攝一切智。于中法智名謂境界。于欲界苦習滅道無漏智境界。是初受法相故曰法智。從法智根現(xiàn)見已。非根現(xiàn)亦見未知智。未知智名謂境界。色無色界苦習滅道無漏智境界。是后受法相故曰未知智。等智名謂有漏智。是多取等諦智男女長短為首

苦習息止道二智如可得

此名與四智解脫師所說

此二智法智未知智。若行于諦如是相似名所說。苦諦境界說苦智。習諦境界說習智。滅諦境界說滅智。道諦境界說道智。解脫師所說

若智觀他心是從三中說

盡無生智二境界在四門

若智觀他心是從三中說者。他心智謂有漏境界。是等智境界。欲界道是法智境界。色界道是未知智。盡無生智二者。無學二智盡智無生智。于中所作已竟受無學智是盡智。不復更作受無學智。是無生智是亦法智未知智。問盡智無生智何諦境界。答境界在四門。此二智四諦境界苦習滅道。已說十智。行今當說

二智十六行法智未知智

如是行或非是說為等智

二智十六行法智未知智者。法智性是十六行四行受?嗨男辛曀男袦缢男械牢粗。色無色界亦爾。如是行或非是說為等智者。煗頂忍第一法中攝等智行。無漏行二諦所攝。十六行第一法攝四行聞思。及余思惟等智十六行。離此余等智非十六行。謂施戒慈如是比

四智有四行決定行所說

正觀他心智此或是或非

四智有四行決定行所說者?嘀撬男腥缟险f。習滅道智亦如是。正觀他心智此或是或非者。無漏他心智四行如道智有漏非

盡智無生智離空無我

說有十四行受相為最勝

盡智無生智離空無我行說有十四行者。盡智無生智十四行除空無我行。所以者何。彼行等諦我已作不復更作?諢o我者不以此行。受相為最勝者。非一切無漏智在十六行。十六行者是總行。更有無漏智受十六相。如身意止是自相智。不在十六行前受十六行。此自相行于諸無漏智前受故勝。已說十六行。如此智所得今當說

第一無漏心或有成就一

二或成就三于上增益一

第一無漏心或有成就一者。第一無漏心苦法忍相應。未離欲成就一等智。已離欲成就他心智。二或成就三者。第二無漏心苦法智相應。未離欲成就三法智苦智等智。已離欲成就他心智。于上增益一者。于上四時增說一。四時得苦未知智。得未知智習法智。得習智滅法智。得滅智道法智。得道智。忍中不得智。問此智何地所攝。答

九智圣所說依倚于上地

禪中有十智無色地中八

九智圣所說依倚于上地者。未來禪中間禪。無他心智根本禪攝故。禪中有十智者。根本四禪中有十智無色地中八者。無色中有八智除法智他心智。法智者境界。于欲界不以無色境界。于欲界他心智行。乘色無色中無色。已說地。修今當說。修有二種得修行修。得修者。謂功德未曾得而得。得已諸余功德彼所倚。亦得得已后時不求而生。行修者。謂曾得功德今現(xiàn)在前行。問此諸智云何修。答

若以得為修智者諸圣見

彼即當來修諸忍亦如是

若已得為修智者諸圣見彼即當來修者。見諦道中謂智現(xiàn)在前修。即彼當來修法智乃至道智。諸忍亦如是者。忍亦如是苦法忍現(xiàn)在前修。即苦法忍當來修。非智非余忍如是一切

是于三心中得修于等智

或修七或六最后心所說

是于三心中得修于等智者。即見諦道中。三心須當來修等智。苦未知智。習未知智。滅未知智。行此三諦時得修等智。所以者何。此三諦習已觀非道諦。謂地見道即彼地等智及欲界;蛐奁呋蛄詈笮乃f者。道未知智離欲修七智。謂阿那含果所攝。未離欲修六智除他心智。彼中非想非非想道得沙門果。是以不修等智

十七無漏心于上思惟道

當知修于七六修增益根

十七無漏心于上思惟道當知修于七者。須陀洹果上思惟道。十七心須修七智。此道未來禪所攝是以無他心智。盡智無生智是無學。以故無余七智必修。所以者何。彼意此功德常不空。若不修者曾得已舍復未更得。于其中間應空而不空是以必修。六種增益根者。增益根名謂信解脫。增益諸根逮得見到。彼有九無礙道九解脫道。是一切無礙道一切解脫道修六智。此說未離欲是以無他心智。爾時學道不學斷煩惱。彼未曾得修功德非已曾得。是以不修等智

得不還果時遠離于七地

思學諸通道解脫修習八

得不還果時者。若得不還果修八智彼中要得根本禪是以修他心智余智如前。遠離于七地者。四禪三無色離欲時。一切九解脫道修八智。于中一切修下地禪。思學諸通道解脫修習八者。三通如意足天眼天耳。一切九解脫道修八智。所以者何。攝根本禪故

此無礙道中及滅第一有

彼八解脫道說者修習七

七地離欲時一切無礙道中。修七智除他心智。所以者何。此無礙道修滅結。智他心智非滅結。以故不修非想非非想處第一有。彼離欲時八解脫道中修七智除等智。所以者何。等智于非想非非想處轉。還以非離故

離于第一有六修無礙道

乘上應當知修習于下地

離于第一有六修無礙道者。第一離欲時九無礙道中。修六智除他心智及等智。乘上應當知修習于下地者。此修一切地當知修自地諸智。及下地所攝。謂依初禪離欲彼修二地功德。自地所攝及未來禪。如是至無所有處

漏無漏一切諸地修功德

初無學心中此未知智意

漏無漏一切諸地修功德初無學心中者。得無著果時九地及自地。亦一切諸地于中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處地煩惱相違。一切地有煩惱意不明凈。無煩惱意明凈。是以離彼修一切。問此無學初心何智相應。答此未知智意。是初無學心未知智相應。彼作是念我生已滅。是非想非非想處生緣。所以者何。最后盡故是以苦未知智相應。問又世尊言見智慧此三為一種為種種。答此是慧之差別慧性所有。但以事故世尊或說見或說智。問此義云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