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jīng)·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jīng)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jīng)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施設論 第四卷

施設論 第四卷

譯經(jīng)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凈等奉詔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六之二

論中問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覺。世尊于諸眾生。大悲超勝。答世尊為見世間眾生。染煩惱病。煩惱逼迫。種種煩惱。而生損害。無救無歸。無所趣向。以如是因故。世尊不久。乃成正覺。為諸眾生。而作救度。是故大悲超勝

又問。何因菩薩入慈心定時。而菩薩身;鸩荒軣。水不能溺。刀杖不傷。毒不能害。復無中間趣滅。答無惱害定。無定所入。無彼無惱害觸亦無。不同分心趣滅。以如是因故。菩薩入慈心定時。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復無中間趣滅

又問。何因入無想定。及滅盡定時。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復無中間趣滅。答無惱害定。無定所入。亦無無惱害之觸。無心趣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菩薩在母胎時。而菩薩母。不為水火刀杖毒所惱害。亦無中間趣滅。答菩薩大威力故。以其菩薩勝力。令菩薩母無諸惱害

又問。何因菩薩之身。無水火刀杖毒所惱害。亦無中間趣滅。答菩薩于一切眾生中。而得最勝。設于同等類中。亦復最勝

又問。何因彼焰摩王身。無水火刀杖等害。亦無中間趣滅。答焰摩王者。于焰摩界眾生類中。而得最勝。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愛啰嚩拏象王。及善住象王。身無水火刀杖等害。亦無中間趣滅。答彼于傍生類中。而得最勝。出諸趣類。由此因故。其事如最

又問。何因地獄趣中諸眾生類。受極苦楚。而無中間趣滅。答業(yè)報熾然故。以其苦受業(yè)報未盡。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七

復次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告苾芻眾言。苾芻當知。有三種法。為內垢染。內含藏。內怨惡。何等為三。謂貪嗔癡。諸苾芻。此中云何名內垢染內含藏內怨惡。謂若有人。惡友所作。侵他受用。及諸種類。乃至害命。以其貪愛增盛。于身口意。廣行諸惡。行諸惡已。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于惡趣地獄中。生嗔癡亦然。諸苾芻。是故貪嗔癡法。名內垢染內含藏內怨惡

世尊善逝。如是說已

復次總略。而說頌曰

不能了知貪愛法于貪愛法不諦觀

是人與其貪愛俱彼即入于黑暗處

貪染之人無義利由貪染心生愛著

中間生起怖畏心當知彼人不覺了

若能斷除于貪愛彼即愛塵不能染

由其貪愛不轉時如蓮不住于渧水

不能了知嗔恚法于嗔恚法不諦觀

是人與其嗔恚俱彼即入于黑暗處

嗔恚之人無義利由嗔恚心生過失

中間生起怖畏心當知彼人不覺了

若能斷除于嗔恚即于嗔境不生嗔

由其嗔法墜墮時如彼果熟而自落

不能了知癡冥法于癡冥法不諦觀

是人與其癡冥俱彼即入于黑暗處

癡冥之人無義利由癡暗心故癡迷

中間生起怖畏心當知彼人不覺了

若能斷除癡冥者不為癡境所癡迷

彼癡冥法若破時其猶日光破諸暗

若能了知此三法決定不墮于惡趣

如斷多羅大樹心彼所斷已不復生

是故貪法及嗔法癡等三法皆離著

行人明慧發(fā)生時即能盡于苦邊際

又問。何因有極貪者。答謂。若有人于貪不善根中。近習修作。于無貪善根中。不近習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于出離想出離因出離尋。不能修作。于諸世間莊嚴受用。以愛著心。勤行修作。于不莊嚴受用。不勤修作。于諸善法所應作處。而不能作。復不思惟。不修三摩地行。不能守護諸根隱密之門。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諸惡。不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極貪愛。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歌舞倡伎戲笑之人。及為女人。設得生天。即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極嗔者。答謂。若有人于嗔不善根中。近習修作。于無嗔善根中。不近習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于不嗔想不嗔因不嗔尋。不能修作。于非處起嗔勤行修作。于慈心三摩地。不能修作。于殺害事。勤行修作。于不殺害事。不能修作。于彼諸根隱密之門。不能守護。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諸惡。不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極嗔恚。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蝎蜂三目蟲百足蟲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極癡者。答謂。若有人于癡不善根中。近習修作。于無癡善根中。不近習修作。于其害想害因害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于不害想不害因不害尋。不能修作。于諸見中。而常修作。及于怪異不祥等事。亦復修作。由是緣故。而不能于緣生法門內心伺察。不能于五取蘊中諦觀生滅無常之行。所謂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從色所滅。如是受想行識所成。是識所集。從識所滅。此人于諸根隱密之門。不能守護。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諸惡。不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極癡冥。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象馬駝驢羊鹿牛及豬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極貪者。答謂。若有人于無貪善根中。近習修作。于貪不善根中。不近習修作。于出離想出離因出離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尋。不勤修作。于諸世間不莊嚴受用。勤行修作。于莊嚴受用。不勤修作。于諸善法。常所思惟。于三摩地。勤行修作。于不善法。而不修作。守護諸根隱密之門。飲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諸善。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極貪愛。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蛏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極嗔者。答謂。若有人于無嗔善根中。近習修作。于嗔不善根中。不近習修作。于無嗔想無嗔因無嗔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尋。不勤修作。常修慈心三摩地行。于非處起嗔而亦不作。于不害法。勤行修作。于損害法。而不修作。守護諸根隱密之門。飲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諸善。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極嗔恚。至滅謝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蛏缣熘。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問。何因有不極癡者。答謂。若有人于無癡善根中近習修作。于癡不善根中不近習修作。于無害想無害因無害尋。而乃近習。亦復修作。于諸見中及怪異不祥等事。悉不修作。以是緣故。而于緣生法門。內心伺察。于五取蘊中。諦觀生滅無常之行。所謂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從色所滅。如是受想行識所成。是識所集。從識所滅。此人于諸根隱密之門。而常守護。飲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諸善。修奢摩他毗缽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此等之人。不極癡冥。至謝滅已。當復云何。謂作仙人及出家人諸長者等;蛏無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對法大論中因施設門第八之一

總說頌曰

先際穢氣及堅重穢氣上風而飄散

充滿出息入息俱晝夜魚龜陸中等

如佛所說

佛告諸苾芻言。汝諸苾芻。不能了知先際。皆因有愛二法。于先際中。若無有愛。即后無所起。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即自思惟。于后際法。有愛為緣為有相續(xù)不了知邪。為無相續(xù)邪;蛴写鹧浴4藷o相續(xù)。何所以邪。謂不了知故。于無明中。諸眾生類。乃起是念。我過去世。為有為無。若過去世有。此即是常。若過去世無。此即是斷。而乃諸行或有因邪。若彼諸行先有因者。然亦諸行先無有因。是故若能了知先際。即諸行本來。而無有因

又問。何因未離欲者。當趣滅已;鸱偕頃r。而有穢氣。周遍充塞。已離欲者;鸱偕頃r。而無穢氣周遍充塞。答未離欲者。謂以身中精血不凈。而有流散。以流散故。火焚身時。風飄穢氣。而有充塞故。使大威力諸天。不來勤勇作供養(yǎng)事。何以故。穢氣未散故。已離欲者。當趣滅已。身無精血。不凈流散。以不流散故;鸱偕頃r。而無穢氣。是故大威力諸天。悉來勤勇作供養(yǎng)事。何以故。無穢氣故

又問。何因未離欲者。當趣滅已。身體堅重。而不調暢。已離欲者。當趣滅已。身體調暢。而不堅重。答未離欲者。上風吹鼓。內入其身。是故堅重。而不調暢。已離欲者。當趣滅已。止攝外風。身得調暢。而無堅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