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根本教義:四諦、八正道、緣起論與三法印
佛教的根本教義
釋迦牟尼當(dāng)初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他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時,以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比喻,講述如何修道才能解脫煩惱永離苦海的真理。
他所講的主要內(nèi)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四諦;
②八正道;
③緣起論;
、苋ㄓ。
這些是佛教的根本教義,是釋迦牟尼證悟以后所形成的自己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
四諦
四諦,也稱四圣諦。“諦”是實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諦即苦、集、滅、道。
苦諦,是講世間存在的種種苦的現(xiàn)象,所謂“一切皆苦”。
集諦,是講造成痛苦的各種原因或根據(jù)。
滅諦,是講苦的斷滅,即斷滅一切產(chǎn)生苦的原因,達到佛教最后理想的無苦境界。
道諦,是講要實現(xiàn)佛教的最高理想所應(yīng)遵循的途徑和方法。
八正道
要實現(xiàn)“道諦”,就必須遵循“八正道”。
八正道,也稱八圣道、八支正道。主要是解釋要實現(xiàn)佛教最高理想的“道諦”,即必須遵循的八種途徑:
、正見(正確的見解);
②正思維(正確的思維);
、壅Z(正確的語言);
④正業(yè)(正確的行為);
、菡ǚ戏鸾戒律規(guī)定的正當(dāng)合法的生活);
、拚精進(正確的努力修練消滅一切煩惱,達到無憂寂靜);
、正念(正確的思想,明記四諦等佛教真理);
、嗾ǎㄕ_的修習(xí)禪定)。
佛教認為,人們按此來觀察、思考、說話、行動和生活,就可以達到涅磐的境地。涅磐的意思是圓寂,圓是智慧福德圓滿,寂是滅除了一切惑業(yè),永恒寂靜,達到了最安樂的解脫境界。
緣起論
教佛的經(jīng)籍非常繁多,其實不超出四圣諦,而四圣諦所依據(jù)的根本原理則是緣起論。佛教的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來的。
緣起也稱緣生,是“因緣生起”的略稱。是佛教全部宇宙觀和宗教實踐的基礎(chǔ)理論。所謂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也就是釋迦牟尼常說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佛教認為,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生起,都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互為條件的因果關(guān)系。佛教的緣起說,主要是以人生問題為中心來談的,用以解釋人生痛苦的原因。
緣起論,是佛教特有的教義,歸納起來,有四個重要的論點:
緣起論的第一個重要論點:無造物主。佛教既承認“諸法因緣生”,就否定有個創(chuàng)造宇宙萬物的主宰。這是釋迦牟尼對當(dāng)時的“種姓制度”進行批判的新思想。從中亞侵入印度的白膚色的雅利安人稱自己是高貴的種族,而把被他們征服的,深色皮膚的土著民族稱為低賤的種族。他們把種姓分為四等,即婆羅門(祭司,最高貴),剎帝利(王族、武士)、吠舍(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及商人)和首陀羅(奴隸)。他們造出一個“原人”(類似上帝),宣稱婆羅門從原人口中生出,剎帝利從原人臂中生出,吠舍從腿中生出,首陀羅從腳中生出。釋迦牟尼反對有一個絕對第一因的血統(tǒng)論,他主張“四姓平等”。
緣起論的第二個重要論點:無常。佛教認為,宇宙間一切現(xiàn)象都是相互依存,沒有永恒的實體的存在,所以任何現(xiàn)象都是無常,都表現(xiàn)為剎那生滅的。無常分為:①眾生無常。謂人生都是無常的,終歸要變化以至于消滅的;②世界無常。謂世界上一切現(xiàn)象都是無常的,無時無刻不在流動變遷中,最后歸于消滅;③諸念無常。謂人們的思維概念都是瞬息萬變的,所謂“念念生滅”。佛教無常學(xué)說,主要是為反對當(dāng)時婆羅門教主張宇宙有個最高的主宰叫做“梵”的是永恒常住的理論而提出的。
緣起論的第三個重要論點:無我。佛教根據(jù)緣起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由因緣而生,因緣滅則滅,所以就不會有一個獨立的,實在的,主宰一切的“自我”(即靈魂)存在。佛教認為房子是磚瓦木石的結(jié)合體,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色屬于物質(zhì),后四種屬于精神。在這樣的結(jié)合體中,沒有常住不變的“我”,所以稱“無我”。
婆羅門教主張宇宙間的最高主宰是“梵”,“自我”(靈魂)是梵的化身。佛教為反對婆羅門的這個理論而提出了“諸法無我”,也就是不承認有一個造物主。
緣起論的第四個重要論點:因果相續(xù)。佛教認為因緣所生的一切法不但是生滅無常的,又是相續(xù)不斷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沒有間斷。因與果相符,果與因相順,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一樣。
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佛教對宇宙萬有的總的解釋,也可以說是一切法的總法則。所以無常和無我的教義被稱作“法印”。
法印,是佛教用來鑒別佛法真?zhèn)蔚臉藴。法,指佛教教義,印,喻世俗的印璽,能印證真?zhèn)蔚姆鸱ㄖ,故名法印。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違背法印的則非佛法。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并稱三法印;蛘呒由“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佛教解釋“有漏皆苦”的意義:
“漏”就是指煩惱。佛教認為眾生不明白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的道理,而在無常的法上貪愛追求,在無我的法上一味追求“為我所有”,這就引起眾生的煩惱。煩惱的種類極多,所以人生的苦也極多,一般地說有八苦。佛說世間有無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來的,也不是造物主給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緣的,這就是佛教對苦的緣起解釋。
佛教解釋“涅磐寂靜”的意義:
涅磐是無漏,就是消滅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消滅了生死憂悲的苦惱,人就得到超度了,所以也稱滅度。更明確地說:凡是屬于不清凈的污染的緣盡滅了,沒有貪欲,愚癡轉(zhuǎn)變成清凈的智慧,這就是涅磐。涅磐的意義也是圓寂,圓,就是智慧福德都達到圓滿成就;寂,就是,達到了永恒寂靜的最安樂的境界。佛教認為這種境界“唯圣者所知”,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涅磐可以解釋為逝世,但不能以世俗所見到的一個人沒有了,死了的概念來解釋。其實釋迦牟尼30歲就已經(jīng)證得涅磐而成佛了,不過他的肉體還是過去惑業(yè)之果的剩余,所以稱為“有余涅檠”。直到他80歲逝世,方是入“無余涅磐”。
涅磐是佛教修習(xí)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如何才能達到涅磐?就要以戒、定、慧這三學(xué)為方法。這是學(xué)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xué)業(yè)。
戒:指戒律。即防止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過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級。五戒是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類。這是出家和在家的皈依信仰佛教的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叫沙彌戒,是不滿20歲的出家人受的戒。滿20歲的出家人才能受具足戒。受具足戒的男出家人稱比丘,女出家人稱比丘尼。釋迦牟尼剛開始傳教時,并沒形成約制僧團的一定規(guī)律,其后隨著問題的發(fā)生而隨時制成。到釋迦牟尼逝世前,具足戒已制定了250多條。
三學(xué)中的“定”,是指禪定。即擯除雜念,專心致志,精神上既不瞌睡又不紛弛的安和狀態(tài)。這是佛教徒必修課程。由于定,身心遠離愛欲樂能等而達到完全安靜境地,從而產(chǎn)生了智慧。再進一步集中精神思想、終于能夠引發(fā)一種無漏(無煩惱)的智慧,完全超脫苦、樂,連自己的存在都忘卻,達到舍念清凈的境界,即涅磐境界,這就是從“定”而后能引出的“慧。”慧就是智慧,就是通達了四圣諦的道理,斷除迷惑,證悟了真理,獲得了真正的解脫。三學(xué)概括了全部佛教教義和全部修行法門。三學(xué)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獲得慧的手段。只有獲得慧,才能達到最終解脫的涅磐境界。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yīng)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xué)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學(xué)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金剛經(jīng)入門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xué)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這四種法
- 如何讓身心安樂?眾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夠“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開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認可,還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較好?
- 念經(jīng)的時候,怎樣觀想把經(jīng)文印在心里?
- 如何應(yīng)對、脫離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種水?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昏沉,該怎么辦?
- 如何把佛號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處?三皈依的八種利益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