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師
不拘形式,創(chuàng)造因緣,讓更多人了解佛法

  《法華經》講:“先以欲勾牽,后令入佛智。”這是佛家人的弘揚。曾經有居士和我交流,說他用歌舞的方式去表達佛教要講的教義,去接引現(xiàn)在的眾生來學佛。其實弘揚佛...[閱讀全文]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圓滿的,讓生命圓滿而快樂

  生命當中,總會有一些缺陷讓我們不愉快、不歡喜,甚至痛苦,然后留在我們的記憶里。每當回憶起這些痛苦的事情,經常會感慨自己的命運不好。我們的心常常會攀比別人...[閱讀全文]

痛苦是比較出來的,學會接受是更大的修為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苦,有時候痛苦是比較出來的,當你看到有人比你更苦,你的心結就解開了;但這不是一個究竟的做法。真正比較圓滿的是來自于你內在顯發(fā)出來的對任何...[閱讀全文]

凡是發(fā)生必有恩典,快樂與痛苦都是

  我曾聽過一句話:“凡是發(fā)生,必有恩典”。這句話對我很是受用。意思是,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快樂也好,痛苦也好,甚至煩惱也好,一定都包裹了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在...[閱讀全文]

面對批評應該怎么做?如何超越被批評的委屈?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用佛樂在弘法。什么叫做弘法?其實說起來就是弘揚佛法。只要是能夠幫助大家吸收佛法,在我的想法里面,我覺得方式不重要,重點是我們愿意把佛法給...[閱讀全文]

安于當下,莫執(zhí)于幻,無須執(zhí)著

  我曾經遭遇失去至親的傷痛,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覺得自己好像活在夢中。即便腳踩著地球,如常的上班工作、交際應酬、談笑風生,仍覺得似乎有另外一個“我”在...[閱讀全文]

解開心結只能靠自己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皈依的時候,我們有講到常住三寶:佛、法、僧。但我們也特意解釋自性也有三寶,自性三寶包括自性佛性。你如果沒有自性佛性的話,我們所宣講的這些佛法,你是沒有...[閱讀全文]

每一個生命都是圓滿的,生命趨于圓滿而快樂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發(fā)生,讓我們遭受不愉快、不歡喜,甚至痛苦的經驗。每當回憶起這些不開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經常會羨慕別人,認...[閱讀全文]

每一個眾生都是將來成佛的種子

  成功永遠不是終點,而是下一個目標的起點。在修行的這條道路上,我們不要排斥其他任何的宗教,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哪個教派中的大德,或許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唯有...[閱讀全文]

念珠的真正功能是攀緣

  在漢傳佛教里面,念珠的真正功能,其實是攀緣。攀緣這個名詞呢,后來都讓大家誤解成為負面的攀龍附鳳,或是攀權附貴了。其實,攀緣,就是攀附因緣——攀附正緣,就...[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