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三卷 本事經(jīng)

第三卷 本事經(jīng)

二法品第二之一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成就二分。于現(xiàn)法中。多諸憂苦。無喜樂住。有災(zāi)有患。有惱有燒。有罪有責。為諸有情同梵行者之所訶毀。身壞命終。生諸惡趣。云何為二。一于根門。不能守護。二于飲食。不善知量。諸有苾芻。成就此二。于現(xiàn)法中。多諸憂苦。無喜樂住。有災(zāi)有患。有惱有燒。有罪有責。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訶毀。身壞命終生諸惡趣。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不能守護眼等六根門

飲食不知量成不信懈怠

彼于現(xiàn)法中身心多受苦

及有災(zāi)有患有惱有燒然

行住與坐臥若覺若夢中

由彼二因緣恒有罪有責

居聚落空閑眾中及靜處

有智常訶責當生惡趣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成就二分。于現(xiàn)法中。多諸喜樂。無憂苦住。無災(zāi)無患。無惱無燒。無罪無責。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稱贊。身壞命終。生諸善趣。云何為二。一于根門。能自守護。二于飲食。能善知量。諸有苾芻。成就此二。于現(xiàn)法中。多諸喜樂。無憂苦住。無災(zāi)無患。無惱無燒。無罪無責。為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稱贊。身壞命終。生諸善趣。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自能守護眼等六根門

飲食善知量成就信精進

彼于現(xiàn)法中身心多受樂

及無災(zāi)無患無惱無燒然

行住與坐臥若覺若夢中

由彼二因緣恒無罪無責

居聚落空閑眾中及靜處

有智常稱贊當生善趣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能生焦惱。云何為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唯造眾惡。唯作兇狂。唯起雜穢。不修眾善。不習調(diào)柔。不救怖畏。彼于后時。身嬰重疾遍體發(fā)生增上猛利。嚴切苦受。楚毒垂終。不可醫(yī)療。受此苦時。呻吟怨嘆。作是念言。我從昔來。唯造眾惡。唯作兇狂。唯起雜穢。本修眾善。不習調(diào)柔。不救怖畏。若諸有情。唯造眾惡。唯作兇狂。唯起雜穢。不修眾善。不習調(diào)柔。不救怖畏。彼之所趣。我定當往。彼由唯造眾惡等故。心生焦惱。及以不修眾善等故。心生焦惱。如是名為有二種法。能生焦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法能生愚者心焦惱

謂唯作罪業(yè)及不修福因

后遭病苦時呻吟而怨嘆

恨有罪無福心悔惱焦然

有罪無福人所生諸惡趣

我亦當隨往決定無有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心不焦惱。云何為二。謂有一類補特伽羅。唯修眾善。唯習調(diào)柔。唯救怖畏。不造眾惡。不作兇狂。不起雜穢。彼于后時。身嬰重疾。遍體發(fā)生增上猛利。嚴切苦受。楚毒垂終。不可醫(yī)療。受此苦時。雖有呻吟。而無怨嘆。作是念言我從昔來。唯修眾善。唯習調(diào)柔。唯救怖畏。不造眾惡。不作兇狂。不起雜穢。若諸有情唯修眾善。唯習調(diào)柔。唯救怖畏。不造眾惡。不作兇狂。不起雜穢。彼之所趣。我定當往。彼由唯修眾善等故。心不焦惱。及以不造眾惡等故。心不焦惱。如是名為有二種法。心不焦惱。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法能生智者心歡喜

謂唯修福業(yè)及不作罪因

后遭病苦時呻吟無怨嘆

慶有福無罪不悔惱焦然

有福無罪人所生諸善趣

我亦當隨往決定無有疑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為汝略說二速通行。云何為二。一者樂行。二者苦行。謂由樂行。證彼速通。及由苦行。證彼速通。所修加行。無澀難故。所得諸根。皆猛利故。是則名為樂速通行。所修加行。有澀難故。所得諸根。皆猛利故。是則名為苦速通行。是名略說二速通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今為汝略說二種速通行

謂樂行苦行因斯證速通

無澀難加行有猛利諸根

由是大仙尊名樂速通行

有澀難加行有猛利諸根

由是大仙尊名苦速通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為汝略說二遲通行。云何為二。一者樂行。二者苦行。謂由樂行。證彼遲通。及由苦行。證彼遲通。所修加行。無澀難故。所得諸根。皆羸鈍故。是則名為樂遲通行。所修加行。有澀難故。所得諸根。皆羸鈍故。是則名為苦遲通行。是名略說。二遲通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今為汝略說二種遲通行

謂樂行苦行因此證遲通

無澀難加行有羸鈍諸根

由是大仙尊名樂遲通行

有澀難加行有羸鈍諸根

由是大仙尊名苦遲通行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不能發(fā)生白凈善法。設(shè)已發(fā)生。不能決定。設(shè)已決定。不能圓滿。彼于如是白凈善法。能為障礙。能作衰損。能生憂悔。身壞命終。如棄重擔。墮于地獄。受諸劇苦。云何為二。一者惡戒。二者惡見。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定不能生白凈善法。設(shè)復已生。不能決定。廣說乃至。身壞命終。如棄重擔。墮于地獄。受諸劇苦。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成就二法謂惡戒惡見

彼人終不能生白凈善法

雖生而不定設(shè)定不圓滿

于白凈善法能衰損障礙

彼臨命終時有憂悔悲惱

如棄舍重擔定生地獄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定能發(fā)生白凈善法。若先已生。能令決定。若先已定。能令圓滿。彼于如是白凈善法。不為障礙。不作衰損。不生憂悔。身壞命終。如棄重擔。生天趣中。受諸快樂。云何為二。一者善戒。二者善見。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決定能生白凈善法。若先已生。能令決定。廣說乃至。身壞命終。如棄重擔。生天趣中。受諸快樂。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若成就二法謂善戒善見

彼人終定能生白凈善法

若生而決定決定必圓滿

于白凈善法不衰損障礙

彼臨命終時無憂悔悲惱

如棄舍重擔定生天趣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臨命終時。能生憂悔。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云何為二。謂作不作。云何為作。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是名為作。云何不作。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是名不作。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臨命終時。能生憂悔。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地獄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愚癡人作三種惡行

不作三妙行引余過令生

彼臨命終時決定有憂悔

死墮諸惡趣生于地獄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二法。臨命終時。不生憂悔。身壞命終。升于善趣。生天界中。云何為二。謂作不作。云何為作。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是名為作。云何不作。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是名不作。諸有一類補特伽羅。成就如是所說二法。臨命終時。不生憂悔。身壞命終。升于善趣。生天界中。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智慧人作三種妙行

不作三惡行引余德令生

彼臨命終時決定無憂悔

死升諸善趣生于天界中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妙智。應(yīng)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嘆。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二。一者法智。二者類智。法智生時。便能無倒。遍知有為。于有為法。既遍知已。便能令彼感后有因不得生起增長廣大。類智生時。便能如實斷滅無明。滅無明故。便無戲論。無戲論故。便無尋伺。無尋伺故。便無樂欲。無樂欲故。便無愛憎。無愛憎故。便無慳嫉。無慳嫉故。便無種種執(zhí)持刀杖。違害斗諍;ハ嗔R辱。不真實語。相離間語。諸雜穢語。及余無量惡不善法。無彼諸惡不善法故。感后有業(yè)。便不增長。感后有業(yè)。不增長故。諸業(yè)滅盡。業(yè)滅盡故。眾苦滅盡?鄿绫M故。生死路絕。此路絕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如是名為有二妙智。應(yīng)修令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嘆。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種妙智應(yīng)修習令生

能得未得等謂法智類智

若法智生時遍知有為法

便能令后有因不生不增

若類智生時無明便斷滅

由此展轉(zhuǎn)法絕生死輪回

自知我生盡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辦更不受后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妙智。應(yīng)正尋思。應(yīng)善稱量。應(yīng)審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嘆。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云何為二。謂世間智。及出世智。世間智者。謂于色蘊。能正了知。此為色蘊。于受想行及識蘊中。亦復如是。于其地界。能正了知。此為地界。于水火風及空識界。亦復如是。于其眼界。能正了知。此為眼界。于其色界及眼識界。亦復如是。于其耳界。能正了知此為耳界。于其聲界及耳識界。亦復如是。于其鼻界。能正了知。此為鼻界。于其香界及鼻識界。亦復如是。于其舌界。能正了知。此為舌界。于其味界。及舌識界。亦復如是。于其身界。能正了知。此為身界。于其觸界及身識界。亦復如是。于其意界。能正了知。此為意界。于其法界及意識界。亦復如是。于如此等世俗法中。如是如是。如實了知。智見通慧,F(xiàn)觀等覺。周遍照了。名世間智。諸圣弟子。于此所說世間智中。應(yīng)正尋思。應(yīng)善稱量。應(yīng)審觀察。此世間智。正修習時。為能令生生法有情永脫生不。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嘆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既審察已。能正了知。此世間智。正修習時。不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于生。不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于老。病法死法。愁法嘆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所以者何。此世間智。非賢圣法。非能永出。非趣涅槃。非能永厭。非能永離。非能永滅。非能永寂。非真通慧。非正等覺。不證涅槃。是感生法。是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嘆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彼于如是。尋思稱量。審觀察時。于世間法。住怖畏想。于出世法。住安靜想。以于世間生怖畏故。都無執(zhí)受。無執(zhí)受故。不生渴愛。不渴愛故。便自內(nèi)證究竟涅槃。證涅槃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是名于此世間智中應(yīng)正尋思應(yīng)善稱量應(yīng)審觀察。出世智者。謂于一切蘊界處中。能正了知。如是諸法。是無常性?嘈圆⌒浴0b性箭性。惱性害性。怖性熱性。壞性滅性。災(zāi)性橫性。有疫癘性。虛性偽性?招酝。無實我性。難保信性。于如是等諸法性中。如實了知。智見通慧,F(xiàn)觀等覺。周遍照了名出世智。諸圣弟子。于此所說出世智中。應(yīng)正尋思應(yīng)善稱量應(yīng)審觀察。此出世智。正修習時。為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生不。為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老不。病法死法。愁法嘆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既審察已。能正了知。此出世智。正修習時。定能令彼生法有情永脫于生。定能令彼老法有情永脫于老。病法死法。愁法嘆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亦復如是。所以者何。此出世智。是賢圣法。是能永出。是趣涅槃。是能永厭。是能永離。是能永滅。是能永寂。是真通慧。是正等覺。能證涅槃。非感生法。非感老法。病法死法愁法嘆法憂法苦法不安隱法。彼于如是尋思稱量審觀察時。于出世法。生珍寶想。于世間法。生下賤想。以于出世。生珍寶故。便生歡喜。生歡喜故。其心安適。心安適故。身得輕安。身輕安故。便受悅樂。受悅樂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實知見。實知見故。能深厭背。深厭背故。能正離欲。正離欲故。能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是名于此出世智中。應(yīng)正尋思應(yīng)善稱量應(yīng)審觀察。如是名為有二妙智。應(yīng)正尋思應(yīng)善稱量應(yīng)審觀察。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能超愁嘆。能滅憂苦。能會正理。能獲甘露。能證涅槃。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有二種妙智知者應(yīng)尋思

謂世出世間能正盡眾苦

應(yīng)觀世間智發(fā)生怖畏想

都無有執(zhí)受展轉(zhuǎn)證涅槃

應(yīng)觀出世智發(fā)生珍寶想

由此生歡喜便得身輕安

輕安故悅樂悅樂故心定

由心得定故便能生覺支

覺支觀圣諦永斷諸疑網(wǎng)

無疑無所取永脫眾苦邊

重攝前經(jīng)嗢柁南曰。

二根二焦惱二行二戒見

二作及不作二智有二種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yǎng)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通所通達。知所遍知。既能如實。通所通達。知所遍知。便能如實。斷所應(yīng)斷。修所應(yīng)修。證所應(yīng)證。既能如實斷修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如是若有為通達故。為遍知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利養(yǎng)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是虛妄出家

為通達遍知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非虛妄出家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yǎng)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守護六根。不虧禁戒及能速證最上正斷。既能如實。守護六根。不虧禁戒及能速證最上正斷。便能如實。斷所應(yīng)斷。修所應(yīng)修。證所應(yīng)證。既能如實斷修證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如是若有為律儀故。為正斷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利養(yǎng)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是虛妄出家

為正斷律儀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非虛妄出家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若有苾芻。為欲矯誑諸眾生故。為求名譽遠所聞故。為求利養(yǎng)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若有苾芻。為求厭背。為求離欲。而出家者。是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諸苾芻。為厭背故。為離欲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實厭背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脫。既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如是若有。為厭背故。為離欲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實。于如來所。修行梵行。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為矯誑名譽利養(yǎng)及恭敬

非真修梵行是虛妄出家

為厭背離欲速證最上義

是真修梵行非虛妄出家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一切如來應(yīng)正等覺。所說法門。略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于惡應(yīng)正了知。二者于惡應(yīng)深厭背一切如來應(yīng)正等覺。略說如是二種法門。所以者何。諸修行者。于諸惡法應(yīng)正了知。既于惡法。正了知已。便能厭背。既厭背已。便能離欲。既離欲已。便得解脫。得解脫已。便自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如是行者。永斷諸愛及眾結(jié)縛。無倒現(xiàn)觀。正盡苦邊。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當知諸如來應(yīng)正等覺者

哀愍眾生故說二種法門

于眾惡正知及厭背離欲

心解脫自在正盡眾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有二種法。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斷二法。云何二法。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斷二法。謂不凈觀及慈悲觀。能斷貪欲及與嗔恚。所以者何。一切已貪現(xiàn)貪當貪。皆由作意思惟凈相。一切已嗔現(xiàn)嗔當嗔。皆由作意思惟怨相。一切已斷現(xiàn)斷當斷所有貪欲。皆由作意修不凈觀。一切已斷現(xiàn)斷當斷所有嗔恚。皆由作意修慈悲觀。于不凈觀。若修若習。若多修習。決定能斷一切貪欲。于慈悲觀。若修若習。若多修習。決定能斷一切嗔恚。若欲決定斷貪欲者。當勤精進修不凈觀若欲決定斷嗔恚者。當勤精進修慈悲觀。修不凈觀。無有貪欲。而不能斷修慈悲觀。無有嗔恚。而不能斷。如是名為有二種法。若修若習。若多修習。能斷二法。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修習多修習二法斷二法

謂不凈慈悲斷貪欲嗔恚

是故有智者當觀自饒益

修不凈慈悲斷貪欲嗔恚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其涅槃界。略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有余依涅槃界。二者無余依涅槃界。云何名為有余依涅槃界。謂諸苾芻。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已舍重擔。已證自義。已盡有結(jié)。已正解了。心善解脫。已得遍知。宿行為緣。所感諸根。猶相續(xù)住。雖成諸根,F(xiàn)觸種種好丑境界。而能厭舍。無所執(zhí)著。不為愛恚纏繞其心。愛恚等結(jié)。皆永斷故。彼于諸色。求欲見時。雖復以眼觀于諸色。而不發(fā)起貪嗔癡等。雖復有眼及好丑色。而無貪欲。亦無嗔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jié)。皆永斷故。彼于諸聲。求欲聞時。雖復以耳聽于諸聲。而不發(fā)起貪嗔癡等。雖復有耳及好丑聲。而無貪欲。亦無嗔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jié)。皆永斷故。彼于諸香。求欲嗅時。雖復以鼻嗅于諸香。而不發(fā)起貪嗔癡等。雖復有鼻及好丑香。而無貪欲。亦無嗔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jié)。皆永斷故。彼于諸味。求欲嘗時。雖復以舌嘗于諸味。而不發(fā)起貪嗔癡等。雖復有舌。及好丑味。而無貪欲。亦無嗔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jié)。皆永斷故。彼于諸觸。求欲覺時。雖復以身覺于諸觸。而不發(fā)起貪嗔癡等。雖復有身及好丑觸。而無貪欲。亦無嗔恚。所以者何。愛恚等結(jié)。皆永斷故。彼于諸法。求欲知時。雖復以意知于諸法。而不發(fā)起貪嗔癡等。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作是思惟。世尊。為彼怖畏諸有阿賴耶者。恒為斷見所系縛者。令知業(yè)果無失壞故。所說正法,F(xiàn)見應(yīng)時。易見饒益。智者內(nèi)證一切世間真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渴愛害阿賴耶。斷諸徑路。證真空性。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如是名為有慧眼者。能正觀察。如是名為由二纏故。令諸天人。一類怯劣。一類勇猛。有慧眼者。能正觀察。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由二纏所纏令諸天人眾

一類有怯劣一類有勇猛

有慧眼聲聞能如實觀察

能除慢厭離究竟證涅槃

復如實了知佛所說正法

能滅斷常見及二愛無余

有慧眼龍王能普雨法雨

滅諸煩惱焰令證大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