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傳統(tǒng)文化 > 詩詞名句 > 古詩 >

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fù)生。

  悲風(fēng)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舉銘旌。

  一鳥死,百鳥鳴。

  一獸走,百獸驚。

  桓山之禽別離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孤竹延陵,讓國揚(yáng)名。

  高風(fēng)緬邈,頹波激清。

  尺布之遙,塞耳不能聽。

  注釋

 、賺槑V:高峻的樣子。

 、谂羁疲和“蓬顆”,土墳上長滿的荒草。

  ③銘旌:古時豎在靈柩前標(biāo)有死者官銜和姓名的旗幡。

 、芑干剑涸诮窠K省銅山縣東北!犊鬃蛹艺Z》載,孔子在衛(wèi),昧旦晨興,顏回侍側(cè),聞哭者之聲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對曰:“回以此哭聲非但為死者而已,又有生離別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對曰:“回聞桓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于四海,其母悲鳴而送之,哀聲有似于此,為其往而不返也;馗`以音類知之。”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離散的悲痛。

 、葑锨G:《續(xù)齊諧記》中記載,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燃。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fù)解樹,樹應(yīng)聲榮茂。兄弟相感,更合財寶,遂為孝門。

 、藿蛔專骸妒霎愑洝分杏涊d,黃金山有楠樹,一年東邊榮,西邊枯;后年西邊榮,東邊枯,年年如此。

 、邊⑸蹋簠⑿桥c商星!左傳·昭公元年》:相傳黃帝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閼伯,小的叫實(shí)沉,住在荒山野林里,不能和睦相處,每天動武,互相討伐。后來黃帝為避免兩人爭斗,把閼伯遷到商丘,去管心宿,也就是商星;把實(shí)沉遷到大夏,主管西方的參星。參宿在西,心宿在東,彼出此沒,永不相見。后比喻兄弟不和睦,彼此對立。

 、喙轮瘢菏侵干棠┕轮駠ナ隙硬暮褪妪R。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父卒,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于是放棄君位,流亡國外。而叔齊亦不肯立,也逃到孤竹國外,和他的長兄一起過流亡生活。

  ⑨延陵:季札,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吳王壽夢一心想把君主之位傳給他,于是吳王的其他幾個兒子都主動放棄了繼承權(quán)。但是季札辭讓了。于是他的哥哥諸樊、余祭、余昧弟兄幾個商議,以兄終弟及的方式,最終傳給季札,可是季札最終還是沒有繼位。于是,三哥余昧死后,由余昧的兒子繼承了王位。季札封于延陵,所以稱其為“延陵季子”。

 、飧唢L(fēng):美善的風(fēng)教、政績。緬邈:久遠(yuǎn)、遙遠(yuǎn)。頹波:向下流的水勢。比喻衰頹的世風(fēng)。尺布之謠:《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載,淮南王劉長謀反被漢文帝流放,劉長途中絕食而死,民間作歌歌淮南厲王:“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2]

  譯文

  漫游來到上留田,田中孤墳高大又崢嶸

  墓中人你有多大的冤屈?千萬年了墳上依然寸草都不生

  有的只是四邊悲風(fēng),只有白楊樹和風(fēng)唱著令人斷腸的歌

  借問:這是誰家的墳地?荒棄的是何人的墓穴

  村里的老人告訴我:這就是有名的上留田,馬頸樣的土堆堆已經(jīng)被歲月?lián)崞?/p>

  從前有孤兒兩兄弟,弟死而兄不收葬,是同村人為小弟安葬并樹起指引他歸西的旌旗

  一鳥死后,眾鳥都會哀鳴示悲,一獸亡后,群獸也知驚恐憐惜,那老哥真是鳥人!

  死別苦,生離更悲,你聽聽恒山眾鳥離別時的哀鳴就知道了,臨行前總是回旋飛翔不停

  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時,庭中的紫荊樹立即枯死,而當(dāng)他們決定不分家時,樹應(yīng)聲繁榮如初

  傳說中黃金山有一種樹木,朝東的枝條憔悴而西面的枝條榮潤,樹猶如此。

  古有兄弟兩人,日夜操戈戰(zhàn)不停,后帝把他們分封在不能相見的地域,免得他們相斗

  孤竹君的兒子伯夷與叔齊都知道互相彼此讓出國君之位.延陵的季子也是讓出帝位給兄弟

  他們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足以使人耳目一新

  相反,漢武帝對待淮南王可就不客氣了,當(dāng)時的民謠唱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使人不忍聽啊!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