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回向文】是什么?與回向偈的區(qū)別是什么?

【回向文】是什么?與回向偈的區(qū)別是什么?

回向文是什么?

  回向文,是指佛家于法會結(jié)束時齊聲朗誦的一種偈文。與回向偈的區(qū)別在于字?jǐn)?shù)的不同,每句字?jǐn)?shù)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回向文”;叵蚣词“回己善根,有所趨向”,將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盡快得以實現(xiàn)。

  不論念經(jīng)念佛,念完后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回向的功德越多,往生的希望就越大。“回向偈”和“回向文”有很多,可任選適合自己的一個即可。凈土宗多以唐善導(dǎo)大師之《發(fā)愿皈三寶》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fā)菩提心,往生安樂國。”為回向文。其余諸宗,大同小異。

回向文怎么寫?回向文范本

  1.回向給(xxx):愿她們平安健康,消除違緣業(yè)障圓滿福慧資糧。

  2.愿以此功德回向給我的(xxx)及他們宿世的冤親債主,若仍墮在三涂的能夠早日解脫三涂,若依輪回三界其他善處的能夠早日皈依三寶直至證得菩提。也愿雙親早日與佛法結(jié)緣。

  3.弟子(xxx)愿以此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當(dāng)代高僧大德,以及累劫的冤親債主;愿今生今世所有家人眷屬,善根增長,業(yè)障消除,健康長壽,消除違緣,生活富足安樂,彼此和睦幸福,早日聞得佛法,脫離輪回,證得菩提;愿被墮的胎兒冤仇早解,早生善道,早聞佛法,脫離輪回;愿去世的父親,爺爺,姥姥業(yè)障消除,脫離輪回,早生西方極樂世界;愿累世殺害的所有生靈能夠早解冤仇,聞得佛法,脫離輪回,證得菩提;愿以此功德回向給天下所有的父母,希望他們生活安康,健康長壽,業(yè)障盡除,與佛結(jié)緣,南無阿彌陀佛!

  4.愿以此功德,回向給(xxx)以及累世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債主,無始劫以來乃至未來際,一切善緣惡緣,有緣無緣及法界一切眾生,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護法圣眾加持我們,讓大家早消業(yè)障,早聞佛法,學(xué)佛順緣俱足,;墼鲩L,日日精進,宏法無障礙、利生無障礙、盡此生成一切智;早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將來同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成就佛道;加持那些有因緣的眾生都能即身成佛。

  5.愿以此功德,回向給從今時乃至未來際一切新出生以及早產(chǎn)的嬰兒,請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護法圣眾加持,讓母子平安健康,孩子安樂易養(yǎng)、福慧增長,一切有疾患的眾生早消業(yè)障,早日恢復(fù)健康,早聞佛法、早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將來同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成就佛道。

常用回向偈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回向偈三

(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yè)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應(yīng)隨時現(xiàn);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愿度眾生,總愿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愿無窮。

虛空有盡,我愿無窮。

回向偈四

(普賢菩薩發(fā)愿偈)

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回向偈五

(文殊菩薩發(fā)愿偈)

愿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回向偈六

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普愿盡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有見聞?wù)摺Oぐl(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愿消三障諸煩惱,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回向偈七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正法久住,法錀常轉(zhuǎn)。

災(zāi)障消滅,禍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回向偈九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愿慈悲哀攝受,證知懺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我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xiàn)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回向偈十

(西方發(fā)愿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dǎo)師。

我今發(fā)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攝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