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傳統(tǒng)文化 > 詩詞名句 > 古詩 >

今日良宴會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轗軻常苦辛。
 
  鑒賞
 
  這首詩寫得很別致。全詩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氣說完的,這當(dāng)然很質(zhì)直。所說的內(nèi)容,不過是在宴會上聽曲以及他對曲意的理解,這當(dāng)然很淺近。然而細(xì)讀全詩,便發(fā)現(xiàn)質(zhì)直中見婉曲,淺近中寓深遠(yuǎn)。他是怎么說的,說了些什么:今天的宴會啊,真是太棒了!那個歡樂勁,簡直說不完,光說彈箏吧,彈出的聲調(diào)多飄逸!那是最時髦的樂曲,妙極了!有美德的人通過樂曲發(fā)表了高論,懂得音樂,便能聽出其真意。那真意,其實(shí)是當(dāng)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誰也不肯明白地說出;那就讓我說出來吧:“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塵土,一忽兒便被疾風(fēng)吹散。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安享富貴榮華呢?別再憂愁失意,辛辛苦苦,常守貧賤!”這段話,是興致勃勃地說的,是滿心歡喜地說的,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的。中間有用了不少褒意詞、贊美詞。講“宴會”,用“良”,用“歡樂”、而且“難具陳”。講“彈箏”,用“逸響”,用“新聲”,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講搶占高位要職,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馬加鞭,先踞要津。這里的問題是:主人公是真心宣揚(yáng)那些時人共有的心愿呢,還是“似勸(鼓勵)實(shí)諷”,“謬悠其詞”呢?
 
  主人公是在聽“彈箏”,而不是在聽唱歌。鐘子期以“知音”著稱,當(dāng)伯牙彈琴“志在流水”的暑假,也不過能聽出那琴聲“洋洋乎若江河”,并不曾譯出一首《流水歌》。接著的問題是:這位主人公,究竟是真的從箏聲中聽出了那么多“高言”、“真意”呢,還是由于“齊心同所愿,含意俱示伸”,因而假托聽箏,把那些誰也不便明說的心里話和盤托出呢?
 
  人生短促,這是事實(shí)。力求 擺脫“窮賤”、“轗軻”和“苦辛”,這也不能不說是人所共有的心愿。既然如此,則不必“諷”,“諷”,也沒有用。然而為了擺脫它們而求得它們的對立面,每個人都爭先恐后,搶奪要位,那將出現(xiàn)什么情景!既然如此,便需要“諷”,不管有用還是沒有用。由此可見,這首詩的確很婉曲、很深遠(yuǎn)。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問題、社會問題,引人深思。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