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四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第四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佛言。妙吉祥。菩提者與虛空等。謂以虛空無高無下。菩提亦然無高無下。由是如來成等正覺。雖成正覺。亦無少法如微塵許若高若下諸所施作。此如是法若如是知即是實智。妙吉祥。以何義故名為實智。謂一切法了無根本無生無滅。彼無實性亦無所得。若有實性即是滅法。彼雖有生而無主宰復(fù)無攝受。妙吉祥。若無主宰無攝受法即是滅法。此等諸法若生若滅。當(dāng)知皆是緣法所轉(zhuǎn)。亦非此中有少法可轉(zhuǎn)。然佛如來不于諸法說斷滅相。
復(fù)次妙吉祥。菩提者即是如說句。以何義故名如說句。如說句者即是菩提。如其菩提色受想行識亦然。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處亦然。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亦然。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地界水界火界風(fēng)界亦然。而不離真如。此等諸法如是施設(shè)。其所施設(shè)謂蘊(yùn)處界。由是如來成等正覺。所成正覺離顛倒法。如其先法后法亦然中法亦然。前際不生后際不去中際性離。此如是法是即名為如所說句。如其一法多法亦然。如其多法一法亦然。妙吉祥。若一性若多性皆無所得。若有相若無相無入無住。何名為相何名無相。所言相者。謂即生起一切善法。言無相者。謂一切法無所得故。又相者謂即心無所住分位。無相者即無相三摩地解脫法門。又相者即一切法思惟稱量算數(shù)伺察。無相者謂出過稱量。何名出過稱量。謂識法無故。又相者即有為伺察。無相者即無為伺察。
復(fù)次妙吉祥。菩提者即是無漏無取。何名無漏。何名無取。無漏者。謂離四種有漏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欲漏。二者有漏。三者無明漏。四者見漏。無取者。謂離四種取著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欲取。二者見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語取。如是四取。悉由無明暗蔽愛法滋潤互相取著。妙吉祥。若或本初于我語取根本。能了知者即我清凈。我清凈已。隨知一切眾生清凈。由我清凈故即彼一切眾生清凈。若一切眾生清凈即法無二無二種類。彼無二義即無生無滅。妙吉祥。若無生無滅即無心意識可轉(zhuǎn)。若無心意識可轉(zhuǎn)即無分別。若無分別即深固作意相應(yīng)無明不能發(fā)起。若彼無明不發(fā)起者。即十二有支亦不生長。若十二有支不生長者即法無生。若法無生即法決定。若法決定即調(diào)伏義。若調(diào)伏義即是勝義。若其勝義即離補(bǔ)特伽羅義。若離補(bǔ)特伽羅義即不可說義。若不可說義即緣生義。若緣生義即是法義。若法義即如來義。如是所說。若見緣生即能見法。若能見法即見如來。彼諸所見。若其如理審伺察時。是中亦無少法可見。妙吉祥。何名少法。謂心所緣。若無心所緣即無所見。由如是法故如來成等正覺。平等故平等。
復(fù)次妙吉祥。菩提者。是清凈義。無垢義。無著義。何名清凈。何名無垢。何名無著。謂空解脫門即是清凈。無相解脫門即是無垢。無愿解脫門即是無著。無生是清凈。無作意是無垢。無起是無著。自性是清凈。圓凈是無垢。明亮是無著。無戲論是清凈。離戲論是無垢。戲論寂止是無著。真如是清凈。法界是無垢。實際是無著。虛空是清凈。寥廓是無垢。廣大是無著。了知內(nèi)法是清凈。外無所行是無垢。內(nèi)外無所得是無著。了知蘊(yùn)法是清凈。界法自性是無垢。離諸處法是無著。過去盡智是清凈。未來無生智是無垢,F(xiàn)在法界安住智是無著。妙吉祥。此如是等。清凈無垢無著諸義。于一句中普能攝入。謂寂靜句。若寂靜即遍寂。若遍寂即近寂。若近寂即寂止。若寂止此說即是大牟尼法。
復(fù)次妙吉祥。如其虛空菩提亦然。如其菩提諸法亦然。如其諸法眾生亦然。如其眾生剎土亦然。如其剎土涅盤亦然。妙吉祥。此說即是涅盤平等。為一切法畢竟邊際清凈之因。無對治離對治因。本來清凈。本來無垢。本來無著。如來了知彼一切法。如是相故現(xiàn)成正覺。然后觀察諸眾生界。建立清凈無垢無著游戲法門。以是名字于諸眾生大悲心轉(zhuǎn)。
復(fù)次妙吉祥。云何是菩薩所行菩薩勝行。謂若菩薩無盡無不盡。無生無不生。于畢竟盡相無所領(lǐng)受。然亦不壞畢竟無生。妙吉祥。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
復(fù)次妙吉祥。菩薩于過去心已盡此無所行。未來心未至此無所行,F(xiàn)在心無住此無所行。菩薩于其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心悉無所著。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
又復(fù)布施之法。諸佛如來與諸菩薩。而無其二無二種類。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智慧亦復(fù)如是。諸佛如來與諸菩薩。而無其二無二種類。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
又妙吉祥。菩薩不行色空。不行色不空。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何以故。色即是空色自性空。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是故不行識空。不行識不空。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何以故。謂心意識無所得故。妙吉祥。此中無少法可有若知若斷若修若證。悉無所有由如是故。此說名盡。如是乃為畢竟盡相。若畢竟盡即無所盡。無盡亦無盡。何以故。如所說盡故。若如所說盡彼即無法可盡。若無法可盡即是無為。若無為即無生亦無滅。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住。以法住故即是法界。如法界住故智無所轉(zhuǎn)亦非無轉(zhuǎn)。以智無轉(zhuǎn)非無轉(zhuǎn)故。如是法理若悟入者。即得無漏無生無滅。此名漏盡。妙吉祥。是故當(dāng)知雖復(fù)世俗音聲文字總聚施設(shè)。是中無有少法若生若滅。
爾時妙吉祥童真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以妙伽陀伸贊嘆曰。
無形顯色無狀貌是中無滅亦無生
無住亦復(fù)根本無無所緣尊今贊禮
以無住故無出入亦復(fù)無彼諸分位
已能解脫六處長無所緣尊今贊禮
一切法中無所住有性無性皆遠(yuǎn)離
諸行平等得圓成無所緣尊今贊禮
已能出離于三界虛空平等性中住
世間諸欲不染心無所緣尊今贊禮
三摩呬多常安處行住坐臥亦復(fù)然
諸威儀事妙肅成無所緣尊今贊禮
平等而來平等去平等性中妙安住
不壞平等性法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善入平等性諸法皆住等引心
遍入無相妙法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無住無所緣定中高積慧峰峻
普遍諸法得圓成無所緣尊今贊禮
眾生威儀及色相語言音聲亦復(fù)然
普能示現(xiàn)剎那間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已離于名色于蘊(yùn)界法亦普斷
復(fù)能善入無相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善離于諸相諸相境界亦遠(yuǎn)離
已能善入無相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無所思惟無分別凈意亦復(fù)無所住
無諸作意無念生無所緣尊今贊禮
譬如虛空無含藏已離戲論無所著
其心平等復(fù)如空無所緣尊今贊禮
譬如虛空無中邊諸佛法性亦如是
已能超越三世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諸佛猶如虛空相即此虛空亦無相
已能解脫事及因無所緣尊今贊禮
一切法中無依止如水中月無所取
無我相亦無音聲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不依止蘊(yùn)法界處諸法亦復(fù)然
已能解脫顛倒心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已離于二邊亦復(fù)斷除于我見
法界平等得圓成無所緣尊今贊禮
色相名數(shù)已解脫亦復(fù)遠(yuǎn)離不正法
無取無舍平等心無所緣尊今贊禮
已能超越諸魔法一切法中悉通達(dá)
妙入無障礙法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正智不說諸法有亦復(fù)不說諸法無
無語言道無發(fā)生無所緣尊今贊禮
圣不依止于二法久已摧折我慢幢
解脫二無二法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所有身語意過失大圣久已普除斷
不可譬喻不可思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無轉(zhuǎn)無發(fā)悟一切過失悉遠(yuǎn)離
智為先導(dǎo)遍所行無所緣尊今贊禮
無漏凈念最微妙實不實法悉了知
亦無系著無思惟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于心無所緣而能遍知一切心
亦無自他想念生無所緣尊今贊禮
無所緣中有所緣于一切心不迷著
無障礙法已圓明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于心無所緣亦復(fù)自性無所有
無心平等得圓成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不依于智法而能遍觀諸剎土
一切眾生行亦然無所緣尊今贊禮
智者于心無所得是中亦復(fù)畢竟無
于一切法正遍知無所緣尊今贊禮
知一切法皆如幻即此幻亦無所有
已能解脫幻法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正覺雖行于世間亦不依止于世法
復(fù)無世間分別心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于彼空中行由空所成空境界
空與非空圣所宣無所緣尊今贊禮
現(xiàn)大神通起化事悉依如幻三摩地
離種種性遍入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了知非一非多性若近若遠(yuǎn)無所轉(zhuǎn)
無高無下平等心無所緣尊今贊禮
金剛喻定現(xiàn)在前一剎那中成正覺
遍入無對礙法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雖知涅盤無所動亦于三世善調(diào)伏
具足種種方便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于彼一切眾生類善解智慧及方便
然亦不動涅盤門無所緣尊今贊禮
大圣無相無發(fā)悟已離戲論無對礙
無我故無對礙心無所緣尊今贊禮
已離疑惑無過失無我我所亦復(fù)然
于一切處正遍知無所緣尊今贊禮
- 第五卷 佛說大乘智印經(jīng)
- 第四卷 佛說大乘智印經(jīng)
- 第三卷 佛說大乘智印經(jīng)
- 第二卷 佛說大乘智印經(jīng)
- 第一卷 佛說大乘智印經(jīng)
- 第十卷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
- 第十九卷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jīng)
- 第二十一卷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jīng)
- 第二十二卷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jīng)
- 第三十七卷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jīng)
- 第二卷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jīng)
- 第五卷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jīng)
- 第四卷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jīng)
- 第三卷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jīng)
- 第四卷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jīng)
- 第四卷 佛說秘密三昧大教王經(jīng)
- 第一卷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cè)龢I(yè)最上秘密大教王經(jīng)
- 第二卷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cè)龢I(yè)最上秘密大教王經(jīng)
- 第三卷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cè)龢I(yè)最上秘密大教王經(jīng)
- 第四卷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cè)龢I(yè)最上秘密大教王經(jīng)
- 第一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 第二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 第三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 第四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 第五卷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