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十八卷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第十八卷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八法品第九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于八法自善通達現(xiàn)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后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八法云何?嗢柁南曰:
有八道支,八補特伽羅,八種施,八懈怠事,八精進事,八福生,八種眾,八世法,八解脫,八勝處。
八道支者,云何為八?
答: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yè)五正命六正勤七正念八正定,此八道支如前廣說。
八補特伽羅者,云何為八?
答:一證預流果向,二證預流果,三證一來果向,四證一來果,五證不還果向,六證不還果,七證阿羅漢果向,八證阿羅漢果,如是八種補特伽羅,如法蘊論廣說其相。
八種施者,云何為八?
答:一隨至施,二怖畏施,三報恩施,四求報施,五習先施,六要名施,七希天施,八為莊嚴心為資助心,為資瑜伽為得通慧,菩提涅槃上義故施。
云何隨至施?
答:如有一類施鄰近者,施親近者,施現(xiàn)至者,謂作是念:“云何乞者現(xiàn)來至此而不施耶?”是名隨至施。
云何怖畏施?
答:如有一類有怖故施有畏故施,由怖畏纏而行惠施,彼作是念:“若不行施,勿有如是如是衰損。”是名怖畏施。
云何報恩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彼既曾施我如是如是物,我亦應施彼如是如是物,豈得彼恩而不酬報?”是名報恩施。
云何求報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今若施彼如是如是物,彼亦當施我如是如是物!逼谒磮蠖谢菔,是名求報施。
云何習先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之父祖常行惠施。我家長夜惠施無斷。我今生在信家施家。我家本來常樂布施,我若不施便斷種族!睘樽o種族而行惠施,是名習先施。
云何要名施?
答:如有一類為得廣大妙善稱譽聲頌美名,遍諸方域而行惠施,是名要名施。
云何希天施?
答:如有一類希求生天勝異熟果,而行惠施,謂:“我命終當生天上,由今布施受天妙樂。”是名希天施。
云何為莊嚴心為資助心為資瑜伽為得通慧菩提涅槃上義故施?
答:如有一類作是念言:“我心長夜為貪瞋癡之所雜染,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凈故有情清凈,若行惠施便發(fā)起欣,欣故生喜,心喜故身輕安,身輕安故受樂,受樂故心定,心定故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故生厭,厭故能離,離故得解脫,解脫故證涅槃,如是布施漸次增長諸勝妙法,展轉證得菩提涅槃微妙上義。”
世尊于此說伽他言:
于眾相圓滿所舍離慳貪 施質直應時必獲于大果
智者善凈心施可祠可愛 以心清凈故遂證得于欣
即從此欣心復發(fā)生勝喜 由此心喜故又起身輕安
從此身輕安智者心受樂 由心受樂故定心一境轉
依如是勝定心凈無染濁 調順有堪能發(fā)如實知見
由如實知見便厭患于身 既厭患于身智者正能離
以能遠離故解脫貪嗔癡 智者自應知梵行立生盡
如是大利益應知由布施 若緣此修行必證得常樂
八懈怠事者,云何為八?
“具壽當知,如有一類,依止城邑或聚落住,于日初分著衣持悖?氤且氐妊殘釁蚴場1似蚴呈弊魅縭悄睿
- 上一篇:第十九卷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 下一篇:第十七卷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