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祖:夜合花
史達祖
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開半面,情滿徐妝。
風絲一寸柔腸,曾在歌邊惹恨,燭底縈香。芳機瑞錦,如何未織鴛鴦。人扶醉,月依墻,是當初、誰敢疏狂!把閑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賞析】
此詞為春閨思婦怨傷之作。上片寫相思怨傷。“柳鎖”二句借鶯蝶的一“鎖”一“翻”,映襯了思婦觸物傷情,見柳鶯而生愁,見花蝶而夢破的惆悵。“自知”句以“潘郎”代指情郎,交待了她的愁傷都是為了情郎。“猶將”句則暗用“桃花臉薄難藏淚”(韓偓《復偶見三絕》)句意。“念前事”三句追憶往昔與情郎相處情事,害怕春光流逝,遂與情郎及時游賞春光,早春時情侶去悄悄窺望酥雨飄灑的池塘。“向消凝”三句隱然流露了對情郎不歸的怨傷,也描繪了思婦似梅綻芳艷的梳妝之美。下片傷今憶昔。“惹恨縈香”,言其愁恨如縈繞的香縷纏綿深長。“芳機”二句既流露出欲與情郎鴛鴦成雙的心愿,也隱喻了今日鴛鴦離分的孤獨處境與遺憾空虛。“人扶醉”六句追憶當初與情郎月夜幽期約會情景。“人扶醉”指思婦扶著陶然欲醉的身子赴約的情態(tài),兩人見面后,都拘謹自持,不敢疏狂,只扯些閑言碎語,似乎各自想著自己的心事!詞人生動地描繪出思婦初次幽會時的羞怯、拘謹,給予她以深刻而甜蜜的回憶,達到以昔日歡會反襯今日悲愁的藝術效果。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