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1592部 警世
警世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橫豎飛沈之類。于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于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蚴芘。若為男子。癃殘百疾。設(shè)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nèi)如石火風(fēng)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于中少天非橫殂者。不計其數(shù);蛴械锰炷陦蹣O耳順。萬中無一。脫得知命之歲。除童稚無知。至三十豪四十富。且約其間三十年。于中有疾病災(zāi)禍愁憂苦惱。居強半矣。所以昔人有言。浮生一月之中。可開口而笑。只四五日矣。故知憂長喜促樂少苦多。如在萬仞之危峰。似處千尋之滄海?v得少樂畢慮漂沈。且夫有生勞我處胎。有老奪我壯色。有病損我形貌。有死壞我神靈。有榮縱我驕奢。有辱敗我意氣。有貴使我憍倨。有賤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貪婪。有貧乏我依報。有樂動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贊起我高心。有毀滅我聲價。乃至寒則逼切我體。熱則煩悶我襟。渴則干我喉。饑則羸我腹。驚則懾我魄。懼則喪我魂。憂則撓我神。惱則敗我志。順則長我愛。逆則起我憎。親則牽我情。疏則生我恨。害則殞我體。愁則結(jié)我腸。乃至遇境生心。隨情動念。或美或惡俱不稱懷。皆長業(yè)輪盡喪道本。其或更詭于君悖于父。傲其物趨其時。獸其心狐其意。茍其利徇其名。誑其人諂其行。附其勢欺其孤。淵其殃崇其業(yè)。扇其火吹其風(fēng)。驟其塵背其覺。邪其種睽其真。但顧前非慮后?谥\去靡思回。唯求生焉知滅。則念念燒煮。步步溝隍矣。如今或得剎那在世。須蘊仁悲。行善修心除非去惡。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以世間逆順種種因緣?帐苌硇耐嘟詾。不知三界唯是一心。以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及第八識。皆是現(xiàn)量所得。無心外法。以第六明了意識。比量計度而成外境。全是想生隨念而至。若無想念萬法無形。故經(jīng)云。想滅間靜識停無為。又云。諸法不牢固。唯立在于念。善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若了一心之旨。心外自然無法可陳。豈有欣戚關(guān)懷是非干念。佛頌云。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既了境唯心。便舍外塵相。從此息分別。悟平等真空。故起信論云。一切境界唯心妄動。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滅。唯一真心遍一切處。是故三界虛偽。唯心所作。離心即無六塵境界。乃至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先德云。心外有法。生死論回。心外無法。生死永棄。經(jīng)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xiàn)。論云。三界無別法。但是一心作。既信一心。須以禪定冥合。如經(jīng)云。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令行十善。不如一食頃一心靜處入一相法門。若能諦了自心。以此定慧相應(yīng)。則能不動塵勞。便成正覺。平生所遇。莫越于斯。普動后賢?蓵澏。
- 上一篇:第1591部 定慧相資歌
- 下一篇:第1593部 永明心賦注
- 第1666部 重訂教乘法數(shù)
- 第1662部 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疏
- 第1660部 溈山警策句釋記
- 第1659部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zhǔn)提陀羅尼經(jīng)會釋
- 第1658部 兜率龜鏡集
- 第1656部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jīng)略疏
- 第1655部 楞嚴(yán)經(jīng)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
- 第1651部 五百羅漢尊號
- 第1642部 明道正覺森禪師語錄
- 第1635部 性相通說
- 第1633部 紫柏尊者全集
- 第1630部 八十八祖?zhèn)髻?/a>
- 第1629部 大乘百法明門論(附唯識三十頌)
- 第1623部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贊文
- 第1591部 定慧相資歌
- 第1581部 修懺要旨
- 第1560部 華嚴(yán)原人論解
- 第1549部 始終心要
- 第1620部 大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jīng)
- 第1485部 觀音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