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傳統(tǒng)文化 > 詩詞名句 > 古詞 >

清平樂

  作者:黃庭堅(jiān)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

  譯文

  春天回到何處?留下一派清靜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歸去之處,請叫它仍舊回來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無影無蹤什么人會知,除非你問一問黃鸝。

  它的叫聲十分婉轉(zhuǎn),但無人能夠理解,只有任憑輕風(fēng)飄過薔薇。

  賞析

  表現(xiàn)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征。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qiáng)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之處在于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zhuǎn),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xiàn)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下闕再轉(zhuǎn)。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shí)世界里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shù)境界里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zhuǎn)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fēng)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于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作者近乎口語的質(zhì)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gòu)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shí),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后,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在詩中,“春”不僅是代表春天而已,而是同時(shí)代指各種美好事物,所以這首詩也有告訴人們珍惜身邊的美好事物的含義。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