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188部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

與前月燈三昧經第八品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游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六萬菩薩俱。及持央數諸天人。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在其眾會中坐。時佛告文殊師利言。童子。菩薩行布施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諦除嫉妒意。二者常清凈意布施。三者無數百千人不能奪其財。四者無上妙而終亡。五者生大豪貴家。六者所生處好布施。七者為四部眾所愛念。八者無所畏入眾會亦無礙。十方皆聞其名聲。九者年少手足柔軟。十者常樂善知識。乃至坐佛樹下。童子。是為菩薩行布施十事。佛于是說偈言。

已遠除于嫉妒意常好布施者

持上妙而終亡生即于豪富家

所生處意常樂而好喜于布施

眾生所愛念居家者及出學

于眾會無所畏所至處無疑難

其名聲遠而聞于郡國及縣邑

其手足常柔軟所欲得不復難

即為得善知識諸佛及其弟子

終不復生嫉妒意意常好樂欲布施

以持上妙而終亡于是行事無嫉妒

即生于大豪富家意常喜樂而布施

為若干億人所愛好布施者有是行

得善知識不復難常見諸佛及弟子

見已即樂供養(yǎng)之其布施者有是行

佛語童子。菩薩持戒清凈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具足其愿。二者學佛道。三者常尊樂于黠慧。四者死不妄語。五者見世不轉意。六者棄生死。七者求泥洹。八者寂寞行。九者得三昧。十者無貧窮行。童子。是為菩薩十事清凈持戒。佛于是說偈言。

即具足其所愿學諸佛之道行

常樂于尊智慧亦無有恐懼時

不復轉其所愿亦不轉慎諸行

常棄遠于生死則求索泥洹道

常在寂寞處行即便得于三昧

而無有貧窮時即立于持戒品

其人即具所可愿是菩薩學諸佛道

慧者于人不自稱其人如是戒清凈

持愿甚堅不復難終不復動所采建

以見生死無數惡便棄捐求泥洹道

其意不復著所念其人如是立戒強

得正剎土無不可清凈戒者有是行

佛語童子。菩薩立忍辱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火不能燒。二者刀不能害。三者毒不能行。四者水不能沒。五者非人護之。六者得莊嚴其身相。七者閉塞諸惡道。八者得生梵天不難。九者晝夜得安隱。十者安樂不移。童子。是為菩薩十事住忍辱。佛于是說偈言。

火不能燒其人刀亦不能傷害

其毒不能得行水亦不能漂沒

諸非人悉護之即得三十二相

便閉塞諸惡道忍辱者德如是

求索諸梵及釋彼亦不而難致

常得安隱之行悉覺于非常事

刀及火亦不能傷行于毒中不能害

諸天及人鬼神護其忍辱者有是行

即身得三十二相其人不復畏惡道

于是死即生梵天行慈心者有是道

晝夜即得安隱行常好喜身得安定

于一切有清凈意終無有嗔恚志行

佛告童子。菩薩精進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有威神。二者為諸佛所護。三者非人悉亦護之。四者聞法終不轉忘。五者所未聞法而得聞。六者得高明智慧。七者得種種三昧。八者終無病時。九者飯食得安隱。十者得柔軟如優(yōu)缽不剛。童子。是為精進行菩薩十事。佛于是說偈曰。

常為得有威神終不轉犯諸惡

諸非人悉護之即疾得成佛

聞經法亦不忘未聞者求得了

其人即得高明精進者有是德

得同諸三昧行終無有疾病時

精進者智慧俱其人得佛道行

所飯食得安隱即得為精進行

譬如優(yōu)缽在水稍稍長而大成

清白法亦如是令菩薩稍稍成

終無有能當者得在天安樂處

多陀竭精進行以進越無數劫

諸菩薩勤力行所修奉悉說之

其精進者有威神常為諸佛所擁護

而皆奉受是道行其人得佛道不久

所聞者終不復忘及復得余眾法行

其人智慧稍增益精進行者有是事

種種三昧常自增彼終無有疾病時

諸所可飯食之者一切得則為安隱

晝夜成就清白行精進之者無有休

其人不久疾得佛行精進者尊如是

佛語童子。坐禪菩薩有十事行。何等為十。一者專行住。二者行道事。三者無有恐難。四者諦正諸根。五者為人所愛。六者遠離欲。七者不轉一心。八者脫于魔界。九者住佛界。十者得解脫。童子。是為坐禪菩薩十事行。佛于是說偈言。

其人不轉所行即為住諦之行

專行諸道之事其人舍不正行

所修無所復著諸根已為寂定

即為得安隱喜坐思惟道行事

其人已離愛欲安隱坐于一心

以遠離魔境界即住于佛境界

專行者有是持其獨樂樹間者

即便解脫之行便成得十事句

其菩薩住轉不行皆棄捐于不當行

棄不正行樂正行念三昧者有是事

其人終無貪著時行安隱者賢不貪

身意善覺而持戒行三昧者有是事

行空樹間無所畏其人終無著貪時

諸非人皆愛念之如是遠離欲獨行

終不著欲亦不貪如是即脫魔境界

便住于如來境界其人解脫邪事竟

佛語童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一切所有悉布施無所希望。二者不復犯戒不以戒自綺。三者住忍辱力無人想住。四者行精進不貪身命。五者行禪不住禪。六者降伏弊魔。七者九十六種外道不能動之。八者自得知生死。九者于眾生有悲意。十者不求弟子緣一覺地。童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十事。佛于是說偈言。

其人所施皆等亦不念望其報

護經戒不敢犯亦不有想著求

行忍辱及智慧終無有人之想

見人即有精進身志意無所著

行一心及智慧無所住無有想

以降伏于眾魔智慧者有是德

九十六種之道皆無能動搖者

得知了生死事智慧者有是事

于一切眾生所有大悲哀之行

于弟子緣一覺皆不念所求行

所有皆施無希望為不犯戒不念惡

行忍辱者無人想奉智慧者有是事

精進為在空閑處禪無有想亦無住

其人智慧降伏魔行智慧者有是事

諸外道者不能動其人即為知生死

于眾人民有哀傷行智慧者有是事

諸弟子及緣一覺于彼終無念求索

其人住佛道如是行智慧者有是事

佛語童子。多智菩薩有十事行。何等為十。一者知惡道。二者知善道。三者解疑事。四者為現(xiàn)直道。五者棄捐惡道。六者住正道。七者在甘露門。八者得坐佛樹下。九者為人民現(xiàn)明道。十者不畏惡道。童子。是為多智菩薩十事行。佛于是說偈言。

為知了諸塵勞悉曉了是兩事

其人便棄塵勞即隨佛道之行

慧而解諸狐疑便為現(xiàn)直見事

則棄捐惡道行即得在于正道

見在于甘露門則得坐佛樹下

為人民解現(xiàn)正令不畏諸惡道

曉了無數塵勞法知解兩事為如是

其人便棄捐塵勞便于彼學上善法

為一切人解其疑便為得見善正直

即棄捐去惡道事其多智常在道住

常為住在甘露門得坐在無量佛樹

為無量億人現(xiàn)明其人終不畏惡道

佛語童子。菩薩尊法施持法與他人者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棄捐惡。二者奉行善。三者修正士。四者凈其佛剎。五者坐佛樹下。六者布施眾用。七者降伏諸塵勞。八者與一切人智。九者行慈心。十者現(xiàn)在得安隱意。童子。是為菩薩持尊法施十事以法施與他人者。佛于是說偈言。

諸不善皆捐之諸善事悉奉行

得在住法智慧意常好喜布施

便凈其佛國土即得無上之國

便則坐佛樹下興法施譬如寶

布施一切所有便學于諸法王

則遠除諸塵勞其人得佛不難

布施于一切人常有慈心之行

其無有嫉妒行為安隱諸非人

多智便棄諸不善其人常為在善住

于尊法堅不可動其多智者常與法

即常得清凈之國常奉行佛道之事

為常得在佛樹下興法施者有是事

無有塵勞布施眾便即知了己身事

皆解脫諸世之事其人終無所掛礙

其人自知而發(fā)意為一切人如是施

有慈心者無嫉妒見諸法安無有我

佛語童子。菩薩行空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行佛道。二者無所著行。三者不愿所生。四者不犯戒法。五者不誹謗賢者。六者不為諍行。七者無所得。八者獨行道。九者不諍佛。十者受法行。童子。是為菩薩行十空事。佛于是說偈言。

其諸上人所行得上尊之世界

勇猛者于彼行諸所不可得命

皆不著諸世界于禪思安隱坐

亦不愿諸所生便曉知諸空法

終不復犯戒法持于戒無有呵

其盡壽不說惡不誹謗余賢者

其行道無所諍終無有諸諍訟

其便知諸所事彼如法而習行

乃至亡失其命終不謗于世尊

積累于一切法自保意無所畏

于一切諸世界佛道不可思議

即奉持諸佛法不復疑于空法

其人之行而上妙住不在于諸外道

行禪安隱無所著諸所無命亦無人

其人終無有貪著行一心者無所想

以知無人無我法終復無有于所愿

悉曉諸空之法事于眾所用終不著

其人終無貪著念于佛常有凈信意

其人終無諍訟事獨處行者空眾用

其人為住于佛道便持如來諸所法

佛語童子。菩薩在獨處行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有清凈意。二者無有欲。三者念諸佛。四者信行。五者不疑慧。六者有反復于諸佛。七者不誹謗法。八者寂寞行。九者得調住。十者智四解事。童子。是為菩薩獨處行十事。佛于是說偈言。

終無有愛欲行常有清凈之意

便奉無所欲事于獨處一心行

思念普世間明其人轉而成信

于智慧一無疑佛慧不可思議

于諸佛有反復佛終不棄捐法

即而作寂定行便為住于寂法

其人即得解事獨自樂于樹間

便棄損于財利在一處而行道

有人則為有清意常皆棄損諸惡事

其人行寂無有上終不復疑諸佛慧

其人思念佛無上信于諸天中天行

亦不復疑諸佛慧寂寞行者有是事

于諸上人有反復終不復棄諸法行

獨處行者而寂寞閑處行者有是事

便得善諦寂寞地即疾解了諸證事

常解說無央數經其人無有掛礙時

佛語童子。菩薩在閑處行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寂行。二者遠離眾人。三者無諍訟。四者無嗔恚。五者不入諸行。六者不入人罪。七者念解脫事。八者安隱一心行。九者疾作證解脫。十者以無所著故得三昧。童子。是為菩薩閑處尊行十事。佛于是說偈言。

常有寂寞之事便遠離眾會人

終無有諍訟時而獨自作于行

常無有嗔恚意終不轉著諸界

亦不復作諍訟在閑處是有德

便為寂寞之行常在于獨處行

即有解脫之事便疾得過度去

自在上閑處坐常棄捐惡眾會人

其人終不入人事樹間坐者有是事

便厭于一切生死其人無有貪眾用

亦不有眾畏之事在樹下坐有是事

終不與人共諍訟常獨行者樂寂寞

常護守于身口意其在閑處德無數

便得上妙解脫事即好坐在寂三昧

其于樹間習寂行在閑處者有是德

佛語童子。菩薩行分衛(wèi)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不欲令知其行。二者不令人知其功德。三者不欲有財利。四者不有自稱亦無諛諂。五者在賢圣道住。六者不自說功德。七者不從他人取足。八者至他家舍亦不喜亦不憂。九者離衣食施持法施與人。十者住令德無諛諂。皆取于其法施。童子。是為菩薩行分衛(wèi)住十事。令德無諛諂。佛于是說偈言。

彼不欲令知行亦不著所為事

利無利而等意其人住于教令

亦不犯賢圣事不有稱諛諂行

亦不自說其善復不說他人惡

亦不愁不歡喜說法離于衣食

所說皆令歡喜分衛(wèi)者有是德

不欲令稱不求名常住在四賢圣行

亦不諛諂求財利受教令者有是事

不自稱譽不說惡初不說惡惡舌者

聞人功德常歡喜其分衛(wèi)者知止足

離衣食善與法施亦不求索于財利

所說善人皆歡喜受尊教者有是事

佛說是經時。七萬二千人發(fā)無上正真道。萬菩薩得無所從生法忍。佛說如是。文殊師利童子。及一切眾會天龍世間人皆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