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十五卷 阿毗達磨發(fā)智論
第十五卷 阿毗達磨發(fā)智論
根蘊第六中有納息第二
得一遍知三沙門果九節(jié) 四智法類智緣相應五門
學無學根得無間證四果 幾根斷滅起此章愿具說
欲有相續(xù),最初得幾業(yè)所生根?
答:卵生胎生濕生得二,化生得六或七或八,無形六,一形七,二形八。
色有相續(xù),最初得幾業(yè)所生根?答:六。
無色有相續(xù),最初得幾業(yè)所生根?答:一。
頗思惟欲界系法,遍知欲界耶?答:遍知。遍知色界耶?答:不遍知。遍知無色界耶?答:不遍知。
頗思惟色界系法,遍知色界耶?答:遍知。遍知欲界耶?答:遍知。遍知無色界耶?答:不遍知。
頗思惟無色界系法,遍知無色界耶?答:遍知。遍知欲界耶?答:不遍知。遍知色界耶?答:遍知。
幾根遍知欲界?答:世俗道七,無漏道八。
幾根遍知色界?答:世俗道七,無漏道十。
幾根遍知無色界?答:十一。
遍知欲界時,遍知幾根?答:四。
遍知色界時,遍知幾根?答:五。
遍知無色界時,遍知幾根?答:八。
幾根得預流果?答:九。
幾根得一來果?答: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九,若從預流果,得一來果者,世俗道七,無漏道八。
幾根得不還果?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九,若從一來果,得不還果者,世俗道七,無漏道八。
幾根得阿羅漢果?答:十一。
得預流果,遍知幾根?答:無。
得一來果遍知幾根?答:無。
得不還果,遍知幾根?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無,若從一來果,得不還果者四。
得阿羅漢果,遍知幾根?答:八。
諸根得預流果,此根得彼果已,當言成就,當言不成就?
答: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
諸根得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此根得彼果已,當言成就,當言不成就?
答:解脫道攝者,當言成就,無間道攝者,當言不成就。
諸根得預流果,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色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預流果或無。
諸根得一來果,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一來果或無。
諸根得不還果,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
諸根得阿羅漢果,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阿羅漢果或無。
得預流果時,所舍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無。
得一來果時,所舍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預流果或無。
得不還果時,所舍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色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一來果或無。
得阿羅漢果時,所舍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色界或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
得預流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此根何果攝?答:預流果或無。
得一來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此根何果攝?答:一來果或無。
得不還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
得阿羅漢果時,所得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此根何果攝?答:阿羅漢果或無。
諸預流者,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預流果或無。
諸一來者,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一來果或無。
諸不還者,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色界或無色界或無。此根何果攝?答:不還果或無。
諸阿羅漢,所成就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此根何果攝?答:阿羅漢果或無。
諸預流者,斷結(jié)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此根何果攝?答:無。
諸一來者,斷結(jié)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欲界。此根何果攝?答:無。
諸不還者,斷結(jié)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色界或無色界。此根何果攝?答:無。
諸預流果,所攝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
諸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所攝諸根,此根斷何界結(jié)?答:無。
諸苦智,是于苦無漏智耶?設于苦無漏智,是苦智耶?
答:諸苦智,是于苦無漏智,有于苦無漏智非苦智,謂于苦知集智。
諸集智,是于集無漏智耶?設于集無漏智,是集智耶?
答:諸集智,是于集無漏智,有于集無漏智非集智,謂于集知苦智。
諸滅智,是于滅無漏智耶?答:如是。
設于滅無漏智,是滅智耶?答:如是。
諸道智,是于道無漏智耶?答:如是。
設于道無漏智,是道智耶?答:如是。
諸根無漏,緣欲界系,此根法智相應耶?設根無漏法智相應,此根緣欲界系耶?
答:應作四句,有根無漏緣欲界系,此根非法智相應,謂苦法智忍,及相應根苦法智,集法智忍,及相應根集法智;有根無漏法智相應,此根不緣欲界系,謂滅道法智相應根;有根無漏緣欲界系,此根亦法智相應,謂苦集法智相應根;有根無漏不緣欲界系,此根亦非法智相應,謂苦類智忍苦類智,及二相應根,集類智忍集類智,及二相應根,滅法智忍,及相應根滅法智,滅類智忍滅類智,及二相應根,道法智忍,及相應根道法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及二相應根。
諸根無漏緣色無色界系,此根類智相應耶?設根無漏類智相應,此根緣色無色界系耶?
答:應作四句,有根無漏緣色無色界系,此根非類智相應,謂苦類智忍,及相應根苦類智,集類智忍,及相應根集類智;有根無漏類智相應,此根不緣色無色界系,謂滅道類智相應根;有根無漏緣色無色界系,此根亦類智相應,謂苦集類智相應根;有根無漏不緣色無色界系,此根亦非類智相應,謂苦法智忍苦法智,及二相應根,集法智忍集法智,及二相應根,滅法智忍滅法智,及二相應根,滅類智忍,及相應根滅類智,道法智忍道法智,及二相應根,道類智忍,及相應根。
道類智,法智,當言法智耶,當言類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耶?答:當言法智,或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答:當言三種。
當言樂根相應喜根相應舍根相應耶?答:當言三種。
當言空無愿無相相應耶?答:當言三種。
當言緣欲界系緣色界系緣無色界系緣不系耶?答:當言緣欲界系,或不系。
類智,當言類智耶,當言法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耶?答:當言類智,或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
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答:當言三種。
當言樂根相應喜根相應舍根相應耶?答:當言三種。
當言空無愿無相相應耶?答:當言三種。
當言緣欲界系緣色界系緣無色界系緣不系耶?答:當言緣色無色界系,或不系。
時心解脫,當言學根得無學根得學無學根得耶?答:當言學無學根得。
不動心解脫。當言學根得無學根得學無學根得耶?
答:若本得不動,當言學無學根得,若時解脫阿羅漢得不動,當言無學根得。
一切結(jié)盡,當言學根得無學根得學無學根得耶?
答:當言學無學根得。
以無間道,證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此道當言法智相應類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相應耶?當言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耶?當言樂根喜根舍根相應耶?當言空無愿無相相應耶?當言緣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不系耶?
答:以無間道,證預流果,此道當言忍相應有尋有伺舍根相應無愿相應緣不系,以無間道,證一來果,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如證預流果說,若從預流果,以世俗道,證一來果,此道當言世俗智相應有尋有伺舍根相應緣欲界系,若從預流果,以無漏道,證一來果,此道當言,法智相應,或苦智,或集智,或滅智,或道智相應,有尋有伺舍根相應,或空或無愿,或無相相應,或緣欲界系,或緣不系,以無間道,證不還果,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此道當言忍相應,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或樂根相應,或喜根相應,或舍根相應,無愿相應,緣不系,若從一來果,以世俗道,證不還果者,如以世俗道證一來果說,若從一來果,以無漏道,證不還果者,如以無漏道證一來果說,以無間道,證阿羅漢果,此道當言,或法智相應,或類智,或苦智,或集智,或滅智,或道智相應,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或樂根,或喜根,或舍根相應,或空或無愿,或無相相應,或緣無色界系,或緣不系。
幾根永斷滅,起得預流果?
答:無根永斷,七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預流果。
幾根永斷滅起。得一來果?
答: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者,如證預流果說,若從預流果,以世俗道,證一來果,無根永斷,七根滅起,得一來果,若從預流果,以無漏道,證一來果,無根永斷,八根滅起,得一來果。
幾根永斷滅起,得不還果?
答:若已離欲染,入正性離生,無根永斷,七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不還果,若從一來果,以世俗道,證不還果,不入靜慮,四根永斷,七根滅起,得不還果,若入靜慮,四根永斷,六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不還果,若從一來果,以無漏道,證不還果,不入靜慮,四根永斷,八根滅起,得不還果,若入靜慮,四根永斷,七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不還果。
幾根永斷滅起,得阿羅漢果?
答:若依未至,證阿羅漢果,一根永斷,七根永斷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阿羅漢果,如依未至,依靜慮中間第四靜慮三無色定亦爾,若依初靜慮,證阿羅漢果,二根永斷,六根永斷滅起,一根滅起,一滅不起,一起不滅,得阿羅漢果,如依初靜慮,依第二第三靜慮亦爾。
根蘊第六中觸納息第三
十六觸相攝根相應成就 遍知滅作證此章愿具說
有十六觸,謂有對觸,增語觸,明觸,無明觸,非明非無明觸,愛觸,恚觸,順樂受觸,順苦受觸,順不苦不樂受觸,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云何有對觸?答:五識身相應觸。
云何增語觸?答:意識身相應觸。
云何明觸?答:無漏觸。
云何無明觸?答:染污觸。
云何非明非無明觸?答:不染有漏觸。
云何愛觸?答:貪相應觸。
云何恚觸?答:瞋相應觸。
云何順樂受觸?答:樂受相應觸。
云何順苦受觸?答:苦受相應觸。
云何順不苦不樂受觸?答:不苦不樂受相應觸。
云何眼觸?答:眼識身相應觸。
云何耳觸?答:耳識身相應觸。
云何鼻觸?答:鼻識身相應觸。
云何舌觸?答:舌識身相應觸。
云何身觸?答:身識身相應觸。
云何意觸?答:意識身相應觸。
有對觸攝幾觸,乃至意觸攝幾耶?
答:有對觸,攝六觸全,七觸少分,增語觸,攝三觸全,七觸少分,明觸,攝明觸全,四觸少分,無明觸,攝三觸全,十一觸少分,非明非無明觸,攝非明非無明觸全,十一觸少分,愛觸,攝愛觸全,十一觸少分,恚觸,攝恚觸全,十一觸少分,順樂受觸,攝順樂受觸全,十二觸少分,順苦受觸,攝順苦受觸全,十一觸少分,順不苦不樂受觸,攝順不苦不樂受觸全,十三觸少分,眼觸攝眼觸全,八觸少分,如眼觸,耳鼻舌身觸亦爾,意觸攝三觸全,七觸少分。
有對觸,幾根相應,乃至意觸,幾根相應耶?
答:有對觸,一根全,八根少分相應,增語觸,五根全,八根少分相應,明觸,三根全,九根少分相應,無明觸,六根少分相應,非明非無明觸,十一根少分相應,愛觸,四根少分相應,恚觸,四根少分相應,順樂受觸,二根全,九根少分相應,順苦受觸,二根全,六根少分相應,順不苦不樂受觸,一根全,九根少分相應,眼觸,九根少分相應,如眼觸,耳鼻舌身觸亦爾,意觸,五根全,八根少分相應。
諸根因有對觸,此根有對觸相應耶?設根有對觸相應,此根因有對觸耶?
答:諸根有對觸相應,此根因有對觸,有根因有對觸此根非有對觸相應,諸根因有對觸,余觸相應,及異熟生無所緣,如有對觸除二觸余十三觸亦爾。
諸根因明觸,此根明觸相應耶?答:如是。
設根明觸相應,此根因明觸耶?答:如是。
諸根因非明非無明觸,此根非明非無明觸相應耶?設根非明非無明觸相應,此根因非明非無明觸耶?
答:諸根非明非無明觸相應,此根因非明非無明觸;有根因非明非無明觸,此根非非明非無明觸相應,謂根因非明非無明觸,異熟生無所緣。
諸成就此類眼根,彼成就此類身根耶?設成就此類身根,彼成就此類眼根耶?
答:應作四句,有成就此類眼根非此類身根,謂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已失,得色界眼;有成就此類身根非此類眼根,謂生欲界,不得眼根,設得已失,不得色界眼;有成就此類眼根亦此類身根,謂生欲界,眼根已得不失,若生色界;有非成就此類眼根亦非此類身根,謂生無色界,如眼根,耳根亦爾。
諸成就此類鼻根,彼成就此類身根耶?設成就此類身根,彼成就此類鼻根耶?
答:若成就此類鼻根,彼成就此類身根;有成就此類身根不成就此類鼻根,謂生欲界,不得鼻根設得已失,如鼻根,舌根亦爾。
地獄成就幾根,傍生乃至諸無色,隨信行,乃至俱解脫,成就幾根?
答:地獄,極多十九,極少八,傍生,極多十九,極少十三,鬼界亦爾,斷善根者,極多十三,極少八,邪定聚,極多十九,極少八,正定聚,極多十九,極少十一,不定聚,極多十九,極少八贍部洲,極多十九,極少八,毘提訶洲瞿陀尼洲亦爾,俱盧洲,極多十八,極少十三,四大王眾天,極多十九,極少十七,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亦爾,梵眾天,極多十六,極少十五,極光凈天亦爾,遍凈天,極多十六,極少十四,廣果天,極多十六,極少十三,中有,極多十九,極少十三。諸無色,極多十一,極少八,隨信行,極多十九,極少十三,隨法行亦爾,信勝解,極多十九,極少十一,見至亦爾,身證,極多十八,極少十一,慧解脫俱解脫亦爾。
眼根乃至慧根,得遍知時,幾根得遍知耶?
答:眼根得遍知時,至離色染,五根得遍知;耳鼻舌身根亦爾;女根得遍知時,至離欲染,四根得遍知。男根苦根憂根亦爾;命根得遍知時,至離無色染,八根得遍知,意根舍根信等五根亦爾;樂根得遍知時,至離遍凈染,即樂根得遍知,喜根得遍知時,至離極光凈染,即喜根得遍知。
眼根乃至慧根,滅作證時,幾根滅作證耶?
答:眼根滅作證時,至離色染,五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耳鼻舌身根亦爾。女根滅作證時,至離欲染,四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男根苦根憂根亦爾。命根滅作證時,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意根舍根信等五根亦爾。樂根滅作證時,至離遍凈染,即樂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喜根滅作證時,至離極光凈染,即喜根滅作證,至阿羅漢,十九根滅作證。
根蘊第六中等心納息第四
等心壽二定無想攝相應 界死生涅槃此章愿具說
一切有情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答:如是。
有貪心離貪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答:如是。
有瞋離瞋;有癡離癡,略散下舉小大掉不掉不靜靜不定定不修修不解脫解脫心,當言等起等住等滅耶?
答:如是。
壽當言隨心轉(zhuǎn)不隨心轉(zhuǎn)耶?答:不隨心轉(zhuǎn)。
當言隨相續(xù)轉(zhuǎn)為一起便住耶?
答:若欲界有情,不住無想滅盡等至,當言隨相續(xù)轉(zhuǎn),若住無想滅盡等至,及色無色界有情,當言一起便住。
住無想滅盡等至,壽當言轉(zhuǎn)為住耶?
答:當言轉(zhuǎn)。
如世尊說:“人壽漸盡,如小河水。”
若諸有情,壽起便住,云何知彼壽漸盡耶?答:由世盡劫盡故。
入無想定,幾根滅?答:七。
何系心心所滅?答:色界系。
出無想定,幾根現(xiàn)前?答:七。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色界系。
入滅盡定,幾根滅?答:七。
何系心心所滅?答:無色界系。
出滅盡定,幾根現(xiàn)前?答:或七或八,有漏心七,無漏心八。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或無色界系,或不系。
生無想天,幾根滅?答:八。
何系心心所滅?答: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八。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色界系。
無想天沒,幾根滅?答:八。
何系心心所滅?答: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或八或九或十,無形八,一形九,二形十。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欲界系。
無想有情生時,當言有想耶無想耶?答:當言有想。
如世尊說:“彼諸有情,由想起故,從彼處沒!
從彼沒時,彼想當言滅耶不滅耶?答:當言滅。
當言住何處,彼想滅耶?答:當言即住彼處。
彼想當言善為無記耶?答:或善或無記。
彼想幾隨眠隨增?答:色界有漏緣。
幾結(jié)系?答:六。
如世尊說:“一切有情,皆由食住!睙o想有情,由何食住?答:觸意思識
眼根攝幾根,乃至具知根攝幾根?
答:眼根攝眼根,如眼根,耳鼻舌命苦憂根亦爾。身根攝三攝,女根攝女根身根少分,如女根,男根亦爾。意根攝意根三根少分,如意根,樂喜舍根信等五根亦爾。未知當知根,攝未知當知根九根少分,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信力乃至慧力念等覺支,乃至舍等覺支,正見乃至正定,法智乃至道智,空無愿無相,攝幾根?
答:信力攝一根三根少分,如信力,余四力亦爾。念等覺支攝四根少分,如念等覺支,擇法精進喜定等覺支亦爾。余不攝根,正見攝四根少分,如正見,正勤念定亦爾。余不攝根。法智攝四根少分,如法智,類智苦集滅道智亦爾。他心智攝三根少分,世俗智攝一根少分,空攝四根少分,如空,無愿無相亦爾。
意根幾根相應,乃至具知根幾根相應?
答:意根十根三根少分相應,樂喜舍根九根少分相應,苦根憂根六根少分相應,信根四根九根少分相應,如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亦爾。未知當知根,與未知當知根,九根少分相應,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
信力乃至慧力念等覺支,乃至舍等覺支,正見乃至正定,法智乃至道智,空無愿無相,幾根相應?
答:信力四根九根少分相應,如信力,余四力亦爾。念等覺支,十一根少分相應,如念等覺支,擇法精進定等覺支亦爾。喜等覺支,九根少分相應,安舍等覺支三根九根少分相應,正見十一根少分相應,如正見,正思惟正勤正定亦爾。余非根相應,法智十一根少分相應,如法智,類智苦集滅道智亦爾。他心智十根少分相應,世俗智二根八根少分相應,空無愿無相十一根少分相應。
欲界沒生欲界時,幾根滅?
答:或四,或九,或八,或十三,或九,或十四,或十,或十五,漸命終者,無記心四,善心九,頓命終者,若無形,無記心八,善心十三,若一形,無記心九,善心十四,若二形,無記心十,善心十五。
何系心心所滅?答: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或八或九或十,無形八,一形九,二形十。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欲界系。
欲界沒生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四或九或九或十四,漸命終者,無記心四,善心九,頓命終者,無記心九,善心十四。
何系心心所滅?答: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八。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色界系。
欲界沒生無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四或九或九或十四,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滅?答: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三。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無色界系。
色界沒生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八或十三,無記心八,善心十三。
何系心心所滅?答: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八。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色界系。
色界沒生欲界時。幾根滅?
答:或八或十三,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滅?答: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或八或九或十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欲界系。
色界沒生無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八或十三,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滅?答: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三。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無色界系。
無色界沒生無色界時。幾根滅?
答:或三或八,無記心三,善心八。
何系心心所滅?答:無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三。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無色界系。
無色界沒生欲界時,幾根滅?答:或三或八,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滅?答:無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或八或九或十,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前?答:欲界系。
無色界沒生色界時,幾根滅?答:或三或八,如前說。
何系心心所滅?答:無色界系。
幾根現(xiàn)前?答:八。
何系心心所現(xiàn)在前?答:色界系。
阿羅漢般涅槃時,幾根最后滅?答:或四或九或八或三,欲界漸般涅槃者四,頓般涅槃者九,色界八,無色界三。
根蘊第六中一心納息第五
相應緣不離不修修得根 舍得未知根五門辯二智
初盡無生智盡無生所緣 七正互相應此章愿具說
諸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與心相應耶?
答:若法與心相應,彼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有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非心相應,謂隨心轉(zhuǎn)色心不相應行。
諸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與心一所緣耶?
答:若法與心一所緣,彼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有法與心一起一住一滅,彼法非心一所緣,謂隨心轉(zhuǎn)色心不相應行。
諸法與心俱起不離心,彼法與心俱住俱滅不離心耶?
答:欲色界有情,不住無想滅盡定者,諸根大種,與心俱起不離心,與心俱住俱滅不離心,若住無想滅盡定者,彼便離心如說不修眼根,乃至身根。
云何不修眼根乃至身根?
答:若于眼根,未離貪,未離欲潤喜渴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于此道,未修未安,如不修眼根,不修耳鼻舌身根亦爾。
如說不修意根,云何不修意根?
答:若于意根,未離貪,未離欲潤喜渴,又無間道,能盡無色貪,彼于此道,未修未安。
如說修眼根乃至身根,云何修眼根乃至身根?
答:若于眼根,已離貪,已離欲潤喜渴,又無間道,能盡色貪,彼于此道,已修已安,如修眼根,修耳鼻舌身根亦爾。
如說修意根,云何修意根?
答:若于意根,已離貪,已離欲潤喜渴,又無間道,能盡無色貪,彼于此道,已修已安。
諸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一切入正性離生耶?
答:若入正性離生,彼一切不成就學根得學根;有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非入正性離生,謂退阿羅漢果時。
諸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一切世第一法等無間耶?
答:若世第一法等無間,彼一切不成就學根得學根;有不成就學根得學根彼非世第一法等無間,謂退阿羅漢果時。。
諸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一切從果至果耶?
答:若從果至果,彼一切舍無漏根,得無漏根;有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非從果至果,謂現(xiàn)觀邊道類智起時,若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時。
諸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一切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耶?
答:應作四句,有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非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謂退阿羅漢不還一來果時,及以世俗道,得一來不還果時;有無漏根滅無漏根起彼非舍無漏根得無漏根,謂已得無漏根,現(xiàn)前滅起;有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亦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謂現(xiàn)觀邊道類智起時,及以無漏道,得一來不還果時,得阿羅漢果時,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時;有非舍無漏根得無漏根彼亦非無漏根滅無漏根起,謂除前相。
諸未知當知根,彼一切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耶?
答:應作四句,有未知當知根彼非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謂未知當知根,在過去或未來;有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彼非未知當知根,謂諸非根法,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有未知當知根彼亦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謂未知當知根,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有非未知當知根彼亦非于未現(xiàn)觀四圣諦能現(xiàn)觀,謂除前相。
盡智當言盡智乃至道智耶?當言有尋有伺乃至無尋無伺耶?當言樂根乃至舍根相應耶?當言空乃至無相相應耶?當言緣欲界系乃至緣不系耶?如盡智,無生智無學正見亦爾。
答:盡智當言盡智,或法類智,或苦集滅道智,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或樂根相應,或喜舍根相應,或無愿相應,或無相相應,或緣欲界系,或緣色無色界系,或緣不系,如盡智,無生智亦爾。無學正見,當言無學正見,或法類他心智,或苦集滅道智,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或樂根相應,或喜舍根相應,或空相應,或無愿無相相應,或緣欲界系,或緣色無色界系,或緣不系。
諸最初盡智,彼一切無間道等無間耶?答:如是。
設無間道等無間,彼一切盡智耶?答:如是。
諸最初無生智,彼一切盡智等無間耶?答:如是。
設盡智等無間,彼一切無生智耶?答:或盡智,或無生智,或無學正見。
諸緣彼無間道起,即緣彼初盡智起耶?
答:若緣生無間道起,即緣彼初盡智起,若不緣生無間道起,即不緣彼初盡智起。
諸緣彼盡智起,即緣彼無生智起耶?答:如是。
設緣彼無生智起,即緣彼盡智起耶?答:如是。
諸法無學正見相應,彼法無學正思惟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見相應非無學正思惟,謂無學正見相應正思惟,及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見相應法;有法無學正思惟相應非無學正見,謂無學正思惟相應正見,及無學正見不相應無學正思惟相應法;有法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謂除無學正見相應正思惟,及除無學正思惟相應正見,諸余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見正思惟相應,謂無學正見不相應正思惟,無學正思惟不相應正見,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無學正見相應,彼法無學正勤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見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見相應正勤;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見,謂無學正見,及無學正見不相應無學正勤相應法;有法無學正見正勤相應,謂除無學正見相應正勤,諸余無學正見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見正勤相應,謂無學正見不相應正勤,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如對正勤,對正念正定正解脫亦爾。
諸法無學正見相應,彼法非無學正智相應。諸法無學正智相應,彼法非無學正見相應。諸法無學正思惟相應,彼法無學正勤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思惟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思惟相應正勤;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思惟,謂無學正勤相應正思惟,及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勤相應法;有法無學正思惟正勤相應,謂除無學正思惟相應正勤,諸余無學正思惟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思惟正勤相應,謂無學正思惟不相應正勤,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如對正勤,對正念正定正解脫亦爾。
諸法無學正思惟相應,彼法無學正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思惟相應非無學正智,謂無學正思惟相應正智,及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思惟相應法;有法無學正智相應非無學正思惟,謂無學正智相應正思惟,及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智相應法;有法無學正思惟正智相應,謂除無學正思惟相應正智,及除無學正智相應正思惟,諸余無學正思惟正智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思惟正智相應,謂無學正思惟不相應無學正智,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思惟,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諸法無學正勤相應,彼法無學正念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念,謂無學正念;有法無學正念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勤;有法無學正勤正念相應,謂除無學正勤正念,諸余無學正勤正念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勤正念相應,謂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如對正念,對正定正解脫亦爾。
諸法無學正勤相應,彼法無學正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勤相應非無學正智,謂無學正智,及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勤相應法;有法無學正智相應非無學正勤,謂無學正智相應正勤;有法無學正勤正智相應,謂除無學正智相應正勤,諸余無學正智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勤正智相應,謂無學正智不相應正勤,及前所不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如正勤,正念正定亦爾。
諸法無學正解脫相應,彼法無學正智相應耶?
答:應作四句,有法無學正解脫相應非無學正智,謂無學正智,及無學正智不相應無學正解脫相應法;有法無學正智相應非無學正解脫,謂無學正智相應正解脫;有法無學正解脫正智相應,謂除無學正智相應正解脫,諸余無學正智相應法;有法非無學正解脫正智相應,謂無學正智不相應正解脫,及前所攝心心所法,并色無為,心不相應行。
- 上一篇:第十六卷 阿毗達磨發(fā)智論
- 下一篇:第十四卷 阿毗達磨發(fā)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