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回 獻(xiàn)地圖荊軻鬧秦庭 論兵法王翦代李信
話說荊軻平日常與人論劍術(shù),少所許可,惟心服榆次人蓋聶,自以為不及。與之深結(jié)為友,至是,軻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訪求蓋聶,欲邀請至燕,與之商議,因蓋聶游蹤未定,一時不能夠來到,太子丹知荊軻是個豪杰,旦暮敬事,不敢催促。忽邊人報道:“秦王遣大將王翦,北略地至燕南界,代王嘉遣使相約,一同發(fā)兵,共守上谷以拒秦。"太子丹大懼,言于荊軻曰:”秦兵旦暮渡易水,足下雖欲為燕計,豈有及哉?"荊軻曰:“臣思之熟矣。此行倘無以取信于秦王,未可得近也,夫樊將軍得罪于秦,秦王購其首,黃金千斤,封邑萬家,而督亢膏腴之地,秦人所欲,誠得樊將軍之首,與督亢之地圖,奉獻(xiàn)秦王,彼必喜而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丹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何忍殺之,若督亢地圖,所不敢惜!"
荊軻知太子丹不忍,乃私見樊於期曰:“將軍得禍于秦,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歿,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軍將何以雪其恨乎?”
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而言曰:“某每一念及秦政,痛徹心髓。愿與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荊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將軍肯聽之乎?“
於期亟問曰:“計將安出?"荊軻躊躇不語,於期曰:”荊卿何以不言?"軻曰:“計誠有之,但難于出口。"於期曰:”茍報秦仇,雖粉骨碎身某所不恤,又何出口之難乎?“
荊軻曰:“某之愚計欲前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也,誠得將軍之首以獻(xiàn)于秦,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將軍之仇報,而燕亦得免于滅亡之患矣,將軍以為何如?"樊於期卸衣偏袒,奮臂頓足大呼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而恨其無策者也,今乃得聞明教。"即拔佩劍刎其喉,喉絕而頸未斷,荊軻復(fù)以劍斷之,有詩為證:
聞?wù)f奇謀喜欲狂,幽魂先已赴咸陽。
荊卿若遂屠龍計,不枉將軍劍下亡。
荊軻使人飛報太子曰:“已得樊將軍首矣!碧拥ぢ剤,馳車至,伏尸而哭極哀,命厚葬其身,而以其首置木函中。
荊軻曰:“太子曾覓利匕首乎?”
太子丹曰:“有趙人徐夫人匕首,長一尺八寸,甚利,丹以百金得之,使工人染以毒藥,曾以試人,若出血沾絲縷,無不立死,裝以待荊卿久矣。未知荊卿行期何日?”
荊軻曰:“臣有所善客蓋聶未至,欲俟之以為副。"太子丹曰:”足下之客,如海中之萍,未可定也,丹之門下,有勇士數(shù)人,惟秦舞陽為最,或可以副行乎?“
荊軻見太子十分急切,乃嘆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此往而不返者也,臣所以遲遲,欲俟吾客,本圖萬全,太子既不能待,請行矣!”
于是太子丹草就國書,只說獻(xiàn)督亢之地并樊將軍之首,俱付荊軻,以千金為軻治裝,秦舞陽為副使同行。
臨發(fā)之日,太子丹與相厚賓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到易水之上,設(shè)宴餞行。高漸離聞荊軻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荊軻使與太子丹相見,丹命入席同坐,酒行數(shù)巡,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歌曰:“
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聲甚哀慘,賓客及隨從之人,無不涕泣,有如臨喪。荊軻仰面呵氣,直沖霄漢,化成白虹一道,貫于日中,見者驚異,軻復(fù)慷慨為羽聲,歌曰:“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噓氣兮成白虹!
其聲激烈雄壯,眾莫不瞋目奮勵,有如臨敵。于是太子丹復(fù)引卮酒,跪進(jìn)于軻,軻一吸而盡,牽舞陽之臂,騰躍上車,催鞭疾馳,竟不反顧。太子丹登高阜以望之,不見而止,凄然如有所失,帶淚而返。晉處士陶靖節(jié)有詩曰:
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左席擊悲筑,右席唱高聲。
蕭蕭哀風(fēng)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荊軻既至咸陽,知中庶子蒙嘉有寵于秦王,先以千金賂之,求為先容,蒙嘉入奏秦王曰:“燕王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于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以奉守先人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jǐn)斬樊於期之首,及獻(xiàn)燕督亢之地圖,燕王親自函封,拜送使者于庭,今上卿荊軻見在館驛候旨,惟大王命之。"秦王聞樊於期已誅,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之禮,召使者至咸陽宮相見,荊軻藏匕首于袖,捧樊於期頭函,秦舞陽捧督亢輿地圖匣,相隨而進(jìn)。
將次升階,秦舞陽面白如死人,似有振恐之狀。侍臣曰:“使者色變?yōu)楹?"荊軻回顧舞陽而笑,上前叩首謝曰:”一介秦舞陽,乃北番蠻夷之鄙人,生平未嘗見天子,故不勝振懾悚息,易其常度,愿大王寬宥其罪,使得畢使于前。"秦王傳旨,止許正使一人上殿,左右叱舞陽下階,秦王命取頭函驗之,果是樊於期之首。問荊軻:"何不早殺逆臣來獻(xiàn)?"荊軻奏曰:“樊於期得罪天子,竄伏北漠,寡君懸千金之賞,購求得之,欲生致于大王,誠恐中途有變,故斷其首,冀以稍紓大王之怒。"荊軻辭語從容,顏色愈和,秦王不疑。
時秦舞陽捧地圖匣,俯首跪于階下,秦王謂荊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來,與寡人觀之!鼻G軻從舞陽手中,取過圖函,親自呈上,秦王展圖,方欲觀看,荊軻匕首已露,不能掩藏,當(dāng)下未免著忙,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執(zhí)匕首刺其胸,未及身,秦王大驚,奮身而起,袖絕,因那時五月初旬天氣,所穿羅縠單衣,故易裂也,王座旁設(shè)有屏風(fēng),長八尺,秦王超而過之,屏風(fēng)仆地,荊軻持匕首在后緊追,秦王不能脫身,繞柱而走。
原來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許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宿衛(wèi)之官執(zhí)兵戈者,皆陳列于殿下,非奉宣召,不敢擅自入殿。今倉卒變起,不暇呼喚,群臣皆以手共搏軻,軻勇甚,近者輒仆,有侍醫(yī)夏無且,亦以藥囊擊軻,軻奮臂一揮,藥囊俱碎。
雖然荊軻勇甚,群臣沒奈他何,卻也虧著要打發(fā)眾人,所以秦王東奔西走,不曾被荊軻拿住,秦王所佩寶劍,名“鹿盧",長八尺,欲拔劍擊軻,劍長,靶不能脫。有小內(nèi)侍趙高急喚曰:”大王何不背劍而拔之?"秦王悟,依其言,把劍推在背后,前邊便短,容易拔出。秦王勇力不弱于荊軻,匕首尺余,止可近刺,劍長八尺,可以遠(yuǎn)擊,秦王得劍在手,其膽便壯,遂直前來砍荊軻,斷其左股,荊軻撲身倒于左邊銅柱之旁,不能起立,乃舉匕首以擲秦王,秦王閃開,那匕首在秦王耳邊過去,直刺入右邊銅柱之中,火光迸出。秦王復(fù)以劍擊軻,軻以手接劍,三指俱落。
連被八創(chuàng),荊軻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罵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幸免,豈非天乎?然汝恃強力,吞并諸侯,享國亦豈長久耶。"左右爭上前攢殺之。
秦舞陽在殿下,知荊軻動手,也要向前,卻被郎中等眾人擊殺,此秦王政二十年事也?上G軻受了燕太子丹多時供養(yǎng),特地入秦,一事無成,不惟自害其身,又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陽三人性命,斷送燕丹父子,豈非劍術(shù)之不精乎?髯翁有詩云:
獨提匕首入秦都,神勇其如劍術(shù)疏?
壯士不還謀不就,樊君應(yīng)與覓頭顱!
秦王心戰(zhàn)目眩,呆坐半日,神色方才稍定,往視荊軻,軻雙目圓睜,宛如生人,怒氣勃勃。秦王懼,命取荊軻、秦舞陽之尸,及樊於期之首同焚于市中。燕國從者皆梟首,分懸國門,遂起駕還內(nèi)宮,宮中后妃聞變,俱前來問安,因置酒壓驚稱賀。
有一胡姬,乃趙王宮人,秦王破趙選入宮,善琴有寵,列在妃位,秦王使鼓琴解悶,胡姬援琴而奏之,其聲曰:
羅縠單衣兮可裂而絕,八尺屏風(fēng)兮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兮可負(fù)而拔,嗤彼兇狡兮身亡國滅!
秦王愛其敏捷,賜繒綺一篋,是夜盡歡,因宿于胡姬之宮,后來胡姬生子,即胡亥也,是為二世皇帝。此是后話。
次早,秦王視朝,論功行賞,首推夏無且,以黃金二百鎰賜之,曰:“無且愛我,以藥囊投荊軻也!”次喚小內(nèi)侍趙高曰:“‘背劍而拔之\’,賴汝教我!"亦賜黃金百鎰,群臣中手搏荊軻者,視有傷輕重加賞,殿下郎中人等擊殺秦舞陽者,亦俱有賜。蒙嘉誤為荊軻先容,凌遲處死,滅其家,蒙驁先已病死,其子蒙武,見為裨將,以不知情,特赦之。
秦王怒氣未息,乃益發(fā)兵,使王賁將之,助其父王翦攻燕。燕太子丹不勝其憤,悉眾迎戰(zhàn)于易水之西,燕兵大敗,夏扶、宋意皆戰(zhàn)死,丹奔薊城,鞠武被殺。王翦合兵圍之,十月城破。
燕王喜謂太子丹曰:“今日破國亡家,盡由于汝!"丹對曰:”韓、趙之滅,豈亦丹罪耶?今城中精兵,尚有二萬,遼東負(fù)山阻河,猶足固守,父王宜速往!"燕王喜不得已,登車開東門而出,太子丹盡驅(qū)其精兵,親自斷后,護(hù)送燕王東行,退保遼東,都平壤。王翦攻下薊城,告捷于咸陽。
王翦積勞成病,一面上表告老。秦王曰:“太子丹之仇寡人不能忘,然王翦誠老矣!”使將軍李信代領(lǐng)其眾,以追燕王父子,召王翦歸,賜予甚厚,翦謝病老于頻陽。
燕王聞李信兵至,遣使求救于代王嘉,嘉乃報燕王書略曰:
秦所以急攻燕者,以怨太子丹故也,王能殺丹以謝于秦,秦怒必解,燕之社稷,幸得血食。
燕王喜猶豫未忍,太子丹懼誅,乃與其賓客自匿于桃花島,李信屯兵首山,使人持書數(shù)太子丹之罪,燕王喜大懼,佯召太子丹計事,以酒灌醉,縊殺之,然后斷其首,燕王喜哭之慟。
時夏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五寸,寒凜如嚴(yán)冬,人謂太子丹怨氣所致也。
燕王將太子丹之首,函送李信軍中,為書謝罪,李信馳奏秦王,且言:“五月大雪,軍人苦寒多病,求暫許班師!"秦王謀于尉繚,尉繚奏曰:”燕棲于遼,趙棲于代,譬之游魂,不久自散,今日之計,宜先下魏,次及荊、楚,二國既定,燕、代可不勞而下。"秦王曰:“善。"乃詔李信收兵回國。
再命王賁為大將,引軍十萬,出函谷關(guān)攻魏。
時魏景湣王已薨,太子假立三年矣。自秦攻燕時,魏王假增筑大梁之城,內(nèi)外俱浚深溝,預(yù)修守備,使人結(jié)好齊王,說以利害,言:“魏與齊乃唇齒之國,唇亡則齒寒,魏亡,則禍必及于齊,愿同心協(xié)力,互相救援。"齊自君王后薨,其弟后勝為相國用事,多受秦黃金,力言:”秦必不負(fù)齊,今若與魏‘合縱\’,必觸秦怒。"齊王建惑其言,遂辭魏使。
王賁連戰(zhàn)皆勝,進(jìn)圍大梁,值天道多雨,王賁乘油幕車,訪求水勢,知黃河在城之西北,而汴河從滎陽發(fā)源來,亦經(jīng)由城西而過,乃命軍士于西北開渠,引二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軍士冒雨興工,王賁親自持蓋催督,及渠成,雨一連十日不止,水勢浩大,賁命決堤通溝,內(nèi)外溝俱泛溢,城被浸三日,頹壞者數(shù)處,秦兵遂乘之而入。
魏王假方與群臣議書降表,為王賁所虜,上囚車,與宮屬俱送至咸陽,假中途病死,王賁盡取魏地,為三川郡。并收野王地,廢衛(wèi)君角為庶人。
按魏自晉獻(xiàn)公之世,畢萬受封,萬生芒季,芒季生武子犨,犨佐晉文公成霸,犨復(fù)四傳至桓子侈,滅范氏、中行氏、智氏,侈生文侯斯,與韓,趙三分晉國,凡七傳而至王假,國滅,共有國二百年。史臣贊云: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
文始建侯,武益強盛,惠王好戰(zhàn),大梁不競。
信陵養(yǎng)士,神氣稍振,景湣式微,再傳而隕。
時秦王政二十二年事也。
是年,秦王用尉繚之策,復(fù)謀伐楚,問于李信曰:“將軍度伐楚之役,用幾何人而足?"李信對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復(fù)召老將王翦問之,翦對曰:“信以二十萬人攻楚,必敗,以臣愚見,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私念曰:”老人固宜怯,不如李將軍壯勇。"遂罷王翦不用,命李信為大將,蒙武副之,率兵二十萬伐楚,李信攻平輿,蒙武攻寢邱,信年少驍勇,一鼓攻下平輿城,于是引兵而西,攻下申城,遣人持書,約蒙武會于城父,欲合兵以搗邾城。
話分兩頭,卻說楚自李園殺春申君黃歇,立幽王捍,捍即黃歇與李氏所生之子也。幽王立十年而薨,無子,其時李園亦卒,群臣乃立宗人公子猶,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而其庶兄負(fù)芻襲殺哀王,遂自立為王。負(fù)芻在位三年,聞秦兵深入楚地,乃拜項燕為大將,率兵二十余萬,水陸并進(jìn),探知李信兵出申城,自率大軍迎于西陵,使副將屈定設(shè)七伏于魯臺山諸處。
李信恃勇前進(jìn),遇項燕,兩下交鋒,戰(zhàn)酣之際,七路伏兵俱起,李信不能抵?jǐn)?大敗而走,項燕逐之,凡三日三夜不息,殺都尉七人,軍士死者無算,李信率殘兵退保冥阨,項燕復(fù)攻破之,李信棄城而遁,項燕追及平輿,盡復(fù)故地。
蒙武未到城父,聞李信兵敗,亦退入趙界,遣使告急。秦王大怒,盡削李信官邑,親自命駕造頻陽來見王翦,問曰:“將軍策李信以二十萬人攻楚必敗,今果辱秦軍矣,將軍雖病,能為寡人強起,將兵一行乎?”
王翦再拜謝曰:“老臣罷病悖亂,心力俱衰,惟大王更擇賢將而任之。"秦王曰:”此行非將軍不可,將軍幸勿卻。"王翦對曰:“大王必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曰:”寡人聞:“古者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不盡行,未嘗缺乏。‘五霸威加諸侯,其制國不過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計之,從未及十萬之額,今將軍必用六十萬,古所未有也。"王翦對曰:”古者約日而陣,皆陣而戰(zhàn),步伐俱有常法,致武而不重傷,聲罪而不兼地,雖干戈之中,寓禮讓之意,故帝王用兵,從不用眾;齊桓公作內(nèi)政,勝兵不過三萬人,猶且更番而用。今列國兵爭,以強凌弱,以眾暴寡,逢人則殺,遇地則攻,報級動曰數(shù)萬,圍城動經(jīng)數(shù)年,是以農(nóng)夫皆操戈刃,童稚亦登冊籍,勢所必至,雖欲用少而不可得。況楚國地盡東南,號令一出,百萬之眾可具,臣謂六十萬,尚恐不相當(dāng),豈復(fù)能減于此哉?"秦王嘆曰:“非將軍老于兵,不能透徹至此,寡人聽將軍矣!"遂以后車載王翦入朝,即日拜為大將,以六十萬授之,仍用蒙武為副。
臨行,秦王親至壩上設(shè)餞,王翦引卮,為秦王壽曰:“大王飲此,臣有所請。"秦王一飲而盡,問曰:”將軍何言?"王翦出一簡于袖中,所開寫咸陽美田宅數(shù)處,求秦王:“批給臣家。"秦王曰:”將軍若成功而回,寡人方與將軍共富貴,何憂于貧?"王翦曰:“臣老矣,大王雖以封侯勞臣,譬如風(fēng)中之燭,光耀幾時。不如及臣目中,多給美田宅,為子孫業(yè),世世受大王之恩耳。"秦王大笑,許之。
既至函谷關(guān),復(fù)遣使者求園池數(shù)處。蒙武曰:“老將軍之請乞,不太多乎?”王翦密告曰:“秦王性強厲而多疑,今以精甲六十萬畀我,是空國而托我也,我多請?zhí)镎瑘@池,為子孫業(yè),所以安秦王之心耳。"蒙武曰:”老將軍高見,吾所不及。"不知王翦伐楚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第 三十 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 第二十九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 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
- 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 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 第二十五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 第三十五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nèi)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fù)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xué)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tuán)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fēng)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xiàn)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hù)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fēng)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