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卷 捋帝須老臣愛國捫杖痕嗣主忘親
話說北朔州原是齊之重鎮(zhèn),風俗強悍,士卒驍勇。既降于周,周主遣齊將封輔相為其地總管。有長史趙穆智勇蓋世,心不忘齊,會任城王起兵瀛州,謀執(zhí)輔相,以城迎之。輔相逃去,及任城被執(zhí),乃迎定州刺史高紹義。紹義據(jù)馬邑,引兵南出,欲取并州。至新興而肆州已為周守,又聞宇文神舉大兵將到,還保北朔州。神舉進兵逼之,紹義謂趙穆曰:"我兵新集,敵皆勁旅,將何以戰(zhàn)?"穆曰:"戰(zhàn)也,勝之,可以席卷并、肆;不勝,則北走突厥,再為后圖。"遂進戰(zhàn),連戰(zhàn)數(shù)陣,紹義皆敗,穆戰(zhàn)死。紹義北奔突厥,猶有眾三千人,下令曰:"欲還者聽。"于是辭去者大半。突厥佗缽可汗常謂齊神武英雄天子,以紹衣重踝似之,甚見愛重。凡齊人在北者,悉以隸之。高寶寧自和龍勸進,紹義遂稱皇帝。以寶寧為丞相,欲延齊一線之脈。而竄身異域,不敢與周相抗。于是除和龍外,齊地皆入于周。凡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縣三百八十五,戶三百三十萬二千五百二十八。帝命班師,駕至長安,置高緯于前,列其王公等于后, 車輿、旗幟、器物,以次陳之。備法駕,布六軍,奏凱樂,獻俘于太廟。觀者夾路,皆稱萬歲。爵賞有功,大赦天下。封高緯為溫公。齊之諸王三十余人,咸受封爵。一日,宴于內廷。齊君臣皆侍飲,帝令溫公起舞,折旋中節(jié)。延宗在坐,悲不自持。又命孝珩吹笛,辭曰:"亡國之者,不足上瀆王聽。"固命之,才執(zhí)笛,淚下嗚咽。帝不復強,以李德林為內史上士,自是詔誥格式以及用山東人物,并以委之。帝從容謂群臣曰:"我往常唯聞李德林名,欲見其面不可,得復見其為齊朝作詔書稱檄,正謂是天上人。豈意今日得其驅使。"紇豆陵毅對曰:"臣聞麒麟鳳凰為王者瑞,可以德感,不可力致。然麒麟鳳凰,得之無用,豈如德林為瑞,且有用哉?"帝大笑曰:"誠如卿言。"未幾,有誣告溫公與定州刺史穆提婆謀反者,遂同日誅之。其宗族皆賜死。眾人多自陳冤,欲求免誅,獨延宗攘袂不言,以椒塞口而死。緯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疾得免。其親屬不殺者,散配西土,皆死于邊裔。先是溫公至長安,向帝求馮淑妃。帝曰:"朕視天下如敝屣,一女子豈為公惜。"仍以賜之。及溫公遇害,妃歸代王達。王甚嬖之,偶彈琵琶,弦斷。妃有詩曰: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任城王有妃盧氏,任城死,賜大將斛斯征。盧妃蓬首垢面,長齋不言笑,征憐而放之,乃為尼。其后,齊之宮妃嬪御流落在外者,貧不能存,至以賣燭為業(yè)。此皆后話不表。
且說帝自滅齊后,節(jié)己愛民,親賢遠佞,殷殷求治,人 皆喜太平可致。時帝生七子,太子最長,故以儲位歸之。但性頑劣,好昵近小人。大臣皆憂其不才。于是左宮正宇文孝伯言于帝曰:"太子者,國之根本,天下之命懸于太子。今皇太子為國儲貳,德義罕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且太子春秋尚少,志業(yè)未成,伏乞陛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圣質,猶望日就月將,如或不然,恐后悔無及。"帝斂容曰:"卿世代鯁直,竭誠所事。觀卿此言,有家風矣。"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帝曰:"正人豈復過卿,吾將使尉遲運助吾子。"于是,以運為右宮正。又嘗問內史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帝顧謂齊王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仁恕,唯運所言,不失忠直耳。"因問輔翼中人之狀。運曰:"如齊桓是也。管仲相之則伯,豎貂輔之則亂?膳c為善,可與為惡。"帝曰:"我知之矣。其使之親君子,遠小人乎?"遂擢運為京兆丞。太子聞之,意甚不悅。太子妃楊氏,隋公堅女。堅姿相奇?zhèn)?時輩莫及,見者皆驚為異人。畿伯大夫來和善相人,私謂堅曰:"吾閱人多矣,未有如公之相者。眼如曙星,無所不照。后日當王有天下,愿忍誅殺。"堅曰:"公勿言此,以速予禍,得不失職足矣。"齊王憲與堅友善,然謂帝曰:"普六茹堅形貌異常,非人臣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譃樽趶R憂,請早除之。"帝亦頗以為疑,因使來和相之。和詭對曰:"堅相不過位極人臣,正是守節(jié)人,可鎮(zhèn)一方。若為將領,收江南如拉朽。"蓋帝本有平陳之意,聞之大喜,待堅愈厚。時吐谷渾入犯,帝命大將軍王軌輔太子討之。吐谷渾退,大兵至伏俟城而還。太子在軍中多失德,苦役士卒,耗損軍糧,嬖臣鄭譯等相助為非。軌諫不聽。軍還,軌言之帝。帝大怒, 杖太子一百;并杖譯,除其名;宮臣親幸者咸被遣。越數(shù)日,太子潛召譯等,戲狎如初。譯因曰:"殿下何時得據(jù)天下,臣得一心事主。"太子曰:"且有待。"益昵之。帝遇太子甚嚴,每朝見,與群臣無二。雖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嗜酒,禁不得至東宮。有過輒加捶撻。嘗謂之曰:"古來太子被廢者幾人,余兒豈不堪立耶!"乃命東宮官屬錄太子言語動作,每月奏聞。太子畏帝威嚴,矯情飾說,由是過不上聞。王軌嘗與內史賀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負荷。弼深以為然,勸軌陳之。軌后侍坐帝旁,共談國政,色若不豫者。帝怪之,問曰:"卿何為爾?"軌對曰:"皇太子仁孝無聞,恐不了陛下家事,奈何?愚臣庸昧,不足深信。陛下嘗以賀若弼有文武才,亦每以此為憂。"帝召弼問之,弼曰:"皇太子養(yǎng)德深宮,未聞有過也。"既退,軌讓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弼曰:"此公之過也。太子國之儲貳,豈易發(fā)言?"事有蹉跌,便至滅族。本謂公密陳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向者對眾,良實非宜。"后軌因內宴上壽,捋帝須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問孝伯曰:"吾兒比來何如?"孝伯曰:"太子比懼天威,更無過失。"及聞軌言,罷酒責孝伯曰:"公嘗語我,云太子無過。今軌有此言,公為誑矣。"孝伯曰:"臣聞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必不能割慈忍愛,遂爾結舌。"帝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后王軌又言于帝曰:"太子非社稷主,若為帝必敗,普六茹堅有反相,若不除之,必為后患。"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堅聞之甚懼,深自悔匿。帝亦深以軌言為然。但漢王次長,素有過, 余子皆幼,故得不廢。又屢欲除堅,不果而止。俄而,帝不豫,越數(shù)日,疾益劇。六月丁酉朔,遂殂。時年三十六。戊戌,太子即位,是為周宣帝。尊皇后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立妃楊氏為后。以后父堅為上柱國、大司馬。宣帝始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殯,曾無戚容,捫其杖痕,大罵曰:"死晚矣!"武帝宮人有美色者,即逼為淫亂。超拜鄭譯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大夫,委以朝政。出王軌為徐州總管。葬武帝于孝陵,廟號高祖。既葬,詔內外公徐帝及六宮,皆議即吉;蛞詾樵崞诩却,事訖即除,太為汲汲不從。以齊王憲屬尊望重,忌之,謂孝伯曰:"公能為朕圖齊王,當以其官相授。"孝伯叩頭曰:"先帝遺招,不許濫誅骨肉。齊王,陛下之叔,功高德茂,社稷重臣。陛下若無故害之,臣又順旨曲從,則臣為不忠之臣,陛下為不孝之子矣。"帝不懌,由是疏之。有嬖臣于智為帝設計曰:"此事臣能任之。臣請往候憲,歸即誣其謀反。陛下召而詣之。臣與面質,教他有口難辯,則殺之不患無名矣。"帝從其計,乃使于智語憲,欲以為太師,且召之曰:"晚與諸王俱入。"憲至殿門,有旨詣王皆退,獨被引進,方升階,有壯士數(shù)人從內出,見而執(zhí)之。憲曰:"我何罪而執(zhí)我?"帝在上厲聲曰:"躬圖反逆,焉得無罪?"憲問:"何據(jù)?"于智從旁證之。憲目光如炬,與智爭辯不屈。或謂憲曰:"以王今日事勢,何用多言?"憲曰:"死生有命,寧復圖存。但老母在堂,留茲遺憾耳。"擲笏于地,眾遂縊之。帝復召憲僚屬,使證成其罪。參軍李綱誓之以死,處以極刑,終無撓辭。有司以露車載憲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綱撫棺號慟,躬自瘞之,哭拜而去。又殺大將軍王興、儀同獨孤熊、大將軍豆盧紹,皆素與憲親 善者也。殺憲既屬無名,興等無辜受誅,時人謂之"伴死"。以于智為有功,加柱國,封齊郡公。正月癸巳,帝受朝于露門,始與群臣服漢、魏衣冠。大赦,改元大成。置四輔官:以大冢宰越王盛為大前疑,總管蜀公迥為大右弼,申公李穆為大左輔,隋公楊堅為大后丞。先是帝初立,以高祖《刑書要制》為太重而除之。又數(shù)行赦宥,既而民輕犯法,奸宄不止。又自以奢淫多過,惡人規(guī)諫,欲為威虐,懾服群下,乃更為《刑經(jīng)圣制》,用法益深。大醮于正武殿,率群臣拜于殿下,告天而行之。密令左右伺察百官,小有過失,輒加誅譴,以為彼方救死不暇,安敢規(guī)我。于是人莫敢言。日恣聲樂,魚龍百戲,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知休息。多聚美女,以實后宮。衣服宮室,俱窮極華美。高祖節(jié)儉之風,于斯蕩盡。游宴沉湎,或旬日不出。群臣請事者,皆因宦官奏之。以至百弊叢生,朝政多闕。于是京兆丞樂運輿梓詣朝堂,陳帝八失。其略云:大尊比來事多獨斷,不參諸宰輔與眾共之,非詢謀僉同之道,政事焉得無缺?一失也。廣搜美女,以為嬪御;儀同以上女,不許出嫁。貴賤同怨,非所以慰人心而光君德,二失也。大尊一入后宮,數(shù)日不出,所須聞奏,多附宦者。君門等于萬里,上下情意不孚,三失也。即位之初,下詔寬刑,未及半年,更嚴前制。非法之加,害及無辜,四失也。高祖斫雕為樸,率民以儉。崩未逾年,而遽窮奢麗,財用不恤,五失也。徭賦下民,以奉俳優(yōu)角抵,六失也。上書字誤者,即治其罪。杜獻書之路,塞忠言之入,七失也。天象垂誡,不能諮諏善道,修布德政,八失 也。唯茲八失,臣知而不言,則死有余責。陛下知而不改,臣見周廟不血食矣。書上,帝覽之大怒,立命綁赴市曹斬之。朝臣恐懼,莫有敢救者。內史中大夫元巖嘆曰:"臧洪同死,昔人猶且愿之,況比干乎!若樂運不免受誅,吾將與之同死。"乃謂監(jiān)刑者曰:"且緩須臾,予將見帝言之。"巖即詣閣請見,帝怒容以待。巖從容謂帝曰:"樂運不顧其死,欲以求名。陛下遽以為戮,適遂其志。不如勞而遣之,以廣圣度。是運不得名,而陛下得名矣。"帝頗感悟,遂令勿殺。明日召運謂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實為忠臣。"運再拜曰:"大尊能不忘臣言,社稷之福也,天下幸甚。"賜以御食而后出,舉朝聞之,群相慶賀,謂帝有悔悟之機。但未識自是以后,帝能頓改前過否,且聽下文分解。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 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
- 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
- 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
- 第四十七回 世績云游訪叔寶
-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敗崇茂
- 自序
-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
-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jīng)死節(jié)
-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