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師
見性就是成佛嗎?

見性就是成佛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見性”是禪宗的說法,經(jīng)教之中一般不這么說的。我現(xiàn)在把“見性”分為“性”和“見”兩方面來說。我們知道,見性所說的“性”指的就是...[閱讀全文]

癡定須明理

癡定須明理 事定,轉(zhuǎn)眼就忘;不光是不記昨天的事,定力再深的話,剛說過話剛做的事就忘了,只好沒事找事做。這也是修定的必經(jīng)階段。不知道喜,也不知道悲?湛占偶,找煩惱也...[閱讀全文]

楞嚴修證玄談

楞嚴修證玄談 反聞也好,反見也好,做的都是回光反照的功夫。既能如此,還要加強反觀。直到疑慮斷,生死滅,心安寂,自他渾然一體。此時才能于一切法畢竟堅固生決定信心,稱為...[閱讀全文]

《摩訶止觀》之十乘觀法

《摩訶止觀》之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一觀不思議境、二真發(fā)菩提心、三善巧安心、四破法遍、五識通塞、六道品調(diào)適、七對治助開、八識位次、九能安忍、十無法愛。如上十法可...[閱讀全文]

欲界話離欲

欲界話離欲 問:在學(xué)佛的過程中,出現(xiàn)信心不足的現(xiàn)象怎么辦? 妙心法師答:修道的信心,其實不是佛法給的,而是無常逼迫的。 釋尊出家修道,是因為游四門,見到了老、[閱讀全文]

十番顯見——《楞嚴經(jīng)》的核心

十番顯見——《楞嚴經(jīng)》的核心 我們應(yīng)該知道,楞嚴大定是性定,是如來禪的根本。這個自性之定的修行有兩種途徑。一是據(jù)因望果,二是依果行因,區(qū)別在于見不見性。 因此,七...[閱讀全文]

當(dāng)邪念不止的時候

當(dāng)邪念不止的時候 佛法之中,沒有張冠李戴的懺罪法。也就是說,你對眾生犯下的過失,在佛前懺,只是理懺,也就是認識上懺悔。除此之外,還有事懺。事懺就是在輪回中,因緣際會...[閱讀全文]

修行要不要掛在嘴上?

修行要不要掛在嘴上? 修行不要掛在嘴上,那要掛在哪里啊?修行不修行,全在身口意三個方面?跇I(yè)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不是嗎? 有人說,學(xué)佛要修心,不要總是掛在嘴上。其實...[閱讀全文]

信息時代的心理保護

信息時代的心理保護 消極信息的泛濫,很容易影響人們情緒的消極,希望大家注意這一點。由于當(dāng)代社會信息傳播手段的發(fā)達,涌現(xiàn)出大量的非專業(yè)媒體,他們出于商業(yè)利益的考慮...[閱讀全文]

悟佛性 通人性

悟佛性 通人性 “人性”和“佛性”是兩個概念。儒家思想探討人性比較透徹,你可以看看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那是介紹“人性”。佛教講的是“佛性”,不是...[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