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具”也是佛所制定的服具之一。梵語音譯為“尼師壇”,意譯是臥具、坐具、敷具、隨坐。“臥具”的形狀,是用兩重布料覆迭一起,再在布料的四邊加貼上一層布條縫...[閱讀全文]
“傳衣”這一名詞是禪宗的用語,也即是指“傳法衣”、“得法衣”。“傳衣”在禪宗作為傳法的信物表示。佛教自釋迦牟尼佛以來,各祖師都有傳承法衣(袈裟)的傳統(tǒng)。...[閱讀全文]
“縵衣”也譯作縵條,是用兩幅布重迭做成。所謂“縵”字,即是漫也,是指沒有按佛制袈裟的規(guī)定而裁制,整件衣服上沒有田相,是一種非正規(guī)式的袈裟,稱為縵衣。在過...[閱讀全文]
“五衣”是袈裟三衣中的一種,又稱為五條衣,簡稱“五衣”,梵語音為安陀會,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下衣、內衣、身里衣、中著衣、中宿衣等。五衣屬于單層衣,是貼身穿著...[閱讀全文]
在印度,由于天氣比較炎熱,再加上當時的風俗習慣,所以出家人的衣服也十分簡單。在最初,佛陀并沒有規(guī)定出家人穿衣的式樣和多少。一年,佛陀與弟子在人間游化,看...[閱讀全文]
“袈裟”這兩個字,許多人只聞其名而不識其衣,有許多人將出家人的長衫當做了袈裟,也有許多人將海青當做了袈裟。那么什么是袈裟呢?袈裟是一件什么式樣的服裝呢?...[閱讀全文]
十二圓覺菩薩來源于唐朝佛陀多羅所譯的《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稱《圓覺經》),該經的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大菩薩宣說如來圓覺妙理和觀行方法。這...[閱讀全文]
妙見菩薩即北極七星神格化的天尊,眾星中最勝,所以又稱尊星王、北辰菩薩、妙見尊星王。妙見菩薩具有守護國土、消災卻敵、增益福壽等功德,如《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閱讀全文]
“比丘”這一稱謂,是指在寺院出家并已受具足戒的男子。通常說,比丘在出家前先皈依佛教,對佛法有一定的認知后,然后依從師父出家,修學佛法。在年滿20歲之后,由...[閱讀全文]
- [星云大師]怎樣轉貪瞋癡為戒定慧?
- [普洱茶]普洱茶越苦越值得收藏嗎?
- [禪宗文化]郁山主《悟道詩》的禪意
- [哲理故事]有螞蟻啃骨之精神,必會成功
- [佛經故事]偷蓮花的“鴛鴦”
- [華嚴經]立志如大山,種德若深海
- [佛與人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佛學常識]佛寶節(jié)為什么又叫做浴佛節(jié)?
- [星云大師]為什么說布施、設齋沒有功德?
- [紅茶]紅茶發(fā)源于什么時候,哪個地方?
- [禪宗文化]憨山大師《雪里梅花》的禪意
- [哲理故事]別埋怨,堅持最重要
- [佛經故事]佛陀降伏毒龍的故事
- [佛與人生]安定自己,安定他人
- [佛學常識]佛教的根本精神與教化方式
- [星云大師]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 [綠茶]四川峨眉山什么茶最有名?峨眉山竹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