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
同性戀
同性戀有三個分別的意義:同性戀傾向、同性戀行為,同性戀權利運動(又稱同志運動)。在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行為,但這與基于高級感情的人類同性戀愛不可同日而語。
性取向是只有本人自己,通過自己的直覺,感覺性吸引和感情欲望,才能做出判斷的,而他人是無法判斷的。一般說來,性取向與性行為是沒有固定的對應關系的。
從戀愛的角度來說,愛情觀的不同決定了人們更愿意與同性還是異性戀愛。信奉柏拉圖愛情理論的人堅信只有同性間存在真正的愛情,異性之間無非是為了維系社會構造。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通過了同性婚姻,為人們提供了多樣的選擇,這是人類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一種具體表現。
概念釋義
同性戀有三個分別的意義:
一、同性戀傾向,或稱同性愛、同性吸引等。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為性取向的種類,是相同性別之間的個體產生愛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為吸引的現象。
二、同性戀行為或稱同性戀生活模式;谕晕瑥亩x擇這種包括同性之間的情感依賴及性行為的生活模式。
三、同性戀權利運動;蚍Q同志運動(LGBTsocial movements)。 這是一場高度政治化的社會運動,推動者未必有同性戀傾向或行為。自由主義者及性解放運動人士形容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標簽。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同性戀曾經被認為是一種性心理障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謬誤已經得到澄清。
個體和異性發(fā)生了性行為,不一定表明其性取向一定是異性;個體和同性發(fā)生了性行為,不一定表明其性取向一定是同性。 并不是所有和同性有過性關系的人都是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有些異性戀者享受和異性做愛,但也能和同性做愛,他們喜歡這種刺激感,由此產生了許多跟風的異性戀者去嘗試同性之愛;而許多接連和異性結婚,甚至生兒育女的也不代表他們是異性戀,無論男女同性戀者都有可能因為各種外界壓力而和異性結婚,例如:著名的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被爆曾親口承認與瓊·克勞馥、芭芭拉·斯坦威克、瑪琳·黛德麗、伊麗莎白·泰勒等同性藝人有過關系,而夢露的前夫喬·狄馬喬也向紐約一家報紙的專欄作家透露,他和夢露離婚的真正原因是夢露不喜歡與他同房,夢露的心理醫(yī)生拉爾夫·格雷森十分肯定的一點是“夢露既沒有和肯尼迪兄弟也沒有和任何其他男人真正發(fā)生過關系。” 因此,區(qū)分同性性行為、同性性吸引和同性戀自我認同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產生原因
性取向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并無優(yōu)劣之分。關于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y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無法通過后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傊匾氖菓斦J識到性取向是因人而異的。
遺傳因素
從生物遺傳學來說,攜帶有同性戀基因的個體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易于發(fā)展成同性戀細胞。這就說明,同性戀的性取向有70%是遺傳基因所產生的結果。
部分同性戀在12歲時,就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戀要在12歲~16歲的階段繼續(xù)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確定下來。絕大部分同性戀在20歲的時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戀可能在40~50歲時,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
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同性戀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與個人經歷、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聯。這是因為異性戀在數量上占據碾壓性的優(yōu)勢,同性戀很難在周圍充滿異性戀的環(huán)境下,像異性戀一樣從小認知自己的性取向。年幼的同性戀者充其量只會疑惑自己為什么不像周圍人一樣對異性感興趣,但不會發(fā)覺自己是同性戀。這就是“后天同性戀”的由來,實際上這些“后天同性戀”只是過晚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戀罷了。
心理因素
雖然性取向是先天性的,但有些經歷會更快的促進同性戀者確定自己的性取向,并對異性產生更大的抵觸。
一、不幸福的家庭和父或母性格惡劣的家庭
不幸福的家庭或父母關系不和睦家庭的同性戀者會更快的確定性取向,長大后對婚姻關系失去信任感。父親的品性惡劣粗暴且大男子主義會增加女同性戀者對男性的厭惡抵觸,母親的性格蠻橫潑辣且蠻不講理會增加男同性戀者對女性的厭惡抵觸。
二、父愛和母愛缺失
如果父母雙方工作忙或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那么同性戀者確定性取向的速度更快。因為同性戀者會在同性朋友的陪伴和安慰下成長,能更快發(fā)覺自身對同性的依戀。如果有同性的親生哥哥或姐姐,那么在父愛和母愛的缺失下,會把一切的親情依賴全部注入到哥哥或姐姐身上,也能更快的確定自身的性取向。
三、生活在優(yōu)越富裕的環(huán)境
生活在優(yōu)良環(huán)境中的同性戀者接受的信息教育也更廣泛優(yōu)良,在接受正確優(yōu)秀教育的同時也不會把同性戀當成心理疾病,能以更好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性取向。
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學歷越高的人越支持同性戀平等,也越可能是同性戀。調查顯示女同性戀者多為研究生、公務員、高層白領、企業(yè)高管,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心理科統(tǒng)計了女同性戀者的人數和職業(yè),最后發(fā)現高學歷女性能占女同性戀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就連金賽的性學報告中也出現了女同性戀的人數比例和學歷高低成正比的現象,由人數最低的10%的中小文化到最高的33%的研究生。墨爾本大學的Mark Wooden教授與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Joseph Sabia教授共同對同性戀的收入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女同性戀普遍要比女異性戀的收入高出33%;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男同性戀者的學歷和工作進行了調查統(tǒng)計,結果有46%的男同性戀者有較高的學歷和穩(wěn)定的工作。西蒙斯市場研究局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一名同性戀消費者擁有度假屋的可能性是異性戀者的2倍,擁有家庭影院系統(tǒng)的可能性是后者的5.9倍,而擁有筆記本電腦的可能性則是后者的8倍。所以生活在優(yōu)越環(huán)境的人更有可能是同性戀是有根緣的。
忠告:性取向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改變性取向”的治療是安全或有效的。事實上,對于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這些治療通常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或心理陰影,請同性戀者的家屬不要輕信聲稱能改變性取向的庸醫(yī)。
取向分析
一些人對同性戀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這包括生理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理論、互動理論、社會學理論等。傳統(tǒng)觀點認為:純粹的男同性戀者表現出明顯的女性化特點,純粹的女同性戀者則表現出明顯的男性化特點,這被證實為是錯誤的。
誤區(qū)
性別認同障礙、易性癖、雙性戀皆不屬于同性戀
同性戀中有的人很異性化,要是不說他是男/女的,甚至都看不出來,這種人在女同性戀圈子里被稱為爺T、純T、帥T、鐵T,男同性戀則是C、CD、娘受、CC。女性理男式短發(fā)、裹胸、穿男裝,行為舉止和男性相同;男性發(fā)型不定,喜歡偷偷在家化妝或穿女裝、嘟嘴賣萌,行為舉止和女性相同,這些人大多是性同者(性別認同障礙),而不是同性戀。雖然同性戀者與性同者喜愛的對象皆為生理上的同性,但同性戀者沒有性別認同障礙,他們認可自己的性別并為此驕傲,不存在變性或將形象裝扮往異性靠攏的需求。
性別認同障礙是一個由心理學家和醫(yī)生所定義的精神醫(yī)學用語,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于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y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跨性別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世界精神病學會很明確的將性同者歸類到了LGBT中的Transgender(跨性別)行列,在DSM-IV的診斷判定中也詳細的介紹解釋了跨性別的定義。但社會民眾仍然會無意或故意的將性同者、異裝癖、異性化和同性戀劃上等號或扯上關系,生活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性同者本身也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自然會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
異裝癖和性別認同障礙
有一類人不是同性戀,也不是戀物癖,只是通過穿異性服裝,做異性打扮來獲得心理的平衡和滿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異裝癖。異裝癖者和性同者是有顯著差距的,性同者認為自己屬于另一種性別,異裝癖者只是喜歡做異性打扮,但并不覺得自己是異性。另外,異裝癖者幾乎都是異性戀,同性戀中的異裝癖者可謂寥寥無幾。
異性化的人很受同性戀歡迎?
無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還是根據各種調查統(tǒng)計來講,真正的同性戀都對異性化的同性無感,甚至討厭。因為同性戀喜歡的是同性,要他們去喜歡一個異性化的人,那他們還不如去喜歡一個真正的異性。有些同性戀者甚至比異性戀更加厭惡異性化的同性,因為他們認為異性化者不愛惜自己的性別魅力。
同性戀者認為,自身性別特征越明顯,則越有魅力。為了吸引優(yōu)秀的同性,他們首先會努力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來吸引對方,但沒有同性戀者會喜歡往異性化發(fā)展。同性戀者不會對異性產生愛意和性欲,所以對異性的特征不會產生好感,沒有同性戀者會希望自己身上有太多的異性特征,更加不會去喜歡異性特征特別明顯的同性。如果一個同性戀者長得過于異性化,那他則會通過后天的努力來改變這種形象,無論是以什么方式,他都會通過凸顯其他的性別特征來掩蓋異性化的部分,而不是往異性化發(fā)展。
不僅僅是同性戀者,異性戀者和雙性戀者也不喜歡異性化的同性。喜歡異性化同性的人恰恰證明他對異性的迷戀至極,拿女性舉例子:當異性滿足不了或仍不滿足她對男色的渴求時,她就會在異性化的同性身上找尋男色來充饑,男性也同理。有相當多的心理學數據表明:無論是異性戀、雙性戀還是同性戀,女性都容易被相貌漂亮、有女人味+性格中性化的同性所吸引;男性更是偏倒性的欣賞相貌和性格都具有男人味的同性。如果有人喜歡異性化的同性,那說明這個人需要的是異性而不是同性。喜歡異性化者的人群中也有跟風者的存在,雖然不喜歡同性,但還是因為各種因素去嘗試同性之愛。正因為他們不喜歡同性,所以會找異性化的同性談戀愛。而異性化者極其容易吸引這幾類人群,這也造成了異性化者戀情的不穩(wěn)定性。
1和T是指男/女同性戀性愛中的施動者,而0和P是受動者,不是指形象上有所區(qū)別,甚至還有句話叫:真正的同性戀不分這些。而現在這個概念也被異性化者、喜好異性化者的偽同性戀、媒體報道、娛樂影視作品所歪曲。[16]
同性戀中性別特征明顯的人是雙性戀?
有許多人認為:les中很有女人味和gay中很有男人味的大多是雙性戀,這些人都很喜歡異性化的同性,并且很容易被“掰直”,這個觀點其實很可笑。
先來算算異性化者有多少。根據統(tǒng)計,中國最多有500萬的跨性別者(其中還包括了變性人、異裝癖、性同者),而同性戀是7000萬。假設所有跨性別者都認為自己是同性戀,那么混在同性戀群體中的異性化者就有500萬,異性化者也只占了同性戀總人數的7%。再除去變性人、異性戀的異裝癖,不認為自己是同性戀的跨性別者,那么同性戀中的異性化者最多100萬,也就是說異性化者僅僅只占了同性戀總人數的1%。
再來看看喜歡異性化同性的人有多少。多項心理學調查研究表明,人類無論是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都不會喜歡異性化的同性,喜歡異性化同性的人僅占每國總人口比例的0.25%~0.3%。算中國喜歡異性化同性的人有0.3%,那么總共有420萬人喜歡異性化的同性。假設這420萬人里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同性戀,那么混在同性戀群體中喜歡異性化同性的人就有420萬,也就是說喜歡異性化同性的人僅僅只占了同性戀總人數的6%。如果再除去不認為自己是同性戀的人,那這一比例又會下降。
綜上所述,異性化者和喜歡異性化同性者最多只占了同性戀總人數的7%,如果說同性戀中性別特征明顯的人大多是雙性戀,那么真正的同性戀可謂寥寥無幾了。人們擁有這種想法主要是因為異性化者通常會在網絡和圈子中十分活躍,所以這些人會更多的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因此人們會認為同性戀中異性化者很多,從而產生了同性戀=異性化的刻板印象。簡單來說,覺得性別特征明顯的同性戀大多是雙性戀的觀點,也是因同性戀=異性化的想法而生的。但其實絕大部分同性戀者是不混圈子,也不向公眾公開性取向,和異性戀幾乎沒什么兩樣的,區(qū)別僅限于同性戀者只喜歡同性。
中性化和異性化
中性化指有異性特質的男女,但和異性化是有區(qū)別的,中性化在有異性特質的同時也保留了自己本身的性別特質,而且要明顯大于異性特質。異性化指一個人的外貌形象或行為性格明顯的偏向異性,有些時候甚至看不出他們本身的性別特征,還會被人誤認為異性。異性化的男女甚至有絲毫不差的樣貌,讓人分辨不出到底是異性化男性還是異性化女性,這種就叫做異性化。
忠告:跨性別是正常的,但不應該把LGBT群體混為一談。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性同者的人,需要積極正面的意識自己的內心,正確的認識理解自己。異性化≠喜歡同性,性同者也有喜歡生理上的異性的,而且比例不少,更何況性同者屬于跨性別;而異裝癖患者幾乎都是異性戀,所以不要看到異性化者就認為是同性戀。
- 上一篇:【戒邪淫】邪淫是什么?怎么戒邪淫?
- 下一篇:【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 同性戀者可以出家嗎? - 妙祥法師
- 佛教如何看待同性戀?僧人能為同性戀媒介主婚嗎? - 網絡
- 佛教與同性戀 - 達摩難陀長老
- 覺燈法師答:同性戀是有罪嗎? - 未知
- 同性戀緣由和解決滅罪消除方法 - 未知
- 了幻法師答:同性戀符合佛教教義嗎? - 未知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