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wèi)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
話說衛(wèi)人公孫鞅原是衛(wèi)侯之支庶,素好刑名之學,因見衛(wèi)國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入魏國,欲求事相國田文。田文已卒,公叔痤代為相國,鞅遂委身于痤之門。痤知鞅之賢,薦為中庶子,每有大事,必與計議。鞅謀無不中,痤深愛之,欲引居大位,未及而痤病,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乃垂淚而問曰:“公叔恙萬一不起,寡人將托國于何人?"痤對曰:”中庶子衛(wèi)鞅,其年雖少,實當世之奇才也,君舉國而聽之,勝痤十倍矣。"惠王默然,痤又曰:“君如不用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恐見用于他國,必為魏害。"惠王曰:”諾。"既上車,嘆曰:“甚矣,公叔之病也,乃使我托國于衛(wèi)鞅,又曰:”不用則殺之!蝼焙文転?豈非昏憒之語哉?"惠王既去,公叔痤召衛(wèi)鞅至床頭,謂曰:“吾適言于君如此,欲君用子,君不許;吾又言,若不用當殺之,君曰’諾\‘。吾向者先君而后臣,故先以告君,后以告子,子必速行,毋及禍也!”鞅曰:“君既不能用相國之言而用臣,又安能用相國之言而殺臣乎?”竟不去。
大夫公子卬與鞅善,卬復薦于惠王,惠王竟不能用。
至是,聞秦孝公下令招賢,鞅遂去魏入秦,求見孝公之嬖臣景監(jiān)。監(jiān)與論國事,知其才能,言于孝公,公召見,問以治國之道,衛(wèi)鞅歷舉羲、農、堯、舜為對,語未及終,孝公已睡去矣。明日,景監(jiān)入見,孝公責之曰:“子之客,妄人耳。其言迂闊無用,子何為薦之!”景監(jiān)退朝,謂衛(wèi)鞅曰:“吾見先生于君,欲投君之好,庶幾重子,奈何以迂闊無用之談,瀆君之聽耶?”鞅曰:“吾望君行帝道,君不悟也,愿更一見而說之。"景監(jiān)曰:”君意不懌,非五日之后,不可言也。"過五日,景監(jiān)復言于孝公曰:“臣之客,語尚未盡,自請復見,愿君許之。"孝公復召鞅,鞅備陳夏禹畫土定賦,及湯、武順天應人之事,孝公曰:”客誠博聞強記,然古今事異,所言尚未適于用。"乃麾之使退,景監(jiān)先候于門,見衛(wèi)鞅從公宮出,迎而問曰:“今日之說何如?"鞅曰:”吾說君以王道。猶未當君意也。"景監(jiān)慍曰:“人主得士而用。如弋人治繳,旦暮望獲禽耳,豈能舍目前之效,而遠法帝王哉?先生休矣。"鞅曰:”吾向者未察君意,恐其志高,而吾之言卑,故且探之。今得之矣,若使我更得見君,不憂不入。"景監(jiān)曰:“先生兩進言,而兩拂吾君,吾尚敢饒舌以干君之怒哉?"明日,景監(jiān)入朝謝罪,不敢復言衛(wèi)鞅。景監(jiān)歸舍,鞅問曰:”子曾為我復言于君否乎?"監(jiān)曰:“未曾。"鞅曰:”惜乎!君徒下求賢之令,而不能用才,鞅將去矣。"監(jiān)曰:“先生何往?"鞅曰:”六王擾擾,豈無好賢之主勝于秦君者哉?即不然,豈無委曲進賢勝于吾子者哉,鞅將求之。"景監(jiān)曰:“先生且從容,更待五日,吾當復言。"又過五日,景監(jiān)入侍孝公,孝公方飲酒,忽見飛鴻過前,停杯而嘆,景監(jiān)進曰:”君目視飛鴻而嘆,何也?"孝公曰:“昔齊桓公有言,‘吾得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讶讼铝钋筚t,且數(shù)月矣,而無一奇才至者。譬如鴻雁,徒有沖天之志,而無羽翼之資,是以嘆耳。"景監(jiān)答曰:”臣客衛(wèi)鞅,自言有帝、王、伯三術,向者述帝王之事,君以為迂遠難用,今更有‘伯術\’欲獻,愿君省須臾之暇,請畢其詞。"孝公聞“伯術”二字,正中其懷,命景監(jiān)即召衛(wèi)鞅。
鞅入,孝公問曰:“聞子有伯道,何不早賜教于寡人乎?"鞅對曰:”臣非不欲言也,但伯者之術,與帝王異。帝王之道,在順民情;伯者之道,必逆民情。"孝公勃然按劍變色曰:“夫伯者之道,安在其必逆人情哉?"鞅對曰:”夫琴瑟不調,必改弦而更張之;政不更張,不可為治。小民狃于目前之安,不顧百世之利,可與樂成,難于慮始。如仲父相齊,作內政而寄軍令,制國為二十五鄉(xiāng),使四民各守其業(yè),盡改齊國之舊,此豈小民之所樂從哉?及乎政成于內,敵服于外,君享其名,而民亦受其利,然后知仲父為天下才也。,"孝公曰:“子誠有仲父之術,寡人敢不委國而聽子!但不知其術安在?"衛(wèi)鞅對曰:”夫國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強,不可以摧敵。欲富國莫如力田,欲強兵莫如勸戰(zhàn)。誘之以重賞,而后民知所趨;脅之以重罰,而后民知所畏。賞罰必信,政令必行,而國不富強者,未之有也。"孝公曰:“善哉,此術寡人能行之。"鞅對曰:”夫富強之術,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專,不行;任之專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孝公又曰:“善。"衛(wèi)鞅請退,孝公曰:”寡人正欲悉子之術,奈何遽退。"鞅對曰:“愿君熟思三日,主意已決,然后臣敢盡言。"鞅出朝,景監(jiān)又咎之曰:”賴君再三稱善,不乘此罄吐其所懷,又欲君熟思三日,無乃為要君耶。"鞅曰:“君意未堅,不如此恐中變耳。"至明日,孝公使人來召衛(wèi)鞅,鞅謝曰:”臣與君言之矣,非三日后不敢見也。"景監(jiān)又勸令勿辭,鞅曰:“吾始與君約而遂自失信,異日何以取信于君哉?"景監(jiān)乃服。
至第三日,孝公使人以車來迎,衛(wèi)鞅復入見,孝公賜坐請教,其意甚切,鞅乃備述秦政所當更張之事,彼此問答,一連三日三夜,孝公全無倦色。遂拜衛(wèi)鞅為左庶長,賜第一區(qū),黃金五百鎰,諭群臣:"今后國政,悉聽左庶長施行,有違抗者,與逆旨同!"群臣肅然。
衛(wèi)鞅于是定變法之令,將條款呈上孝公,商議停當。未及張掛,恐民不信,不即奉行。
乃取三丈之木,立于咸陽市之南門,使吏守之,令曰:“有能徙此木于北門者,予以十金。"百姓觀者甚眾,皆中懷疑怪,莫測其意,無敢徙者。鞅曰:”民莫肯徙,豈嫌金少耶。"復改令,添至五十金,眾人愈疑,有一人獨出曰:“秦法素無重賞,今忽有此令,必有計議,縱不能得五十金,亦豈無薄賞?"遂荷其木,竟至北門立之,百姓從而觀者如堵,吏奔告衛(wèi)鞅,鞅召其人至,獎之曰:”爾真良民也,能從吾令!"隨取五十金與之,曰:“吾終不失信于爾民矣。"市人互相傳說,皆言左庶長令出必行,預相誡諭。
次日,將新令頒布,市人聚觀,無不吐舌,此周顯王十年事也。
只見新令上云:"
一、定都。秦地最勝,無如咸陽,被山帶河,金城千里,今當遷都咸陽,永定王業(yè);一、建縣。凡境內村鎮(zhèn),悉并為縣,每縣設令、丞各一人,督行新法,不職者,輕重議罪;一、辟土。凡郊外曠土,非車馬必由之途及田間阡陌,責令附近居民開墾成田,俟成熟之后,計步為畝,照常輸租。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步過六尺為欺,沒田入官;一、定賦,凡賦稅悉照畝起科,不用井田什一之制,凡田皆屬于官,百姓不得私尺寸;一、本富。男耕女織,粟帛多者,謂之良民,免其一家之役;惰而貧者,沒為官家奴仆,棄灰于道,以惰農論;工商則重征之。民有二男,即令分異,各出丁錢。不分異者,一人出兩課;一、勸戰(zhàn)。官爵以軍功為敘,能斬一敵首,即賞爵一級,退一步者即斬,功多者受上爵,車服任其華美不禁,無功者雖富室,止許布褐乘犢,宗室以軍功多寡為親疏,戰(zhàn)而無功,削其屬籍,比于庶民,凡有私下爭斗者,不論曲直,并皆處斬;一、禁奸。五家為保,十家相連,互相覺察,一家有過,九家同舉。不舉者,十家連坐,俱腰斬。能首奸者,與克敵同賞,告一奸,得爵一級。私匿罪人者,與罪人同?蜕崴奕,務取文憑辨驗,無驗者不許容留,凡民一人有罪,并其室家沒官;一、重令。政令既出,不問貴賤,一體遵行,有不遵者,戮以徇。"
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鞅悉令拘至府中,責之曰:“汝曹聞令,但當奉而行之。言不便者,梗令之民也;言便者,亦媚令之民也。此皆非良民!"悉籍其姓名,徙于邊境為戍卒。大夫甘龍、杜摯私議新法,斥為庶人,于是道路以目相視,不敢有言。
衛(wèi)鞅乃大發(fā)徒卒,筑宮闕于咸陽城中,擇日遷都。太子駟不愿遷,且言變法之非,衛(wèi)鞅怒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不可加刑;若赦之,則又非法。"乃言于孝公,坐其罪于師傅,將太傅公子虔劓鼻,太師公孫賈鯨面。百姓相謂曰:”太子違令,且不免刑其師傅,況他人乎?“
鞅知人心已定,擇日遷都,雍州大姓徙居咸陽者,凡數(shù)千家。分秦國為三十一縣,開墾田畝,增稅至百余萬。衛(wèi)鞅常親至渭水閱囚,一日誅殺七百余人,渭水為之盡赤,哭聲遍野,百姓夜臥,夢中皆戰(zhàn)。
于是道不拾遺,國無盜賊,倉稟充足,勇于公戰(zhàn),而不敢私斗。秦國富強,天下莫比,于是興師伐楚,取商、於之地,武關之外,拓地六百余里。周顯王遣使冊命秦為方伯,于是諸侯畢賀。
是時,三晉惟魏稱王,有吞并韓、趙之意,聞衛(wèi)鞅用于秦國,嘆曰:“悔不聽公叔痤之言也!"時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等俱卒,乃捐厚幣,招來四方豪杰。
鄒人孟軻字子輿,乃子思門下高弟。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嫡孫。孟軻得圣賢之傳于子思,有濟世安民之志,聞魏惠王好士,自鄒至魏,惠王郊迎,禮為上賓,問以利國之道,孟軻曰:“臣游于圣門,但知有仁義,不知有利。"惠王迂其言,不用。軻遂適齊,潛淵有詩云:
仁義非同功利謀,紛爭誰肯用儒流。
子輿空挾圖王術,歷盡諸侯話不投!
卻說周之陽城,有一處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曰鬼谷子,相傳姓王名栩,晉平公時人,在云夢山與宋人墨翟一同采藥修道。那墨翟不畜妻子,發(fā)愿云游天下,專一濟人利物,拔其苦厄,救其危難。惟王栩潛居鬼谷,人但稱為鬼谷先生。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哪幾家學問?一曰數(shù)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yǎng)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
那先生既知仙家沖舉之術,為何屈身世間?只為要度幾個聰明弟子,同歸仙境,所以借這個鬼谷棲身。初時偶然入市,為人占卜,所言吉兇休咎,應驗如神。漸漸有人慕學其術,先生只看來學者資性,近著那一家學問,便以其術授之。一來成就些人才,為七國之用;二來就訪求仙骨,共理出世之事。他住鬼谷,也不計年數(shù),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就中單說同時幾個有名的弟子:齊人孫賓、魏人龐涓、張儀,洛陽人蘇秦。
賓與涓結為兄弟,同學兵法;秦與儀結為兄弟,同學游說,各為一家之學。
單表龐涓學兵法三年有余,自以為能,忽一日,為汲水偶然行至山下,聽見路人傳說魏國厚幣招賢,訪求將相,龐涓心動,欲辭先生下山,往魏國應聘,又恐先生不放,心下躊躇,欲言不言。先生見貌察情,早知其意,笑謂龐涓曰:“汝時運已至,何不下山,求取富貴?"龐涓聞先生之言,正中其懷,跪而請曰:”弟子正有此意,未審此行可得意否?"先生曰:“汝往摘山花一枝,吾為汝占之。"龐涓下山,尋取山花。
此時正是六月炎天,百花開過,沒有山花,龐涓左盤右轉,尋了多時,止覓得草花一莖,連根拔起,欲待呈與師父,忽想道:“此花質弱身微,不為大器。"棄擲于地,又去尋覓了一回,可怪絕無他花,只得轉身將先前所取草花,藏于袖中,回復先生曰:”山中沒有花。"先生曰:“既沒有花,汝袖中何物?"涓不能隱,只得取出呈上,其花離土,又先經日色,已半萎矣。
先生曰:“汝知此花之名乎?乃馬兜鈴也,一開十二朵,為汝榮盛之年數(shù),采于鬼谷,見日而萎;鬼傍著委,汝之出身,必于魏國。"龐涓暗暗稱奇,先生又曰:”但汝不合見欺,他日必以欺人之事,還被人欺,不可不戒。吾有八字,汝當記取:“遇羊而榮,遇馬而瘁‘。”
龐涓再拜曰:“吾師大教,敢不書紳?"臨行,孫賓送之下山,龐涓曰:”某與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貴,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吾兄,同立功業(yè)。"孫賓曰:“吾弟此言果實否?"涓曰:”弟若謬言,當死于萬箭之下!"賓曰:“多謝厚情,何須重誓?"兩下流淚而別。
孫賓還山,先生見其淚容,問曰:“汝惜龐生之去乎?”賓曰:“同學之情,何能不惜?"先生曰:”汝謂龐生之才,堪為大將否?"賓曰:“承師教訓已久,何為不可?"先生曰:”全未,全未。"賓大驚,請問其故,先生不言。
至次日,謂弟子曰:“我夜間惡聞鼠聲,汝等輪流值宿,為我驅鼠。"眾弟子如命。
其夜,輪孫賓值宿,先生于枕下,取出文書一卷,謂賓曰:“此乃汝祖孫武子《兵法》十三篇,昔汝祖獻于吳王闔閭,闔閭用其策,大破楚師;后闔閭惜此書,不欲廣傳于人,乃置以鐵柜,藏于姑蘇臺屋楹之內。自越兵焚臺,此書不傳。吾向與汝祖有交,求得其書,親為注解,行兵秘密,盡在其中,未嘗輕授一人,今見子心術忠厚,特以付子。"賓曰:”弟子少失父母,遭國家多故,宗族離散,雖知祖父有此書,實未傳領,吾師既有注解,何不并傳之龐涓,而獨授于賓也?"先生曰:“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涓非佳士,豈可輕付哉?"賓乃攜歸臥室,晝夜研誦,三日之后,先生遽向孫賓索其原書,賓出諸袖中,繳還先生,先生逐篇盤問,賓對答如流,一字不遺。先生喜曰:”子用心如此,汝祖為不死矣!“
再說龐涓別了孫賓,一徑入魏國,以兵法干相國王錯,錯薦于惠王。
龐涓入朝之時,正值庖人進蒸羊于惠王之前,惠王方舉箸,涓私喜曰:“吾師言‘遇羊而榮\’,斯不謬矣!”惠王見龐涓一表人物,放箸而起,迎而禮之,龐涓再拜,惠王扶住,問其所學,涓對曰:“臣學于鬼谷先生之門,用兵之道,頗得其精!"因指畫敷陳,傾倒胸中,惟恐不盡。
惠王問曰:“吾國東有齊,西有秦,南有楚,北有韓、趙、燕,皆勢均力敵,而趙人奪我中山,此仇未報。先生何以策之!”
龐涓曰:“大王不用微臣則已,如用微臣為將,管教戰(zhàn)必勝,攻必取,可以兼并天下,何憂六國哉?"惠王曰:”先生大言,得無難踐乎?"涓對曰:“臣自揣所長,實可操六國于掌中,若委任不效,甘當伏罪!"惠王大悅,拜為元帥,兼軍師之職。涓子龐英、侄龐蔥,龐茅俱為列將。涓練兵訓武,先侵衛(wèi)、宋諸小國,屢屢得勝,宋、魯、衛(wèi)、鄭諸君,相約聯(lián)翩來朝。
適齊兵侵境,涓復御卻之,遂自以為不世之功,不勝夸詡。
時墨翟遨游名山,偶過鬼谷探友,一見孫賓,與之談論,深相契合,遂謂賓曰:“子學業(yè)已成,何不出就功名,而久淹山澤耶?"賓曰:”吾有同學龐涓,出仕于魏,相約得志之日,必相援引,吾是以待之!“墨翟曰:”涓見為魏將,吾為子入魏,以察涓之意!"墨翟辭去,徑至魏國,聞龐涓自恃其能,大言不慚,知其無援引孫賓之意。
乃自以野服求見魏惠王,惠王素聞墨翟之名,降階迎入,叩以兵法,墨翟指說大略,惠王大喜,欲留任官職,墨翟固辭曰:“臣山野之性,不習衣冠。所知有孫武子之孫,名賓者,真大將才,臣萬分不及也,見今隱于鬼谷,大王何不召之?”惠王曰:“孫賓學于鬼谷,乃是龐涓同門,卿謂二人所學孰勝?"墨翟曰:”賓與涓,雖則同學,然賓獨得乃祖秘傳,雖天下無其對手,況龐涓乎?"
墨翟辭去,惠王即召龐涓問曰:“聞卿之同學有孫賓者,獨得孫武子秘傳,其才天下無比,將軍何不為寡人召之!”
龐涓對曰:“臣非不知孫賓之才,但賓是齊人,宗族皆在于齊;今若仕魏,必先齊而后魏,臣是以不敢進言。”
惠王曰:“‘士為知己者死\’,豈必本國之人,方可用乎?"龐涓對曰:”大王既欲召孫賓,臣即當作書致去!"龐涓口雖不語,心下躊躇:“魏國兵權,只在我一人之手,若孫賓到來,必然奪寵。既魏王有命,不敢不依,且待來時,生計害他,阻其進用之路,卻不是好?"遂修書一封,呈上惠王,惠王用駟馬高車,黃金四璧,遣人帶了龐涓之書,一徑望鬼谷來聘取孫賓。賓拆書看之,略曰:
涓托兄之庇,一見魏王,即蒙重用。臨岐援引之言,銘心不忘,今特薦于魏王,求即驅馳赴召,共圖功業(yè)。
孫賓將書呈與鬼谷先生,先生知龐涓已得時大用,今番有書取用孫賓,竟無一字問候其師,此乃刻薄忘本之人,不足計較。但龐涓生性驕妒,孫賓若去,豈能兩立?欲待不容他去,又見魏王使命鄭重,孫賓已自行色匆匆,不好阻當,亦使賓取山花一枝,卜其休咎。此時九月天氣,賓見先生幾案之上,瓶中供有黃菊一枝,遂拔以呈上,即時復歸瓶中。
先生乃斷曰:“此花見被殘折,不為完好;但性耐歲寒,經霜不壞。雖有殘害,不為大兇。且喜供養(yǎng)瓶中,為人愛重。瓶乃范金而成,鐘鼎之屬,終當威行霜雪,名勒鼎鐘矣。但此花再經提拔,恐一時未能得意,仍舊歸瓶。汝之功名,終在故土。吾為汝增改其名,可圖進取。"遂將孫賓”賓“字,左邊加月為”臏".按字書,臏乃刖刑之名,今鬼谷子改孫賓為孫臏,明明知有刖足之事,但天機不肯泄漏耳,豈非異人哉?髯翁有詩云:
山花入手知休咎,試比蓍龜倍有靈。
卻笑當今賣卜者,空將鬼谷畫占形。
臨行,又授以錦囊一枚,吩咐:“必遇至急之地,方可開看。"孫臏拜辭先生,隨魏王使者下山,登車而去。
蘇秦、張儀在旁,俱有欣羨之色,相與計議來稟,亦欲辭歸,求取功名,先生曰:“天下最難得者聰明之士,以汝二人之質,若肯灰心學道,可致神仙,何若要碌碌塵埃,甘為浮名虛利所驅逐也?”
秦、儀同聲對曰:“夫‘良材不終朽于巖下,良劍不終秘于匣中!赵氯缌,光陰不再,某等受先生之教,亦欲乘時建功,圖個名揚后世耳!"先生曰:”你兩人中肯留一人與我作伴否?"秦、儀執(zhí)定欲行,無肯留者,先生強之不得,嘆曰:“仙才之難如此哉?”乃為之各占一課,斷曰:“秦先吉后兇,儀先兇后吉。秦說先行,儀當晚達。吾觀孫、龐二子勢不相容,必有吞噬之事。汝二人異日宜互相推讓,以成名譽,勿傷同學之情!倍嘶资芙。
先生又取書二本,分贈二人,秦、儀觀之,乃太公《陰符篇》也。秦、儀曰:“此書弟子久已熟誦,先生今日見賜,有何用處?"先生曰:”汝雖熟誦,未得其精,此去若未能得意,只就此篇探討,自有進益。我亦從此逍遙海外,不復留于此谷矣!"秦、儀既別去,不數(shù)日,鬼谷子亦浮海為蓬島之游,或云已仙去矣。
不知孫臏應聘下山,后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第 三十 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 第二十九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 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
- 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 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 第二十五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 第三十五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