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卷 思政開誠感賀拔虛無作法病高王
話說宇文泰屏去左右,將王思政邀入密室,問其來意。思政曰:"我今至此,特為國事起見。"泰曰:"自渤海王當國,寇亂已平,天下安治,國家尚有何事煩公遠出?"思政曰:"左丞以渤海王為何如人?"泰曰:"高王滅爾朱,扶帝室,大魏之功臣也。"思政曰:"吾亦意其如此。孰知滅一爾朱,復(fù)生一爾朱。今歡身居并州,遙執(zhí)朝權(quán),形勢之地皆其私人所據(jù),天子孤立于上,國勢日危。近歡又納孝莊后為妾,敗常亂紀,于斯為極,寧肯終守臣節(jié)哉?帝素知行臺與左丞忠義自矢,士馬足以敵歡,故特遣我來密相盟約,為異日長城之靠,所以敢布心腹。"泰曰:"高歡之心路人皆知,吾元帥豈肯與之同逆。直以勢大難敵,故陽為結(jié)好耳。請即同往,與賀拔公議之。"思政大喜,便與泰同來見岳。岳知思政至,忙即請入,下階相迎。坐定,略敘寒溫,思政便以告泰之言告岳,出帝密詔付之。岳再拜而受,因曰:"國步將危,正人臣捐軀效節(jié)之日,況有帝命乎?岳敬聞命,不敢有二。"留入后堂,設(shè)宴相待。宴罷,思政不敢久留,起身 辭去。岳曰:"歸奏天子,歡若有變,岳必盡死以報。倘有見聞,當使宇文左丞到京面陳。"思政既結(jié)好關(guān)西,星夜趕回京師,奏知孝武。孝武曰:"賀拔岳諒無他意。但恐歡終難制,奈何?"斛斯椿曰:"陛下勿憂,臣更有一計,足以除歡。"帝問:"何計?"椿密語帝曰:"有嵩山道士黃平信、潘有璋善行符魘之法,與臣往來親善,臣嘗試其法有驗。據(jù)云能攝人生魂,用伏尸術(shù),埋而壓之,其人必死。只要本人生年月日,貼肉衣服,法無不靈。臣欲害歡,已托其行事。歡之年月日時已有,所少者貼肉衣服耳。又有一術(shù)士李虛無,自言能往并州盜之。臣俱留在家中,法物一備,便可動手。可安坐而制其命也。"帝曰:"此法若靈,勝于用兵數(shù)倍矣。卿善為之,勿使作事無成,徒遺人笑。"椿受命而退。
且說高乾與帝立盟之后,絕不知帝有他意,后見帝增加部曲,心甚疑之,私謂所親曰:"主上不親勛賢,而招集群小,數(shù)遣近臣往來關(guān)西,與賀拔岳計議。又出賀拔勝為荊州刺史,外示疏忌,實欲樹黨。禍難將作,必及于我。"乃密啟歡。先是封隆之、孫騰皆有書報高王,言朝廷聽任匪人,暗招刺客,潛入晉陽,欲害大王,宜謹防之。歡得書大怒,曰:"帝即忌我,其奈我何?唯刺客當防之耳。"于是日與爾朱后深居內(nèi)室,侍側(cè)者皆女子,外官非親信不得常見。三五日一出,經(jīng)理庶務(wù),四方有要緊文書,皆侍女傳遞。十日一宴眾官,亦不出府,自正廳至寢室共門十有八重,每門設(shè)監(jiān)守官二員,查視出入。其堂內(nèi)門戶,皆婦女關(guān)守,莫敢亂行。舊時宴會,非至二更不散,自后日一沉西便即終席。最親愛者唯孝莊后一人,刺客事亦唯后知之,余無知者。至是又是乾啟,心益大怒,乃召乾至并州,面論時事。乾見高 王,悉陳朝廷所為,不久定有變動,因勸王受禪,以弭其禍。王急以袖掩其口曰:"司空勿妄言。吾今以司空復(fù)為侍中,門下之事皆以相委。"言訖,即令記室作啟,奏請乾為侍中。又謂乾曰:"明日是花朝節(jié),當與司空宴于北城府中。"傳令百官,明日皆集相府伺候。乾乃拜辭而出。次日,司馬子如來見,便與子如偕往北府。正行之次,見一蓬頭道人手持團扇,上寫善觀氣色,預(yù)識吉兇。高王頭踏到來,全不退避。軍人拿住,送到馬前,道人叩首道:"不知王到,誤犯虎威,伏乞釋罪。"高王吩咐放去,道人立起身來,只把高王細看。一到北府,眾官分班迎接。王入西園,宴已擺設(shè)。王坐南面,乾與百官依次坐下。笙歌迭奏,女伶樂妓紛紛進酒。斯時婁妃亦同眾夫人在景春園中百嬌亭上飲酒賞花,聽得樂聲嘹亮,問宮人:"何處奏樂?"宮人稟道:"大王在西園宴客。"婁妃暗忖:高王一月不見,宴罷之后,自然進宮。便同諸夫人各歸內(nèi)閣。哪知高王一心只在西府,階前方報未時,便即起身,謂高乾曰:"司空早轉(zhuǎn)朝去,今當復(fù)為侍中,諸事留心。明日我來餞送。"乾拜謝,王即去。婁妃聞之不悅。子如送王歸府,行至中途,復(fù)見蓬頭道人立在街旁,注視高王。子如心疑,遂命從人帶道人歸府,問他何以兩次沖道。這人曰:"貧道深通相術(shù),今觀大王氣色,主在今夜即有急病纏身,欲為大王尋一解救之術(shù),故在旁偷視。"子如曰:"你不可亂說,言若不驗,定加重責。"吩咐左右將他鎖在書房,不許放去。
且說高王回到西府,時已傍晚,便與爾朱后在春風亭上開筵對飲,宮女輪流斟酒,花香人美,十分快意,不覺沉醉。將近二更,月明如晝,思欲下階閑步。袖拂金杯于地, 親自俯拾。忽一股黑氣從地而起,直沖王面,回避不及,覺氣冷如冰。后見王色異,慌問:"何故?"王不應(yīng),遂與后聯(lián)坐。再命進酒,連飲數(shù)杯,身漸不快,攜后手同歸寢室。坐方定,垂首大吐,乃就榻以寢,后侍坐榻旁。三更時候,大聲呼痛,后急問之,謂后曰:"我太陽如斧劈,痛不可忍。"言未絕,又曰:"我右脅左膝亦發(fā)奇痛,未識何故。"后即命宮女執(zhí)燭,親自看之。王體素白,是時三處皆青。后驚曰:"乍痛乍青,癥甚奇異,當召醫(yī)者入視。"王曰:"且待天明。"后曰:"王舊日曾有是癥否?"王忍痛言曰:"吾自幼多疾,飲食少進,不能受勞。至十歲即能飲酒,賴尉氏姊調(diào)護,不至沉醉過傷。年二十始無病,然三十之內(nèi)體尚瘦弱,不得豐厚。雖居高位,精神未能全美。一到晉陽,肌豐神壯,體日以強,雖應(yīng)務(wù)紛繁,終夕不倦。自此五六年來,疾病全無,故敢恣情酒色,朝夕自娛。舊有值宿醫(yī)官,吾以無病故,皆令去之。今于半夜出召醫(yī)者,人必驚疑,故待天明不安,然后去召。"后見王愁眉蹙額,似有不勝痛楚之狀,心甚惶急,巴不得天就明亮。一到五鼓,忙即傳諭出宮,宣召醫(yī)官二人。醫(yī)者入視,診過脈息,再看痛處,茫無治法。出外擬方,私語侍者曰:"今按大王之脈,別無什病,三處奇痛莫識所由?钟鲅戎,以致此禍。當啟妃主,問明大王,再商所以治之。"內(nèi)侍曰:"昨夜在后花園飲酒,皆宮女承應(yīng),歸寢大吐,我問宮女方知。妃主之前不敢稟也。"
看官,你道高王此癥何來?緣道人即李虛無,欲識高王形像,故兩次詳視,當街不避,被子如鎖在書齋。宿至二鼓,人皆熟寢,乃悄然而起,點燈焚香,念誦秘咒,將黃絹畫成高王形像,以法針三只,刺其太陽、右脅、左膝三處,咒 畢,藏于鞋履之中,凝神以坐。此處作法,高王三處就痛起來。醫(yī)者哪里識得,雖擬一方,服之其痛不止。
卻說司馬子如絕早起身就往西府,一來謝酒,二來要驗道人之言真假。斯時百官俱集,忽有內(nèi)侍傳令出來,大王昨夜中酒,不能勞動,著刺史尉景餞高司空入京,百官免見。子如心疑,留身入內(nèi),問門使曰:"王在里面有何動靜?"門使云:"五更即傳醫(yī)官進去診視大王,未識何病。醫(yī)官云:'大王脈象無什大疾,但太陽、脅、膝三處青腫,奇痛異常,疑為邪氣所侵。得術(shù)士救解才可,恐非藥石所能效。'"子如聽了,暗想道人之言有驗,遂令內(nèi)侍請見。王召入,直至床前,見王有忍痛狀,因問曰:"王疾從何而起?"王以后園飲酒,黑氣相觸告之。子如曰:"昨日送王回府,見那蓬頭道人屢次顧王,我?guī)w問之,據(jù)云觀大王氣色主在半夜發(fā)疾,我疑其謊,故禁之在室。今言黑氣相犯,或有妖孽作祟,何不召之來治?"高王點頭,子如遂出召之。未幾,道人至,同入內(nèi)宮。王努力坐起。道人見王再拜,請視痛處。王示之,道人曰:"此無他故,蓋中鬼毒也。請以神針,針其患處。"王不許,曰:"吾痛尚不能忍,況又加針乎?且太陽、脅、膝等處,皆非可針之地。汝可別以良法治之。"道人曰:"法雖有,但能暫止其痛,而疾不能除。"王命試之,道人討凈水一杯,畫符念咒,以水噴于三處,痛果頓減,便命留之外閣。子如告退。其夜道人獨宿閣中,將近半夜,復(fù)行邪法。高王痛又大作,倍加于前。后大驚,著令內(nèi)侍問之,道人曰:"此大王不許用針,故復(fù)發(fā)耳。"后又令內(nèi)侍問曰:"除用針而外,可有解救之術(shù)否?"道人答曰:"王必不肯用針,尚有一術(shù),但須明夜為之。"內(nèi)侍問:"何術(shù)?"道人曰: "須得大王貼身衣服數(shù)件,在東南方撿一僻靜之處,待貧道作法,則鬼毒可解,大王便得安寧。"內(nèi)侍進述于后。后見王閉目忍痛,不去告知,便喚宮女將王換下貼身衣服數(shù)件,放一匣內(nèi),付與內(nèi)侍。便命明日與道人同往,撿一僻處,在內(nèi)作法,不許放去。內(nèi)侍領(lǐng)命,將衣服交與道人,道人大喜。次日,謂內(nèi)侍曰:"我旅店正在東南方,與汝同去。"至店,內(nèi)侍緊緊守定。是日,子如到府問候,知疾復(fù)作,大為憂疑。后亦時刻不安。那道人到夜托言作法,云:"外人不可窺伺。"令內(nèi)侍宿在外邊,閉戶獨處。半夜時候,將高王衣服藏起,取破衣數(shù)件放在匣內(nèi),書符數(shù)道,封固匣口。乃將高王所畫形像拔去三針,取像焚之。天明,出謂內(nèi)侍曰:"我法已施,大王自然安矣。"與內(nèi)侍同到府中,交還衣服。果然王到三更其疾若失,痛患盡除,起身謂后曰:"此病速來速去,甚為可怪。"后乃以道人作法解救告之,王曰:"若是有驗,道人之功不小。吾今日且出理政務(wù),以解內(nèi)外之惑。"梳洗方畢,內(nèi)侍捧匣以進,言道人叮囑,此匣不可輕開,開則恐疾復(fù)發(fā)。王命謹而藏之,因問:"道人何在?"內(nèi)侍曰:"在外。"王命厚賞之,送往清霄宮居住。清霄宮者,晉陽第一道觀也。道人辭曰:"我為解大王之厄而來,非貪賞也。吾事已畢,便渡江去矣。"內(nèi)侍挽之不住,進報王,王益重之。時段韶從京師回,到府求見。王命召入,細問朝事。韶言:"帝以斛斯椿為心腹,出賀拔勝為荊州,遣王思政到關(guān)西,皆為王故。其深謀密計,不能盡知。臣因定省久虛,上表回來。"王嘆曰:"我不負帝,帝今負我。古人云'功高震主者身危',正我之謂矣。"又謂段韶曰:"汝在此受職,不 必再往京師了。"段韶受命而退。次日,接得肆州文書,報有阿至羅引兵十萬,來攻肆州,所過殘破,乞發(fā)兵救援。諸將皆言宜救。王曰:"朝廷自有良謀,何煩我去征討?"兵不發(fā)。俄而,朝廷亦有詔至,催王發(fā)兵,王故遲之。司馬子如諫曰:"肆州與晉陽連界,肆州危,晉陽亦不得安。"王曰:"我豈不知,特恨朝廷急則用我,緩則忌我耳。至羅雖強,聞吾兵發(fā),其心必怯,遣使諭以威福,可以不戰(zhàn)而屈也。"乃發(fā)書于至羅,勸其歸順。至羅親見使者,曰:"高王有命,我不敢抗。"引兵退歸舊境,此話不表。
且說李虛無已回洛陽,備訴騙取衣服之事。斛斯椿及有璋、平信皆大喜,共入密室,推算年命,其年高王正三十八歲。平信曰:"歡今年別無大悔,三月春殘,主有小悔,可以助成吾術(shù)。過此則皆吉星臨命,不可復(fù)制矣。"遂縛一草人,穿其衣服,又畫一人形,壓在草人身上,共埋地下。日夕書符作法,招其魂魄,相戒:"不可亂動,到三月十五子時三刻其命自絕。此伏尸之術(shù),未有能免者。"正是:擎天手段難逃死,蓋世英雄即日休。未識高王性命若何,且聽下回細述。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nèi)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fù)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 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
- 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
- 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
- 第四十七回 世績云游訪叔寶
-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敗崇茂
- 自序
-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quán)
-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jīng)死節(jié)
-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quán)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