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jīng)·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jīng)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jīng)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正法念處經(jīng) 第五十二卷

  正法念處經(jīng) 第五十二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一(夜摩天之十七)

  又復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虛空。即心念時。共諸天眾。從空而下。下已還至自住處住。如是寶珠。還復如本。有大光明。彼諸天女。為始生天。如是說已。爾時如是始生天子。為欲罥縛。復樂境界。向?qū)氈榱。見不遠處。有黃赤白無量百千種種光明滿珠林中。彼寶珠林不遠之處。則有鵝林。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于天女邊。如是聞已。向?qū)氈榱。共彼天女。如是往到。既前到已。見珠光明。乃有無量。當爾之時。始生天子。如是憶念如彼異天。入寶珠林虛空中行。遍見天處。我亦如是。入寶珠林。如是而行。即于念時。隨心所念。珠為堂舍。在虛空中。彼始生天?罩幸娨选9蔡炫。入寶珠堂。如自善業(yè)。見彼堂中。種種可愛。彼寶珠中。有流水河。蓮華水池。園林山峰。滿珠堂內(nèi)。眼見心樂

  復于諸處。見有諸鳥。鳥聲可愛。彼如是處。有種種色形相香華。復見異處種種鳥獸。有河平岸。有河峻岸。皆悉可愛在彼河邊。復見異處。多有天子及諸天女。歌舞喜笑游戲受樂。彼如是處諸園林等。一切皆如向來所說。天子始見共天女眾游戲受樂放逸而行。愛不知足。又行異處。次復行到蘇陀食處。為食食故。如自善業(yè)。相似得食。食彼食已。為境界火之所燒然。復向酒河。共諸天女。愛波所漂。去向彼河飲酒地處。到彼處已。乃以珠器盛酒而飲。彼既飲酒。歡喜之心轉(zhuǎn)更增長。愛境界火之所燒然。為五境界之所迷惑。復共天女。歌舞游戲

  彼處如是受天樂已。復向水池蓮華之林。為欲在彼池中游戲。共天女眾。受諸欲樂。是故向彼蓮華池林。到已復更受境界樂。共諸天女。水中游戲。第一勝樂。不可譬喻。受如是樂。又復欲發(fā)。悕望欲樂。欲聞音聲。貪著境界。五樂音聲。心念悕望。聞天女眾歌詠之聲。五樂音聲。聞已心樂。不可稱說。更無異法可以為喻。彼受如是五欲功德種種勝樂。不知厭足。以有愛故。愛不知足。如火得薪。無有足時。如是欲者。欲不可足。常無量種。無量分別。而受諸樂。于長久時。既受樂已。而復更于鵝林之中珠堂上坐。共諸天女。下彼珠堂。在鵝林中。而復更見未曾有處。如是如是。見彼處已。如是如是。心生喜樂。如是如是。種種見已。而于境界。猶不知足。如是流水。蓮華河池園林等處。若天天女。見無量種五樂音聲如是游戲。又復鵝王。住寬廣處。天共天女。向彼鵝處。如是彼處。見種種天無量百千歌舞游戲而受天樂。更無余物可為譬喻。形世間日。如螢火蟲。唯除光明。更無譬喻。彼處如是不可譬喻境界受樂。彼受樂天。譬喻叵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謂蜜味合藥之酒。甘蔗肉等。閻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合。于赤蘇陀。如極苦味。檗味不異。人中勝味。于彼天味。如是劣減。如是味勝。少分譬喻。天中之味。不可譬喻。彼天之香。亦不可喻。如人世間第一善香。謂栴檀香。若沉水香。末香涂香。瞻波迦華。尼居私帝蘇摩那華。如是乾陀婆離師迦憂缽羅華。拘物頭華。尼朱羅等。此一切華。皆悉和合。猶亦不如天中之華。于彼天中。荏婆色華。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香亦如是不可譬喻。又彼天中。觸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一切國土平等勝觸。謂憍奢耶絹。及烏拏?cè)艚儇惖。如是種種。彼人中觸。一切和合。于彼天中。極微劣觸。謂金最堅。猶勝人中所有勝觸。于天下觸。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諸觸。不可譬喻。又彼天中聲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第一聲者。所謂琵琶。箏笛箜篌。齊鼓歌等。如是諸聲。一切和合。猶亦不如彼天之中莊嚴具聲。于彼天中莊嚴具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聲。不可譬喻。如是譬喻。唯可得與四天王天以為譬喻。若于第二三十三天。則非譬喻。于夜摩天。亦非譬喻。人中欲樂。唯可得況四天王天所受欲樂。四天王天所受欲樂。唯可得況三十三天所受欲樂。三十三天所受欲樂。唯可得況夜摩天中所受欲樂。如是次第。業(yè)力勝故。六欲天中。次第轉(zhuǎn)勝。諸天境界。意亦如是。天樂轉(zhuǎn)勝。意地之樂。有無量種。一切和合。如是天子。彼鵝林中。游戲受樂。次第漸前。遂近鵝王。見彼鵝王在廣池中種種游戲。共彼雌鳥。住蓮華林。天眾圍繞彼大鵝王。有一蓮華。一由旬量。七寶蓮華。金剛為須其觸極軟。及香色等不可譬喻。無量光明。從華而出。有百千葉。彼大鵝王。在彼如是蓮華中住。于節(jié)會時。節(jié)會之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并天眾等。鵝為說法。彼鵝王者。以愿力故。生夜摩中。如是利益。生夜摩天。為夜摩天。如是說法。令離放逸。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次第漸前。往到廣池。善時鵝王。既見如是始生天子。為說偈言

  以有渴愛故  于欲不知足

  由心動諸根  不覺時已過

  所愛著欲樂  無常法所攝

  以樂見婦女  不覺時已過

  為愛所迷故  系屬于生死

  如是愚癡者  不覺時已過

  為欲牽心故  沒在癡闇中

  嗔所系縛者  不覺時已過

  系縛在地獄  不生厭離心

  放逸毒所迷  不覺時已過

  不調(diào)不知羞  恃姓生憍慢

  心貪不知足  不覺時已過

  五繩罥所縛  六法之所迷

  三時中常癡  不覺時已過

  不知惡趣道  惡罥所破壞

  若有如是心  不覺時已過

  初得欲則樂  后則不利益

  以心著欲故  不覺時已過

  不知前世苦  而樂著天樂

  未知愛別離  不覺時已過

  為業(yè)網(wǎng)所縛  如魚在網(wǎng)中

  是故失善道  不覺時已過

  愚癡者無心  不知有過患

  沒在于癡闇  不覺時已過

  眾生業(yè)罥縛  獨而無伴侶

  見天女故迷  不覺時已過

  乘騎諸根馬  迷失于善道

  貪著三界味  不覺時已過

  不知戒非戒  或復多嗔恚

  失意亦失道  不覺時已過

  不知利益不  迷于作不作

  如小兒戲弄  不覺時已過

  如河水速流  在園林池處

  常受欲樂故  不覺時已過

  在山頂堂中  若在蓮花林

  常受欲樂故  不覺時已過

  于業(yè)業(yè)報中  未曾有知解

  唯貪著食味  不覺時已過

  業(yè)風之所吹  常在此三界

  流轉(zhuǎn)猶如輪  癡故不覺知

  常在于惡處  上高梁繩上

  如是愚癡者  不勤舍離過

  若能舍離欲  是第一精進

  離一切希望  則無諸煩惱

  彼初中后時  若得佛法

  寂靜修行故  是無煩惱者

  若得于欲樂  彼樂必破壞

  因欲得苦報  知欲非勝法

  是故有智者  心不樂于欲

  彼則能斷除  生死苦因緣

  彼大鵝王。為始生天如是說偈。毀呰欲法。如是說故。彼始生天。漸漸前進。近于鵝王。彼始生天。雖聞勝法而心不受。境界迷故。漸近鵝王。而不攝法。猶著境界。受諸欲樂。現(xiàn)見鵝王在水中戲。入蓮華林。割取蓮華。共天女眾。擲而弄之。善時鵝王而語之言。此安隱語而不肯受。汝于后時。為何所得。爾時鳥處始生天子。復聞遠處有勝妙聲。勝于天聲。聞彼聲已。心生愛樂。其聲普遍琵琶箜篌齊鼓笛等。如是種種可愛音聲。爾時彼天。在廣池邊。種種游戲。既聞聲已。一切回面。向彼聲聽。爾時遠見有百千堂。周匝圍繞。天歌音聲。甚為可愛。聞者欲發(fā)。端嚴殊妙如星繞月。如是如是。堂行圍繞;蛏砉饷鳌V茉演喰。一切天眾。見之心樂。百千天女。詠歌音聲。夜摩天主。在百千葉七寶蓮華臺上而坐。無量天女之所圍繞。為聽法故。向彼善時菩薩鵝王所住之處

  爾時鵝王善時菩薩。見已速迎。共余雌鵝。并余雄鵝。無量百千勝妙七寶間錯其身。一切同時。皆在虛空飛向天主牟修樓陀。復有余鵝詠歌音聲。如是二王。一是鵝王。二是天王。迭相敬重。出美妙語。迭相問訊。鵝王善時。以本愿故。為夜摩天除放逸故。生夜摩天。善時王言。天王久時不來在此廣池之所。我于余天聞如是言。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諸天眾。在彼山樹具足地處?戳鹚禮拜供養(yǎng);(jīng)。在彼佛塔讀說彼經(jīng)。示諸天眾。此因緣故。我今來迎。汝于彼處說法之時。我亦在此廣池之側(cè)。為游戲天如應說法。謂第一義。寂靜安隱。能除放逸。畢竟利益。以此因緣。我今如是來迎天王。我以愛法。離于慢心。敬重故來

  彼時如是。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聞是語已。作如是言。鵝王普為饒益一切夜摩諸天。利益一切夜摩諸天故在此處。今共回還到廣池所。說是語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無量天眾諸天女眾之所圍繞。善時鵝王。無量百千鵝眾圍繞。如是二王。各并其眾。彼此和合。于虛空中。種種音聲。心皆無垢。猶如寶珠。于放逸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德。共向廣池。到廣池已。彼廣池所一切天眾。既見天王暫止放逸。不作音聲。不相娛樂。不于水中種種游戲。生敬重心

  夜摩天王。知彼天眾心調(diào)順故。語鵝王言。善時鵝王。此時最善。今可說法。天眾見我心皆離慢并天女眾一切無慢?蔀檎f法。爾時鵝王。自念本生曾于往世有佛。名為迦迦村陀。于彼佛所聞諸法門。所聞法中。唯以一法。為天眾說。語天王言。天王善聽。我今為說。有五種法。若天若人。放逸行者。是根本過。何等為五。謂放逸者其心則亂。意念異法。口宣異言。若有所說。不實無義。前后相違。動轉(zhuǎn)不定。他則不受。何以故。以其放逸心動亂故。自不能知。為何所說。為誰而說。彼則輕毀。彼則不受。以如是故。則于一切便為自輕。是放逸過。放逸過故墮于惡道。于三惡趣隨相應生。此是初過

  又彼放逸有第二過。何者第二。所謂不知應作不作。放逸意故。不知何者是所應作。不知何者所不應作。不知何業(yè)。不知何果。以不知業(yè)。故不知果。彼愚癡者迷業(yè)果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二過

  又彼放逸有第三過。何者第三。若人若天。以放逸故。近惡知識。不敬三寶。不求于智。不敬尊長。于過功德。不覺不知。于生死苦。不生厭離。不知雜業(yè)。謂種種業(yè)。不能翹勤。常喜睡眠。不能持戒。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三過

  又彼放逸有第四過。何者第四。謂于天中。若于人中。即初生時。命行不住。即生即滅。善業(yè)亦爾。生已即盡。死王欲至。共誰放逸。彼必別離。此有四法。必定離別。何等為四。一者少年。二者安隱。三者壽命。四者具足。如是四種。必定離別。智者常觀如是四種。若放逸者。則不能知。若天若人。放逸行者。一切不知。以不知故。墮于惡道。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四過。又彼放逸有第五過。何者第五。謂于第一不可信處。而便信之。不可信中最叵信者。所謂婦女。而愚癡者。信于婦女。彼愚癡者。雖信婦女。然彼婦女于其不信。乃至命盡。心不離誑。一切婦女。皆多諂誑。皆多幻偽。多垢破壞。其心多慢。破戒心濁。如是等過。一切婦女心皆不離。如火之熱。一切婦女。不離此法。若愚癡者。信彼婦女。唯有語言。然無一實。以愛貪故。為欲所牽。是故近之。如是略說放逸之行五種過患。如是五過。不離放逸。是故天人。應舍放逸。此放逸行。障涅槃門。放逸行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五過。是故智者。應離放逸。若舍放逸。有五功德。何等為五。所謂正行。心意正信。作所應作。不應作者。則便不作。恒常用意于一切時。皆作利益。舍離放逸。如毒不異。善知三世。此不放逸。最初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二功德。何者第二。謂知輕重。近善知識。常行善業(yè)。遠惡知識。不作惡業(yè)。以彼惡業(yè)。善人嫌毀。若見惡人。則皆舍離。見功德人。則便親近。如是修行。善意行故。不入惡道。此不放逸第二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又不放逸第三功德。何者第三。所謂謹慎。乃至舍命。不屬婦女。不信其言。常一切時。形相可見。一切婦女。有二種縛。系縛世間。唯見其色。不信其語。彼有智者。如是如實觀察婦女。如是如實正觀察已。雖見歌舞喜笑游戲莊嚴具等心不貪著。一切放逸皆因婦女。一切婦女是半放逸。若有能離婦女放逸。則能渡于生死大海。人世界中。人皆說言不放逸者。得名好人。此不放逸第三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四功德。何者第四。所謂謹慎不放逸者。謂于富樂。欲等不信。觀知無常。作如是知。此欲無常。轉(zhuǎn)動不定。則不可信。不久破壞。不久失滅。如是不信。安隱之事。故不放逸。一切安隱。為病所壞。如是于少亦不生信。一切少年為老所壞。是故于少不生慢心。如是于命亦不生信。不生慢心。不作惡業(yè)。何以故。必為死王所劫奪故。是故不信一切有為生死之法。以不信故。不放逸行。此不放逸第四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

  又不放逸第五功德。何者第五。所謂恒常親近圣人愛樂智故。歸依三寶聞法思義。彼臨死時。不生怖畏。以知死相。知退相故。不生怖畏。聞義天子。則知退相。人欲死時。則知死相。如是知故。知生惡道。知生善道。作如是知。我生善道我生惡道。若臨死時。惡道相出。則能方便令心清凈。心清凈故。惡道相滅。善道相現(xiàn)。此不放逸第一勝果。甚為難得。諸親善中。此亦最勝。此不放逸第五功德。不放逸故。得此功德。爾時彼處善時鵝王。頌彼如來迦迦村陀。佛所說偈言

  已離欲如來  贊嘆不放逸

  毀呰放逸行  所至生死處

  不放逸解脫  放逸故受苦

  此放逸系縛  愚者不能斷

  不放逸善人  則生于天中

  于天中放逸  故退時心悔

  一切放逸者  生死不得脫

  放逸第一罥  能縛令流轉(zhuǎn)

  作所不應作  不作所應作

  一切放逸者  所作皆顛倒

  尚不作世法  何況出世法

  是故諸智者  不贊放逸行

  以是故不應  行放逸之行

  如是放逸行  是惡道初使

  若有能舍離  苦惱之藏處

  如是勇健者  能渡有大海

  善時鵝王。為彼天主牟修樓陀并諸天眾。如是已說。過去舊法。利益天人。又彼鵝王,F(xiàn)為天主。牟修樓陀。復更說法。作如是言。有五種法對治沙門放逸之行。何等為五。所謂一切放逸行者。皆受苦惱。如是之人。隨何放逸。能致苦惱。舍彼放逸。知彼過已。修行功德。舍離彼故。無不饒益。不受苦惱。不善惡業(yè)。則不增長。修行正行。此是沙門初對治法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二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二。謂見實義。實見之人。一切心意皆悉決定。如實而見。如實見故。不行放逸。以如實見放逸過故。此是第二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三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三。所謂親近不放逸者。受戒持戒。如彼所行。如是而行。如彼所作。亦如是作。于持戒者。常與同處。于破戒者。舍而不近。是故放逸。一切皆無。此是第三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四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四。謂求智故。常近智者。常樂智者。舍離放逸。近不放逸。如是謹慎不放逸者。樂近苦遠。彼善男子。恒常如是不放逸行。此是第四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五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五。所謂有王若王大臣。執(zhí)放逸者。與其罪罰;驍嗥涿;驎r盡奪一切財物。或時與杖。或截其手。如是種種與放逸者。異異刑罰。彼既見已。心生怖畏。以怖畏故。舍離放逸。不放逸行。如是對治舍離放逸。以見他人受如是罰。生怖畏故。隨順法行。畏行放逸。墮于地獄。是故不作一切惡行。此是第五放逸對治。如是放逸。于天于人。則非安隱。彼多天眾。聞是經(jīng)已。舍離放逸。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聞鵝王所說經(jīng)已。起隨喜心。復共天眾。飛升虛空。如其本來。還如是去。自余諸天。有在廣池更受樂者。有向林中而受樂者。既入園林種種受樂。如是乃至愛善業(yè)盡。善業(yè)盡故。于彼處退。彼處退已。如自業(yè)行;驂櫟鬲z;驂欚I鬼。或墮畜生。若以余業(yè)。生于人中。則生第一富樂之處。黠慧利根。多所知見。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為王所愛。以余業(yè)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業(yè)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復有地處。名光明圍。眾生何業(yè)生于彼處。彼見聞知;蛱煅垡。若善男子曾聞法義。受戒持戒。正見不邪。不惱亂他。心意正直。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舍邪淫。畏邪行故。乃至不觀畫婦女像。常行善業(yè)。善修凈命。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圍處。生彼處已善業(yè)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種種受樂六根所使。樂見園林。如是如是見種種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則能驅(qū)使地處平正第一柔軟七寶間雜。甚可愛樂。彼地之中。若有樹生。觸極軟滑。金果銀葉。勝觸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出香。如意生味

  彼處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有觸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從果流出。在于樹下。時彼諸天共天女眾。執(zhí)珠寶器。承而飲之。如是天酒。有下中上香味觸等。業(yè)無量故。如彼業(yè)因。如是得酒。有下中上。又復余天有無量種受五欲樂。為放逸燒。樂見園林。歌舞喜笑。處處游戲。相隨而行。向彼園林。如是如是。隨所行道。見異異種微妙之色。彼所得味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勝味。彼所嗅香。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妙香。與心相應。彼憶念觸。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受樂相應天妙之觸。彼天所聞天妙音聲。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心樂相應。聞已歡喜。第一持戒勝善業(yè)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樂行。彼天如是受樂行故。乃經(jīng)久時。如是受樂。不知厭足。復更遠見名心樂林。無量百千寶樹莊嚴。彼心樂林。如是可愛。枝葉根莖。各各別別。一廂銀林。其白如雪。名銀樹林。其光猶如閻浮提中月之光明。彼一一樹。端嚴殊妙。天若見者。心則受樂。又復一廂。赤色猶如迦雞檀那。甚赤無比。有赤光明。其葉亦赤。如是葉等。和合成林。如是赤林。極為可愛。彼林赤故。遍照虛空一切皆赤。又復一廂。名常樂林。其林一廂。有青園林。其林普青。青影光明。彼林一廂。如是光明。端嚴殊妙。如閻浮提虛空不異。是毗琉璃寶之光明。如是彼處。名常樂林。復次一廂是頗梨林。光明清凈。根莖枝葉。多有無量流水河池。皆悉具足。又彼大林。次復一廂。青寶樹林。根莖枝葉。青色光明。于樹枝中。有種種鳥。鳥種種聲。多有種種妙蓮花池。而為莊嚴。彼天園林。如是光明。端嚴勝妙

  爾時彼處。光明圍地。一切諸天。自身光明。為欲游戲受諸樂故。向心樂林。于彼林中游戲受樂。愛林所系。五欲功德。受天快樂。不知厭足。又復游戲種種受樂。入心樂林。彼林之內(nèi)。有種種色。有種種味。有種種香。花果具足。多有妙蜂。莊嚴其林。處處普遍。又復多有可愛鳥眾種種可愛妙蓮花池。種種可愛樹枝屋舍。散華遍地。地觸柔軟。甚可愛樂。多有無量百千天眾。是故彼處如是端嚴。樹枝屋舍。多有蓮華流水池河種種山谷。多有諸樹。歌舞喜笑。種種游戲莊嚴具聲。猶如歌音。微風動林。枝花垂挑。是故彼林。如是嚴好。爾時彼天。入彼林中。轉(zhuǎn)勝歡喜。復更歌舞游戲喜笑。迭共受樂。于一切時心樂境界。其心恒常念行放逸

  彼諸天眾如是受樂。乃至久時。復入七寶曼陀羅林。彼林可愛。林中最勝猶如山王。所有光明。勝百千日。繞蓮華池以為莊嚴。曼陀羅林。有孔雀王。名曰雜色。種種七寶。間錯斑雜。所出音聲。普遍彼林。實是菩薩以愿力故。生彼天中。為放逸天。除放逸故。見彼諸天五境界火之所燒故。住樹枝中。勇猛無畏。生憐愍心。告彼天言。此諸天等。多放逸行。不慮后退。此樂欲盡。無常不住。一切天樂。速疾已過。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覺知。心常著樂。以惡愛故。爾時雜色孔雀鳥王。而說偈言

  所作如夢見  住處如見焰

  城如乾闥婆  天如是著欲

  天為愛所生  終竟必破壞

  謂樂不可盡  天如是著欲

  樂不久則失  如河流速過

  為欲城所誑  天如是著欲

  如風吹動水  彼水中見月

  猶如旋火輪  天如是著欲

  如電之流動  如鹿愛之焰

  如水沫不堅  天如是著欲

  如芭蕉葉動  又亦如象耳

  不善人所愛  天如是著欲

  如金波迦果  如有食鐵鉤

  如幻之無! √烊缡侵

  皆虛誑無物  暫時不停住

  初時味則甜  天如是著欲

  唯放逸一味  是有縛之因

  速使入惡道  天如是著欲

  愛惡物謂好  常可畏常妨

  如毒如刀等  天如是著欲

  彼心樂林。如是孔雀。名雜色王。為調(diào)伏天。如是說偈。善意愿故。于天中生。彼孔雀王。用人中物。以為譬喻。為天眾說。何以故。令天聞已。憶本生故。以憶本生。知業(yè)果故。修行無常。修無常故。不放逸行。是故雜色孔雀鳥王。以人中喻。為天說法。說何等法。謂無常法。為說欲過。說欲無常

  爾時有天。聞所說法。憶本前生。以憶本生。知業(yè)報故。于少時中。不放逸行。生于善意。彼天少時。生于善意不放逸行。少時利益。少時安隱。種未來世無量百千安隱生處善業(yè)種子。是故菩薩雜色鳥王說如是法。爾時天眾。猶故著樂。入彼林中。以蓮華鬘莊嚴身首。自身光明莊嚴其身。五樂音聲種種受樂。于彼林中。無量河池水流盈滿具足莊嚴。天眾見已。放逸而行。于生老死。不生怖畏。歌舞游戲。不知厭足。更入余林。彼林名鬘。鬘林之樹。無量百千。其樹枝華。種種異色。間雜不同。有無量種形相色香。種種妙花。枝枝具足。如是妙華。大小均等希奇得所。于彼林中。有七寶蜂。其音可愛。在彼華中共天游戲。彼諸天等。取彼華鬘。共天女眾。相擲嬉戲。天及天女。本自端正。以著如是妙花鬘故。十倍勝本。迭互一心。于彼林中游戲受樂。折取花枝。其花香氣。遍五由旬。有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如是彼林。天香具足。無量種花和集而有

  爾時彼天。如是游戲。受諸樂已。復向酒河。河名歡喜。其河甚大。彼酒音聲。觸味香色。皆悉具足。在河而流。彼天見已。坐河岸上。取而飲之。彼復有鳥。名為常樂。見彼諸天在歡喜河。而飲酒故。為說偈言

  沒入放逸海  貪著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復飲酒

  為境界火燒  不知作不作

  園林生貪心  何用復飲酒

  彼常樂鳥。見樂酒天在河飲酒。為調(diào)伏故。如是說偈。彼天聞已。猶故飲酒。不休不止。心生歡喜。自身光明。周圍如鬘。復以花鬘莊嚴身體。飲酒游戲。不知厭足。五欲功德。五樂音聲。歌舞游戲。次第復向華枝舍林。希望欲樂。故到彼林。共天女眾歌舞喜笑

  爾時彼天見彼樹林眾花具足。心生歡喜。以先聞故。見則歡喜。如是勝妙可愛園林。有七寶蜂而為莊嚴。天眾見已。生希有心;匮燮湛。不生厭足。彼天女眾。皆亦如是。見五千種百千分別華舍具足。彼諸天女見則入中。歌舞游戲。而受快樂。彼樹枝葉甚可愛樂。密覆如屋。彼眾樹枝。是種種寶。所謂枝者。毗琉璃枝。金葉所覆。若金枝屋。毗琉璃葉之所覆蔽。迦雞檀那妙好色果。具足而有。迦雞檀那青寶樹枝。銀色葉覆。若頗梨樹。金果具足。若彼有樹。迦雞檀那以為枝者。青寶葉覆。金果具足。若頗梨樹。頗梨枝屋。金葉密覆。大青寶果具足而有。隨念莊嚴。皆悉可愛。蜂眾圍繞音聲美妙。繞華枝屋。彼枝舍內(nèi)。如是嚴好。天欲受樂。則入其中。以善業(yè)故

  又枝舍外。種種具足。有蓮華池。蓮花金葉。皆毗琉璃青寶為須。白銀為臺。周遍林外。無量蜂眾。而為莊嚴。鵝鴨鴛鴦。迦曇婆羅。出妙音聲。聞者心樂。是故彼林。甚為微妙。彼蓮花林。其外華池。如鬘不異。寶花枝舍。周圍彼林。處處普遍

  蓮華輪外。復有樹林。如是林者。有鳥獸住。心皆歡喜。有在樹下依樹坐者。有游行者。有在林中食天美果華根等者。果花根等。有第一色香味觸等。和合具足。如是鳥獸。雄雌牝牡。皆各相隨。又彼鳥獸聞天歌已。開眼張耳。羽毛皆豎。歡喜心樂。又彼鳥獸。雄雌牝牡各各相隨。在于樹下柔軟觸地。迭相看面而受快樂;蚬灿螒

  諸獸嚼咽。牝牡同處。迭相看面。共受快樂。其身皆是七寶間雜。在于林中如是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