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jīng)·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jīng)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jīng)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大乘集菩薩學論 第二十五卷

大乘集菩薩學論 第二十五卷

西天譯經(jīng)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三寶品第十八之四

論曰。謂諸菩薩或以因緣遇諸難事。正念對治不生驚怖。如般若經(jīng)說。復(fù)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設(shè)于惡獸難中。不生驚惱亦無怖畏。何以故是菩薩即作是念。我當利益諸眾生故一切皆舍。若諸惡獸欲啖我者。我當施與速得圓滿施波羅蜜。愿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國土清凈不聞諸惡蟲獸之名。復(fù)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于怨賊難中不生驚惱亦無怖畏。何以故。是菩薩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諸怨賊來欲所須。我當與之。乃至劫取斷我命根。身語意業(yè)亦無嗔恨。速得圓滿戒波羅蜜。及得具足忍波羅蜜。愿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國土清凈不聞如是怨賊之名。復(fù)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于渴乏難中。亦無怖畏。何以故。是菩薩得法利益而無憂惱。即作是念。我今當為一切眾生宣說法要斷除渴愛。設(shè)我此身為渴所逼趣命終者。復(fù)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眾生薄福德故。還復(fù)生此無水難中。令修正行具足勝惠。而能圓滿精進波羅蜜多。愿我當?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時。國土清凈不聞如是渴乏之名。其中眾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復(fù)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于饑饉難中。不生驚怖。何以故。是菩薩被精進鎧堅固無懈。作如是念。今此眾生受饑饉苦深可憐愍。愿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土無有饑饉之名。所化眾生適悅安隱。如忉利天自然快樂。一切所欲隨心即現(xiàn)。壽命堅固安住寂靜

論曰。如是所作。則能增長廣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凈經(jīng)中所說。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獲勝報。見深心教戒經(jīng)。若人不希名聞財利。能以法施獲二十種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覺悟三者發(fā)趣勝道。四者任持諸善。五者增長惠命。六者達出世智。七者除貪過失。八者除嗔過失。九者除癡過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諸佛加持。十二者諸天守護容色光澤。十三者非人惡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識常所愛敬。十五者所言真實。十六者得無所畏。十七者意常悅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記無忘。二十者常樂法施此說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經(jīng)云。復(fù)次阿難。若聲聞人。以聲聞法普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如其所證而為演說。悉令獲得阿羅漢果。阿難。若菩薩摩訶薩。能以般若波羅蜜多相應(yīng)句義。為一眾生開示演說過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證阿羅漢所得功德。又復(fù)于彼諸阿羅漢積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為多不阿難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難。彼福雖多不如菩薩以此般若波羅蜜多相應(yīng)法門為他演說其福勝彼。又菩薩摩訶薩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門。能一日中為人分別。如是乃至一時一刻一須臾頃善宣說者。阿難。彼菩薩如是法施。不可以聲聞緣覺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zhuǎn)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蓮華經(jīng)偈云

菩薩有時入于靜室以正憶念

隨義觀法菩薩常樂安隱說法

于清凈地而施床座以油涂身

澡浴塵穢著新凈衣內(nèi)外俱凈

安處法座隨問為說若有比丘

比丘尼除[悚*頁]墮意及懈怠

離諸憂惱慈心說法晝夜常說

無上道教以諸因緣無量譬喻

開示眾生咸令歡喜衣服臥具

飲食醫(yī)藥而于其中無所希望

但一心念說法因緣愿成佛

令眾亦爾是則大利安樂供養(yǎng)

是經(jīng)復(fù)說。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又月燈經(jīng)偈云

若耆宿請問欲求于法施

應(yīng)先謂彼言我學習不廣

又復(fù)作是說尊者甚聰惠

豈于大德前而能輒宣說

說時勿倉卒當擇器非器

既審其機已不請亦為說

若于大眾中見諸毀禁者

勿復(fù)嘆持戒當嘆施等行

若見少欲者與持戒相應(yīng)

起于大悲心贊少欲持戒

得彼勝儔侶便可贊持戒

論曰。如是法師。應(yīng)當澡浴著新凈衣。以慈修身為眾演說。一切魔羅不得其便。見海意經(jīng)陀羅尼

怛[寧*也](切身)他(引一)設(shè)彌(引二)設(shè)摩嚩底(三)設(shè)彌多設(shè)咄嚕(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口*爾]底(六)葛啰(引)膩(引七)枳(引)踰哩(引八)烏朅嚩底(九)烏呼(引)葛野底(十)尾輸(引)馱儞(十一)儞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羅(引)缽那曳(引十三)烏渴哩(引十四)渴嚕(引)誐啰(二合)細(引十五)缽啰(二合)薩儞(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設(shè)曳多(引)儞薩哩嚩 (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賀滿馱那(引)儞(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薩哩嚩(二合)波啰缽啰(二合)嚩(引)禰那(二十)尾目訖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沒馱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薩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黍-禾+利]多缽捺缽哩戍[亭*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薩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說法師。以此真言作持誦已。處于法座。普觀眾會廣運慈心。當于己身起醫(yī)王想如法藥想。于聽法者起病人想。于諸如來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現(xiàn)前施作于正理法如應(yīng)為說。是時周匝百由旬內(nèi)。諸魔天眾悉不能來作諸魔事。設(shè)諸魔王至法會所。亦復(fù)不能作諸障難

論曰。如是平等法施。則能增長大菩提心。如寶篋經(jīng)云。文殊師利。譬如林木枝葉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長。文殊師利。如是菩薩以種種門集諸善根。一切皆攝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為增長

論曰。若諸菩薩為欲廣大顯示修學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則能成就正斷及不放逸謂由發(fā)起精進樂欲。而于未生惡不善法防護不起。于其已生惡不善法。則能永斷使令清凈。未生善法令其發(fā)起。已生善法更復(fù)增長。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諸善法中此為根本。如月燈經(jīng)偈云

如我所說諸善法謂戒聞舍及忍辱

以不放逸為根本是名善逝最勝財

云何名放逸。謂于邪教及惡朋友。虛妄推求而得生起。如人執(zhí)持王所飲藥。盛滿器中行險滑路。當知是人恐怖憂惱。何有放逸。又如來秘密經(jīng)說。云何不放逸謂能最初調(diào)攝諸根。眼見色等不取于相不著于好。如是乃至意法亦然。了知是已皆不取著不生染愛常求出離。又于自心善調(diào)伏已。亦能隨應(yīng)攝護他心。善能息彼煩惱染愛。此名不放逸。若人信解不放逸法。則能隨順諸精進事。亦復(fù)積集凈信功德。由修凈信及不放逸精進法故。則能修作正念正知。以正念正知故。則于一切菩提分法而不壞失。若具凈信不放逸精進正念正知者。則能勤修深固之法。菩薩若于深固法中善了知者。則能于有于無如實覺了。乃至于世俗諦中說眼等為有。彼經(jīng)偈云

常不放逸甘露法利眾生發(fā)菩提心

深固寂靜心亦然諸樂根本無所取

論曰。若能積集諸相應(yīng)行。則于自他增長勝福。而說頌曰

學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

對自成于他展轉(zhuǎn)無有實

亦猶立彼岸由此而對待

彼既本來無我性何所有

若苦不防護則為苦所著

如是行法者云何而不護

起邪妄分別執(zhí)我以為常

若我本如然何現(xiàn)有生滅

彼若別有生為誰修福業(yè)

營求于財利及受諸快樂

現(xiàn)見身衰老不久而殞滅

復(fù)生為孾兒童子及年少

剎那時分速朽而變壞

何處名為身爪發(fā)皆離散

初識托母胎生已為孩孺

盛年衰老相最后為灰燼

此明身自性分位假安布

畢竟無一塵形相那久住

又復(fù)此身者不說當自知

為異相所遷思惟我何有

由分位和合世俗而顯現(xiàn)

于佛正理中隨相應(yīng)所斷

彼若無有識則不能建立

亦無貪恚癡云何有功德

余九種世間各各有三種

無識與衣等何能生彼樂

衣不能生樂當知從因生

若樂生于衣彼相何曾有

是故正教理說諸行無常

現(xiàn)證及思惟由因緣和合

見自己眷屬云何說有常

于方所推求無一微塵許

如燃燈油盡彼油知何往

如是觀察已剎那不可住

聚集諸眷屬嚴飾而行列

妄計為我有于樂他可知

了知彼眾生無一可積集

自他既有殊于苦亦無得

如是不相應(yīng)彼我何處有

或如自力能數(shù)數(shù)而開示

世間諸眾生多苦常逼切

當起大悲心為憐愍于彼

善作是觀察平等而救度

假使入阿鼻如鵝泛蓮沼

為令諸有情常處歡喜海

自不樂解脫救彼常無厭

作是利益已而不生恃賴

亦無有疲勞不希于果報

若十方福聚彼我定獲得

不生嫉妒心他樂同己想

又復(fù)若自他同修于懺悔

勸請佛世尊及隨喜福業(yè)

作如是回向平等無差別

隨其福所施無盡眾生界

菩薩行是行則多所饒益

增長大悲心獲最上安隱

得彼金剛手及諸佛世尊

常作于護持群魔咸驚悸

是法王之子諸天咸贊揚

住菩提心車善游履勝道

眾生善修習息除自他苦

故我無所著一切皆當舍

若人為愛縛則苦無窮極

煩惱由之生損壞徒后悔

若火燒眾生熾然皆普遍

下至爪分量于己亦無樂

謂一切我愛第一之苦本

燒然使無余為利諸含識

樂妻子眷屬畢竟皆棄捐

思惟因緣生于身亦無愛

諸有具智人于彼二皆舍

了知身與心剎那差別起

謂常無有常離垢本無垢

自得于菩提彼亦成正覺

不思以世法而利于眾生

法藥及佛像如是我當施

以惠自揀擇所作事相應(yīng)

攝護于己財積已而能散

或自身他身若少苦多苦

如是皆令得諸上妙快樂

眾生于欲境防護生障惱

如蛇處窟穴畢竟令清凈

猶如凈良田成熟諸稼穡

能除饑熱惱滿足其福報

若人不遠離名利及五欲

所說亦無誠于彼不須怒

彼既失自利怒之忍何有

于是不生嗔利他而不斷

善行真實忍如觀麝有香

己物為他侵返遭獵者損

以方便思惟無主宰快樂

自既非受用彼何無教誨

如是彼佛子念念除煩惱

了諸根境界譬若大瘡皰

念彼忿恚者饒益而開誘

自性離調(diào)柔處苦樂何得

又彼五大種示之以強名

乃至住有情皆成于義利

若利生無懈則不造諸惡

故我勤修習六界無衰惱

虛空究竟及世間邊際

我住利眾生令智心成熟

身為阿阇梨善學離諸苦

不問自力能何所非防護

若自作苦惱何因生恐怖

隨自師了知我慢諸過失

住大悲境界不貪于果報

常近事修學平等何有我

見癡狂盲者行步多錯誤

或墮險道中自他常憂惱

為尋求彼故同難而救護

如是行相應(yīng)則見大功德

我過失非一其深如巨海

若自他復(fù)造何由得解脫

若彼善教誡羞恥諸過咎

常頂受他言一切皆當學

聞彼冤生怖慎勿于余說

彼我心命同若喜則無恥

諸煩惱冤敵我獨能斗戰(zhàn)

若此于心中損壞無安隱

歸命觀自在大悲無與等

紺發(fā)簇旋螺復(fù)如鬘垂下

于十方剎土指端流乳海

地獄鬼趣輪回諸極苦

復(fù)于善眾生亦尋聲救護

婆雉阿修羅得脫彼冤害

極最勝莊嚴世所未曾睹

愚智諸有情瞻奉咸忻慶

又復(fù)虔信禮妙吉祥大士

所集正法藏能利樂世間

無比大醫(yī)王善消諸毒難

施樂及壽命故我今稽首

無邊苦熱惱現(xiàn)廣大清泉

令眾悅其心當除諸渴愛

十方諸世界各現(xiàn)劫羅波

眾生滿所求普現(xiàn)青蓮目

無量諸菩薩稱贊身毛聳

歸命文殊尊最勝無過上

一切希有菩薩行結(jié)集所有諸功德

自他當獲福無窮皆作文殊真佛子

書寫此正法我所有微善

為愍有情故令增長勝惠

諸法從緣生緣謝法即滅

我?guī)煷笊抽T常作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