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章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

魏稼孫曰:「孔得」,御注「得」作「德」。

嚴(yán)可均曰:「是從」,大典作「之從」。

謙之案:「唯」字,諸王本作「惟」,道藏王本作「唯」?,甚也。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甚有盛義,孔德猶言盛德,此言盛德之容,惟道體之是從也。

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

嚴(yán)可均曰:「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顧歡與此同。御注作:「忽兮恍,其中有 ;恍兮忽,其中有物!购由献:「忽兮恍兮,其中有像;怳兮忽兮,其中有物!贡净蚨浠サ。王弼與河上同,「忽」作「惚」。

謙之案:道藏王本二「惚兮」皆作「忽」。釋文出「怳」字,知王本作「怳」。頭陀寺碑文注引老子作「怳」,王注亦作「怳」。抱樸子地真篇引「老君曰」與河上本同。英倫本與御注同。又敦煌本「惟恍」作「惟慌」。廣雅釋詁二:「〈忄巟〉,忽也!股衽x序「精神怳惚」,注:「不自覺知之意!估m(xù)一切經(jīng)音義引字林:「恍惚,心不明也!苟指、范本均作「芒芴」,古通用。又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又「雜乎芒芴之間」。語皆出此。褚伯秀云:「『芒芴』,讀同『恍惚』!箯V弘明集一三釋法琳辨正論九箴篇引「芒芴」正作「恍惚」。

俞樾曰:按「惚兮恍兮」二句,當(dāng)在「恍兮惚兮」二句之下。蓋承上「惟恍惟惚」之文,故先言「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與上「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四句為韻;下文「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乃始變韻也。王弼注曰:「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棺⑽漠(dāng)是全舉經(jīng)文,而奪「其中有物」四字,然據(jù)此可知王氏所見本經(jīng)文猶未倒也。

蔣錫昌曰:按強(qiáng)本成疏引經(jīng)文云:「恍惚中有象,惚恍中有物。」是成本經(jīng)文作「恍惚中有象,惚恍中有物」。道藏河上本作「怳兮忽兮,其中有物;忽兮怳兮,其中有像」。正與俞說合。

{穴幻}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嚴(yán)可均曰:「{穴幻}冥中有精」,顧歡與此同。御注作「{穴幻}兮冥,其中有精」,河上、王弼作「{穴幻}兮冥兮,其中有精」。

羅振玉曰:御注本「真」作「{止貝}」,乃「真」之別字。

謙之案: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四句與王本同。文選沈約鍾山詩注引「{穴幻}兮冥,中其有精」;樓正、磻溪作「杳兮冥,其中有精」;館本作「{穴幻}冥中有精」;傅本作「幽兮冥兮,其中有精」;范本作「幽兮冥兮,中有精兮」。案「{穴幻}」、「幽」、「杳」三字音近,可通用。又「其精甚真」,王羲之作「有精甚真」。此句遂州本無。

又案:管子內(nèi)業(yè)篇:「精,氣之極也;精也者,氣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古c此章「精」之意義相合!妇篂楣糯貥阄ㄎ锼枷,說詳馮友蘭先秦道家所謂道之物質(zhì)性一文。又莊子德充符篇「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情」亦當(dāng)為「精」,「有情有信」即此云「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吳雲(yún)曰:傅本作「自今及古」,王弼同此石。

范應(yīng)元曰:「自今及古」,嚴(yán)遵、王弼同古本。

馬敘倫曰:各本作「自古及今」,非是。古、去、甫韻。范謂「王弼同古本」,則今弼注中兩作「自古及今」,蓋後人依別本改經(jīng)文,並及弼注矣。

蔣錫昌曰:按道德真經(jīng)集註(唐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註)引王弼曰:「故曰『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也!拐c范見王本合,足證今本已為後人所改,馬說是也。

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以此。

武內(nèi)義雄曰:敦、景、遂三本「眾」作「終」,眾、終古音通。

謙之案:景龍本作「眾」不作「終」,此誤校。館本亦作「終」。案作「終」非。「閱」字古文訓(xùn)「總」,大田晴軒引列子仲尼篇:「閱弟子四十人同行!够茨显烙(xùn):「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箓m真訓(xùn):「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呴,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生一父母而閱一和也!垢哒T注:「閱,總也!刮┐筇镏^「眾甫」即「眾父」,引莊子天地篇論齧缺曰:「有族有祖,可以為眾父,而不可以為眾父父。」謂古文「甫」與「父」通。其說與俞樾同,而實甚牽強(qiáng)。案經(jīng)典「甫」皆訓(xùn)「大」,甫之孳乳字,經(jīng)典均有「大」義。若荀子榮辱篇「薄」注「廣大貌」;韓詩外傳常武「『敷』,大也」;說文「『博』,大通也」;詩北山「溥」,毛傳「大也」;詩車攻「圃」,毛傳「博也」;說文「『酺』,王德布大飲酒也」;又「『誧』,大言也」(見戴宗祥釋甫)。由此可見眾甫即眾大,域中有四大,「以閱眾甫」者,即以總四大也。

嚴(yán)可均曰:「之然」,御注、今河上作「之然哉」,王弼作「之狀哉」。釋文:「河上一本直云『吾何狀也』!

吳雲(yún)曰:「吾何以知」,傅本作「奚以知」。

范應(yīng)元曰:「奚」字古本。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容,從韻(東部)。物,惚韻(脂部,惚,呼橘反);,象韻(陽部)。忽,物韻(脂部)。冥,精韻(耕部)。真,信韻(真部,信,平聲)。去,甫韻(魚部)。姚文田、鄧廷楨、奚侗同。

高本漢「自古及今」作「自今及古」,以古、去、甫為韻。

又冥、精、真、信兩句相協(xié)。魏建功謂此四句當(dāng)注意其相協(xié)之可能性,正如「名」之與「門」協(xié),「盈」之與「塵」協(xié)(古音系研究)。

右景龍碑本六十一字,敦煌本同,河、王、傅、范本七十一字。河上題「虛心第二十一」,王本題「二十一章」,范本題「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