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九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fā)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若已吐、下、發(fā)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 上一篇:卷第六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第十
- 下一篇:卷第五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第八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
相關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