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的故事
丑女的故事
河北昌黎趙家莊有個趙員外,夫人早早謝世,撇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大的叫桃兒,小的叫杏兒。都說雙胞胎模樣長得一樣,可這姊妹倆長得差出了格:姐姐花容月貌,讓人不敢直眼瞅;妹妹奇丑無比,也讓人不敢直眼瞅。老話說,女人就是靠個模樣兒吃得開,趙員外讓杏兒可真就活活愁煞啦,這樣的丑妮子,日后可怎么嫁得出去?來上門求親的踢破門檻,都是沖姐姐來的。趙員外放出風去:哪個娶了他家杏兒,嫁妝豐厚。大伙背地里嘲笑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誰個要她?”爹爹發(fā)愁,杏兒卻大大咧咧不當回事,她說:”什么人,什么命,絆不倒,尖尖腚。我就這命了,愁是愁不好的,就讓它愛咋的便咋的吧。”她一天小姐也不像個小姐樣子,跟小放豬的上山抓鳥,跟打魚的下河摸蝦;人家上學,她也吵吵著念書,爹爹管不住,只好由她。就是不學針線。姐姐勸她:”你自來就長得不如人,還不好生練一手活兒,哪個肯要你?”杏兒笑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別看你一副好模樣兒,整天對著鏡子搽啊抹啊,人是要老的,該不頂用時照樣不頂用。”姐姐聽她說得喪氣,惱得不屑理她。
趙員外家門前種了一片桃子,這桃子味道十分鮮美,只是熟得太遲,搶賣不上大價錢,因此也不當回事兒,沒指派專人蒔弄它們。這一年秋澇天寒,桃子熟得尤其慢,直到砍了高粱,果子還吊在樹上呢。割去了高粱頭兒,閃下稈子怕下雨淋了,便貪黑扛回來,立在一棵桃樹上,圍了一大圈兒。這事也就忘記了?墒堑搅硕,拿開那堆高粱桿兒要喂牲口哇,一看,趙員外眼都直了:原來夜里杵高粱捆兒,沒成想里面包住的那棵桃樹沒下果子,嚴嚴實實地包在樹上,現在打開,果子是鮮的,寒冬臘月吃鮮桃,趕上王母娘娘啦?趙員外大喜過望,有這樣的好東西,自己可舍不得吃,這兒離京城不太遠,得獻給皇上。找個算卦的問問吉兇吧,得爻是上上大吉卦,道是能大富大貴呢。
滿家子高興,唯獨二小姐杏兒不同意:”那天不過是我一時突發(fā)怪想,弄了這么個把戲,有福咱自己享,憑什么孝敬皇上,恐怕不祥。”趙員外和桃兒如何聽得進這話去?鮮桃送到京城,果然龍心大悅,皇上當時降旨封趙員外為”桃千戶”,沒什么職權,可到底是皇封的,當地父母官也不敢慢待,聽說明年皇上還要派欽差到趙府考查,說是有選大小姐進宮的意思。聽到這風聲,地方官員如何不巴結?車來轎往,趙府立時風光起來。
趙員外樂得不知天高地厚了,他問杏兒:”如何?”杏兒道:”爹爹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半句沒說差,F在我們小民乍富,不少人妒忌咱哪,您老人家千萬多栽花,少種刺,別弄到墻倒眾人推那一天。”員外沒料到她有這么堆難聽話等著,恨恨地說:”死妮子,貌丑話兇,沒治了。”只是可憐她沒娘,又沒長上副好模樣,也就賭氣不屑理她就是。
趙府熱熱鬧鬧地過了一年。第二年臘月,一騎快馬跑到趙府門前停住。原來是朝廷到了冬天又想吃鮮桃,問怎么還不按時進貢,打發(fā)人催取來了。趙家今秋也想照去年那么存放桃子,可是,天氣不比去年,不等霜至,桃子熟透落果,如何存放得住?如實告訴欽差,皇上發(fā)了火,降旨把趙員外滿門捉拿,交刑部問欺君之罪。到了這時候,趙員外才想起杏兒的良言,后悔也遲了?再說杏兒,一到大堂,高呼”冤枉”,聲言如果面見皇上,定可讓皇上吃到鮮桃,三審官不敢隱瞞,杏兒就得到了面君的機會。
杏兒跪在金鑾殿下,對皇上說:”奴本農家一丑女,死無遺憾。我料定皇上今年必然還想那鮮桃,已經悄悄在后山背坡留下了幾個果兒……”原來,杏兒知道天氣不能總如去年那么反常,就根據桃子生長的條件,選后山背陰處移栽了幾棵,果然有當年開花的。她就守在山上,織了不少草簾子,日頭毒了時,擋住日光,讓桃樹多見雨水,少受日曬,秋后果然晚熟,又如法用草蓋住,又怕蟲咬鼠盜,好不容易才保存下來幾只鮮桃。
皇上派人帶杏兒取得鮮桃,這才轉怒為喜,不但赦全家無罪,還要給杏兒個封號。杏兒說:”民女死過一回的人啦,更不怕皇上怪罪。今冒死進一言,”桃子是天生之物,它有自己的規(guī)律,天子硬要逼它改變,興師動眾地為幾只鮮桃又是抓人,又是動刑,百姓知道,會很傷心的。我今年貢桃免罪受封,明年再貢不來呢?這樣下去,誰還敢想到萬歲呢?”皇上聽了,半天做聲不得,說:”真是難得的人才。當今天下多事,急需用人。朕如今不能以貌取人,誤了江山。”立刻降旨,選趙杏兒進宮,當了娘娘。
丑女有遠慮,好學多問,救了爹爹、全家,也成全了自己;而她的姐姐呢,空有一副好模樣,高不成,低不就,在家中整日對著鏡子發(fā)呆,一聽到外面有熱鬧聲音,馬上說:”皇上派欽差接我進宮當娘娘來啦,快開大門。”直到老還這樣,用如今的話說,就是得狂想癥啦。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