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短故事 >

慧理法師畜白猿

  慧理法師畜白猿

  靈隱,被古人譽為杭州第一游覽勝地。這里,冷泉晶瑩澄澈,洞窟玲瓏幽邃,石像絢麗多姿。當然,靈隱的名聞天下,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這里有一座名重江南的古剎——靈隱寺。

  靈隱寺的開山祖師是印度僧人慧理法師,靈隱的得名和飛來峰的得名都與慧理法師有關(guān)。靈隱一帶過去稱武林山,晉成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慧理法師行訪到這里。他見山嶺怪石林立,峰棱如削,古木參天,壽藤攀緣,便向山頭攀登,一邊觀賞景物,一邊連連稱奇。待登上山頂,慧理法師止不住驚嘆道,“這不是我們天竺靈鷲山的小山嶺嗎?不知為什么飛到這里來了?那座山嶺,如來佛祖在時,多由仙靈所隱。”慧理法師說“仙靈所隱”,不僅使武林山與佛祖聯(lián)系起來,而且與山石怪異,洞窟幽深的武林山環(huán)境非常貼切,因此這一帶后來就被通稱為靈隱。而慧理法師所指的那座山也就被稱之為飛來峰了;劾矸◣熂匆员备叻鍨橐猩,臨北澗,面對飛來峰建造了靈隱寺。

  靈隱寺正對的飛來峰峰巒,被稱作呼猿峰,又叫白猿峰。它的得名,也與慧理法師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說慧理法師宣稱這座山是天竺國飛來的靈鷲山嶺時,很多人對此將信將疑;劾矸◣焻s很有把握地說:“這山嶺一向來住有兩只猿猴,一黑一白。如果這山確系飛來,那么黑、白二猿也一定會相隨而來。”說完,他來到山腳的洞口,俯身洞內(nèi)呼喚。果然,隨著他的喊聲,有一只黑猿和一只白猿從洞中奔躍而出。大家這才相信他的話,把這個洞稱之為“呼猿洞”,而把這座山的山峰呼之為“呼猿峰”。

  關(guān)于靈鷲飛來和黑白二猿相隨的說法當然是傳說,但是慧理法師在此開建靈隱寺后,卻確確實實養(yǎng)過一頭白猿。

  據(jù)記載:慧理法師養(yǎng)的白猿很通人性,非常活潑。白天,它在溪澗中嘻耍跳躍;夜晚;松風低鳴,明月高懸,澗水丁冬,白猿偶一吟嘯,凄哀婉轉(zhuǎn);劾頌榇擞“引水穿廊步,呼猿繞澗跳”的詩句,描述自己養(yǎng)白猴的樂趣。靈隱的猴群最多時是在南朝劉宋時期,有一個法名智一的僧人,敬仰慧理法師,養(yǎng)了一大群猴子。智一法師自己因此被人稱為“猿父”。

  自此以后,靈隱山谷間就時常有猴子出沒。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一條清澈透亮的冷泉,雜以松鳴水吟,偶或響起一聲猿嘯,此情此景的確給人以無窮的情韻和遐想。因此南宋曾定臨安錢塘景色,共有八景,而“冷泉猿嘯”即為八景之一。當時的游人常把到冷泉邊聽猿嘯當作重要的游覽內(nèi)容,文人墨客更是以此為題材,寫下不少詩篇。如南宋浙江嵊縣人吳大有即作有《聽猿》一詩。詩寫道:“月照前峰猿嘯嶺,夜寒花落草堂春。同來蜀客偏腸斷,曾是孤舟渡峽人。”詩人大約是陪同一位四川客人來游玩的,客人坐船沿長江三峽而下來到杭州。三峽兩岸的猿嘯凄哀令人悲涼不已,現(xiàn)在在這里又聽到猿嘯,難免勾起鄉(xiāng)情而哀痛腸斷了。

  宋元以降,靈隱的猿猴逐漸減少,到清代時已經(jīng)很難再見到猴子,不過從零星的記載中還可以尋到猴子的蹤跡。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靈隱寺有僧人看見過白猿,它通身皎潔,白如積雪,在月光映襯下更顯潔凈可愛。第三年即1651年,僧人們又在青蓮閣下看見一頭黑猿。那黑猿居然頭上戴著一頂斗笠,象是在匆匆趕路。僧人們一齊驚呼起來,那黑猿受了驚嚇,發(fā)出一聲輕微的吟叫,然后跳過溪澗奔竄而去。當時的人們把這一白一黑的猴子的出現(xiàn)看得很神奇,有人甚至認為這就是慧理法師當年從呼猿洞呼喚出來的黑白二猿。這就未免太神奇了,從慧理法師開山建寺到清順治年間,其間歷經(jīng)一千三百多年,黑白二猿的壽命也太令人不可思議了。但靈隱山谷間早年有猴子卻是事實,而猴子的最早的豢養(yǎng)人就是慧理法師。他為靈障寺這巍巍禪寺奠基開山,同時也為靈隱山谷增添過“猿嘯”這一項景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