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短故事 >

做生意講究誠

  做生意講究誠

  從前的秤十六兩一斤,因此有半斤八兩之說。在還是十六兩一斤的年代,縣城南街開著兩家米店。一家字號“永昌”,另一家叫“豐裕”。“豐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馬亂生意不好做。就想出個多賺錢的主意。

  這一天。他把星秤師傅請到家里,避開眾人,說:“麻煩師傅給星一桿十五兩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錢。”星秤師傅為了多得一串錢,就忘掉了業(yè)德,滿口答應下來。老掌柜吩咐完畢,留下星秤師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進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4個兒子,都幫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兒子兩個月前娶了一位塾師的女兒為妻。新媳婦正在屋里做針線,公爹吩咐星秤師傅的話被她聽見了。老掌柜離開后,新媳婦沉思了一會,走出新房對星秤師傅說:“俺公爹年紀大了,有些糊涂,剛才一定是把話講錯了。請師傅星一桿十六兩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兩串錢。不過,千萬不能讓俺公爹知道。”星秤師傅為了再多得兩串錢,就答應了。

  一桿十六兩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師傅果真沒把秤的變化告訴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請他星秤,對他的手藝信得過,當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一段時間后,“豐裕”米店的生意興旺起來,“永昌”米店的老主顧也趕熱鬧,紛紛轉到“豐裕”買米。又一段時間后,縣城東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遠。走街穿巷來“豐裕”買米,而斜對門的“永昌”米店簡直門可羅雀。到了年底,“豐裕”米店發(fā)了財,“永昌”米店沒法開張了,就把米店讓給了“豐裕”。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老掌柜心里高興,出了個題目讓大家猜。看誰猜得出自家發(fā)財的秘密。大家七嘴八舌。有說老天爺保佑的,有說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說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說是全家人齊心合力的結果。老掌柜“嘿嘿”一笑,說:“你們說的都不對。咱靠啥發(fā)的財?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兩半一斤。每賣一斤米,就少付半兩,每天賣幾百幾千斤,就多賺幾百幾千個錢,日積月累,咱就發(fā)財了。”接著,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錢星十五兩半一斤秤的經過講說了一遍。兒孫們一聽。都驚訝得忘了吃餃子。驚訝過后,大家都說他不顯山不露水的,連自家人都沒察覺,就把錢賺了,老人家實在高明。老掌柜高興極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這時,新媳婦從座位上慢慢站起來。對老掌柜說:“我有一件事要告訴爹。在沒告訴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應原諒我的過失。”待老掌柜點頭后,新媳婦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兩串錢星十六兩半一斤秤的經過講給大家聽。她說:“爹說得對,咱是靠秤發(fā)的財。咱的秤每斤多半兩,顧客就知道咱做買賣實在,就愿買咱的米。咱的生意就興旺。盡管每一斤米少獲了一點利,可賣得多了獲利就大了。咱是靠誠實發(fā)的財呀。”大家更是一陣驚訝,一個個張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這是真的。拿來每日賣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兩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慢慢地走進自己的臥室。

  第二天吃過年初一早飯,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塊。從腰里解下賬房鑰匙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決定從今天起,把掌柜的位置讓給老四媳婦,往后,咱都聽她的!”

  眾人為秤,半兩之差,心明如鏡。做生意,講究“誠”,做人豈不也是如此?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