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短故事 >

古董的價值

  古董

  某日,一位古董商到我家里做客,我便盡出所藏,請他鑒賞評價。

  我拿出的第一件東西,是塊田黃印石,長約四寸。

  “這值不了什么錢!”古董說:“因?yàn)樯弦欢斡辛鸭y,下半截有雜質(zhì),只有中間一小塊完美。”

  “我當(dāng)年是以高價買的!”我大吃一驚。

  “你聽我說完哪!”古董商笑著說;“你如果把上下兩截鋸掉,只留中段,價錢就倍于此了。”

  接著他展開我收藏的一幅古畫;“是名家手筆,可惜右邊破損了一塊,修補(bǔ)之后總是看得出來,倒不如將右側(cè)整個切除,價錢要比補(bǔ)了之后還高得多。”

  最后,我取出了傳家之寶黃瓷蓋碗。

  “這個蓋子早該扔了。”古董商一見便說;“不連蓋子,要比連蓋子,容易賣,價錢也好。”

  “怎么會有這種道理呢?”我很不服氣;“有蓋反比無蓋不定來得便宜?”

  當(dāng)然!因?yàn)樯w子有缺損,你想想看,當(dāng)買主看到這件東西,發(fā)現(xiàn)蓋子已破,還會買嗎?他把蓋子放在案上,并將碗捧到我面前;“可是這樣子,幾人知道還有個蓋子?于是買主只當(dāng)是只完美無缺的碗,而會愛不忍釋了!”

  “同樣的道理!”他又指著印石和畫說;“你切去雜質(zhì)之后,大家只見那是塊溫潤上好的田黃,有誰知道原來的要大得多;而那畫沒幾人看過,切了邊仍是不錯的構(gòu)圖,誰會注意到已比原來少了半截?”

  “人們?yōu)槭裁纯倳⒁饽切⌒〉蔫Υ?而忽略大體的美好;為什么寧可被騙,也不愿接受那有缺陷的事實(shí)呢?”我感慨地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