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智寧俞假鴆復(fù)衛(wèi) 老燭武縋城說秦
話說周襄王受朝已畢,欲返洛陽。眾諸侯送襄王出河陽之境,就命先蔑押送衛(wèi)侯于京師。時衛(wèi)成公有微疾,晉文公使隨行醫(yī)衍,與衛(wèi)侯同行,假以視疾為名,實使之鴆殺衛(wèi)侯,以泄胸中之忿:“若不用心,必死無赦!”又吩咐先蔑:“作急在意,了事之日,一同醫(yī)衍回話!
襄王行后,眾諸侯未散,晉文公曰:“寡人奉天子之命,得專征伐。今許人一心事楚,不通中國。王駕再臨,諸君趨走不暇,潁陽密邇,置若不聞,怠慢莫甚。愿偕諸君問罪于許!
眾諸侯皆曰:“敬從君命!
時晉侯為主,齊、宋、魯、蔡、陳、秦、莒、邾八國諸侯,皆率車徒聽命,一齊向潁陽進(jìn)發(fā)。只有鄭文公捷,原是楚王姻黨,懼晉來附,見晉文公處置曹、衛(wèi)太過,心中有不平之意,思想:“晉侯出亡之時,自家也曾失禮于他,看他親口許復(fù)曹、衛(wèi),兀自不肯放手。如此懷恨,未必便忘情于鄭也。不如且留楚國一路,做個退步,后來患難之時,也有個依靠!
上卿叔詹見鄭伯躊躇,似有背晉之意,遂進(jìn)諫曰:“晉幸辱收鄭矣,君勿貳也,貳且獲罪不赦!
鄭伯不聽,使人揚言:“國中有疫!蓖醒云矶\,遂辭晉先歸,陰使人通款于楚曰:“晉侯惡許之昵就上國也,驅(qū)率諸侯,將問罪焉。寡君畏上國之威,不敢從兵,敢告!
許人聞有諸侯之兵,亦遣人告急于楚。
楚成王曰:“吾兵新敗,勿與晉爭。俟其厭兵之后,而求成焉!彼觳痪仍S。諸侯之兵,圍了潁陽,水泄不漏。
時曹共公襄,尚羈五鹿城中,不見晉侯赦令,欲求能言之人,往說晉侯。小臣侯獳,請攜重賂以行,曹共公許之。侯獳聞諸侯在許,徑至潁陽,欲求見晉文公。
適文公以積勞之故,因染寒疾,夢有衣冠之鬼,向文公求食,叱之而退,病勢愈加,臥不能起,方召太卜郭偃,占問吉兇。侯獳遂以金帛一車,致于郭偃,告之以情,使借鬼神之事,為曹求解,須如此恁般進(jìn)言。郭偃受其賄囑,許為講解。
既見,晉侯示之以夢。布卦得,天澤,之象,陰變?yōu)殛。偃獻(xiàn)繇于文公,其詞曰:
陰極生陽,蟄蟲開張;大赦天下,鐘鼓堂堂。
文公問曰:“何謂也?”
郭偃對曰:“以卦合之于夢,必有失祀之鬼神,求赦于君也!
文公曰:“寡人于祀事,有舉無廢。且鬼神何罪,而求赦耶?”
偃曰:“以臣之愚度之,其曹乎?曹叔振鐸,文之昭也。晉先君唐叔,武之穆也。昔齊桓公為會,而封邢、衛(wèi)異姓之國。今君為會,而滅曹、衛(wèi)同姓之國。況二國已蒙許復(fù)矣。踐土之盟,君復(fù)衛(wèi)而不復(fù)曹,同罪異罰,振鐸失祀,其見夢不亦宜乎?君若復(fù)曹伯,以安振鐸之靈,布寬仁之令,享鐘鼓之樂,又何疾之足患?”
這一席話,說得文公心下豁然,覺病勢頓去其半。即日遣人召曹伯襄于五鹿,使復(fù)歸本國為君,所畀宋國田土,亦吐還之。
曹伯襄得釋,如籠鳥得翔于霄漢,檻猿復(fù)升于林木,即統(tǒng)本國之兵,趨至潁陽,面謝晉侯復(fù)國之恩,遂協(xié)助眾諸侯圍許。文公病亦漸愈。
許僖公見楚救不至,乃面縛銜璧,向晉軍中乞降,大出金帛犒軍。
文公乃與諸侯解圍而去。
秦穆公臨別,與晉文公相約:“異日若有軍旅之事,秦兵出,晉必助之;晉兵出,秦亦助之。彼此同心協(xié)力,不得坐視!倍嗉s已定,各自分路。
晉文公在半途,聞鄭國遣使復(fù)通款于楚,勃然大怒,便欲移兵伐鄭。趙衰諫曰:“君玉體乍平,未可習(xí)勞,且士卒久敝,諸侯皆散,不如且歸,休息一年,而后圖之!蔽墓藲w。
話分兩頭。
再表周襄王回至京師,群臣謁見稱賀畢。先蔑稽首,致晉侯之命,乞以衛(wèi)侯付司寇。時周公閱為太宰秉政,閱請羈衛(wèi)侯于館舍,聽其修省。襄王曰:“置大獄太重,舍公館太輕。”乃于民間空房,別立囚室而幽之。
襄王本欲保全衛(wèi)侯,只因晉文公十分忿恨,又有先蔑監(jiān)押,恐拂其意,故幽之別室,名為囚禁,實寬之也。寧俞緊隨其君,寢處必偕,一步不離,凡飲食之類,必親嘗過,方才進(jìn)用。先蔑催促醫(yī)衍數(shù)次,奈寧俞防范甚密,無處下手。醫(yī)衍沒奈何,只得以實情告于寧俞曰:“晉君之強明,子所知也。有犯必誅,有怨必報。衍之此行,實奉命用鴆,不然,衍且得罪。衍將為脫死之計,子勿與知可也!
寧俞附耳言曰:“子既剖腹心以教我,敢不曲為子謀乎。子之君老矣,遠(yuǎn)于人謀,而近于鬼謀。近聞曹君獲宥,特以巫史一言,子若薄其鴆以進(jìn),而托言鬼神,君必不罪,寡君當(dāng)有薄獻(xiàn)!贬t(yī)衍會意而去。
寧俞假以衛(wèi)侯之命,向衍取藥酒療疾,因密致寶玉一函。衍告先蔑曰:“衛(wèi)侯死期至矣!彼煺{(diào)鴆于甌以進(jìn),用毒甚少,雜他藥以亂其色。寧俞請嘗,衍佯不許,強逼衛(wèi)侯而灌之。才灌下兩三口,衍張目仰看庭中,忽然大叫倒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仆甌于地,鴆酒狼藉。寧俞故意大驚小怪,命左右將太醫(yī)扶起,半晌方蘇,問其緣故,衍言:“方灌酒時,忽見一神人,身長丈余,頭大如斛,裝束威嚴(yán),自天而下,直入室中,言:”奉唐叔之命,來救衛(wèi)侯!八煊媒疱N,擊落酒甌,使我魂魄俱喪也?”衛(wèi)侯自言所見,與衍相同。
寧俞佯怒曰:“汝原來用毒以害吾君,若非神人相救,幾不免矣。我與汝義不俱生!”即奮臂欲與衍斗,左右為之勸解。
先蔑聞其事,亦飛駕來視,謂寧俞曰:“汝君既獲神祐,后祿未艾,蔑當(dāng)復(fù)于寡君!毙l(wèi)侯服鴆,又薄又少,以此受毒不深,略略患病,隨即痊安。先蔑與醫(yī)衍還晉,將此事回復(fù)文公。文公信以為然,赦醫(yī)衍不誅。史臣有詩云:
鴆酒何名毒衛(wèi)侯,漫教醫(yī)衍碎磁甌。
文公怒氣雖如火,怎脫今朝寧武謀?
卻說魯僖公原與衛(wèi)世相親睦,聞得醫(yī)衍進(jìn)鴆不死,晉文公不加責(zé)罪,乃問于臧孫辰曰:“衛(wèi)侯尚可復(fù)乎?”
辰對曰:“可復(fù)!
僖公曰:“何以見之?”
辰對曰:“凡五刑之用,大者甲兵斧鉞,次者刀鋸鉆笮,最下鞭撲,或陳之原野,或肆之市朝,與百姓共明其罪。今晉侯于衛(wèi),不用刑而私鴆焉。又不誅醫(yī)衍,是諱殺衛(wèi)侯之名也。衛(wèi)侯不死,其能老于周乎?若有諸侯請之,晉必赦衛(wèi)。衛(wèi)侯復(fù)國,必益親于魯,諸侯誰不誦魯之高義?”
僖公大悅,使臧孫辰先以白璧十雙,獻(xiàn)于周襄王,為衛(wèi)求解。襄王曰:“此晉侯之意也。若晉無后言,朕何惡于衛(wèi)君?”
辰對曰:“寡君將使辰哀請于晉,然非天王有命,下臣不敢自往。”
襄王受了白璧,明是依允之意。
臧孫辰隨到晉國,見了文公,亦以白璧十雙為獻(xiàn),曰:“寡君與衛(wèi),兄弟也,衛(wèi)侯得罪君侯,寡君不遑寧處。今聞君已釋曹伯,寡君愿以不腆之賦,為衛(wèi)君贖罪!
文公曰:“衛(wèi)侯已在京師,王之罪人,寡人何得自專乎?”
臧孫辰曰:“君侯代天子以令諸侯,君侯如釋其罪,雖王命又何殊也?”
先蔑進(jìn)曰:“魯親于衛(wèi),君為魯而釋衛(wèi),二國交親,以附于晉,君何不利焉?”
文公許之,即命先蔑再同臧孫辰如周,共請于襄王。乃釋衛(wèi)成公之囚,放之回國。
時元咺已奉公子瑕為君,修城繕備,出入稽察甚嚴(yán)。衛(wèi)成公恐歸國之日,元咺發(fā)兵相拒,密謀于寧俞。俞對曰:“聞周歂、冶廑以擁子瑕之功,求為卿而不得,中懷怨望,此可結(jié)為內(nèi)援也。臣有交厚一人,姓孔名達(dá),此人乃宋忠臣孔父之后,胸中廣有經(jīng)綸,周、冶二人,亦是孔父相識。若使孔達(dá)奉君之命,以卿位啖二人,使殺元咺,其余俱不足懼矣。”
衛(wèi)侯曰:“子為我密致之,若事成,卿位固不吝也!
寧俞乃使心腹人一路揚言:“衛(wèi)侯雖蒙寬釋,無顏回國,將往楚國避難矣!
因取衛(wèi)侯手書,付孔達(dá)為信,教他私結(jié)周歂、冶廑二人,如此恁般。
歂廑相與謀曰:“元咺每夜必親自巡城,設(shè)伏兵丁城闉隱處,突起刺之,因而殺入宮中,并殺子瑕,掃清宮室,以迎衛(wèi)侯,功無出我二人上者!眱杉腋髯约s會家丁,埋伏停當(dāng)。
黃昏左側(cè),元咺巡至東門,只見周歂、冶廑二人一齊來迎。元咺驚曰:“二位為何在此!”周歂曰:“外人傳言故君已入衛(wèi)境,旦晚至此,大夫不聞乎?”
元咺愕然曰:“此言從何來!”冶廑曰:“聞寧大夫有人入城,約在位諸臣往迎,大夫何以處之!”
元咺曰:“此亂言,不可信之。況大位已定,豈有復(fù)迎故君之理!”
周歂曰:“大夫身為正卿,當(dāng)洞觀萬里,如此大事,尚然不知,要你則甚?”
冶廑便拿住元咺雙手,元咺急待掙扎,周歂手拔佩刀,大喝一聲,劈頭砍來,去了半個天靈蓋。伏兵齊起,左右一時驚逃。周歂、冶廑率領(lǐng)家丁,沿途大呼:“衛(wèi)侯引齊、魯之兵,見集城外矣!爾百姓各宜安居,勿得擾動。”百姓家家閉戶,處處關(guān)門。便是為官在朝的,此時也半疑半信,正不知甚么緣故,一個個袖手靜坐,以待消息。
周歂、冶廑二人,殺入宮中,公子適方與其弟子儀在宮中飲酒,聞外面有兵變,子儀拔劍在手,出宮探信。正遇周歂,亦被所殺。尋覓公子適不見。宮中亂了一夜,至天明,方知子適已投井中死矣。
周歂、冶廑將衛(wèi)侯手書,榜于朝堂,大集百官,迎接衛(wèi)成公入城復(fù)位。后人論寧武子,能委曲以求復(fù)成公,可謂智矣。然使當(dāng)此之時,能諭之讓國于子瑕,瑕知衛(wèi)君之歸,未必引兵相拒,或退居臣位,豈不兩全。乃導(dǎo)周歂、冶廑行襲取之事,遂及弒逆,骨肉相殘,雖衛(wèi)成公之薄,武子不為無罪也。有詩嘆曰:前驅(qū)一矢正含冤,又迫新君赴井泉。
終始貪殘無諫阻,千秋空說寧俞賢。
衛(wèi)成公復(fù)位之后,擇日祭享太廟。不負(fù)前約,封周歂、冶廑并受卿職,使之服卿服,陪祭于廟。
是日五鼓,周歂升車先行,將及廟門,忽然目睛反視,大叫:“周歂穿窬小人,蛇豕奸賊。我父子盡忠為國,汝貪卿位之榮,戕害我命。我父子含冤九泉,汝盛服陪祀,好不快活。我拿你去見太叔及子瑕,看你有何理說?吾乃上大夫元咺是也!”言畢,九竅流血,僵死車中。
冶廑后到,吃一大驚,慌忙脫卸卿服,托言中寒而返。衛(wèi)成公至太廟,改命寧俞、孔達(dá)陪祀。還朝之時,冶廑辭爵表章已至。衛(wèi)侯知周歂死得希奇,遂不強其受。未逾月,冶廑亦病亡。
可憐周、冶二人止為貪圖卿位,干此不義之事,未享一日榮華,徒取千年唾罵,豈不愚哉?衛(wèi)侯以寧俞有保護之功,欲用為上卿,俞讓于孔達(dá),乃以達(dá)為上卿,寧俞為亞卿,達(dá)為衛(wèi)侯畫策,將咺、瑕之死,悉推在已死周歂、冶廑二人身上,遣使往謝晉侯,晉侯亦付之不問。
時周襄王十二年,晉兵已休息歲余,文公一日坐朝,謂群臣曰:“鄭人不禮之仇未報,今又背晉款楚,吾欲合諸侯問罪何如?”
先軫曰:“諸侯屢勤矣,今以鄭故,又行征發(fā),非所以靖中國也,況我軍行無缺,將士用命,何必外求?”
文公曰:“秦君臨行有約,必與同事!
先軫對曰:“鄭為中國咽喉,故齊桓欲伯天下,每爭鄭地,今若使秦共伐,秦必爭之,不如獨用本國之兵!
文公曰:“鄭鄰晉而遠(yuǎn)于秦,秦何利焉?”乃使人以兵期告秦,約于九月上旬,同集鄭境。
文公臨發(fā),以公子蘭從行,蘭乃鄭伯捷之庶弟,向年逃晉,仕為大夫,及文公即位,蘭周旋左右,忠謹(jǐn)無比,故文公愛近之,此行蓋欲借為向?qū)б。蘭辭曰:“臣聞‘君子雖在他鄉(xiāng),不忘父母之國!杏懹卩,臣不敢與其事!
文公曰:“卿可謂不背本矣!
乃留公子蘭于東鄙,自此有扶持他為鄭君之意。
晉師既入鄭境,秦穆公亦引著謀臣百里奚、大將孟明視、副將杞子、逢孫、楊孫等,車二百乘來會,兩下合兵攻破郊關(guān),直逼曲洧,筑長圍而守之。晉兵營于函陵,在鄭城之西;秦兵營于汜南,在鄭城之東。
游兵日夜巡警,樵采俱斷。慌得鄭文公手足無措,大夫叔詹進(jìn)曰:“秦、晉合兵,其勢甚銳,不可與爭,但得一舌辯之士,往說秦公,使之退兵,秦若退師,晉勢已孤,不足畏矣。”
鄭伯曰:“誰可往說秦公者?”
叔詹對曰:“佚之狐可!
鄭伯命佚之狐。狐對曰:“臣不堪也,臣愿舉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懸河漢,舌搖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見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說,不患秦公不聽矣!
鄭伯問:“是何人?”
狐曰:“考城人也,姓燭名武,年過七十,事鄭國為圉正,三世不遷官,乞主公加禮而遣之!
鄭伯遂召燭武入朝,見其須眉盡白,傴僂其身,蹣跚其步,左右無不含笑。
燭武拜見了鄭伯,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
鄭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辯過人,欲煩子說退秦師,寡人將與子共國!
燭武再拜辭曰:“臣學(xué)疏才拙,當(dāng)少壯時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況今老耄,筋力既竭,語言發(fā)喘,安能犯顏進(jìn)說,動千乘之聽乎?”
鄭伯曰:“子事鄭三世,老不見用,孤之過也,今封子為亞卿,強為寡人一行!
佚之狐在旁贊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時,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辭。”
燭乃受命而出,時二國圍城甚急,燭武知秦東晉西,各不相照,是夜命壯士以繩索縋下東門,徑奔秦寨,將士把持,不容入見,武從營外放聲大哭。
營吏擒來稟見穆公,穆公問:“是誰人?”
武曰:“老臣乃鄭之大夫燭武是也!
穆公曰:“所哭何事?”
武曰:“哭鄭之將亡耳!”
穆公曰:“鄭亡。汝安得在吾寨外號哭?”
武曰:“老臣哭鄭,兼亦哭秦。鄭亡不足惜,獨可惜者秦耳!”
穆公大怒。叱曰:“吾國有何可惜?言不合理,即當(dāng)斬首!”
武面無懼色,疊著兩個指頭,指東畫西,說出一段利害來。正是:
說時石漢皆開眼,道破泥人也點頭。
紅日朝升能夜出,黃河?xùn)|逝可西流。燭武曰:“秦晉合兵臨鄭,鄭之亡,不待言矣。若亡鄭而有益于秦,老臣又何敢言?不惟無益,又且有損,君何為勞師費財,以供他人之役乎?”
穆公曰:“汝言無益有損,何說也?”
燭武曰:“鄭在晉之東界,秦在晉之西界,東西相距,千里之遙,秦東隔于晉,南隔于周,能越周、晉而有鄭乎?鄭雖亡,尺土皆晉之有,于秦何與?夫秦、晉兩國,毗鄰并立,勢不相下,晉益強,則秦益弱矣。為人兼地,以自弱其國,智者計不出此,且晉惠公曾以河外五城許君,既入而旋背之,君所知也。君之施于晉者,累世矣,曾見晉有分毫之報于君乎?晉侯自復(fù)國以來,增兵設(shè)將,日務(wù)兼并為強,今日拓地于東,既亡鄭矣,異日必思拓地于西,患且及秦。君不聞虞、虢之事乎?假虞君以滅虢,旋反戈而中虞,虞公不智,助晉自滅,可不鑒哉?君之施晉,既不足恃,晉之用秦,又不可測,以君之賢智,而甘墮晉之術(shù)中,此臣所謂‘無益而有損\’,所以痛哭者此也!”
穆公靜聽良久,聳然動色,頻頻點首曰:“大夫之言是也!”
百里奚進(jìn)曰:“燭武辯士,欲離吾兩國之好,君不可聽之。”
燭武曰:“君若肯寬目下之圍,定立盟誓,棄楚降秦。君如有東方之事,行李往來,取給于鄭,猶君外府也!
穆公大悅,遂與燭武歃血為誓,反使杞子、逢孫、楊孫三將留卒二千人助鄭戍守,不告于晉,密地班師而去。早有探騎報入晉營,文公大怒,狐偃在旁,請追擊秦師,不知文公從否?且看下回分解。
- 第 三十 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 第二十九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 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
- 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 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 第二十五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 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 第三十五卷 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nèi)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fù)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xué)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fēng)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xiàn)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fēng)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