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濤津液別第三十六
黃帝問于岐伯曰:水谷人于口,輸于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并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nèi)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聞其道。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律;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股理開,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天寒由股理團(tuán),氣濕不行,水本留于膀眈,則為溺與氣。五藏六府,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喉,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wèi),腎為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盡上滲于目,心悲氣并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舉,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熱則胃中消谷,消谷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育者,內(nèi)滲入于骨空,補(bǔ)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違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政腰背痛而膠以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腸胃之中,別于回腸,留于下焦,不得滲膀眈,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jì)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jiǎn)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jì)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yù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