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大寶積經(jīng) 第二十二卷
大寶積經(jīng) 第二十二卷
被甲莊嚴(yán)會第七之二
復(fù)次無邊慧。我念往昔修菩薩行時。被如是甲胄。乘如是大乘。超過諸際能滅黑闇能除怖畏。以大精進。乃于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所。聞此菩薩摩訶薩甲胄莊嚴(yán)大乘莊嚴(yán)。踴躍歡喜觀此法時。于佛世尊恭敬尊重。不作是念。我被如是甲胄我有如是甲胄。我得如是法。我有如是法。我有如是種類之法。我于爾時無有我想。遠離身見。遠離我慢。心無高下亦無分別。為欲攝受一切眾生。護持諸佛如來法藏。成熟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眾生。曾無一念勞倦之心。我于爾時。不舍甲胄乘無邊乘。世世生中能破魔軍。魔諸眷屬退敗消滅。魔之使者怖畏馳散。一切異道諸遮羅迦路伽耶陀波利婆羅遮伽。及此外道相應(yīng)之輩。我皆降伏為作安隱。一切異論悉已摧殄。一切外道悉已降伏。邪趣眾生令于此乘住眾善軛。為諸眾生開示甲胄甲胄莊嚴(yán)。亦為眾生演說如是種類之法。安樂大乘。住此乘者便獲一切安樂資具。所謂有為安樂資具。轉(zhuǎn)輪圣王安樂資具。帝釋梵王安樂資具。及得無為安樂資具。為諸眾生說此法時。令諸眾生入此法中生圣種性。建大法幢作師子吼。而發(fā)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被如是大甲胄已。如理觀察而選擇之。當(dāng)于何法而發(fā)趣之。于一切法盡能知見無有分別。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正道如理知故。正道發(fā)趣如理見故。如理清凈則不分別非不分別。而于分別不分別中平等知見。若見有法可求可覓。則不平等不住如理清凈知見。以無分別無不分別。于彼分別不分別中。而無執(zhí)取。以無執(zhí)取遠離分別及不分別。于此道中無有憐愍。無有施為。亦無增益。亦無取舍。住平正道亦不分別。過現(xiàn)未來遍能了知。一切分別所有隨眠。于一切法得住平等。無顛倒義。乃得名為住斯道者。無邊慧。何等為道及道清凈。所謂說名八支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能斷薩迦耶見。超過一切見所行境。一切諸見于一切處悉得清凈。而能了知一切分別。若勝分別。若遍分別則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分別。不住邪思斷邪思惟。能見正命。見正命想。見命清凈。住清凈命。如理能見清凈身業(yè)。清凈語業(yè)。清凈意業(yè)。住于正業(yè)。正見語業(yè)。于語語者悉能見知。住于正語能凈對治。正精進見善攝精進。住正精進。正見憶念而無有念。亦無作意無所執(zhí)取。以清凈念住于正念。正見三昧。于三昧中無所依止而能清凈。三昧之見住于正定。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見時。得一切處清凈正見住清凈道。此清凈道為善丈夫之所修行。智者尊重眾圣悅可如來稱贊。非一切魔魔民。魔使。魔天。大眾之所行處。亦非一切愛著外道。依止諍論行見稠林。趣諸非道路伽耶等之所行處。亦非一切愛涅槃者之所行處。何以故。住無為者則于涅槃有所分別。涅槃分別則諸行分別。何以故。涅槃界中超過一切動念分別。尚無無為況有有為。此道能凈一切分別。乃無少有無為分別。寧有一切有為分別。若于圣道有分別者。則不名為住于圣道。若斷一切動念分別。是則名為住于圣道。住無畏道。住安隱道。住安樂道。此道能至無老病死憂苦之處。此道能至無有自性超過性處。此道能至遠離一切性非性處。此道能至無示現(xiàn)相非色相處。此道如空遍一切處。能至無上大宮殿中。如是去者不復(fù)退還。便獲若干安隱快樂。彼大宮殿不可示現(xiàn)。無諸事相。無少有為。無少無為。已滅有為已舍無為。不與眾生有為安樂無為安樂。無邊慧。諸有欣樂有為涅槃。彼尚不求有為安樂。況有能于大宮殿者。大宮殿中無有施設(shè)。清涼寂靜故名涅槃。滅貪嗔癡。斷諸隨眠。裂愛見網(wǎng)。竭無明流。拔眾毒箭。盡不善法。故名涅槃。遠離一切憍慢病疾眾苦逼惱。故名涅槃。非心意識心所所行。故名涅槃。息諸諍論一切結(jié)使乃至法想。故名涅槃。絕諸意樂意樂所求。亦無分別所分別相。故名涅槃。無邊慧。是為大般涅槃體性。涅槃無邊不可宣說。若有所趣則非是道。道亦無言不可宣說。諸菩薩摩訶薩。若以此道趣于涅槃大宮殿時。亦令無量百千眾生住于斯道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于此道中而發(fā)趣時。無有勞倦。亦無憂惱。隨欲所求。隨欲莊嚴(yán)。隨莊嚴(yán)處。一一莊嚴(yán)。隨攝眾生而為說法。令諸眾生皆得歡喜。何以故。此道無等能凈對治所作究竟。諸佛世尊聲聞緣覺。皆于此道而發(fā)趣之不相違背。未到彼地未如其愿終不相離。何者為地。謂涅槃地。大宮殿地。譬如虛空不可為喻。唯除虛空以喻虛空。廣大空寂名曰虛空。涅槃宮殿亦復(fù)如是為大空寂。無有主宰亦無我所。一切眾生設(shè)入其中。無能攝取一毛端量。廣大空寂廣大無量名大涅槃。名大宮殿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此殊勝道。非諸聲聞緣覺所有。住此道者成就一切功德資糧得不退轉(zhuǎn)。為諸眾生作大饒益。以殊勝行為大莊嚴(yán)。以是道故而發(fā)趣之。如彼莊嚴(yán)亦非聲聞緣覺所有。諸菩薩摩訶薩住此道時。若作輪王無所顧吝。有大威德神通變現(xiàn)。而能了知世出世間。若作帝釋大梵天王。無所耽著遠離憍慢。樂見諸佛樂聞正法。成熟無量百千諸天。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殊勝道世間無有上
眾圣及二乘皆趣于斯道
一切諸菩薩發(fā)趣大菩提
為得道莊嚴(yán)以斯道開示
若于斯道中已趣今趣者
彼皆以正見安住于斯道
一切諸菩薩若住平等見
行于斯道中安樂而發(fā)趣
斯道最殊勝斯道為無上
如實能誘進于中無所執(zhí)
若住于斯道行于斯道中
一切諸智人其意不傾動
不說于斯道少有傾動者
由是無所動于動常遠離
我說于斯道無動無施為
亦無有增益斯道故無上
一切諸菩薩善住于斯道
斯道無有愛亦復(fù)無有憎
斯道非過去斯道非未來
彼際不分別如是而修習(xí)
斯道無煩惱斯道無分別
于義不乖違如是而安住
住于最勝道無住為安住
住于斯道者能獲清凈性
我說八支道眾圣之所行
住于斯道者菩提不難得
菩薩依怙者如是住斯道
能得道清凈一一而進趣
斯之最上道善士所修行
如來所稱贊此智為無上
魔及魔軍眾魔之所攝者
外道余眾生非其所行處
分別涅槃?wù)卟蛔∷箘俚?/p>
愚為分別害不能趣涅槃
超過分別者無想無分別
于斯大道中以是而發(fā)趣
眾圣之勝道愚夫皆遠離
若行此法者斯道為無上
斯之最勝道能至無上處
其中無衰惱無畏無災(zāi)難
斯之無上道無色無形相
不可以色相而能示現(xiàn)者
斯之安隱道正直無所畏
以斯道發(fā)趣究竟大涅槃
斯之最凈道猶若太虛空
一切無掛礙常趣于涅槃
若至涅槃?wù)咭煌鶡o復(fù)退
斯之大涅槃最上勝安樂
涅槃大宮殿空寂不可量
故名大涅槃亦名大宮殿
斯大涅槃中三毒煩惱滅
若至其中者無退無受生
涅槃大空寂猶若太虛空
廣大空寂故于中無掛礙
涅槃大宮殿永離苦憂惱
無邊境界處說名為涅槃
涅槃無數(shù)量數(shù)量不可得
寂滅清涼性設(shè)名為涅槃
涅槃無施設(shè)趣道亦無上
無量無分別分別不可得
我為諸菩薩開示于斯道
若住斯道者彼近于涅槃
若住于斯道世間勝安樂
一切皆當(dāng)?shù)谜f名無畏者
善住于斯道其心無所染
由是道清凈說名無畏者
以見平正道一切能隨覺
一切資具中一切不貪著
菩薩依怙者殊勝真實道
饒益諸眾生勇猛而發(fā)趣
若得無上道最上道莊嚴(yán)
令世悉歡喜斯道而發(fā)趣
斯道最殊勝能令意清凈
隨其所樂求一切當(dāng)發(fā)趣
若得圣王位轉(zhuǎn)輪大軍旅
能舍大王位出家行學(xué)道
若得天帝釋大梵天王位
于彼無耽著斯為善順道
世間諸學(xué)處一切能明了
住于斯道中乃為實語者
復(fù)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于此道中而發(fā)趣時。為欲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一法。所謂不作諸不善法。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于內(nèi)隨何善法。如理思惟。二者于外隨何善法如理請問。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如事了知諸法。二者了知無事無住無所分別。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于內(nèi)隨順覺知。二者于外無所執(zhí)著。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自信無所分別。二者眾生若未有信。我令安住于此道中。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二法。一者能于所作之業(yè)如實知見。二者能于所作之業(yè)而無執(zhí)著。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三法。一者于諸苦取蘊中一一了知。二者于諸無苦取蘊勤求至樂。三者于諸和合法中專修遠離。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三法。一者宣說最上之法語不乖違。隨說法義心無諍論。二者不著一切文字。三者攝取一切諸法。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四法。一者于義正方便事。二者隨義而作相應(yīng)正方便事。三者順法而作觀察正方便事。四者不起一切執(zhí)著正方便事。又為攝取八正道故修行四法。一者能以堅誓自守如說而行。二者能以六根善巧于道發(fā)趣。三者能令意樂清凈。四者能住不放逸行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以此法行攝取道故。乃可名為隨順道者。觀一切法性空故。無名故。無相故無愿故無生故。無作故厭故離故滅故出故。得法光明。觀生盡時。不于無生而起生想。便于爾時超升離生出過非法。得道清凈獲無生忍。道清凈故過一切想。不住非想滅于道想。離于法想出無明網(wǎng)。以明修習(xí)所應(yīng)得法悉能得之。明所修習(xí)得何等法。謂明修習(xí)得想受滅。得一切法決定善巧。得隨秘密順于法性。諸菩薩摩訶薩。行此道時。不住于處不為相覆。知一切法同于虛空生如空生。性如空性無有少相而為掛礙。此道清凈不畏災(zāi)患。被大甲胄不為執(zhí)縛。乘于大乘無所迷惑。離諸障難猶如虛空。于此道中而發(fā)趣之。為諸眾生作大光明。無邊慧。是為諸菩薩摩訶薩殊勝之道。非諸聲聞緣覺所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為攝八正道演說諸法行
若住此道中斯為大精進
善法修行者能于一切時
不作不善法斯行攝于道
菩薩修習(xí)者于內(nèi)如理思
于外求請問斯行攝于道
菩薩觀察者如事正了知
如理如法住斯行攝于道
菩薩依怙者于內(nèi)隨覺知
于外無所執(zhí)斯行攝于道
菩薩無畏者自信無分別
令他住凈信斯行攝于道
菩薩思惟者凈諸所作業(yè)
于業(yè)無所執(zhí)斯行攝于道
菩薩無系者常知苦取蘊
求無苦取蘊斯行攝于道
菩薩善智者修離和合行
能離于和合斯行攝于道
菩薩思義者隨義能了知
演說無違諍斯行攝于道
菩薩具慧者不著于文字
攝持一切法斯行攝于道
菩薩行法者能與法相應(yīng)
亦隨義相應(yīng)斯行攝于道
菩薩順道者正住于堅誓
如說而修行斯行攝于道
菩薩道清凈善凈于意樂
住法不放逸斯行攝于道
菩薩一切時勤修此諸行
身心獲安樂斯行攝于道
菩薩正念者住于清凈道
了知一切法皆空無有相
菩薩觀察者能令愿清凈
亦不住無愿遠離于諸相
菩薩如理觀理趣悉平等
于諸法不生無有少疑惑
菩薩妙智者能觀一切法
厭離寂滅故明見而發(fā)趣
菩薩觀法者如理見法生
不于生見生不于盡見盡
菩薩精進者如是觀察時
出離于非法超升正位中
菩薩妙智者斯道為清凈
速至大安隱成就無上忍
菩薩妙智者隨順觀諸法
超過一切想常住于無想
菩薩妙智者斯道能凈治
遠離于道想亦不住法想
菩薩妙智者斯道凈治故
出于無明網(wǎng)獲大法光明
菩薩妙智者能以明修習(xí)
教授諸眾生由是而發(fā)趣
菩薩明修習(xí)為得一切法
決定甚深義善巧大方便
菩薩明修習(xí)方便離諸想
隨順秘密法能知決定義
菩薩妙智者以大法光明
能滅于想受由是而發(fā)趣
菩薩妙智者不住于斯道
不住斯道故于道而發(fā)趣
菩薩無畏者能知一切法
猶若凈虛空諸相無所覆
菩薩知諸法其性同虛空
諸法如空故清凈而無垢
菩薩如是住不為相所礙
速為諸眾生演說而教授
菩薩妙智者一切道清凈
于道無災(zāi)患無礙而發(fā)趣
如是清凈道速往大菩提
能于無為證平等而發(fā)趣
菩薩大甲胄大乘及大道
如空無掛礙清凈而發(fā)趣
趣斯乘及道如趣太虛空
遠離于眾相無相而發(fā)趣
大乘平等乘廣大如虛空
于斯清凈道此乘當(dāng)發(fā)趣
一切諸菩薩尊重于斯法
為諸眾生故勇猛而發(fā)趣
若詣大菩提住斯殊勝道
非諸二乘等于此能發(fā)趣
菩薩正憶念能令道清凈
以斯清凈道最上而發(fā)趣
復(fù)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如是發(fā)趣之時。能以善巧而正了知無量念處。正斷根力。覺分解脫。等持等至。神足止觀。無量功德殊勝莊嚴(yán)。為欲降伏諸世間故被大甲胄。出三界故乘于大乘。攝受天人阿修羅故安住斯道。而發(fā)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道時。不以慈悲喜舍遍照眾生。于諸眾生不愛如己。如是甲胄大乘大道。而于大地所不堪受。一切眾生不任親近。若以哀愍利益眾生。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安住斯道。如是甲胄大乘大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不能行。一切愚夫耽著世間住世間者亦不能見。又諸菩薩摩訶薩。哀愍一切諸眾生故被大甲胄。能以甲胄加持地界水火風(fēng)界。令此地界而不傾覆。一切眾生不生恐怖。能令水界火界風(fēng)界。隨彼所應(yīng)作所應(yīng)作。又諸菩薩摩訶薩。始自初心發(fā)趣甲胄。乃至今被斯大甲胄乘此大乘。以清凈道而發(fā)趣于一生補處。詣菩提樹坐道場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金剛所成堅固場地。若不加持踴沒傾覆。雖以堅固金剛所成。無堪荷負斯大甲胄大乘大道。又諸菩薩摩訶薩往昔誓愿。于諸眾生趣慈悲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共稱贊故。設(shè)復(fù)金剛大輪圍山。須彌盧山。一切寶山。及余山王。若不加持亦無堪荷斯大甲胄大乘大道。又諸菩薩摩訶薩本愿力故。諸佛如來本愿力故。于諸眾生不為惱故。不為害故。不為損故。不為怨故。不為仇故。不凌恃故。不逼迫故。為令眾生獲安樂故。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道中而發(fā)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甲胄時。被慧甲胄持慧刀仗。大慧回向乘回向乘。起慧光明住光明道。以慧明眼觀察諸法。而發(fā)起于一切智智。為欲攝取一切智智。為諸眾生修行般若波羅蜜。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一切皆以慧為先導(dǎo);蹫樾蘖(xí);蹫閿z持;叵虬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
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若干智慧。遍一切處悉能攝持。成就無量諸佛之法。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若干智慧。遍一切處攝一切法。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一一皆以慧為先導(dǎo)而發(fā)趣之。無邊慧。設(shè)有智慧無慧先導(dǎo)。于此道中不能發(fā)趣。若有智慧以慧先導(dǎo)。遍一切處隨轉(zhuǎn)隨行。以慧攝持以慧防御。爾時乃名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以安隱法饒益世間。能開慧眼以眼觀察;凵砝收辗糯蠊饷鳌6l(fā)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是為諸菩薩摩訶薩所被甲胄。甲胄莊嚴(yán)所乘大乘。大乘莊嚴(yán)所行大道。大道莊嚴(yán)。而發(fā)趣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善丈夫。甲胄莊嚴(yán)。大乘莊嚴(yán)。大道莊嚴(yán)。一切功德種種莊嚴(yán)。我若具說。于無量劫不可窮盡。為令汝等而了知故。亦為未來諸善丈夫。甲胄莊嚴(yán)。大乘莊嚴(yán)。大道莊嚴(yán)。無邊功德資糧莊嚴(yán)。我今于此略說少分。彼善丈夫若聞我法。亦當(dāng)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功德莊嚴(yán)而發(fā)趣之。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說一切斷亦說四念住
一切善方便斯由不放逸
具足正憶念法善巧相應(yīng)
勇進而出離斯由不放逸
根力菩提分被甲乘大乘
以此為侍衛(wèi)菩薩當(dāng)發(fā)趣
禪定勝解脫等持及等至
以此為侍衛(wèi)菩薩當(dāng)發(fā)趣
大慈悲喜舍被甲乘大乘
以此為侍衛(wèi)菩薩當(dāng)發(fā)趣
成就于止觀神足及神變
以此為侍衛(wèi)菩薩當(dāng)發(fā)趣
無量諸功德被甲乘大乘
于道無疲倦菩薩當(dāng)發(fā)趣
精進不放逸被甲乘大乘
了知彼念處菩薩當(dāng)發(fā)趣
光明大甲胄降伏諸世間
被斯甲胄已乃名為智者
正趣一切智出過三界中
乘斯大乘已乃名為智者
大道清凈道映蔽諸世間
天人阿修羅乃名遍聞?wù)?/p>
如是諸菩薩普為諸眾生
能于一切時精進被甲胄
菩薩不修習(xí)大慈及大悲
大喜大舍等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xí)于彼諸眾生
知時饒益事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xí)于彼諸眾生
愛之如己者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xí)以慈乘大乘
諸山及大海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xí)慈念諸眾生
乘于此大乘眾生不親近
若被斯甲胄慈光不照明
于彼大甲胄眾生不親近
若被斯甲胄功德海無邊
加持四大界彼乃堪荷負
攝取眾生故普照以慈光
加持四大界彼乃堪荷負
攝取眾生故成就大菩提
加持四大界彼乃堪荷負
不譏惱眾生被斯大甲胄
大乘而出離斯名為智者
善巧大方便一切悉加持
無上而出離斯名為智者
由是此大地不沒亦不傾
水火風(fēng)界等能作所應(yīng)作
然諸大菩薩被甲乃無邊
乘于此大乘以道而發(fā)趣
成就一生處至于最后身
往詣樹王下坐于堅固地
于此道場處安住如金剛
身心不疲倦現(xiàn)證一切智
菩薩無畏者若不以加持
彼地當(dāng)傾覆壞已無復(fù)成
一切大地界若不以加持
假使金剛成無不傾覆者
菩薩于往昔大誓愿莊嚴(yán)
于諸眾生所已起大慈念
現(xiàn)在十方界諸佛剎土中
遍知兩足尊一切皆護念
設(shè)復(fù)余石山須彌盧寶山
金剛輪圍山堅固嶷然住
菩薩智慧者若不以加持
于斯大甲胄不堪為荷負
諸佛諸菩薩神力所加持
眾生及大地堪近堪荷負
被斯大甲胄不為惱眾生
甲胄無有上以乘當(dāng)發(fā)趣
被斯大甲胄不為害眾生
甲胄不思議以乘當(dāng)發(fā)趣
被斯大甲胄不為仇眾生
為除眾生病以乘當(dāng)發(fā)趣
具足殊勝道無上最凈治
不惱不仇怨不害正安住
被慧大甲胄乘慧回向乘
甲胄不可壞回向無過上
菩薩依怙者住道慧光明
以慧觀諸法無上而發(fā)趣
菩薩殊勝道甲胄及大乘
斯由慧光起是故心清凈
乘諸波羅蜜趣佛大菩提
慧攝慧清凈以慧為先導(dǎo)
一切波羅蜜以此慧為先
慧攝慧清凈能授無上智
菩薩不思議能起慧光明
能然大慧燈安樂而發(fā)趣
起慧光明故慧眼由是開
于佛無上智明見而發(fā)趣
菩薩勇猛者甲胄乃無邊
無邊莊嚴(yán)故名為大甲胄
菩薩大智者大乘大莊嚴(yán)
于佛一切智無染而發(fā)趣
菩薩大智者大道大莊嚴(yán)
殊勝不思議清凈而發(fā)趣
- 大寶積經(jīng) 第二十六卷
- 大方等無想經(jīng) 第387部
- 菩薩從兜術(shù)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jīng) 第384部
- 大悲經(jīng) 第380部
- 佛說大般泥洹經(jīng) 第376部
- 大般涅槃經(jīng) 第375部
- 大般涅槃經(jīng) 第374部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第361部
-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yán)經(jīng) 第359部
-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jīng) 第352部
-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jīng) 第346部
-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jīng) 第321部
- 父子合集經(jīng) 第320部
-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jīng) 第316部
-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jīng) 第312部
- 大寶積經(jīng) 第310部
- 大方等無想經(jīng) 第六卷
- 大方等無想經(jīng) 第五卷
- 大方等無想經(jīng) 第四卷
- 大方等無想經(jīng) 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