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佛所行贊 第二卷
佛所行贊 第二卷(亦云佛本行經(jīng))
馬鳴菩薩造
車匿還品第六
須臾夜已過眾生眼光出
顧見林樹間跋伽仙人處
林流極清曠禽獸親附人
太子見心喜形勞自然息
此則為祥瑞必獲未曾利
又見彼仙人是所應(yīng)供養(yǎng)
并自護其儀滅除高慢跡
下馬手摩頭汝今已度我
慈目視車匿猶清涼水洗
駿足馳若飛汝常系馬后
感汝深敬勤精勤無懈惓
余事不足計唯取汝真心
心敬形堪勤此二今始見
人有心至誠身力無所堪
力堪心不至汝今二俱備
捐棄世榮利進步隨我來
何人不向利無利親戚離
汝今空隨我不求現(xiàn)世報
夫人生育子為以紹宗嗣
所以奉敬王為以報恩養(yǎng)
一切皆求利汝獨背利游
至言不煩多今當略告汝
汝事我已畢今且乘馬還
自我長夜來所求處今得
即脫寶瓔珞以授于車匿
具持是賜汝以慰汝憂悲
寶冠頂摩尼光明照其身
即脫置掌中如日曜須彌
車匿持此珠還歸父王所
持珠禮王足以表我虔心
為我啟請王愿舍愛戀情
為脫生老死故入苦行林
亦不求生天非無仰戀心
亦不懷結(jié)恨唯欲舍憂悲
長夜集恩愛要當有別離
以有當離故故求解脫因
若得解脫者永無離親期
為斷憂出家勿為子生憂
五欲為憂根應(yīng)憂著欲者
乃祖諸勝王堅固志不移
今我襲余財唯法舍非宜
夫人命終時財產(chǎn)悉遺子
子多貪俗利而我樂法財
若言年少壯非是游學時
當知求正法無時非為時
無常無定期死怨常隨伺
是故我今日決定求法時
如上諸所啟汝悉為我宣
唯愿今父王不復(fù)我顧戀
若以形毀我令王割愛者
汝慎勿惜言使王念不絕
車匿奉教敕悲塞情惛迷
合掌而胡跪還答太子言
如敕具宣言恐更增憂悲
憂悲增轉(zhuǎn)深如象溺深泥
決定恩愛乖有心孰不哀
金石尚摧碎何況溺哀情
太子長深宮少樂身細軟
投身刺棘林苦行安可堪
初命我索馬下情甚不安
天神見驅(qū)逼命我速莊嚴
何意令太子決定舍深宮
迦毗羅衛(wèi)國合境生悲痛
父王年已老念子愛亦深
決定舍出家此則非所應(yīng)
邪見無父母此則無復(fù)論
瞿曇彌長養(yǎng)乳哺形枯干
慈愛難可忘莫作背恩人
嬰兒功德母勝族能奉事
得勝而復(fù)棄此則非勝人
耶輸陀勝子嗣國掌正法
厥年尚幼少是亦不應(yīng)舍
已違舍父王及宗親眷屬
勿復(fù)遺棄我要不離尊足
我心懷湯火不堪獨還國
今于空野中棄捐太子歸
則同須曼提棄舍于羅摩
今若獨還宮白王當何言
合宮同見責復(fù)以何辭答
太子向告我隨方便形毀
牟尼功德所云何而虛說
我深慚愧故舌亦不能言
設(shè)使有所說天下誰復(fù)信
若言月光熱世間有信者
脫有信太子所行非法行
太子心柔軟常慈悲一切
深愛而棄舍此則違宿心
愿可思還宮以慰我愚誠
太子聞車匿悲切苦諫言
心安轉(zhuǎn)堅固而復(fù)告之曰
汝今為我故而生別離苦
當舍此悲念且自慰其心
眾生各異趣乖離理自常
縱令我今日不舍諸親族
死至形神乖當復(fù)云何留
慈母懷妊我深愛常抱苦
生已即命終竟不蒙子養(yǎng)
存亡各異路今為何處求
曠野茂高樹眾鳥群聚棲
暮集晨必散世間離亦然
浮云興高山四集盈虛空
俄而復(fù)消散人理亦復(fù)然
世間本自乖暫會恩愛纏
如夢中聚散不應(yīng)計我親
譬如春生樹漸長柯葉茂
秋霜遂零落同體尚分離
況人暫合會親戚豈常俱
汝且息憂苦順我教而歸
歸意猶存我且歸后更還
迦毗羅衛(wèi)人聞我心決定
顧遺念我者汝當宣我言
越度生死海然后當來還
情愿若不果身滅山林間
白馬聞太子發(fā)斯真實言
屈膝而舐足長息淚流連
輪掌網(wǎng)鞔手順摩白馬頂
汝莫生憂悲我今懺謝汝
良馬之勤勞其功今已畢
惡道苦長息妙果現(xiàn)于今
眾寶莊嚴劍車匿常執(zhí)隨
太子拔利劍如龍曜光明
寶冠籠玄發(fā)合剃置空中
上升凝虛境飄若鸞鳥翔
忉利諸天下執(zhí)發(fā)還天宮
常欲奉事足況今得頂發(fā)
盡心加供養(yǎng)至于正法盡
太子時自念莊嚴具悉除
唯有素繒衣猶非出家儀
時凈居天子知太子心念
化為獵師像持弓佩利箭
身被袈裟衣徑至太子前
太子念此衣染色清凈服
仙人上標飾獵者非所應(yīng)
即呼獵師前軟語而告曰
汝于此衣服貪愛似不深
以我身上服與汝相貿(mào)易
獵師白太子非不惜此衣
用謀諸群鹿誘之令見趣
茍是汝所須今當與交易
獵者既貿(mào)衣還自復(fù)天身
太子及車匿見生奇特想
此必無事衣定非世人服
內(nèi)心大歡喜于衣倍增敬
即與車匿別被著袈裟衣
猶若青絳云圍繞日月輪
安詳而諦步入于仙人窟
車匿自隨矚漸隱不復(fù)見
太子舍父王眷屬及我身
愛著袈裟衣入于苦行林
舉首仰呼天迷悶而躃地
起抱白馬頸望絕隨路歸
徘徊屢反顧形往心反馳
或沉思失魂或俯仰垂身
或倒而復(fù)起悲泣隨路還
佛所行贊入苦行林品第七
太子遣車匿將入仙人處
端嚴身光曜普照苦行林
具足一切義隨義而之彼
譬如師子王入于群獸中
俗容悉已舍唯見道真形
彼諸學仙士忽睹未曾見
懔然心驚喜合掌端目矚
男女隨執(zhí)事即視不改儀
如天觀帝釋瞪視目不瞬
諸仙不移足瞪視亦復(fù)然
任重手執(zhí)作瞻敬不釋事
如牛在轅軛形來而心依
俱學神仙者咸說未曾見
孔雀等眾鳥亂聲而翔鳴
持鹿戒梵志隨鹿游山林
麤性鹿睒[目*昜]見太子端視
隨鹿諸梵志端視亦復(fù)然
甘蔗燈重明猶如初日光
能感群乳牛增出甜香乳
彼諸梵志等驚喜傳相告
為八婆藪天為二阿濕波
為第六魔王為梵迦夷天
為日月天子而來下此耶
要是所應(yīng)敬奔競來供養(yǎng)
太子亦謙下敬辭以問訊
菩薩遍觀察林中諸梵志
種種修福業(yè)悉求生天樂
問長宿梵志所行真實道
今我初至此未知行何法
隨事而請問愿為我解說
爾時彼二生具以諸苦行
及與苦行果次第隨事答
非聚落所出清凈水生物
或食根莖葉或復(fù)食華果
種種各異道服食亦不同
或習于鳥生兩足鉗取食
有隨鹿食草吸風蟒陀仙
木石舂不食兩齒嚙為痕
或乞食施人取殘而自食
或常水沐頭或復(fù)奉事火
水居習魚仙如是等種種
梵志修苦行壽終得生天
以因苦行故當?shù)冒矘饭?/p>
兩足尊賢士聞此諸苦行
不見真實義內(nèi)心不欣悅
思惟哀念彼心口自相告
哀哉大苦行唯求人天報
輪回向生死苦多而果少
違親舍勝境決定求天樂
雖免于小苦終為大苦縛
自枯槁其形修行諸苦行
而求于受生增長五欲因
不觀生死故以苦而求苦
一切眾生類心常畏于死
精勤求受生生已會當死
雖復(fù)畏于苦而長沒苦海
此生極疲勞將生復(fù)不息
任苦求現(xiàn)樂求生天亦勞
求樂心下劣俱墮于非義
方于極鄙劣精勤則為勝
未若修智能兩舍永無為
苦身是法者安樂為非法
行法而后樂因法果非法
身所行起滅皆由心意力
若離心意者此身如枯木
是故當調(diào)心心調(diào)形自正
食凈為福者禽獸貧窮子
常食于果葉斯等應(yīng)有福
若言善心起苦行為福因
彼諸安樂行何不善心起
樂非善心起善亦非苦因
若彼諸外道以水為凈者
樂水居眾生惡業(yè)能常凈
彼本功德仙所可住止處
功德仙住故普世之所重
應(yīng)尊彼功德不應(yīng)重其處
如是廣說法遂至日云暮
見有事火者或鉆或吹然
或有酥油灑或舉聲咒愿
如是竟日夜觀察彼所行
不見真實義則便欲舍去
時彼諸梵志悉來請留住
眷仰菩薩德無不勤勸請
汝從非法處來至正法林
而復(fù)欲棄舍是故勸請留
諸長宿梵志蓬發(fā)服草衣
追隨菩薩后愿請小留神
菩薩見諸老隨逐身疲勞
止住一樹下安慰遣令還
梵志諸長幼圍繞合掌請
汝忽來至此園林妙充滿
而今棄舍去遂成丘曠野
如人愛壽命不欲舍其身
我等亦如是唯愿小留住
此處諸梵志王仙及天仙
皆依于此處又鄰雪山側(cè)
增長人苦行其處莫過此
眾多諸學士由此路生天
求福學仙者皆從此已北
攝受于正法慧者不游南
行諸不凈法而不樂住者
我等悉應(yīng)去汝可留止此
此諸梵志等常求苦行伴
汝為苦行長云何相棄舍
若能止住此奉事如帝釋
亦如天奉事毗梨訶缽低
菩薩向梵志說己心所期
我修正方便唯欲滅諸有
汝等心質(zhì)直行法亦寂默
親念于來賓我心實愛樂
美說感人懷聞?wù)呓糟逶?/p>
聞汝等所說增我樂法情
汝等悉歸我以為法良朋
而今棄舍汝其心甚悵然
先違本親屬今與汝等乖
合會別離苦其苦等無異
非我心不樂亦不見他過
但汝等苦行悉求生天樂
我求滅三有形背而心乖
汝等所行法自習先師業(yè)
我為滅諸集以求無集法
是故于此林永無久停理
爾時諸梵志聞菩薩所說
真實有義言辭辯理高勝
其心大歡喜倍深加宗敬
時有一梵志常臥塵土中
縈發(fā)衣樹皮黃眼修高鼻
而白菩薩言志固智能明
決定了生過善知離生安
祠祀祈天神及種種苦行
悉求生天樂未離貪欲境
能與貪欲爭志求真解脫
此則為丈夫決定正覺士
斯處不足留當至頻陀山
彼有大牟尼名曰阿羅藍
唯彼得究竟第一增勝眼
汝當往詣彼得聞?wù)鎸嵉?/p>
能使心悅者必當行其法
我觀汝志樂恐亦非所安
當復(fù)舍彼游更求余多聞
隆鼻廣長目丹唇素利齒
薄膚面光澤朱舌長軟薄
如是眾妙相悉飲爾炎水
當度不測深世間無有比
耆舊諸仙人不得者當?shù)?/p>
菩薩領(lǐng)其言與諸仙人別
彼諸仙人眾右繞各辭還
佛所行贊合宮憂悲品第八
車匿牽馬還望絕心悲塞
隨路號泣行不能自開割
先與太子俱一宿之徑路
今舍太子還生奪天蔭故
徘徊心顧戀八日乃至城
良馬素體駿奮迅有威相
躑躅顧瞻仰不睹太子形
流淚四體垂憔悴失光澤
旋轉(zhuǎn)慟悲鳴日夜忘水草
遺失救世主還歸迦毗羅
國土悉廓然如入空聚落
如日隱須彌舉世悉曛冥
泉池不澄清華果不榮茂
巷路諸士女憂戚失歡容
車匿與白馬悵怏行不前
問事不能答遲遲若尸行
眾見車匿還不見釋王子
舉聲大號泣如棄羅摩還
有人來路傍傾身問車匿
王子世所愛舉國人之命
汝輒盜將去今為何所在
車匿抑悲心而答眾人言
我眷戀追逐不舍于王子
王子捐棄我并舍俗威儀
剃頭被法服遂入苦行林
眾人聞出家驚起奇特想
嗚咽而啼泣涕淚交流下
各各相告語我等作何計
眾人咸議言悉當追隨去
如人命根壞身死形神離
王子是我命失命我豈生
此邑成丘林彼林城郭邑
此城失威德如殺毗梨多
城內(nèi)諸士女虛傳王子還
奔馳出路上唯見馬空歸
莫知其存亡悲泣種種聲
車匿步牽馬歔欷垂淚還
失太子憂悲加增怖懼心
如戰(zhàn)士破敵執(zhí)怨送王前
入門淚雨下滿目無所見
仰天大啼哭白馬亦悲鳴
宮中雜鳥獸內(nèi)廄諸群馬
聞白馬悲鳴長鳴而應(yīng)之
謂呼太子還不見而絕聲
后宮諸婇女聞馬鳥獸鳴
亂發(fā)面萎黃形瘦唇口干
弊衣不浣濯垢穢不浴身
悉舍莊嚴具毀悴不鮮明
舉體無光耀猶如細小星
衣裳壞繿縷狀如被賊形
見車匿白馬涕泣絕望歸
感結(jié)而號咷猶如新喪親
狂亂而搔擾如牛失其道
大愛瞿曇彌聞太子不還
竦身自投地四體悉傷壞
猶如狂風摧金色芭蕉樹
又聞子出家長嘆增悲感
右旋細軟發(fā)一孔一發(fā)生
黑凈鮮光澤平住而灑地
何意合天冠剃著草土中
傭臂師子步修廣牛王目
身光黃金炎方臆梵音聲
持是上妙相入于苦行林
世間何薄福失斯圣地主
妙網(wǎng)柔軟足清凈蓮花色
土石刺棘林云何而可蹈
生長于深宮溫衣細軟服
沐浴以香湯末香以涂身
今則置風露寒暑安可堪
華族大丈夫標挺勝多聞
德備名稱高常施無所求
云何忽一朝乞食以活身
清凈寶床臥奏樂以覺惛
豈能山樹間草土以籍身
念子心悲痛悶絕而躄地
侍人扶令起為拭其目淚
其余諸夫人憂苦四體垂
內(nèi)感心慘結(jié)不動如畫人
時耶輸陀羅深責車匿言
生亡我所欽今為在何所
人馬三共行今唯二來歸
我心極惶怖戰(zhàn)栗不自安
終是不正人不昵非善友
不吉縱強暴應(yīng)笑用啼為
將去而啼還反復(fù)不相應(yīng)
愛念自在伴隨欲恣心作
故使圣王子一去不復(fù)歸
汝今應(yīng)大喜作惡已果成
寧近智能怨不習愚癡友
假名為良朋內(nèi)實懷怨結(jié)
今此勝王家一旦悉破壞
此諸貴夫人憂悴毀形好
涕泣氣息絕雨淚橫流下
夫主尚在世依止如雪山
安意如大地憂悲殆至死
況此窗牖中悲泣長叫者
生亡其所天是苦何可堪
告馬汝無義奪人心所重
猶如暗冥中怨賊劫珍寶
乘汝戰(zhàn)斗時刀刃鋒利箭
一切悉能堪今有何不忍
一族之殊勝強奪我心去
汝是弊惡蟲造諸不正業(yè)
今日大嗚呼聲滿于王宮
先劫我所念爾時何以啞
若爾時有聲舉宮悉應(yīng)覺
爾時若覺者不生今苦惱
車匿聞苦言飲氣而息結(jié)
收淚合掌答愿聽我自陳
莫嫌責白馬亦莫恚于我
我等悉無過天神之所為
我極畏王法天神所驅(qū)逼
速牽馬與之俱去疾如飛
厭氣令無聲足亦不觸地
城門自然開虛空自然明
斯皆天神力豈是我所為
耶輸陀聞?wù)f心生奇特想
天神之所為非是斯等咎
嫌責心消除熾然大苦息
躃地稱怨嘆雙輸鳥分乖
我今失依怙同法行生離
樂法舍同行何處更求法
古昔諸先勝大快見王等
斯皆夫妻俱學道游林野
而今舍于我為求何等法
梵志祠祀典夫妻必同行
同行法為因終則同受報
汝何獨法慳棄我而只游
或見我嫉惡更求無嫉者
或當嫌薄我更求凈天女
為何勝德色修習于苦行
以我薄命故夫妻生別離
羅睺羅何故不蒙于膝下
嗚呼不吉士貌柔而心剛
勝族盛光榮怨憎猶宗仰
又子生未孩而能永棄舍
我亦無心腸夫棄游山林
不能自泯沒此則木石人
言已心迷亂或哭或狂言
或瞪視沉思哽咽不自勝
惙惙氣殆盡臥于塵土中
諸余婇女眾見生悲痛心
猶如盛蓮花風雹摧令萎
父王失太子晝夜心悲戀
齋戒求天神愿令子速還
發(fā)愿祈請已出于天祠門
聞諸啼哭聲驚怖心迷亂
如天大雷震群象亂奔馳
見車匿白馬廣問知出家
舉身投于地如崩帝釋幢
諸臣徐扶起以法勸令安
久而心小醒而告白馬言
我數(shù)乘汝戰(zhàn)每念汝有功
今者憎惡汝倍于愛念時
所念功德子汝輒運令去
擲著山林中猶自空來歸
汝速持我往不爾往將還
不為此二者我命將不存
更無余方治唯待子為藥
如珊阇梵志為子死殺身
我失行法子自殺令無身
魔[少/兔]眾生主亦當為子憂
況復(fù)我常人失子能自安
古昔阿阇王愛子游山林
感思而命終實時得生天
吾今不能死長夜住憂苦
合宮念吾子虛渴如餓鬼
如人渴探水欲飲而奪之
守渴而命終必生餓鬼趣
今我至虛渴得子水復(fù)失
及我未命終速語我子處
勿令我渴死墮于餓鬼中
我素志力強難動如大地
失子心躁亂如昔十車王
王師多聞士大臣智聰達
二人勸諫王不緩亦不切
愿自寬情念勿以憂自傷
古昔諸勝王棄國如散花
子今行學道何足苦憂悲
當憶阿私記理數(shù)自應(yīng)然
天樂轉(zhuǎn)輪圣蕭然不累清
豈曰世界王能移金王心
今當使我等推求到其所
方便苦諫諍以表我丹誠
要望降其志以慰王憂悲
王喜即答言唯汝等速行
如舍君陀鳥為子空中旋
我今念太子便悁心亦然
二人既受命王與諸眷屬
其心小清涼氣宣餐飲通
佛所行贊推求太子品第九
王正以憂悲感切師大臣
如鞭策良馬馳駛?cè)粞噶?/p>
身疲不辭勞徑詣苦行林
舍俗五儀飾善攝諸情根
入梵志精廬敬禮彼諸仙
諸仙請就座說法安慰之
即白仙人言意有所諮問
凈稱凈飲王甘蔗名勝胄
我等為師臣法教典要事
王如天帝釋子如阇延多
為度老病死出家或投此
我等為彼來惟尊應(yīng)當知
答言有此人長臂大人相
擇我等所行隨順生死法
往詣阿羅藍以求勝解脫
既得定實已遵崇王速命
不敢計疲勞尋路而馳進
見太子處林悉舍俗儀飾
真體猶光耀如日出烏云
國奉天神師執(zhí)正法大臣
舍除俗威儀下乘而步進
猶王婆摩疊仙人婆私咤
往詣山林中見王子羅摩
各隨其本儀恭敬禮問訊
猶如倏迦羅及與央耆羅
盡心加恭敬奉事天帝釋
王子亦隨敬王師及大臣
如帝釋安慰倏迦央耆羅
即命彼二人坐于王子前
如富那婆藪兩星侍月傍
王師及大臣啟請于王子
如毗利波低語彼阇延多
父王念太子如利刺貫心
荒迷發(fā)狂亂臥于塵土中
日夜增悲思流淚常如雨
敕我有所命唯愿留心聽
知汝樂法情決定無所疑
非時入林藪悲戀嬈我心
汝若念法者應(yīng)當哀愍我
望寬遠游情以慰我懸心
勿令憂悲水崩壞我心岸
如云水草山風日火雹災(zāi)
憂悲為四患飄干燒壞心
且還食土邑時至更游仙
不顧于親戚父母亦棄捐
此豈名慈悲覆護一切耶
法不必山林在家亦修閑
覺悟勤方便是則名出家
剃發(fā)服染衣自放山藪間
此則懷畏怖何足名學仙
愿得一抱汝以水雨其頂
冠汝以天冠置于傘蓋下
矚目一觀汝然后我出家
頭留摩先王阿[少/兔]阇阿涉
跋阇羅婆休毗跋羅安提
毗提訶阇那那羅濕波羅
如是等諸王悉皆著天冠
瓔珞以嚴容手足貫珠環(huán)
婇女眾娛樂不違解脫因
汝今可還家崇習于二事
心修增上法為地增上主
垂淚約敕我令宣如是言
既有此敕旨汝應(yīng)奉教還
父王因汝故沒溺憂悲海
無救無所依無由自開釋
汝當為船師渡著安隱處
毗林摩王子二羅彌跋祇
聞父敕恭命汝今亦應(yīng)然
慈母鞠養(yǎng)恩盡壽報罔極
如牛失其犢悲呼忘眠食
汝今應(yīng)速還以救我生命
孤鳥離群哀龍象獨游苦
憑依者失蔭當思為救護
一子孩幼孤遭苦莫知告
勉彼煢煢苦如人救月蝕
舉國諸士女別離苦熾然
嘆息煙沖天熏慧眼令暗
唯求見汝水滅火目開明
菩薩聞父王切教苦備至
端坐正思惟隨宜遜順答
我亦知父王慈念心過厚
畏生老病死故違罔極恩
誰不重所生以終別離故
正使生相守死至莫能留
是故知所重長辭而出家
聞父王憂悲增戀切我心
但如夢暫會倏忽歸無常
汝當決定知眾生性不同
憂苦之所生不必子與親
所以生離苦皆從癡惑生
如人隨路行中道暫相逢
須臾各分析乖理本自然
合會暫成親隨緣理自分
深達親假合不應(yīng)生憂悲
此世違親愛他世更求親
暫親復(fù)乖離處處無非親
常合而常散散散何足哀
處胎漸漸變分分死更生
一切時有死山林何非時
侍時受五欲求財時亦然
一切時死故除死法無時
欲使我為王慈愛法難違
如病服非藥是故我不堪
高位愚癡處放逸隨愛憎
終身常畏怖思慮形神疲
順眾心違法智者所不為
七寶妙宮殿于中盛火然
天廚百味飯于中有雜毒
蓮華清涼池于中多毒蟲
位高為災(zāi)宅慧者所不居
古昔先勝王見居國多愆
楚毒加眾生厭患而出家
故知王正苦不如行法安
寧處于山林食草同禽獸
不堪處深宮黑蛇同其穴
舍王位五欲任苦游山林
此則為隨順樂法漸增明
今棄閑靜林還家受五欲
日夜苦法增此則非所應(yīng)
名族大丈夫樂法而出家
永背名稱族建大丈夫志
毀形被法服樂法游山林
今復(fù)棄法服有違慚愧心
天王尚不可況歸人勝宅
已吐貪恚癡而復(fù)還服食
如人反食吐此苦安可堪
如世舍被燒方便馳走出
須臾還復(fù)入此豈為黠夫
見生老死過厭患而出家
今當還復(fù)入愚癡與彼同
處宮修解脫則無有是處
解脫寂靜生王者如楚罰
寂靜廢王威王正解脫乖
動靜猶水火二理何得俱
決定修解脫亦不居王位
若言居王位兼修解脫者
此則非決定決定解亦然
既非決定心或出還復(fù)入
我今已決定斷親屬鉤餌
正方便出家云何還復(fù)入
大臣內(nèi)思惟太子大丈夫
深識德隨順所說有因緣
而告太子言如王子所說
求法法應(yīng)爾但今非是時
父王衰暮年念子增憂悲
雖曰樂解脫反更為非法
雖樂出無慧不思深細理
不見因求果徒舍現(xiàn)法歡
有言有后世又復(fù)有言無
有無既不判何為舍現(xiàn)樂
若當有后世應(yīng)任其所得
若言后世無無即為解脫
有言有后世不說解脫因
如地堅火暖水濕風飄動
后世亦復(fù)然此則性自爾
有說凈不凈各從自性起
言可方便移此則愚癡說
諸根行境界自性皆決定
愛念與不念自性定亦然
老病死等苦誰方便使然
謂水能滅火火令水煎消
自性增相壞性和成眾生
如人處胎中手足諸體分
神識自然成誰有為之者
蕀刺誰令利此則性自然
及種種禽獸無欲使爾者
諸有生天者自在天所為
及余造化者無自力方便
若有所由生彼亦能令滅
何須自方便而求于解脫
有言我令生亦復(fù)我令滅
有言無由生要方便而滅
如人生育子不負于祖宗
學仙人遺典奉天大祠祀
此三無所負則名為解脫
古今之所傳此三求解脫
若以余方便徒勞而無實
汝欲求解脫唯習上方便
父王憂悲息解脫道得申
舍家游山林還歸亦非過
昔奄婆梨王久處苦行林
舍徒眾眷屬還家居王位
國王子羅摩去國處山林
聞國風俗離還歸維正化
娑樓婆國王名曰頭樓摩
父子游山林終亦俱還國
婆私晝牟尼及與安低疊
山林修梵行父亦歸本國
如是等先勝正法善名稱
悉還王領(lǐng)國如燈照世間
是故舍山林正法化非過
太子聞大臣愛語饒益說
以常理不亂無礙而庠序
固志安隱說而答于大臣
有無等猶豫二心疑惑增
而作有無說我不決定取
凈智修苦行決定我自知
世間猶豫論展轉(zhuǎn)相傳習
- 佛說鹿母經(jīng) 第182部B
- 佛說鹿母經(jīng) 第182部A
- 佛說九鹿經(jīng) 第181部
- 佛說九色鹿經(jīng) 第181部A
- 佛說睒子經(jīng) 第175部C
- 睒子經(jīng) 第175部B
- 佛說睒子經(jīng) 第175部A
- 佛本行經(jīng) 第三卷
- 佛本行經(jīng) 第二卷
- 佛本行經(jīng) 第一卷
- 方廣大莊嚴經(jīng) 第十卷
- 方廣大莊嚴經(jīng) 第九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四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六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五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三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二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一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