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指南 >

放生必讀、應知大參考: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4、龍蝦的生活習性

  紅螯螯蝦的生理適應性較強,包括耐低氧和耐高溫,卵和幼體除外。棲息的水體為河流、湖泊、水庫和池塘。白天潛伏在水體可陷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來覓食,喜夜晚活動,營底棲爬行生活,喜群居。交配季節(jié)所有的蝦白天都顯得十分活躍。

  試驗證明,紅螯螯蝦能夠在水溫11℃的條件下生存,在水溫5℃的條件下存活3周,但如長期生活在水溫為9℃的條件下,會產(chǎn)生大量死亡。該蝦在不利的生活條件下會打洞,據(jù)觀察,在較軟的池底泥中越冬過程中,這種蝦會打洞。

  紅螯螯蝦耐低溶氧能力較強,如水中溶氧量為1毫克/升時仍能生存,在潮濕微水狀態(tài)下,亦能存活較長時間,在養(yǎng)殖或越冬過程中,常發(fā)現(xiàn)紅螯螯蝦出現(xiàn)在堤埂上。幼體和懷卵蝦則不宜在低溶氧中,否則會導致幼體和卵胚的死亡。故在養(yǎng)殖過程中,溶氧一般不應低于4毫克/升,在孵化過程中溶氧量還應高一些。

  紅螯螯蝦為雜食性動物,在天然條件下,主要攝食有機碎屑、水生藻類、絲狀藻類、水生植物的根、葉及碎片,特別喜食汁多肥嫩的綠色植物如水浮蓮、水葫蘆、馬來眼子菜、綠萍和苦草等。動物性食物喜食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蟲卵、蛹、螺、蚌和魚肉等。人工飼養(yǎng)中,適量投喂市售的配合飼料均可攝食。

  紅螯螯蝦從稚蝦生長到成蝦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將發(fā)生多次蛻皮。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剛孵出的稚蝦,每次蛻殼的時間間隔較短,在1-2天蛻殼1次,隨著身體的長大,蛻殼間隔的時間也就延長。

  在蛻殼期間,該蝦最容易受敵害生物或同類侵食,是該蝦引起死亡的危險期,若在此期間人為捕捉、搬動、水質(zhì)差或缺氧則易于死亡。

  5、牛蛙的生活習性

  牛蛙屬變溫動物,一生經(jīng)過產(chǎn)卵,卵孵為蝌蚪,生活于水中,后經(jīng)完全變態(tài)成為幼蛙,開始兩棲生活。牛哇喜棲于溝塘邊,若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則伏于水上,將頭露出水面,遇驚擾便潛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幾只或幾十只群居共棲,在適應環(huán)境后,一般不再遷移。

  每年4月-9月,牛蛙開始抱對產(chǎn)卵,受精卵3-4天孵化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為為幼蛙后,過著水陸兩棲生活。冬季水溫降到10℃以下時,牛蛙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進入冬眠。待氣溫回升到10℃以上,又出來覓食。

  牛蛙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在自然條件下,蝌蚪的生存的 水溫為2-35℃;最適于生長發(fā)育的水溫為23-25℃;水溫超過35℃蝌蚪便陸續(xù)死亡,溫度低 于15℃時、蝌蚪不攝食;水溫低于9℃時便進入冬眠狀態(tài)。成蛙攝食、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 0-30℃,最適溫度為25-30℃。

  秋季水溫降至18℃以下時,食欲與活動減弱;15℃以下停止 攝食;9-10℃開始冬眠。當水溫超過32℃時,活動和攝食明顯減弱,水溫超過35℃時,牛蛙 陸續(xù)死亡。

  牛蛙皮膚沒有防止水份蒸發(fā)的保護組織,因此不能長時間離開水,在干燥的空氣中或日曬過 久均能造成牛蛙死亡。皮膚的溫度直接影響牛蛙的生殖、排卵,蝌蚪的生長、發(fā)育需在水中 進行,因此水是牛蛙不能缺少的生態(tài)需要。牛蛙一般具畏光性,晝伏夜出,喜歡棲息在有利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向陽環(huán)境。但避免陽光 直接照射,喜歡弱光,更喜歡藍光。

  牛蛙蝌蚪以有機屑及浮游動物等為食,幼蛙和成蛙以某些水生和陸生動物為食。捕食時,選擇安全、僻靜和餌料豐富的淺水處,或陸地上,耐心等待,當發(fā)現(xiàn)被捕食對象活物時,則以猛撲的方式跳躍捕捉。在離蛙較遠時,則輕輕爬向目標,伺機捕捉。在餌料缺乏時,牛蛙有大吃小的現(xiàn)象。

  6、塘角魚的生活習性

  塘角魚也叫革胡子鯰:頭部扁平,頭后側(cè)扁,魚體光滑無鱗。體色深灰色或黑色,體兩側(cè)具有灰黑色蝕狀斑塊,胸腹部白色?趯、橫裂、齒利,口稍下,有觸須4對,上下吻各2對。上下頜和犁骨上密生絨毛狀細齒。

  原產(chǎn)非洲尼羅河流域,喜溫怕寒,適宜生長和水溫為18-32℃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22-32℃,15℃以下攝食量很少,生長慢。當水汩降至臨界7℃時則會凍死。

  生活在水的下層,夜間活動敏捷,攝食旺盛。由于革胡子鯰魚具有樹枝狀(又稱珊瑚狀)的鰓上呼吸輔助器官和皮膚呼吸功能,能夠生存于一般魚類不能生存的低氧或淺水和污染的水域中,只要其體表保持濕潤,離開水幾天仍能生存。由于革胡子鯰的胸鰭外緣有一根堅硬粗壯的硬刺,能在陸地上爬行,它能越過障礙物,從一個魚池遷移到另一個魚池。它的四對口須頗長,且能靈活轉(zhuǎn)動。

  革胡子鯰是以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貪食,且一次吃飽,具有群聚爭食的習性。

  7、螃蟹的生活習性

  自然生長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隱居。在食物豐盛、飽食時,它們?yōu)槎惚軘澈,常常營穴居生活。沒有穴居條件時,它們便躲在石礫或草叢中隱居。河蟹通常喜歡生活在水質(zhì)清潔、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時,它們常隱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晝伏夜出,在餌料豐富,環(huán)境適宜時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棄穴離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長,在海水中繁殖。蟹苗進入淡水后,一般在餌料豐足的河灣、湖泊中生活18個月左右,性腺逐漸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開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區(qū)產(chǎn)卵,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產(chǎn)卵,卵一串串貼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積在腹部,直到孵出幼體。這類蟹稱“抱卵蟹”。河蟹一次可產(chǎn)數(shù)萬至百萬粒卵,并且能產(chǎn)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經(jīng)過4個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達90%左右。剛孵出的幼體很小,形狀像水蚤,稱蚤狀幼體。蚤狀幼體經(jīng)過五次蛻皮,大約35天就長成蟹苗(大眼幼體),蟹苗再蛻一次皮,成幼蟹。剛脫殼的蟹稱軟殼蟹,它無力攝食和防敵,1-2天后殼才漸硬,這時才漸漸活動,脫殼后蟹體顯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體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雜,它葷素均吃,并且喜歡吃魚、蝦、螺、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早等動物性食物,也殘食受傷或剛蛻殼的同類,抱卵蟹在饑餓時還取卵當食。在自然環(huán)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為主。

  河蟹十分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強。在食物豐富時可以吃得很多,而沒有食物時,幾天甚至一個月不吃,也不至餓死,這是因為在飽食后,會把多余的營養(yǎng)貯存在肝臟中,剛脫殼的“軟殼蟹”就是預先貯存的營養(yǎng)來維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間,才停止或減少攝食。

  河蟹不僅貪食,而且有搶食好斗的習性。為了爭搶一頓美餐,經(jīng)常會互相殘殺。

  烏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鯉魚的生活習性

  1、烏魚的生活習性

  又稱烏鱧、黑魚、財魚、生魚、烏魚、烏棒、蛇頭魚、黑魚棒子、斑魚、草鱧等。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后部側(cè)扁。頭較長,前部扁平,后部隆起,頭上被有小細鱗,頗以蛇頭?诖,端位,具有尖銳的牙齒,口裂后端延伸至眼后緣。眼小,位于口的前上方。背鰭和臀鰭較長,可達尾柄基部,尾鰭圓形。體被圓鱗,側(cè)線完全。全身青褐色,頭民、背色較深暗,腹部較淡。體側(cè)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色斑塊,頭側(cè)有兩縱行黑色條紋。背鰭、臀鰭、尾鰭均有黑色斑紋。胸鰭、腹鰭淺黃色,胸鰭基部有一黑色斑塊。

  烏鱧喜棲息于水草叢生、淤泥底質(zhì)的湖泊、水庫、河流、河溝及池塘,內(nèi)外蕩等水體中。平常潛伏在水草茂密的水底,捕食或水中缺氧時才到水體中上層活動。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有輔助呼吸器官可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故耐低氧,在少水或潮濕的地帶也能長時間生存。生存水溫0-41℃,適宜生長溫度為16-30℃。遇有適害時,可以潛伏于底泥中。能在水面跳躍,同時發(fā)出鈍音?呻S細小水流轉(zhuǎn)移水域中,在少水的潮濕淤泥地帶也能生活相當長時間。冬季常進行穴居生活,潛伏于泥中停食不動。

  烏鱧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食性隨魚體大小而變化,

  10厘米以下的幼魚主要以橈足類、枝類、水生昆蟲、仔魚、小蝦為食;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野雜魚為食,主要有鯽魚、餐條、泥鰍等。

  烏鱧的性成熟年齡一般為2齡,體重在500克能上能下,懷卵量約為2萬粒。5-7月為產(chǎn)卵期,以6月較為集中。產(chǎn)卵方式為筑巢類型,是屬一次成熟、分批產(chǎn)卵,卵為金黃色的浮性卵。

  2、鯽魚的生活習性

  鯽魚又叫河鯽、鯽瓜子。體側(cè)扁而高,腹部圓,頭較小,吻鈍,口端位呈弧型;眼較大,無須;體呈銀灰色,背部較暗,鰭灰。因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形體與顏色也有所差異。其肉質(zhì)鮮美,營養(yǎng)豐富。餌魚是一種中小型淡水魚,也是內(nèi)陸江河湖塘分布最廣的野生魚種,家養(yǎng)的很少。它的個體較小,一般250克以上就算大鯽魚了,超過1000克的數(shù)量不是很多。但在多年少有人捕釣的水域中,最大個體可達3000克。

  鯽魚的家族成員廣,有銀灰鯽魚、銀鯽魚、百鯽魚、彩色鯽魚、金鯽魚、烏鯽魚等多個品種。它分布廣泛,是垂釣的主要魚種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垂釣。

  (1)棲息于水的下層,鯽魚是底棲性魚類,經(jīng)常棲息在雜草叢生的水域,游弋到有腐殖質(zhì)的水底覓食。

 。2)喜歡清潔水域和水草,清潔水域溶氧充足,且微生物等雜物少,水質(zhì)不污染,魚兒在這樣的水域里游動覓食有舒適感,食欲旺。水草叢生處有餌魚愛吃的食物,且隱蔽性強,魚有安全感。同時水草還是魚兒產(chǎn)卵繁殖的天然產(chǎn)床。

  (3)文靜而膽小,膽小是魚類的共性,而卿魚尤其膽小,害怕驚擾。大鯽魚更甚。

  鯽魚性情溫順、文靜,警覺性很高。見到食物,并不馬上吞食,而是慢慢靠近,在周圍轉(zhuǎn)著圈觀察一番,然后才慢慢騰騰地用口輕啄餌食,邊吞邊吐,反復幾次。有時還先用身子蹭一蹭,或用尾巴扇一扇,不肯輕易吞下。魚群中如果某一同伙被釣走,便立刻逃之夭夭,過一段時間才又小心翼翼地游回來。如若有人往水里扔石塊,或是岸邊大聲喧嘩,響動較大,便潛入水底不動。

 。4)食性雜,四季尋食,鯽魚食性較雜,葷素都吃,以葷為主。同時喜吃植物性餌料,也吃有機碎屑及底棲小動物。蚯蚓、蛆、蝦、面食、飯粒、薯類都喜歡吃。而且一年四季,只要水溫適宜,隨時都在覓食。

  當然鯽魚也有個換口味的習慣,一般是春秋二季喜吃葷餌,夏季喜吃素餌,深秋以后則葷素兼食。不過平時垂釣,也應注意葷素餌的更換,或是交替使用。例如用葷餌釣了一段時間,魚不大貪嘴了,不妨改釣素餌。反之亦然。

 。5)喜溫暖,懼酷熱,怕強光,鯽魚是廣溫性魚類,適合鯉魚生存的最佳溫度是15℃~25℃,在這個溫度范圍內(nèi),鯽魚的活動能力最強,食欲旺盛。

  春秋之季,鯽魚喜歡到岸邊淺水區(qū)域,尤其是水草繁密的地段游戈、覓食;炎熱的夏天,淺水區(qū)水溫被曬得很高,鯉魚便潛入深水處棲息,或到蔭涼處“乘涼”;到了嚴寒的冬季,便游進深水域避寒去了。鯽魚最懼怕強光照射,很少到水面曬太陽。

 。6)喜活水,喜風,魚類絕大多數(shù)都喜歡活水。這是因為活水不僅帶來了充足的氧氣,還往往夾帶著魚兒愛吃的雜物,同時還會對魚兒生活的水域起到調(diào)節(jié)溫度的作用。

  對于鯽魚來說,尤其喜歡從外部注入的新鮮水(包括漲水和下雨),因為這能給膽小而好動的鯽魚提供了“天賜良機”。鯽魚喜風,刮三四級風的天氣,表現(xiàn)異;钴S。

 。7)喜歡群集,鯽魚生性喜歡群集,且多是個體大小相近的聚集在一起,形體相差懸殊的元緣相聚。所以,垂釣的人往往能在某個窩點接連釣上很多條鯽魚,而且個體大小相差不多。

 。ǚ派a魚,應回避釣魚者聚集之地)

  (生長緩慢,餌魚生長速度較慢,當年魚也就是長到100克左右。正因為這樣,鯽魚絕大多數(shù)都屬野生,很少有放養(yǎng)的。

 。9)數(shù)量多,游速慢,上鉤后逃竄力不大。

 。10)繁殖能力強,鯽魚的性腺較其他魚成熟得早,隔年魚便能產(chǎn)卵,一邊產(chǎn)卵一邊長個頭;而且產(chǎn)卵期長,從春季一直可持續(xù)到秋季,產(chǎn)卵數(shù)量多,卵產(chǎn)在淺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體上。鯽魚繁殖能力強是它分布廣、數(shù)量多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點,鯽魚產(chǎn)卵期間照樣覓食,這與其它魚類是不同的。

 。11)生命力極強,鯽魚的耐受力特好,生命力極強,不易死亡。即使水域環(huán)境很惡劣,只要有水,沒有毒質(zhì)污染,就能存活和繁衍后代。

  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況,某個養(yǎng)魚塘的水已被抽干,但當有了水之后,又有鯽魚出現(xiàn),這是鯽魚原先產(chǎn)下的卵埋人濕土中了,當有水之后,經(jīng)過陽光照射,便孵化成小魚的緣故。有的水域被輕度污染后,其他魚幾乎都死光了,但餌魚卻不會絕跡,仍可釣到。

  烏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鯉魚的生活習性

  1、烏魚的生活習性

  又稱烏鱧、黑魚、財魚、生魚、烏魚、烏棒、蛇頭魚、黑魚棒子、斑魚、草鱧等。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后部側(cè)扁。頭較長,前部扁平,后部隆起,頭上被有小細鱗,頗以蛇頭?诖螅宋,具有尖銳的牙齒,口裂后端延伸至眼后緣。眼小,位于口的前上方。背鰭和臀鰭較長,可達尾柄基部,尾鰭圓形。體被圓鱗,側(cè)線完全。全身青褐色,頭民、背色較深暗,腹部較淡。體側(cè)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色斑塊,頭側(cè)有兩縱行黑色條紋。背鰭、臀鰭、尾鰭均有黑色斑紋。胸鰭、腹鰭淺黃色,胸鰭基部有一黑色斑塊。

  烏鱧喜棲息于水草叢生、淤泥底質(zhì)的湖泊、水庫、河流、河溝及池塘,內(nèi)外蕩等水體中。平常潛伏在水草茂密的水底,捕食或水中缺氧時才到水體中上層活動。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有輔助呼吸器官可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故耐低氧,在少水或潮濕的地帶也能長時間生存。生存水溫0-41℃,適宜生長溫度為16-30℃。遇有適害時,可以潛伏于底泥中。能在水面跳躍,同時發(fā)出鈍音?呻S細小水流轉(zhuǎn)移水域中,在少水的潮濕淤泥地帶也能生活相當長時間。冬季常進行穴居生活,潛伏于泥中停食不動。

  烏鱧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食性隨魚體大小而變化,

  10厘米以下的幼魚主要以橈足類、枝類、水生昆蟲、仔魚、小蝦為食;成魚則以各種小型野雜魚為食,主要有鯽魚、餐條、泥鰍等。

  烏鱧的性成熟年齡一般為2齡,體重在500克能上能下,懷卵量約為2萬粒。5-7月為產(chǎn)卵期,以6月較為集中。產(chǎn)卵方式為筑巢類型,是屬一次成熟、分批產(chǎn)卵,卵為金黃色的浮性卵。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