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欲望之真相,斷盡世俗利欲心

看穿欲望之真相,斷盡世俗利欲心

  .有一次,佛陀在盎克特拉巴地方旅行,停留在一處小村叫做阿想那。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做哺多利的居士,來到佛陀休息的森林里,他已經(jīng)把所有的財榖金銀悉數(shù)交給他的嗣子,而過著隱居的日子。佛陀面對哺多利說教隔斷俗念的真義,而使他皈依佛教。在這個說法里,佛陀以如下的對話,來譬喻欲望之行:

  「居士(居家的修行者、長者等的稱謂,又是在俗家的佛徒之稱)呀!那好像是拿著干草的火炬,向著風行走,居士呀!你想會怎樣?如果那個人不趕快把那個火炬丟掉,那個火焰必定燙傷他的手,燙傷他的手臂吧。甚至燒到他的身上,他將受到和死一樣的痛苦吧!」。

  「世尊!不錯的!。

  「所以我的弟子們,時常這樣想著:『欲望可比喻為干草的火炬,煩惱多,是世尊所說教的』。如此,看穿了欲望的真相,消減了所有世俗的利欲心!。

  佛陀又為了他,做了如下的比喻:

  「居士呀!譬如說,有一個村落的旁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在森林里有一棵果樹。那棵果樹,開始結(jié)了很多成熟的果實。此時,剛好有一個男人經(jīng)過那里,看見了果樹。他就爬上樹上,摘取果實。又來了第二個男人,看見果樹,但是他不會爬樹,就想把這棵樹砍倒,以便取得果實。那么居士呀!你想怎么樣?第一個男人,如果不趕快跳下樹來,等到果樹被砍倒,是否會遭受到慘傷呢?」。

  「世尊呀!對的!。

  「所以我的弟子們,時常以『欲望有如果樹,多苦,多煩惱,是世尊所說的』為念,看穿欲望之真相,斷盡了世俗的利欲心!。

  這類欲望之行的比喻,在這個經(jīng)典上,前后說過七次,也就是古來有名的「欲望七喻」。

經(jīng)典出處:

  ◎中部經(jīng)典·五四·哺多利經(jīng)

  ◎中阿含經(jīng)·二○三·哺多利經(jīng)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