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求人不如求己,自立必先能自強(qiáng)

求人不如求己,自立必先能自強(qiáng)

求人不如求己,自立必先能自強(qiáng)

  有一天,一個(gè)居士帶著孩子去參拜一座剛落成不久的大佛,大佛有十幾層樓那么高,非常宏偉。突然,孩子指著大佛像說:“爸爸,大佛的頭上有避雷針。”

  “是嗎?”居士順著孩子的手勢(shì)往上看去,大佛很高,所以不注意的話很難發(fā)現(xiàn),但大佛的頭上確實(shí)裝著一個(gè)避雷針。

  孩子接著問道:“大佛的頭上為什么要裝避雷針呢?”

  居士心怯地說道:“因?yàn)榇蠓鹨才卤焕状蛑醒剑?rdquo;

  孩子說:“佛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么,為什么怕被雷打中?”

  居士一時(shí)語塞,心想:“我?guī)е⒆忧Ю锾鎏雠軄矶Y拜佛像,祈求能保佑家人平安,原來佛像自己也怕被雷打中。佛像既不能保佑自身的安危,又怎么能保佑我們這些比佛像更脆弱的肉身呢?”

  實(shí)際上,佛像需要避雷針,是由于佛像太巨大了;而人擔(dān)心被雷劈,則是因?yàn)閮?nèi)心貪念太巨大了。很多人巴巴地跑去拜佛,其實(shí)并不一定信佛。很多人因?yàn)槊杀瘟俗约旱?a href="/remen/foxi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心,就把佛像當(dāng)成避雷針。其實(shí),人如果開啟了自己的佛心,就不需要去拜佛像了。

  佛印禪師和蘇東坡是至交,經(jīng)常一起參禪論道、游山玩水。一天,他們出游路過杭州中天竺寺,便進(jìn)去參禮。

  當(dāng)他們禮拜完畢后,蘇東坡看著千手觀音菩薩手持的念珠,就問道:“禪師,觀音既是菩薩,為什么還要數(shù)手里的那串念珠呢?”

  禪師答道:“她像凡夫一樣,也在禱告!”

  蘇東坡不解地問道:“她向誰禱告呢?”禪師笑答:“咦,她向觀音菩薩禱告呀!”

  東坡又追問道:“她自己既然是觀音菩薩,為什么要向自己禱告呢?”

  佛印不禁笑笑,說道:“求人不如求己嘛!”

  兩人同聲哈哈大笑起來。

  哲理:其實(shí),佛像頭上的避雷針和觀音手中的念珠一樣,是在啟示我們:求人不如求己。求佛不如求自己,只要你心中有佛,便處處是佛,時(shí)時(shí)是佛。如果心中沒有佛,拜再大的佛像、求再多的觀音又有什么用呢?人貴自立,自立必先能自強(qiáng)。勿依賴人,勿強(qiáng)求人,他人無論親疏,皆不可依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