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吃相

  喂猴。猴子吃東西,不會像人那樣吃完,更不可能去珍惜。比如猴子抓蘋果吃,抓到脆甜的,吃上幾口,就忙著抓下一個。抓到不脆甜的,吃一口后,就丟了,回頭再抓。等到沒吃的了,才又撿回剛才丟掉的來吃。

  猴子是聰明的,但始終是小聰明。

  喂豬。圈養(yǎng)的豬群,到了開餐的時候,就會迫不及待地群起嗷嗷大叫,一副“等靠要”的樣子,食不到嘴不罷休。見到樹影搖動都會以為是飼養(yǎng)員喂食來了,其喚食之聲震耳欲聾。食到槽后,就全都不吭聲了。

  豬只管口福,全然不顧長肥后的命運。今日貪食,明日遭殃,這就是“等靠要”的下場。

  喂魚。養(yǎng)魚人常常在固定的地方把飼料撒下水塘。食物所至,群魚云集。魚長大后,養(yǎng)魚人用不著為抓魚而費心。只需像往常那樣,撒下飼料之后,再把網一撒。一網不盡,也該是八成了。

  可見,經常有好處的地方,往往是要命的地方。

  喂牛。上天讓牛長四個胃,卻偏偏只給它草吃,以致牛從不知天下美食為何物。即使老天只讓吃草,牛也能做到隨遇而安。牛把草卷在嘴里,慢慢地咀嚼,自我回味。其他動物還以為草的味道和營養(yǎng)都挺好呢。

  心無貪念,才懂得品味生活,過踏實的日子。

  (選自《新疆都市報》劉 利/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