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你就坐這部車!?

  下班回家坐在105路上,聽到一位婦人在和一位女士對話。從衣著上判斷,那位婦人顯然是外地來的,講著很重的家鄉(xiāng)話。

  婦人:請問,往市政大廈怎么走呀?

  女士:哎呀,你坐錯車了---方向錯了!

  婦人:啊?這人生地不熟的我可怎么辦呀。。。。。。

  女士:你別急,等車到這一站停了,你就到對面去,還坐這部車。。。。。。

  女士話未說完,車已經(jīng)到站,那位婦人急急忙忙下了車。當(dāng)車重新啟動的時候,透過車后窗的玻璃,我能看見那婦人還一直注視著正在離開的這部車,也許,在她心里正在感激著這個陌生城市里的好心人吧,我想。

  故事講到這里似乎已經(jīng)完結(jié),一個助人為樂但平淡無奇的故事。然而,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第二天,當(dāng)我一大早坐上105路車上班的時候,車上的司機(jī)和售票員正聊得歡呢----

  司機(jī):哈哈,剛剛聽老王講的一個怪事,笑死人了!

  售票員:什么事呀,這么可笑?

  司機(jī):昨天,就在咱們這路車上,有個婦女要到市政大廈去,結(jié)果坐錯了車。

  售票員:那有什么好笑的,外地人經(jīng)常坐錯車的嘛。

  司機(jī):不是,你猜怎么著,別人告訴她到對面去坐,那婦女,她。。。她倒是到了對面。。。哈哈。。。

  售票員:別笑了,快說,為什么呀?

  司機(jī):老王說,昨天那婦女一上車就抱怨深圳的交通差,到市政大廈去的車太少,老王問她,105路幾分鐘就一部,干嗎等幾個小時呀?你猜怎么著----那婦女說,105是多呀,打我眼前過,我都數(shù)得頭暈,可人家說到市政大廈的就你這部,為等你這部車,害我足足等了幾個小時。。。不過還算好,要不是遇到好心人,我都坐錯了方向,現(xiàn)在,還不知道被拉到哪里去呢。。。

  司機(jī)和售票員還在哈哈大笑,我卻怎么也沒笑出來。

  昨天我在,今天我在,這一切現(xiàn)在都明白了----因?yàn)槟俏缓眯膸腿说呐恳痪湓?ldquo;你就坐這部車”,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那位外地婦女信以為真(當(dāng)然,幫人的女士并沒有說假話,也沒有有意說錯話),以為只有這部車才可以坐到。幾個小時就呆在那里死等一部車。

  這究竟是誰的悲哀?

  說幫人者無心之過,詞不達(dá)意,當(dāng)然可以。而被幫者是不是也有些問題呢?難道,對方的錯誤信息在傳達(dá)給自己以后,就沒有一個甄選和判斷的過程嗎?

  溝通無處不再,正是因?yàn)檫@樣,所以再高明的溝通者都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以往,我們總在強(qiáng)調(diào)發(fā)出信息的一方需要“換位思考”要“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式進(jìn)行交流”這當(dāng)然沒有錯,大家都希望做這樣的溝通者,但是,一方面不是人人想就可以做得到的,另一方面“智者千慮,總有一失”,在發(fā)出信息的人“總有一失”的時候,假如接收信息的人自身具備甄選和判斷的能力,上面的故事就不會那么多了。

  看來,在溝通出問題的時候,我們除了要打發(fā)出信息的人的板子之外,也有必要打一打接收信息者的板子,促使他們提高甄別和判斷信息的能力。也許發(fā)出信息者說的不對或不完全對,但是,接收信息者在做的時候可以把它做對,因?yàn)?我們是能動的,是有思想的。

  不能因?yàn)閷Ψ藉e了,我們就錯了,木已成舟,這樣的因果分析于那件事情本身已經(jīng)沒有太的意義;如果對方錯了,而我們卻做對了,那,才叫智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