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二卷 阿惟越致遮經(jīng)

第二卷 阿惟越致遮經(jīng)

奉法品第三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何因贊揚菩薩奉持法乎。菩薩于此存于佛道而不退轉(zhuǎn)。執(zhí)持覺軌了了分別不越法界。不可思議逮得經(jīng)籍。所可總持常處不動。志順法句質(zhì)一切疑。諸法自然無所猗著。所可總持不有依立。順于總持不專經(jīng)本。志常樂圣欽敬道者。于一切法而無所受。以不受行乃為演說法。志性仁調(diào)進止安隱講寂然經(jīng)。于此持法不猗不舍。一切自然則圣道相。以獲此義未嘗越失其身所行。體常堅住世非有處。何謂菩薩常睹察之。未嘗見此身安諦住。自順正法等于境界不去不來。作是解知。諸佛菩薩所可說法。逮得此籍清凈無垢。見一切法無合無散。睹諸經(jīng)典忽然不現(xiàn)。所以不見諸法無為。以故不見。以不見法則無所持。知界虛空則演經(jīng)籍。諸想自然不有調(diào)戲。無形清涼離心無心心不可得。設不可得則為道心。而無去來講寂然行。不有言說無所慕求。于法如此無依因者。所以不猗不興法貌。常順經(jīng)典是菩薩法。而無所著不生泥洹。彼說此義猶如顯致。不慕種姓以獲如此舍諸種姓。逮菩薩行無所得法。于諸往返不去不來。一切諸慧無去來今。執(zhí)信如是不動不搖不退不舍。奉持諸法不急不緩。是謂持法得菩薩道。既得圣行則無所得。以成如是菩薩大士。名曰奉法。佛于是頌曰。

一切諸佛法未嘗有退轉(zhuǎn)

奉持經(jīng)如此是則為持法

講諸佛佛法無想不自然

甚深不可得是則為持法

未嘗毀諸界法界無思議

以得致彼義則謂為持法

奉法殷勤愨諸佛之所行

其心無所著則謂為持法

所執(zhí)無進退一切法自然

眾經(jīng)無所著則謂為持法

不立于寂滅奉持履大跡

以隨順彼典則謂為持法

道常為法身慕求微妙說

棄捐于懈怠是則為持法

聽經(jīng)則采受學思而玩習

性仁游居安是則為持法

常講澹然義執(zhí)經(jīng)而不著

得致無想行是則為持法

堅心立于道明智行無住

于身常無身彼解深如是

以致于空身法界則平等

無往亦無來分別身諸想

諸佛及菩薩所可講說法

普逮此經(jīng)典是則為持法

一切法無為彼界甚清凈

以奉此經(jīng)者是則為持法

廣察一切經(jīng)適見便不見

若不見諸法彼則無所持

是諸界皆空則為講法界

自然離眾想無形不調(diào)戲

其心舍諸有志亦不可得

設不能逮心此念為最上

所志無有意講法寂然義

無言無所著是心乃為尊

以能奉此法所興不有著

不猗于諸界是則為持法

菩薩所奉法如是應經(jīng)籍

不依無所舉示現(xiàn)無有造

如是行善訓順彼諸種姓

以得是義者故贊揚種姓

以殖于此姓謂為菩薩義

能順此總持是則為持法

了不見諸法一切無所趣

其若咸馳至亦不是彼法

當為亦無趣其解一切法

分別了總持不制不動搖

非舍無所追彼則興造法

不舉無所下總持樂于法

于諸法無法講說不有著

不得于諸經(jīng)是則為持法

阿難吾以故開演菩薩行

逮致微妙道是則贊諸法

阿難吾以故歌頌奉法者

用人想道玄開導此等類

降此無數(shù)法菩薩之所贊

善權(quán)永安隱故嘆于此經(jīng)

佛告阿難。是故如來至真等正覺。贊揚菩薩總持之法。此所現(xiàn)義亦善權(quán)方便。

八等品第四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何故贊揚菩薩八等之義。于此菩薩遠于八邪獲致脫門。而無所著不猗八正。度凡夫法立于道義。獲致中正超于凡俗。愿立道慧不見得涂。出于邪逕常住正觀。獲平等跡離于貪身。愿住道義逮致佛身。除超人想常思佛教。等心一切遠眾生著。常處無猗諸法悉斷。所以者何。法不可獲身所崇力。離世俗籍慕度世典。獲定法界不逮道法亦不離俗。釋有無義。遵修平夷。舍斷著想。去來現(xiàn)在。心念無殊。不得道意。所以者何。等志一切遵修普慧毒火刀杖不能危身。悉舍諸界致于佛土。不離諸道立無去來。道所往來輒弘大安。故曰菩薩涂不有住。所以者何。佛道則空是故無處。以無所住刀不向身。無能害者斯謂獲安。適逮此行無學不學亦非所求。不得圣賢志未嘗慕。以是之故。刀不能害身無能動搖。一切道遵空分別空慧。刀不能害。用弘大慈愍。于眾生得寂定界。逮澹然界。弘施非哀棄捐嗔恚。其行慈者。則發(fā)明慧。以慈化世成就大哀。不得人處厥慈具足刀不能傷。等于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于法界。平均之界道無若干。不興識念無有嗔恚。離于調(diào)戲寂然無音。法界如此度諸所有。菩薩造行諸可專心。一切音聲所至到處法莫有所奉不住終始。群黎所趣但音聲耳。所為了了講法化者。有無說想與其言也。以舍我想度諸音聲。越于等邪。逮得是教。解一切法言音聲耳。亦不獲法。莫有度者。是謂八等。未嘗慕著一切音聲。佛于是頌曰。

以住于八等逮致八解門

于八無所著是謂為八等

越八凡夫行得住于正議

不睹中間慧是謂為八等

超度俗夫行得住于佛道

于是無所獲是謂為八等

遠離眾邪見遵修于正見

獲致平等道是謂為八等

以除于貪己而立正圣道

逮致得佛身是謂為八等

棄捐眾生想常志修佛行

平均吾我人是謂為八等

得越眾生想住于無所處

諸法盡逝過是謂為八等

捐離于俗法奉修圣正教

而致寂然義是謂為八等

所去為俗法佛道亦如是

于此法無得是謂為八等

言有一本耳無有二元際

蠲除如此念是謂為八等

不處于中間無志斷著行

道慧如平一是謂為八等

不得過去心當來亦如是

平夷于現(xiàn)在是謂為八等

始無心所由其發(fā)道意者

此心不可獲何緣如致道

以入無所著如圣無可獲

以故刀與毒莫能危之者

脫離于五道眾相之所由

具足于往返是故謂無欺

道舍不周旋所言音聲耳

棄除諸響著是故不自欺

不得其所由從來亦如斯

去來惟音身但勸于學者

安化故有言其安亦復空

以應如此學故能不自欺

菩薩所玩習了學如此慧

一切無所斷是謂不自欺

彼不自貪己設有利刀刃

不能加害身莫有動搖者

普慈于一切樂道之大哀

捐除恚害心利刀莫能加

設有欲害者自計身空無

而致獲佛道刀則何緣傷

逮得澹然句棄除諸惡道

一切殃盡滅刀刃不能害

成就于明慧圣達無所乏

顯耀逮佛道以故刀不害

欲界及色界無色為三界

等同斯三界是故不自欺

等種成正覺不見名別異

無陰豈所凈清凈遠調(diào)戲

入斯平等跡故曰為菩薩

若著音聲者無離于五道

雖言至法界講其無所去

以逮不住忍謂之為八等

分別諸響應講說寂然法

無念非有名故謂為八等

除釋一切音而得無聲界

不著一切響是謂為八等

因聲解諸法一切法自然

諸法無有名不見有度者

阿難我是故贊揚正八等

義響而趣斯是亦無所獲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嘆美菩薩演八等聲。斯議所趣權(quán)慧方便也。

道跡品第五

佛復告阿難。如來何故。咨嗟菩薩為道跡乎。軌能通流至于佛心。菩薩住此諸所興造。永無所立不進不懈。度一切法逮于佛流。不著仁慧非猗于法。無所著行而弗有處。具足妙行得獲圣跡。精進菩薩其力堅強。心慈忍辱未嘗懈怠。捐除慢惰慕求妙道。世遵最上不著圣行亦無所住。存在斯道而求諸法。其所索者永無可獲未嘗動搖。雖住于道計圣生死。佛慧平等棄離眾樂而等陰蓋。滅除一切貪身邪見。勤修觀佛察彼精進以睹圣軌。悉除諸想超度吾我。是謂道跡。不著佛路得無為覺。不疑圣慧佛之戒禁。不猗于世不睹其戒。以無所見則不有求戒。莫而慕除釋三結(jié)。正住三界乃獲大安。護眾生想不猗不涂。舍一切著乃得佛道。致寂然跡不計身命。一切所有施而無惜。諸根常悅捐除恚色遵修圣行。雖以惠與無所放施救群生隘。既有所度不住無為越一切想。興無念法棄捐人想而逮斯慧。不懼眾會論于寂滅用凈佛道。超度諸難不畏生死。所以者何。逮澹然法而無瑕穢圣化妙安。知無往來鋤眾類想。但正道明志清凈行。時佛而頌曰。

講論彼道跡佛圣無思議

計眾有住者則為道所持

圣慧最上安不猗眾想網(wǎng)

空寂不有住于彼無所得

以獲斯道者菩薩志堅強

惟趣是圣教世尊無有上

志道不有貪心常采大慧

以是為道跡不猗無所著

所謂生死想佛念亦如是

具足正平等是謂解道跡

無有眾陰蓋演析于道法

是故除一切了斯為道跡

眾生皆猗身興心觀佛道

其意志所察常睹于圣路

身本時興結(jié)兇危想有我

以故無塵埃不著于佛道

初志懷狐疑將無不得佛

以釋斯猶豫正立于佛道

假使識于戒及佛所演禁

蠲除諸戒想無應不應禁

超度于三結(jié)等住于三界

則獲致佛道分別眾生想

習空明軌跡而愿求大慧

逮志圣寂然不著于佛道

常舍心布施棄捐嗔恚色

以故無有命存道無放逸

一切不矜悁救濟眾惱患

是故謂道跡住處于上路

未嘗興諸想當習無所著

斯已而不懼不游無禁戒

若習諸經(jīng)籍善權(quán)舍諸求

覺了眾音響處世無所畏

設至于眾會則不有諸難

便唱澹然法凈治于圣道

造時興人想以解自然行

用無強著故則舍眾畏難

若舍眾患害便不畏終始

逮得凈然道離垢安最上

等了惡道休斯以無所懼

平等上圣軌道恩則不離

斯即菩薩法為現(xiàn)道跡事

用懈廢劣人導利彼故說

以微妙善權(quán)講論佛圣道

若入菩薩者是已為唱導

導師所演法常合善方便

本行亦若茲志慕于佛道

我是故阿難分別說道跡

朦冥如意塞多想求如此

為說不能解愚騃心冥冥

謗訕慧精進聽諸志深要

阿難吾是故嘆美于道跡

設了菩薩無是輩能解耳

無數(shù)百千籍訓化于道跡

履軌之音聲為現(xiàn)佛道明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光耀菩薩謂為道跡。當知是義善權(quán)方便也。

往來品第六

佛復告阿難。如來何故暢說菩薩為往來乎。于是菩薩入于佛道不可思慧。志求圣覺無量因緣。于諸憒鬧無所興造。設致大道慧斷諸緣慕索佛明。求不亂禪越一切定釋諸塵埃。乃逮致法等佛典籍。了一切經(jīng)惟求此義。如來所護道德之明。人未嘗動無所轉(zhuǎn)移。則為法界憂念眾生心閉意塞。遭眾苦患不了經(jīng)典。慕求佛道立之此慧。而志大明根力覺意脫門正受分別是義。吾身如何開化眾人令慕佛道。常以此明勸化道場。而求佛眼心無陰蓋。若入正觀導利世間。所志慧因諸圣之上。其不了慧一切諸法之所歸趣明不可獲。以是之圣不求眾生便當立之。于此諸慧了法無處。以故當來睹群萌界。求無上處慕于不念。非得彼界不來不往。成就眾生往亦不往。開化人民了黎民處。分別此義隨其開化睹是諸法。一切眾生皆存法界察以不見。等御法界則省一切經(jīng)典平夷。觀于大道以佛圣慧不得人無了人道等求如是像。無持之慧離垢塵埃故慧無非處。其以無慧求大明軌不可望圣。是慧慧中之大明慧。不有諸求求亦無所慕。是謂圣明之智。菩薩所行能得是者。以故求來此謂往來。于是頌曰。

此智有往返佛慧難思議

是故謂往來志求于佛道

開化多因緣乃成于佛路

是事順慧均慕求不復還

不猗一切禪勸化諸塵埃

欲救濟斯等具足于往來

佛經(jīng)平等法分別人無相

曉了如本無已故謂往返

所可獲法者達了一切慧

吾亦當獲是欲求所住處

未嘗動眾生及計諸法界

故謂于往來不近所歸處

憂念無數(shù)人少智既遭患

欲立于斯慧則求佛大道

根力及覺意講詠三脫禪

分別斯義已故求佛圣道

志慕于道場過去佛所猗

故謂為往來則立存大圣

慕樂慈愍眼佛眼無思議

是故為往來慕于佛大道

諸佛之圣求世尊微妙義

自志斯深慧一切智最上

明智之所了一切法之歸

其慧不可得及以求道者

濟之無數(shù)人立之于上慧

以故為往來來者有所求

懷來睹佛界人界不思議

故以為往來于彼救眾生

省察眾生界求之不可得

故以為往來慕心于法界

群黎無所趣及一切人界

若曉了彼處順所游分別

睹一切諸法見以則不現(xiàn)

常一心定意求佛大圣道

如是微妙慧無垢而清凈

而明所分別其智不可獲

菩薩所欣樂開化于眾生

則獲彼明智何緣來至此

吾是故阿難論講于往來

為少智之人睹示所興念

吾是故阿難論說于往來

人懷精進者爾乃曉了此

有德者分別解深妙之義

能獲于斯德速得成大道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頒宣菩薩為往來。當知是義亦是善權(quán)方便也。

不還品第七

佛復告阿難。何故如來說美菩薩為不還乎。于是菩薩一切所存。處處造行超越諸有。而逮佛明蠲除諸行。降伏此已則不復還。所以者何。見一切法不有往還。超度凡夫捐舍俗慧。入佛明智獲無所住諸法平夷。所以者何。用致寂界非動凡夫。不立圣道塞諸惡路勉濟情欲。于食無食逮上明跡。拔去諸見則無所著。無有諸邪六十二見。已越生死觀于泥洹。踰之無為釋棄眾想。不隨經(jīng)籍凈垢惡道。捐棄貢高不懷自大。出于無黠憂惱之先。破壞愛欲滅除眾冥。拔去貪樂舍置塵埃。憍慢自恣止息斯礙遠離世智。故思佛乘等獲圣慧。菩薩捐志舍愛欲界。則習本凈過去圣滅之志。厥慧無上諸佛所解欲以顯思。一切眾生極尊無極。為一切乘此則佛慧。菩薩獲斯諸想無想等。除一切狐疑之界。菩薩逮是則不復還。又問阿難。其有人不住于道悉當立之以道。是者覺了眾生明爾則道。能覺如是則制人想。所以者何。知于空事人界難議平等道慧。所以者何。分別若此群黎之種則空。凈界人種亦空遠于眾想。一切諸人與空無特許。不有身不獲不住彼則亦空。虛空無空免一切想。無念致道蠲除眾生。虛空之想無棄不棄。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為平凈。一切眾生而無所捐。等于所釋故無所得。已不有獲是以不來。此者乃計為之不還。有為無為于一切法覺了所會。越度諸患故謂不還。于是佛頌曰。

彼則無所生造行如所處

蠲除諸所住是謂不復還

曉知于往還不著一切法

所住不可得是故不還此

其凡夫之行及佛世雄教

不然無所量故謂不復還

諸法無復來亦不得諸住

以獲無去來是謂不復還

其人未嘗住不至于三涂

逮致佛道明則謂為不還

決除一切欲于食而不著

得至于道場則謂為不還

眾見之所行分別六十二

不墮于彼際則謂為不還

此法無終始已舍離諸畏

斯慧如本無是故不至此

所應無為寂不著諸塵勞

逝除彼眾想是故不詣此

已斷諸惡道洗去眾垢著

學寂然無為則謂不復還

降伏于弊魔及官屬兵刃

永無有眾念是故不詣此

挽拔癡憂戚蠲除愛欲根

斷截盛貪淫是故不詣此

降制諸塵垢拔去于眾想

究竟至尊慧故謂不復還

捐去眾愁戚破壞于貢高

憶斷于五陰故謂不復還

志乘得光明佛乘無有上

不貪愛欲患故謂不復還

已知佛藏處諸藏中第一

過去佛所辯是故不詣此

彼處于尊乘佛圣無有上

截去諸狐疑是故不詣此

受千無數(shù)人勸立于佛道

以得立圣軌是故不詣此

曉了空無界等心于人界

遠離諸著想是故不詣此

曉了一切界法界亦如是

眾生不可得是故不詣此

分別黎民界虛空無思念

一切法如是是故不詣此

其人而無心退除于眾想

諸念不成道則謂為不還

吾是故阿難嘆說于不還

諸事永不來得住于佛道

佛告阿難。是故如來至真等正覺。嘆美菩薩為不還。亦當知此為善權(quán)方便也。

無著品第八

佛復告阿難。何謂如來嘆美菩薩為無著也。是菩薩沒一切行離于處土。不倚諸佛度脫眾生。不有所造塵勞之垢及與苦樂以滅色。欲救濟一切故謂為無著。弗得眾生。不獲欲埃非貪如故謂無著。釋去侵欺處無所住。一切法空。以了寂靜不習眾想。諸想以定則除眾思。不計有人壞滅所志。而智空法得無所著。佛道無思具足不怙故謂無著。演說典籍破壞眾瑕。嘆于往古等正覺教當來現(xiàn)在。而不放逸清凈離穢。唯論寂然故謂無著。菩薩大士開化諸人。立于佛道求圣路者。于一切法而無所慕。具足慈心行佛之仁永不有處。彼慈如此故謂無著;⒈娚嗖坏萌恕>烤勾蟀粤瞬惶幑手^無著。為眾生故加恩見道法無法想。斷除如此故謂無著。贊揚覺力計有愿數(shù)獲于不住知拔除眾根。志化眾生。了清凈法使成道義。永不有倚故謂不著。睹不依處制不貪身。于諸萬物非有所依。求及與眾會不毀萬物。講有為法。如是無本故謂無著。游諸佛土去無所至。不起本末睹佛圣尊。覺道無寂故謂無著。非有依處立如斯土。于無量剎平等諸國。不調(diào)戲界清凈不足。住福德之域空無諸剎。不退轉(zhuǎn)地無有女人。釋去塵勢睡眠之志。得佛圣國除陰蓋土。降魔官屬去諸怨敵。入寂然土感動變化。立于愿剎土眾求國。菩薩具足之威耀住無所住。睹獲佛意凈印印多所安國。舍離一切瓔珞寶飾眾垢之瑕。究無為地一切最尊。成如是像微妙佛處。諸法皆空具足道行故謂無著。蠲除眾樂諸根不可。于一切法不嗔不怒。寂平等乘則為佛慧。身口心同習無上寂。慕求圣道不著軌跡不想思人。悲念眾生無心不心。勸化無數(shù)億百千人。使立大道開示萌類。使念佛法等諸人物。導利無數(shù)眾庶黎民。令發(fā)圣意而無等倫。一切諸法均空特異。本空慧同立之不想。能等如是知無所倚已了。若此應其眾生而為說法。不慕諸利無倚經(jīng)籍。具足離根講法如是。永不有言多所化濟。不見度人救于眾生。著斷諸事免諸貪身超越貢高。睹一切法不起不滅。開化群黎萬物之想。令不壞色痛癢思想生死之識。凡夫不動則應解脫。而立佛法著道跡者。化之不倚則成除勖。導利所依令無佛想。則為勉濟勸發(fā)菩薩。弘不念心救道因緣。諸憒亂意離癡狂詐。具足三昧成就定意。不懷眾想。拔于邪智令睹正慧;l(fā)聲聞慕反跡者。制倚父母妻子舍宅兄弟姊妹令除恩愛。度著國土財色萬物。貪求之想塵勞顛倒開化諸著萬物之想。慕離于家而為寂志。懈廢羸劣等脫諸相。成入佛土欲垢之法。興發(fā)道意心不有二。未嘗生念。是無為法。此生死法。因緣無緣。道意俗心。犯戒護禁。開化此輩。興二相者。使其無念。度諸根本故曰無著。眾祐。賢圣。懈怠精進。男子女人。頑愚聰達。明圣闇結(jié)。導利此等。令無二心。救進眾生故曰無著。是諸菩薩成不退意;蛴惺軇e。又復不著。斯諸菩薩近道遠道。分別此義。不生二想。得逮圣路。至不起余而般泥洹。便離發(fā)意而不有倚。緣此諸法以開化人。如是自然解一切法。演無根本故曰無著。時佛嘆曰。

釋除一切行所尊亦如是

棄捐諸言教故曰為無著

鋤捐諸塵埃度脫動苦患

救濟于眾生名之曰無著

察人不可得欲垢亦如之

諸法無可獲故曰為無著

蠲去眾顛倒立心處不惑

分別知法空可曰為無著

了解知空義無有諸想著

除去一切顛號曰為無著

捐除一切想及人眾惡念

心無邪亂意故曰為無著

解空無所依佛道不可量

勖勉大精進故曰為無著

講經(jīng)所因緣淡靖無調(diào)戲

勸人立道德與名曰無著

真人修行慈欲令眾生安

勸人不可得故曰名無著

本無講經(jīng)籍加恩眾生類

未嘗有人想故曰為無著

正真根力覺為人分別說

己身逮此慧故曰為無著

知人之寂定清凈法致道

開演大圣教故曰為無著

不信諸萬物現(xiàn)目之所睹

一切虛無有是謂為無著

無倚諸佛土在國行仁義

平等覺所處為眾生講法

真人覺正教則睹于無見

如諦觀圣覺是謂為無著

成就自然國今我得知之

究竟無本始是謂為無著

除去諸所知心不懷嗔害

應真如無恨習成寂然道

定意而不滅靖泊無所起

念道亦如是故謂為無著

人物不增動眾生界如是

億萌亦普然化立道之義

群生及與道所處永無念

計慧悉平一是謂為無著

平等無像類一切法亦然

心正若如道故曰無思念

所謂為應真諸法非所著

能為人分別寂爾而無倚

為人講法義雖言而無教

普度無量人見眾不有動

眾生無可獲諸民除斷著

拔人離邪見度眾勤苦惱

一切法不起所處亦無滅

睹眾生諸想脫群民困厄

無增壞諸色痛癢亦如是

想識于生死濟之令無他

不動賢圣法凡夫亦如斯

立之以佛義度使志無著

眾人懷果想及緣覺之念

超越于覺意為人說此法

以興發(fā)道心常依所布施

戒忍亦如是故講無所倚

知解之顛倒興習于精進

以除斯諸想故說無著法

道意之所念邪智若慧明

于此無所倚故說無著法

是法不生念了別無若干

而說如此法故說無所著

自計己有身聲聞多所念

以為除此想故說無所著

諸法非有思解知不若干

演說斯無根故曰為無著

父母兄弟子空寂之所有

則為生死行不能成佛

慕妻及姊妹所倚皆歸妄

設其不有依故名曰無著

造興生死事則有親族念

見因有情欲吾宿之友黨

自念身有我心馳眾諸事

分別墮顛倒必則處魔教

棄捐于生死終始之災患

贊揚泥洹德故說于無著

所講勞垢法興衰及諍訟

斯皆言聲耳是曰為無著

眾所多競利放逸貪萬物

欲救此等類故說無著法

戀慕室家者心念行學道

頑鈍意如斯顯舉于無著

唯見卑賤法不睹真妙義

弗省于眾念故度至無著

除棄凡夫義專精慕佛法

拔去眾民求故曰為無著

若睹善惡行如是眾數(shù)法

無量人亦然故救放無著

以具諸相好精進不可計

而倚于此相仁賢得濟度

莊嚴諸佛土成就尊上法

依怙覺正利度之至無著

無為法之義若得或不獲

斯乃圣道行則能立正愿

無戒不睹犯放逸及智慧

闇昧軟弱人便著斯三事

眾生興此相諸念不可計

蠲除若干意故說無著法

存慕圣眾祐亦念于無德

分別凡人法故說無所著

以得如是行男子及女人

賢圣與凡夫斯則興二心

人起此二事愚行之所為

用倚是二際故度至無著

回動不退轉(zhuǎn)興造而不作

欲以近圣道故興心此念

獲致于大道不起無所滅

心常懷想著用求于無為

于彼受眾生仁人念萌類

以故曰無著救濟諸求想

是則菩薩法為現(xiàn)阿羅漢

因以發(fā)法忍自謂為無著

講說羅漢事斯應為菩薩

名住無所著獲致無上道

佛告阿難。如來至真等正覺。贊嘆說菩薩無著。亦當知之善權(quán)方便也。

聲聞品第九

佛告阿難。何故如來光耀菩薩為聲聞乎。菩薩大士開化無數(shù)不可計人。令聞佛法分別經(jīng)籍故謂聲聞。使聽圣道凈不放逸故謂聲聞。使聽無為安隱甘露。根力覺意意止意斷。具足此事速至道慧故謂聲聞。令得空慧身無堅固。闇昧之人閉塞不解。所以者何。乃貪己身諸入之事眼存為色。了觀如是則成佛眼。其目普見不可思議。眼無所倚。究竟此目致一切法。故謂聲聞。計此諸法如呼之響。莫得著音。非有說者亦無聽者。無香想香亦不有嗅。譬如有人臥出夢中。嗅種種香計此無香。此則或事思想所為。一切諸香人所嗅者。譬若如夢而無堅固。解斯音者則謂聲聞。舌之味味亦復為空。若肉段如為舌;蛑钦吡酥粸槲痘蟆F┤缇勰。以離諸論無可為喻。明者觀之知無所有不可得。持想著味者則致惡罪。莫思六界以分別味。心則開解意不放逸。若知此者心想無為。各各分別謂所聽義。而聞此空故謂聲聞。曉了其諸入之事。聽之為空身自寂然。未嘗有生不知所起。無生不生則為圣道。故謂聲聞。若所聽者皆無所有。解身自然不起不滅。故謂聲聞。聽于布施惠以法行。不可思議佛猶此路致于佛道。心有所施不自見心。以無意志逮得圣慧。所以者何。如其所種必獲其實亦不有果。說果之聲聽衣食施。計物之施所與薄耳。一切所舍法施為尊。無得貪惜莫懷施想。雖有所惠不得悕望。譬如幻人無有心意不與想念。欲成行者無得想施。所以者何。施不悕望則順道行。故謂聲聞。離諸所音一切塵埃都無所聽。離諸有為。不可以音聽受佛法。分別諸響而無所倚。所以者何。二事造聲。雖有二事則無所有。因緣合致則有二事。用有人故而致法音。故謂聲聞。于是佛頌曰。

使無央數(shù)人聞佛無念法

以故謂聲聞則勇猛菩薩

聞寂定之道恬靜不放逸

無量人聽法故謂為聲聞

聽澹泊安隱諸樂非有像

以故為聲聞至寂然無為

聽于覺根力具足意止斷

自究竟斯事故謂為聲聞

聽身所有空不可得堅固

愚騃之所慕故當時了體

其目無所睹不聽亦如茲

眾生為見侵闇塞不了了

若得成佛眼等自不可議

致之在本無開化諸闇昧

無量人聞經(jīng)諸法非有興

此以得名號稱存于聲聞

其無所聽受了之如呼響

不見有說者亦復無所聞

所以名聲聞令眾人聽受

計本不有聞莫為音所惑

譬如人寐夢嗅于無數(shù)香

恍惚不可得游逸嗅于空

了香亦如此未嘗有嗅香

無量人失志菩薩令開明

計舌無所猗肉段不知味

設使肉解甘舌亦當識之

無倚此諸想念美為兇危

六界不可念分別諸味種

菩薩大勇猛目睹分別此

因聽而致之故曰為聲聞

自分別己體是則空自然

能了此虛無則無起不生

若無所興隆則解此圣道

令群黎聽法是則謂聲聞

計心言本凈無形不可得

是者莫有人聽此為聲聞

猶如幻化生滅盡則亦空

若有睹眾想了之為聲聞

又聽所施與法施不可念

是軌為圣路爾乃成佛道

隨其本所種獲果亦如之

不可思議施成大道無念

衣食施薄福法施為最廣

未嘗有悁惜此則圣慧涂

弘無想之心布施不有著

如是惠施者疾致成佛道

釋去一切心計耳無所聞

超度諸合會故謂為聲聞

因呼有響應假使不著音

則于眾圣尊佛法無有上

諸可不聞響一切而無倚

不二無若干暢音有聲聞

無數(shù)佛演法令彼聞其音

計所聞如響樂人成佛道

善游諸佛土所聞不以亂

平等覺所處世尊無有上

聽千三千世所住如虛空

計人等猗寂若泥洹無形

世人所著想計倚有四大

是則為虛空泥洹為想念

解諸種如是莫得計堅固

本無生死者不滅盡塵勞

萬物不究竟計人弗可得

此諸法寂然未有睹眾界

令黎民聽此夙夜亦如之

彼不興眾念我化諸人聞

使人得聽法如此為弟子

所聞無所聞故嘆曰聲聞

雄人念往古聽受最上法

睹不分別經(jīng)一切法一切

講音無所偏救度一切會

為眾人說法是則為聲聞

則講無為界清凈不放逸

諦觀無說法佛法亦如之

睹法不去遠佛之所講揚

彼法亦不近是故無所猗

所以謂弟子聽采隨此教

勸化于群黎斯乃為聞法

阿難我是故講說聲聞化

假號曰弟子則菩薩大士

佛告阿難。是故如來至真等正覺。嘆說菩薩為聲聞。當知是義亦善權(quán)方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