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十四卷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第十四卷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一切有揵度首第十三
當言一切皆有耶。答曰。當言一切皆有。何以故。猶若十二入有此十二因緣。是故一切皆有。問若一切皆有者。云何無者亦當有。無物者亦皆悉有。答曰。云何于無言無復有耶。若言有一切者。一切言無亦有。云何得知。猶如無者亦有。欲使現在亦有無。為現在有為中有無耶。設一切一切有者。亦當有此無。云何得一切有。若無一切有亦當虛無。無者無物一切皆有。復作是說。當言一切有。如此一切乃至有為無為彼則有。是故一切有。問計校一切吉(相應)因無。是故不吉一切有。答曰。如現在有為現在計!,F在無有吉因。欲使現在有為耶。若有一切者。一切辦無因。云何還一切有。不有一切吉因若實。一切無吉因。如所說有。一切無一切因彼無。復作是說。當言有一切。何以故。說無一切者。亦無一切所持攝持三一切是故。一切有。問云何不一切持還自然持一切內有。答曰。若一切持還自然持一切內有欲使有現在持耶。還自然持現在內有。若有一切持還持還自然持。云何還一切持。云何還一切持不有自然持。若審有一切持有自然持。如所說有一切持。有自然持。彼亦無也。復作是說當言一切有。何以故。如爾所覺。不如彼有。不有彼彼無也。是故一切有。一切遍有一切耶。答曰。不得言有。何以故。猶如有青色彼無黃色。尊作是說。不當言。何以故。不以物有勝有余也。不以住勝有余。若彼有者此非好。不等威儀。當言有一切耶。答曰。不得作是說。何以故。不以無常言有常。亦不有常言無常。尊作是說。一切名者。此相無處所。是故盡不得言有。一切盡當有一切耶。答曰。不得言無也。盡有一切。何以故。不以無常言有常有常言無常。尊作是說。不應作是語。何以故。緣是有諸法界德。諸法耗亂。諸法耗亂。諸法無有定處。是故不應作是說。一當言一切有耶。答曰。不應作是說。何以故。凡夫人亦不還學無學法。學無學法。無學學無學法。是故不應作是說。尊作是說。不應作是說。若成就者彼則有也。然無有一切成就也。是故不應作是說。一當言一切成就耶。或作是說。不應作是說。凡夫人不成就學無學無學法。是故不應作是說。復次不應作是說。何以故。若有所得而不忘失。彼當成就彼亦不盡得不失。是故不應作是說也。一切智者其義云何;蜃魇钦f。覺知一切是謂薩蕓然。猶如明書則名書師。復次于一切事知自在。是謂薩蕓然。諸薩蕓然。后悉知一切。假使悉知一切。彼悉薩蕓然耶。答曰。如是悉知一切。是謂薩蕓然。復次不得作是語。悉知一切言薩蕓然。猶如書師明其書疏。然一切智不爾。普知一切有常無常。然非一切智。
一切有一切。一切根一切。一切一一切。一切智而智。云何有有相。答曰。智是其相。法是其相。有是其相。無是其相。實是其相。復次有三有。觀有如所有珍寶如所有是謂有。此間有彼間有實有如所有恚是謂有。云何無是無相。無智相無有相。無物相無有相。無法相無有相。復作是說。如彼無者即是其相。復次有二無。二觀如所有是謂無。無珍寶如所有。此間無彼間無。云何有漏是有漏相耶。答曰。無漏所生生是有漏相。復作是說。無漏所生是有漏相。復作是說。有有漏所起是有漏相。復作是說。無漏相應是有漏相。復次不于中間有有漏者。是故無漏。是故當觀有漏相。彼便有是。云何今不起園林。彼眾生行報因緣。彼行當觀有漏所起。云何無漏是無漏相。答曰。如上所說。復次或中間有漏整行為無也。彼當觀無漏。云何有為是有為相。三是有為相。起滅作變易。復作是說。無常相是有為相。復作是說。因緣滅相是有為相。復作是說。所作相是有為相。復作是說。久遠墮相是有為相。復次若有眾生集聚是有為相。云何無為是無為相。當說如上無異。云何過去過去相答曰。壞敗相是過去相。滅盡相為過去相。復次回轉意所越是過去相。當作是觀。云何未來是未來相。答曰。未生相是未來相。未起相是未來相。復次意回轉不還是未來相。當作是觀。云何現在是現在相。答曰。生不壞敗是現在相。復作是說。生不盡是現在相。復次意回轉時。當觀現在彼今生。
若相及有為。有漏并無漏。有為無為。過未生及現在三世。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答曰。過去世當言過去。未來世當言未來,F在世當言現在世。久遠行熾然。此三論議章。五陰當言過去。當言未來。當言現在。答曰。五陰當言過去未來現在。所要言之。五盛陰亦如是。十二入十八持亦如是。意身所有諸過去者。彼一切有。設有彼一切過去;蜃魇钦f。諸過去者彼一切有。頗有彼非過去。如所說。尊者曩昔闡頭比丘。從施家親屬家知識家。然彼家非過去。
復次或過去彼非有。如所說。一切結使過去。彼不結使起而滅;蛴斜朔沁^去。如所說。尊者曩昔闡頭比丘從施家。當于爾時等行;蛴幸噙^去。諸眾行出世而滅度;蚍怯蟹沁^去。除上爾所事則其義。諸未來彼一切必當有耶。假使有者。彼一切未來耶;蜃魇钦f。諸有者。彼一切未來也。頗未來彼不有耶。未生法行。復次或有未來彼非有。未生法行或有。彼非未來。如世尊言。彼阿難當作比丘。若大若小意不聰明。不善年少意無智。當于爾時等俱行或未來。及有諸行未生必當生;蚍俏磥矸怯小3蠣査聞t其義也。諸現在者彼一切有耶。設有彼一切現在耶。或作是說。諸現在一切有也。頗有一切彼非現在耶。過去未來。行及無為。復次或現在非有。如所說。
我無有家長亦復無親屬
無妻子仆從已得離解脫
或有眾生。家數爾時等俱行亦如是。于此間無余處無;蛴谢驘o。彼非現在過去未來行。無為或現在。及有諸色生。便滅亦不有。亦不現在也。若色過去。如彼色所有彼色過去耶。設有過去彼色有耶。或作是說。諸過去物。問如所說。諸過去彼一切色;蜃魇钦f。諸色物彼過去物。問諸所有色彼一切過去也。或作是說。色物異過去物異。問一則有二。復次色過去物。所生色亦自然。亦復所生如是有也。未來現在物。亦復如是。
世章二陰諸持二入過去來物
色有及三
猶如色無常。如彼色物亦復無常。若無常者盡無所有。彼所有如上無異。苦空無常亦復如是。猶如青色用眼識知。云何彼青彼識無異耶。設如彼知彼是青色耶。或作是說。猶如青色彼是智也。問過去是青色。是故過去亦知。作是說。彼知即是青色。問過去不知。是故過去非有青;蜃魇钦f。青異知異。問眼識則顛倒;蜃魇钦f。彼青異知異。問眼識則有顛倒。復次智者是等諦。復次自然物所事辦。又世尊言。識用知物。是故謂之識也。說是語其義云何;蜃魇钦f。此是識相。用知物故謂識。問無過去未來識彼非識。尊作是說。久遠契經句。復次取要言之。當作是說。若知眾生當觀彼識。猶如彼識彼是知耶;蜃魇钦f。猶如彼識彼是知耶。問過去未來識知。或作是說。猶如彼識彼是知。問過去未來不知。是故彼非識。復次識不知。緣所因識所生知。有眾生便有等諦。諸所識彼一切知耶。設知彼一切識耶;蜃魇钦f。諸有識彼一切知也。問過去未來識知。或作是說。諸所識彼一切是知。頗有識彼非知耶。過去未來識。問如所說。識者是知是謂識。是謂契經有迷。復次識知緣所作識所生知。眾生便有等諦巧便。云何知一切心是緣。或作是說。一切心緣四因緣生;蜃魇钦f。境界心有所攝。或作是說。世尊亦說。緣二因緣識便生;蜃魇钦f。若心無緣者。彼則是識。知者是識也。尊作是說。所為性說心回轉緣回轉。此知識于中得知。一切心有緣。
無?嗫無我知識諸所為知
彼因緣心
一切有揵度第十三竟。
偈揵度首第十四之一
等二不等遠如來無量智
不染守內外如實敬供養(yǎng)
等二者。是等覺一切智十力四無所畏等。辟支佛自寤等。阿羅漢解脫等。一切趣向等所見。故曰等等不等遠;蜃魇钦f。此事等于等中等。猶如羅云調達。本無如來如如。不如如道來。是謂如來。言無有異故曰如來。成就大智慧無量智。成就無限智慧。是謂無量智慧。無量境界智慧成就。是謂無量智慧。無量涅槃。是謂無量智慧。復次無量智慧成就無量大智慧。世尊除彼覺智慧智句。是謂無量智慧。不染污者。于此間內受有外是余物。復作是說。于此間內受有外趣善處。復作是說。于此化說法愛。不起外者。于彼說法愛不起諸結。如實敬供養(yǎng)。如是應供養(yǎng)。
于著不著者于慢不著慢
知苦自田業(yè)如實敬供養(yǎng)
于著不著者。諸見是著。若于三界見盡。彼謂過去。若于慢不著慢者。三種慢世俗著而不著。知苦自田業(yè)者。忍彼苦外諸入。復作是說。于著不著者。已越慢著是謂不著。于慢不著慢者。于七慢種中于彼染著而不染著。知苦自田業(yè)者?嘧R受識住處田業(yè)染著。復作是說。于著不著者,F見諦所斷結盡。于慢不著慢者,F思惟所斷結盡。知苦自田業(yè)者。苦五盛陰田業(yè)行是結。復次一切結著彼越一切著。是謂無著也。于慢不著慢者。染著諸慢染不著諸慢。知苦自田業(yè)。于彼苦苦諦知者知道諦。彼田業(yè)者。是習諦本所有結盡。是謂盡諦。
不依望厭觀相佐起諸見
因緣無所有如實敬供養(yǎng)
不依望厭觀者。貪望命望不應依。彼有二種。愛見者。諸佐彼愛命愛佐見厭觀。有二種道道果也。得起他諸見。他厭觀有二斷滅見。有常見己越彼。因緣無所有者。有二因緣。愛見是也。彼滅盡。復作是說。不依望者有愛見。望厭觀者。于彼現出要起他諸見。于一切諸見中。亦知他出要已越彼已。因緣無所有者。識識處住盡。復作是說。不依望者,F愛結盡起他諸見。現諸結盡。因緣無所有者。若愛結緣結盡彼無所緣。復次不依望厭觀。思惟所斷結盡起他諸見。起他諸見現諦所斷結盡。因緣無所有者。已越一切諸結。思惟見諦所斷結盡。彼無所緣也。
于家能滅意他家無染著
不起此彼患如實敬供養(yǎng)
于家能滅意者。有三家愛見是也。滅意者。以此家依依意。若歡喜已依彼二便依意相應。此斷若意相應道。于斷他家無所染著。有二他家。愛家見家。于彼不染著。不起此彼患者。愛所起由見故。諸此愛見盡。彼無所起。復作是說。不起此彼患者。亦如上得無異。復作是說。于家能滅意者。一切結是行一切結盡。他家不染著者。于妻子男女不染著。若愛若見不起者。于四受起中現其滅盡復作是說。于家能滅意者結欲。于他家意不染著者。不起者不愛。不起者于欲不起欲愛盡。復作是說。家者是習諦。意者是道諦。于他家不染者是苦諦也。不起者是盡諦。復作是說。于家能滅意者,F見結斷。于他家不染著者,F愛結盡。不起者諸愛結見結盡。彼無所造。復次于家不染著者,F見諦所斷結盡。于他家無染著者。現思惟所斷結盡。不起者。諸見諦思惟所斷結盡。彼無所造。
多望口文字捐棄滅無有
覺一切解脫如實敬供養(yǎng)
多望口文字者。多望者修望。口文字亦修。作是說。多望者多望是愛。口文字者口所陳說。復作是說。多望者是諸見。文字者愛。復次多望者思惟所斷。文字者見諦所斷。捐棄者已滅盡。無有所著者。是謂不起法。能覺者覺知一切諸法是謂覺。覺知三痛是謂覺。通達諸智皆悉成就。是謂覺也。于一切解脫者。于三界解脫也。于三縛解脫。愛縛垢縛見縛也。
癡無得其便一切法照明
由身而扶持逮覺最上等
此最凈鬼語
癡無得其便者。癡者是無明。緣內無明愚中間愚相應。復作是說。愚是無明。諸見愚中間與愚相應。復作是說。無明是愚。結愚中間與愚相應。復次無明是愚。無明緣行愚中間與愚相應。無有此盡。于一切法現諸智,F其因緣現其方便,F其道跡。由身而扶持者。住有余涅槃界。逮阿惟三佛。以此忍覺知無覺時。十力一切智四無所畏。最上過者休息安隱處。此凈鬼(夜叉)語此最妙鬼。清凈此無學門。
偈說不應食等觀于彼法
偈說諸佛喜諸法本梵志
偈說不應食者。作是說。世尊不為食故往。爾時世尊。欲教化婆羅門故是住也。后作是說;虿怀惺芪艺Z。復恐婆羅門作是念。沙門瞿曇為食故說法。復作是說。欲現其神足故不受食。彼婆羅門應受佛化。若觀彼法時。以是故觀。及聲聞及大丈夫。是彼威儀行。說得諸佛喜者。斷滅而不取。諸法本梵志。于中有賢圣沙門法。如是賢圣教。
諸余大神仙盡漏觀慚愧
以甘饌供養(yǎng)種德最福田
諸余者。諸雜穢飲食現受請供養(yǎng)。大神仙者。還大法是謂大神仙。盡漏者。諸有無明愛在身中能除去。是謂盡漏。慚愧休息。若戒盜盡。彼慚愧休息。以甘饌供養(yǎng)。種德是福田。是何謂德田是福田。于中專精意著。萌身長益。是謂福田;蜃魇钦f。便有偈。以此事余造。彼大神仙。盡漏慚愧休息。以甘饌供養(yǎng)。種德是福田;蜃魇钦f。彼婆羅門作是說偈。諸余大神仙。盡漏慚愧休息。以甘饌供養(yǎng)。種德者福田。
教化沉沒人越生老病死
能仁漏具足諸愿悉普至
教化沉沒者。沉沒諸見結以彼捐棄。越生老病死者。越度生老病死。能仁者。謂無學斷諸結使。漏具足者。諸智漏具足成就。是謂解脫。成就智無限。是謂能仁成就漏成就。諸愿悉普至者。有如是功德。越生老病死。越諸果愿。復作是說。一切沉沒結使。彼能舍離。度生老病死。謂之涅槃。此亦悉逮知。是謂度生老病死。作是說。教化沉沒人。見其垢染著。度生老病死者。現愛結盡。復次若教化沉沒人者,F諸見諦所斷結盡。度生老病死者。現思惟所斷結盡。余殘亦如是。
能仁行無淫不為壯所纏
于欲身解脫彼牢固能仁
能仁行無淫者。于尊者大迦葉授決廣說。能仁者是無學也。行者往就行無有淫。去離非梵行。不為壯所纏者;驈陀袝r。若少壯不與貪欲。況當老邁。于慢得解脫者。于四慢不造意不貪。是故當遠離。彼牢固者。咄棄諸惡法。牢固智慧成就。是謂牢固。能仁者是無學也。覺知所為。復作是說。能仁行無淫者,F安隱處。不為壯所纏者,F少壯當盡。于欲永解脫者。現業(yè)當盡。余殘亦如是。
不二倍越岸亦不一倍終
高下語句義是沙門所傳
不二倍越岸者。有諸疑網。不越無量生死岸。疑網未盡不能越生死。二倍者奸偽幻惑也。復作是說。諸有二倍者。彼不能越不越。彼二倍者。行垢成就一倍喪終。高語句義者。高者現身出要。不高者現身習出要。復作是說。高者是謂生天。不高者趣惡道中。是沙門所傳。世尊敷演。
或有不著裳亦不樂挍飾
或有持戒香語直不卒暴
或有不卒暴者;蛴胁恢鹿史钢T禁限。亦不樂挍飾者。不作是意莊嚴身口。亦不聽伎樂。或有持戒香者。或有學士游行四方。稱揚其名常無倦心;蛐掼笮姓。不說戒有虧。
歸命佛最勝一切皆解脫
是尊最勇猛游至無為中
佛者。覺知一切諸法。最勝者。具足諸力。歸命者。恭敬義。一切皆解脫者。于三界解脫。于二縛解脫。愛縛見縛也。復有三縛。欲怒癡縛也。是尊最勇猛者。受尊教所說法語。游至無為中者。亦無精進現有精進。非為不精進。不還悉獲現所作事辦。非為不有精進意。當作是守護。猶如不退現不退法。尊者婆那伽婆蹉居止深山。與郁頭羅摩子自說偈。執(zhí)鼻執(zhí)婆鼻那提帝(詳人不解)比比罽賴樓多彌遮。我意不染著。心常[火*霍]然寤。執(zhí)鼻執(zhí)婆鼻那提帝者。飛鳥之音響。比比罽賴樓多彌遮者。麑鹿之音響。我意不染著者。不退亦不起諸欲。心常[火*霍]然寤者。樂諸道樂涅槃。是謂比比罽賴(勺桂反)
五塔廟樂處枝葉不壞敗
彼見生諸枝能仁以慧斷
五塔廟樂處者。于五陰有中。枝葉不壞者。愛枝也。三界生諸見枝無?。能仁以慧斷者。學人智住斷。復作是說。五塔廟樂處者是苦諦。枝葉不壞敗者是習諦。彼見生諸枝者是道諦。能仁以慧斷者是盡。復作是說。五塔廟樂處枝葉不敗壞。是謂垢著。彼見生諸枝能仁以慧斷。除結凈相。尊者婆那婆蹉居在深山。天降雨時心懷歡喜。便說偈曰。
巖峻善茂生伏流水浴身
離欲處閑居智者倍生善
巖峻善茂生者。山澤樹下。伏流水浴身者。以雨水浴身。離欲處閑居者。居遠處樂閑靜。生諸不貪欲不處眾。智者倍生善者。生諸喜及善增益。居喜覺意。
愚者造生死數數入胞胎
故智者不造頭破亦不眠
愚者造生死。無智成就無明。造生死者。行有漏一切成就樂欲。數數入胞胎者。處母胎中。是故智成就。故智者不造。行有漏受諸有。于中亦不為。頭破亦不眠者。猶如此人;蜃魇钦f。愚者造生死是習諦。數數入胞胎者是苦諦。故智者不造是道諦。頭破亦不眠者是盡諦。猶如此人也。
等數望有愚偈義胎不度意常佛執(zhí)鼻執(zhí)婆耶庶。及五愚惑不聰明。
偈揵度首第十四之二
尊者優(yōu)婆夷。謨以水道步。尋往作尺蠖行。乃至入有想三昧。更不復見緣能因緣滅有想無想。彼問世尊曰。
我獨流無量不依不能度
與我說其緣所依度彼岸
我獨流無量者。獨一者謂不二。無緣生死流不能得度。復作是說。不能度此有想無想。復作是說。一無明流不能得度。與我說其緣者。普眼遍彼緣無眼。度生死流。此謂有想無想度無明流。
觀不用念定依彼而度流
云何斷欲愛愛盡于彼觀
觀不用念定者。起無漏不用定。無?嗫諢o我。作如是觀念者。專精其神足住止處所。是謂休息。復作是說。觀不用定時觀涅槃休息。如是汝度流。于彼而滅愛。猶如彼愛先盡。問三界諸愛染著于欲。復作是說。住愛而使盡。亦當使求盡。復作是說。彼愛未盡諸纏著住。非以外道而滅。去離非論。彼聽善論愛數數使退。以是故世尊使告離非論愛盡。于彼觀者彼于涅槃有墮想。彼自守持。于是世尊說不涅槃休息。一切欲無愛。依不用定。寂寂想解脫最勝。住彼而不起。一切欲無愛者。于三界欲盡。欲界結永盡。以賢圣道盡愛。依不用寂定者。不依不用定三昧周有想無想及余三。若依涅槃想。解脫最勝者。想解脫有想無想。若住涅槃休息者。彼住不起于彼退。亦無所起。世尊說曰。
彼住而不起無數劫凈眼
于彼兩解脫識誓知所傳
彼住而不起無數劫凈眼者。答曰。亦當久住于彼兩解脫。于彼般涅槃。識誓知所傳。我于彼退轉。亦復不生。不于生入而入誓。
猶火風所吹沒滅不可數
仁能名色脫沒滅不可數
猶火風所吹沒滅不可數者。如彼火不于空中滅。亦不可稱數。若往東方西方。能仁名色脫者。名四無色陰色身身。彼俱曰名色。
沒冥必還明若沒如今無
作有常之想凈眼與我說
沒冥必還明。問云何為明。猶如日明照。若沒如今無者。若有常若斷滅。還處入凈聚。凈眼與我說與我布現。尊無所不知。
沒滅不可數愿說所無者
散離一切愛亦散一切義
沒滅不可數者。有限之法彼則無也。愿說所無者。諸愛盡者諸愛限數。彼無有此愛諸陰。由行生者諸陰限數。彼無此陰。散離一切愛者。亦散一切義。三界愛盡。
二問釋種子凈眼不授決
乃至三大仙授決我欲聞
二問釋種子凈眼不授決。彼爾時作二問。云何觀世間。亦不見死生。世尊不與授決。何以故。欲教訓之。彼亦聞三語而授決。于中作是說。乃至三大仙授決我欲聞。
今世及后世梵天上諸天
見亦無所知瞿曇者德至
今世者是人世。后世謂惡趣。梵天者謂梵迦夷天。諸天者謂欲界天。見亦無所知者云何見。瞿曇普德至者。世尊聲振四方。如是世諦一切智。猶如轉法輪。說聲聞乃至梵天。
若欲如是見義論之所歸
云何觀世間而不見死生
若欲如是見者。如是成就妙智。世間及天梵天而不知見。義論之所歸者。欲聞受決之所歸。云何觀世間而不見死生者。云何觀六入。不生余境界。
觀世皆悉空愚王亦專念
以能拔我見如是越生處
觀世皆悉空亦自見愚王。爾時世尊為說空常。專不移動念者。不念邪事游意止中。我見者。是愚身見而滅之。如是度死處。亦不生閻浮境界。尊者拔蘇盧作是說。聞斷滅有常。爾時世尊不與授決。彼亦聞第三句跡而授決。于中作是說。二問釋種子。今世后世者是欲界天。梵天者梵迦夷天。及天者及余色界天。見亦不知者。住中跡中而不知。如是越所見者。成就如此妙智。世及天者不能解知。如此中亦斷滅有常。觀世斷滅有常。而不見死生。云何除斷滅有常。而住中跡越生死岸。觀世皆悉空者。自還所覺。若斷滅有常。彼觀皆悉空。住其邊際。如是觀六入。則能越生死岸。
天女眾所圍亦親近妖魅
彼園名愚惑云何獲安處
天女眾所圍。彼修行人。聞三十三天天女眾所圍者。以天音樂亦親近妖魅。三十三天在街巷頭。門閾左右園果浴池。四天王有諸女鬼。顏色弊惡聲響粗獷。喜恐怖人。彼園名愚惑者。雜園果甚樂無極。天五樂自娛園能惑人。云何獲安處者。云何得出要。
彼道名曰等彼方名不恐
事亦名無聲覺法名具足
彼道名曰等者。無曀亦不曲。彼方名不恐者。涅槃名曰方。于彼無生病老死之恐。事亦名無聲者。止觀是名事。無有結著故曰無聲若。賢圣無漏三昧。覺法之具足者。覺出要與共相應。
慚亦不有緣念者將從人
智慧能御車等見先導前
慚亦不有緣者。慚諸結穢惡。彼猶如船車。如是緣慚而起道意。不復思惟。念者將從人。猶如車以虎皮覆上。若豹皮纏恐不得其便不可親近。若怨家盜賊不得其便。如是念。將從不得親近諸惡行。智慧能御車者。猶如侍車人如好車。如是道智慧最。是道猶如御車者。知道非道猶如御車者。侍車而行應進則進。如是智慧欲退時。便起勇猛意。意若熾盛便使休息。猶如御車者。知進便進。如是智慧思惟方便。等見先導前者。等見先在前而修行道。世尊亦說。等見生等志。復作是說。如彼賢圣人。八種道本亦說故曰慚。亦是彼緣行學增上戒。念者將從人也。學增上心說智慧御車也。等見先導前者。復作是說。彼車是其處眾行具足慚。是其緣者有三種。道等語業(yè)等命。念者將從人等念也。智慧能御車者。等志等方便也。等見先導前者。即等見也。復作是說。諸止觀是食者。如本車所說。慚亦是緣者。戒是其食。念將從人者。止是其食。智慧能御車者。觀是其食。
諸有如此乘眾萌男女類
彼乘如此車往至無住方
諸有如此乘眾萌男女類者。彼已修行道。以乘往至無住方。彼已修行道。未至涅槃。便使至涅槃也。
五斷五已滅修行五上者
五數比丘過是謂已度流
五斷者。五蓋也。五已滅者。五下分結也。修行五上者是五根也。五數比丘過者。已越五上分結。是謂度流者。已度生死流也。復作是說。五斷者。五邪見也。五已滅是五身結也。修行五上者。五禪種。五數比丘過者。已度彼欲數。如所說著欲是謂欲數。是謂度流者。已度欲流。復作是說。五斷者。五趣中結也。已滅五者。是五道也。修行五上者。五解脫入也。五數比丘過者。即越彼五趣。是謂度流者。度生死流也。復作是說。五斷者。五心縛也。已滅五者。心五穢也。修行五上者。五念結也。五數比丘過者。已度心五縛也。是謂是度流者。度生死流也。
五覺及眠寐五眠寐及覺
有五受塵垢五是清凈行
五覺及眠寐者。五邪見睡眠五根興寐。五睡眠及覺者。五根睡眠五邪見覺寐。有五受塵垢者。五見也。是五清凈行者。五根也。如是五身結力結念處所。下分中禪數。上分中解脫。入阿那含凡夫人。
奔走不樂中養(yǎng)新新縛著
猶奔冥燈火見聞一所作
奔走不樂中者。已斷解脫奔有常不樂斷滅。復離斷滅有常不樂有常。養(yǎng)新新縛著者。謂所生見增益諸縛。猶奔冥燈火者。猶如缽勝伽蟲(飛蛾)。油燈休息想非舍離墮。作如是邪見有休息想。作舍離想墮。見聞一所作者。見凈有凈緣。聞凈有凈緣。如是一切諸見。復作是說。奔走不樂中者。不樂五欲中不樂一欲。養(yǎng)新新縛著者。欲愛縛墮。見聞一所作者。住五欲中。復作是說。奔走不樂中者。不樂欲界奔走色無色界中。余亦如是。如奔所趣如今所覺;蜃魇钦f。亦復此事不樂奔結。走解脫牢固。向新解脫牢固。
老覆蓋世間為死所圍繞
眾生患愛病法住于世間
老覆蓋世間者。所覆不得解脫。為死所圍繞者。亦不得走避。如所說。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脫止不受死
眾生患愛病者。愛縛所纏不能度三界。法住于世間者。住世八法。十善行跡;蛏苹虿簧。復作是說。住十二因緣;蜃魇钦f。為苦所害。使住道也;蜃魇钦f。住于七法。或作是說。其事云何住世間。
偈頌緣為事文字為甘味
依名而有偈造者偈之身
偈頌緣為事者。意欲便造偈敷演諷誦。文字為甘味者。分有文字次第分間布行。依名而有偈者。依名造作猶如十句偈。造者偈之身。造偈頌為首。
以六興起世六已成就業(yè)
六造世間法有六受苦惱
以六興起世者。六愛身也。六已成就業(yè)者。六病身也。六造世間法者。造內六入也。有六受苦惱者。外六入也復作是說。以六興起世者。六愛身也。六已成就業(yè)者。外六入也。六造世間法者。造六塵也有六受苦惱者。六痛身也。
四方非四方上下最勝界
不聞不覺知說法使我寤
四方非四方上下最勝界者。當言結聲響。不聞不覺知者。集聚之相故。曰無所無不知。說法使我寤者。說道審諦出要之業(yè)。世尊知根說法之義。使我時得寤。
本盡不造新于有無愛著
種盡法不生涅槃猶燈滅
本盡不造新者。過去貪欲盡。更不造新者。未來貪欲盡也。于有無愛著者,F在貪欲盡也。種盡者。識種及所生有種盡也。法不生者。彼識處不生除去行垢。涅槃猶燈滅者。不起便涅槃。猶如燈滅者。不可限量。住至東方若后南方。如是阿羅漢般涅槃不可限量。復作是說。本盡者。過去結滅。不造新者。未來垢盡。于有無愛著者,F在垢盡。種盡者此垢。種盡不生法者。更不受住。涅槃者。[火*霍]然無垢。猶燈滅者。不為造有所縛。復作是說。本盡者。過去行盡所可受報者也。不造新者。新垢不造。于有無愛著者。行有余。復作是說。本盡者。因盡也。不造新者。于彼因無有果實。于無愛著者。于彼有余。復作是說。本盡者。六入盡及本行空。不造新者。不造新行。余亦如是。
此王車朽敗身亦如是朽
真法不朽敗于己而平均
此王車朽敗者。王波斯匿車在。深朽故無有光色。身亦如是朽者。如是身在隱匿處。為老病所逼無有光顏。真法不朽敗者。亦不羸弱。何以故。于己平均。平均法何者是。道諦是也。諸佛說法是平均法。
道為八等妙圣諦有四句
無欲法為上與二足作眼
道為八等妙者。一切諸道賢圣八道為上。圣諦有四句者。一切諸諦賢圣諦為上。一切諸法涅槃息為妙。與二足作眼者。一切眾生佛最為圣。一切悉知。問猶如實有涅槃道。何以故雙出二事。于尊因陀摩羅沙門名作是說。求為道出要為涅槃。不空為諦義。毗舒佉作是說。猶如智于境界回轉。道亦如是。猶如智有境界。如是諦涅槃。猶如斷結。猶如智有境界。諦亦如是也。
覺粗亦覺細意盛慢所畏
此非智所覺意或奔諸趣
覺粗者不善也。覺細善有漏受諸有也。復作是說。覺粗者見諦所斷。覺細者思惟所斷。復作是說。覺粗者與欲界相應。覺細者與色界相應。復作是說。覺粗覺欲也。覺細者覺智也。意盛慢所畏者。自意所生意流馳意。流馳與相應覺知。如是與無明智彼有覺也。各各馳走展轉覺知心意常亂。
如是意覺知無惱威儀念
在心意熾盛無余諸佛滅
如是意覺知者。等住覺知漸為方便。無惱威儀念者。威儀者亦不覺。念者專其念。心不移動住者。如念無異。熾盛者。無余之所滅。佛能永滅。問疑無有疑身絕欲使。彼亦是佛耶。答曰。諸佛是法。親近諸佛于此契經。復次諸界佛所滅。聲聞不能滅諸界。復作是說。無余諸佛境界滅。
天遠地無邊大海亦無際
日月降光處及其滅處所
有實無實法是謂四極遠
天遠地無邊者。偈廣說。乃至滅處方遠俱越。有實無實法者。是四極遠自極遠此法道。無實法是垢。復作是說。有實法十善。無實法十不善法。復作是說。實法是涅槃。無實法是生死。復作是說。實法是諦。無實法是諸見。復作是說。實法是七法。無實法是七非法。復作是說。實法諸佛之要。敷演法教。無法不闡等法印法教也。彼于是不久自然之理。
優(yōu)婆尼摩王既覺寤馳走
偈緣世滅盡生老道二遠
- 上一篇:第十五卷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 下一篇:第十二卷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