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毗尼心 第2792部
毗尼心
律中名教有八種
學戒法第一師徒法第二眾僧法第三行道懺悔法第四行道修善法第五發(fā)道資緣法第六信施檀越法第七護持法藏第八
學戒法第一
如來成道十二年中。為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終至涅盤。為諸鈍根多行毀犯。隨缺補過廣制戒律。譬如納衣有孔方補。佛臨涅槃時以此律藏付囑優(yōu)婆離。佛滅度后摩訶迦葉匡究三寶。簡取五百大阿羅漢于王舍城結(jié)集法藏。爾時優(yōu)婆離一夏之中八十度昇高坐。具足誦出大毘尼藏。如佛所說。是真凈教有八十誦。悉以付囑摩訶迦葉。此迦葉將入滅度。以此律藏付囑阿難。而阿難將欲滅度付二大士。一名商那和脩。二名末田地。依付法藏經(jīng)說。尊者末田地向罽賓行化。不在經(jīng)中。更不見記也。商那和脩在王舍城行化。而商那和脩臨滅度時。以此法藏付囑優(yōu)波鞠多。已上有五大師。皆總持八萬法藏。智辯超群。神通莫測。而鞠多有五弟子。一名薩婆多。二名曇無德。三名彌沙塞。四名婆麤富那。五名迦葉惟。此五人者于大藏中神解不周闕于圓通。又皆是圣智。觀末代凡夫根鈍不能具受大毘尼藏。各自簡略取捨不同。隨眾生所樂分為五部(周幽王時佛出世。漢明帝時經(jīng)像來至。一百年許始有比丘支竺。微解漢語。翻經(jīng)本。至秦主姚興深信佛法。以弘始八年于長安草堂寺。諸天竺沙門羅什法師。更譯胡本。什法師善解方音。明曉佛法。于是廣流布矣)
五部律一者十誦律律主名薩婆多誦出此律。以秦弘始八年。有罽賓國三藏法師名佛若多羅。誦出十誦律本來到長安。共羅什法師翻出此律。譯一分未竟。而弗若多羅身亡。有盧山遠法師。與曇摩留支續(xù)翻出未譯者。后復有三藏律法師。名毘摩羅叉。亦是羅什先所求尋師自來到壽春在石澗寺。重校律本復出三卷。律序置之。于后此土有律。十誦為初也
二者四分律律主名曇無德此方名法正。此人有菩薩根性。傳持此律。此間有晉國沙門支法師。令往向西土。從于填國齎四分律本。還到秦國。國主姚興以弘始十二年秦古將軍司隸校尉。姚興于長安寺中集令德沙門三百餘人。諸罽賓國三藏大乘律師佛陀耶舍。譯出四分律并長阿含經(jīng)。涼州比丘竺佛念譯胡音。秦國道云道含等筆受。此土律興四分第二
三者五分律律主名彌沙塞。有罽賓國三藏律師。名弗大什。謹齎執(zhí)五分胡本來到楊州。以晉景平元年十月中晉侍中琊瑯王司馬陳。共比丘竺道生惠巖等請令出之。弗大什謹執(zhí)胡本文無差錯。律教東流五分第三
四者僧祇律律主名婆麤富那。此土有法顯比丘。輕身重法。自往胡國求覓經(jīng)書。到摩竭國。于巴連弗邑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寫得胡本。將還此國。以晉義熙十二年十一月到楊州。于斗場寺共三藏禪師佛大跋陀翻出之。并六卷涅槃。比丘寶云譯胡為漢。十四年都訖。律教流布僧祇第四
五者迦葉惟律(亦名迦葉毘律。此土未感。未來漢地)
律藏有四名
一名為戒(若就教譯。防非之法。字之為戒。此法能禁制身口也。若就行解。止惡之心。名為戒。此心能制身口。不為不令諸過得。起。名為戒也)二名為律(若就教譯。詮量輕重。以之為律。若就行譯。調(diào)伏剛礦。以之為律)三名波羅提木叉(此是胡音。漢名彼彼解脫。若就教譯。此是解縛之法。依而出家若也。羈礙在在處處身心無為故云彼彼解脫也。若就行譯。絕縛之心。念念之中能分分離煩惱。故云彼彼解脫也)四名毘尼(亦是西音。此方云滅。若就教譯。此法能彌息掙論。故名為滅。若就行譯。斷除生死?啾M無為。寂泊為滅)此四之中前二就因為名。外防為戒。內(nèi)順為律。后二就果為名。解脫者煩惱盡處。是有餘涅槃果也滅者身智俱盡。是無餘涅槃果也。又大乘之中戒之與律是因通果。是有為出要行。解脫與滅是果通因。是無為出離行。此四皆名藏者。若就教釋。文旨苞富名之為藏。若就行釋。出生眾善利益無窮故名為藏。次明受戒法
五種受戒法
上法受戒(位在無學以上。若人得阿羅漢。即名受具足戒。如來成道正覺證理究竟不從師悟故名自然得戒。若弟子皆自誓受。諸佛為證。得法最勝故名上法受戒。此中含于二。自然及自誓)二善來受戒(位在須陀洹果以上。此人乘宿善而來值佛出世間。說四諦道成初果。求哀出家。圣命善來比丘即發(fā)具足故名善來受戒)三師法受戒(此是女人亦得須防恒果。求哀出家。如來為說八敬之法。遣阿難傳授于彼。令其遵奉大僧以為師范。承旨項受即發(fā)具足故名善來受戒)四三語受戒(位在內(nèi)凡以上。此人值佛出世。但聞而不見。有一羅漢授與三歸。便發(fā)具足故名三語受戒)五羯摩受戒(位通外凡已下。此人善根微薄。道心難發(fā)。要假十僧作法成就。方得具足故名羯摩受戒。要須具六因緣。乃得具足受戒。一受戒人身無十三難。二年滿二十。三衣憔呤ι?娐?綬ㄇ寰弧N逶誚嶠縋誆槐鴇娛品窒唷<傲?話茲?贍η昂蠓獎鬮拇薔咦
- 上一篇:三部律抄 第2793部
- 下一篇:宗四分比丘隨門要略行儀 第2791部
- 七千佛神符經(jīng) 第2904部
- 諸經(jīng)要略文 第2821部
- 金剛般若經(jīng)挾註 第2739部
- 道安法師念佛贊 第2830部
- 瑜伽論手記 第四卷
- 瑜伽論手記 第三卷
- 瑜伽論手記 第二卷
- 瑜伽論手記 第一卷
- 攝大乘論抄 第2806部
- 決罪福經(jīng) 第2868部
- 大乘起信論廣釋卷第三.四.五 第2814部
- 四分戒本疏食卷第一.第二.第三 第2787部
- 大乘稻竿經(jīng)隨聽疏 第2782部
- 楞伽師資記 第2837部
- 天臺分門圖 第2824部
- 廣百論疏卷第一 第2800部
- 本業(yè)瓔珞經(jīng)疏 第2798部
- 藥師經(jīng)疏 第2767部
- 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說六度經(jīng) 第2920部
- 佛母經(jīng) 第291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