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與獅王的故事
啄木鳥與獅王的故事
從前,在一座花果繁盛的山林之中,住著一只聰明能干的啄木鳥。
啄木鳥有一個好朋友,是山林之王──獅子。獅王兇猛貪吃,每天都要捕食一只梅花鹿。這天,獅王又捕到一只梅花鹿,滿心歡喜地大吃大嚼起來,一不小心,被一根鹿骨卡住了咽喉。
獅王痛苦不堪,既咳不出,也咽不下,咽痛難忍,并且無法再吃任何食物。幾天下來,獅王竟餓得面黃肌瘦,皮包骨頭,奄奄一息了。
啄木鳥幾天未見好朋友的面,這天便飛來看望獅王,一見此景,大吃一驚,忙問:“獅王,您病了嗎?怎么瘦成這樣?”
獅王無法說話,只能含含糊糊地哼哼道:“…痛…”并用手指著自己的喉嚨,比劃著里頭有東西。
啄木鳥立即明白了:“獅王放心,我能醫(yī)治。只是我治好了您的病,您這山林之王能報恩嗎?”
獅王一聽,連忙點頭。
啄木鳥又說:“每天供給我食物,可以嗎?”
獅王又點點頭,示意啄木鳥快為自己治病除痛。
啄木鳥心想:“雖說獅王是我的好朋友,然而它生性兇殘貪婪,怎知牠不會加害于我?”于是就對獅王說:“獅王,您先好好休息,我回去準備準備,好給你治病。”
獅王聽了,點點頭,靠在床邊休息,涼風輕輕拂過,獅王覺得喉痛好些,便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啄木鳥在林中轉了一圈,吃飽飯,又來到獅王家中,見獅王已熟睡在床,心中暗喜,便躡手躡腳地來到獅王身邊,輕輕掀起獅王上唇,把事先準備好的木棒塞進獅王口中,將其上下牙撐開,再鉆進獅王口中。
“哎喲!好臭喔!”一進獅口,它險些兒被血腥之氣熏倒,只得強忍惡心,用長嘴叼住那梗在獅王喉中的鹿骨,慢慢一順,叼著那鹿骨飛出獅王之口,再小心地將撐住獅王上下牙的木棒取出,然后飛到附近的樹上。
獅王醒來,頓覺咽喉舒爽,疼痛消失。
啄木鳥從樹上飛下,以鹿骨示意給獅王看,說:“就是這只調皮的骨頭梗在獅王喉嚨中,現在取出,病痛皆無。”
獅王很高興地說:“好朋友,你救了我一命,我當終生相報。以后,你每天到我這兒來吃飯吧!”
啄木鳥辭別獅王,高高興興地飛走了。
幾天之后,獅王正在吃鹿肉,啄木鳥被老鷹追捕,驚慌地飛來,找獅王相救:“獅王,老鷹追我,快救救我!”老鷹見獅王在,便悻悻然地飛走了。
誰知,獅王卻張著血盆大口,對啄木鳥說:“我生性兇猛殘酷,捕殺無數動物和鳥類。我一口牙齒鋒利無比,你前次進入我口叼鹿骨又平安飛出,就該慶幸我沒把你吃下肚,怎么今日還敢來找我,尋求幫助?”
啄木鳥聽了,對獅王說:“我明白了,東西掉入大海,怎能再找回;熟睡中的夢境,醒來全消失。我救了惡人的命,是自己最大的迷失,怎么還能企望得到惡人的回報!”說完,啄木鳥便振翅飛去,再也不把獅王當做朋友了。
故事中的啄木鳥,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那個不知報恩的獅王,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